APP下载

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策

2023-01-16顾丽娟

好家长 2023年1期
关键词:幼小书包习惯

文 顾丽娟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园在申报省“十四五”课题中提出幼小衔接“三全三接”理念,即全员参与、全程协同、全面培养;双向衔接、科学衔接、深度衔接。其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三全三接”理念下幼小衔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

(一)园校缺少有效交流

对于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和小学往往缺少有效的交流,从而导致了这方面的教育“脱节”。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充分沟通,有效协作,目标一致地开展工作。从当前幼小衔接教育现状来看,幼儿园表现得更主动,普遍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而小学在这方面没有足够重视,对刚进入小学的幼儿身心特点、学习习惯等关注不足,很少主动与幼儿园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难以对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问题进行交流,不能根据教育需求共同研究培养策略。例如,在“课前准备”这一习惯培养中,幼儿园课程以游戏活动为主,游戏材料丰富且教师会和幼儿一起来做准备。但是,小学要求学生自己做好课前准备。幼儿往往一时难以适应,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园校教育方式不同

小学与幼儿园在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学前儿童入学后变得无所适从。一是学习形式的变化。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在幼儿园一直是以游戏方式为主。进入小学后,幼儿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以学习为主。二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幼儿园多以班级为单位,幼儿对环境和同伴较为熟悉。进入小学后环境扩大了,陌生的面孔增多了,这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会产生恐惧心理。三是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告进入小学后,幼儿更多地面对教师在学习上的要求、行为上的指导。这些变化对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十分不利。

(三)家庭教育存在差异

环境对人的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尤为关键。例如,家长在固定的时间与幼儿一起学习,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家长回家玩手机、打游戏,幼儿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不良习惯。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教材”。

二、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

(一)高处立——遵循规律,因势利导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准确分析幼儿的个性特点并结合每个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有的幼儿对声音敏感,能够很快理解教师说话的含义;有的幼儿的视觉敏感度强,能够捕捉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变化;有的幼儿动作发展能力强,能够独立完成手工拼接等。每个幼儿的心理感受能力也各有特点。有的幼儿性格开朗,抗挫折能力较强;有的幼儿心理敏感,能够准确解读教师的暗示等。另外,每个幼儿的兴趣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对画画感兴趣,有的幼儿对语言感兴趣,有的幼儿对太空感兴趣等。

在幼小衔接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实践体验,通过反复的实践体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进入小学后,小书包成了幼儿上学的必需品。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开展“小书包探秘”幼小衔接课程活动。在“书包的样子”活动中,幼儿能够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书包;在“书包大调查”活动中,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书包的结构、用途等;在“书包设计师”活动中,幼儿拿起画笔,自由创作,画出自己喜欢的书包样式。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开展“整理书包”比赛,引导和鼓励幼儿有条不紊地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在游戏体验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传声筒”游戏,让幼儿进行语言传递;开展“找不同”游戏,请幼儿找出语言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游戏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在游戏活动中,有的幼儿喜欢“抢话”,教师可以让他们当“小老师”。教师则转身为“小朋友”,听“小老师”讲课并时不时打断“小老师”的话,故意引起“小老师”的不满。这样能够使幼儿明白上课时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发言前要举手并经过教师同意,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基于幼小衔接,开展各类养成教育方面的竞赛活动。例如,举办“课堂行为习惯”比赛活动,围绕物品整理、正确坐姿、握笔姿势、良好听课习惯、正确排队等课堂行为习惯进行展示,推选出优胜者,鼓励其他幼儿向优胜者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另外,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同伴的肯定,享受成功的愉悦。表扬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即时的口头表扬,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教师要结合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及时鼓励、肯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绘本是幼儿喜欢的读物。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绘本,让家长和幼儿共同阅读。例如,针对入学不久容易出现的作业马虎、磨蹭拖拉、不敢发言、坐姿不端等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幼儿阅读《我有学习好习惯》《快点快点,时间变多了》《爱上一年级》《如果你坐得歪歪扭扭》等绘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深处挖——有效沟通,因地制宜

一是确定习惯培养细则。为了使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和小学要相互沟通,了解对方在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内容、要求、评价标准等。在此基础上,园校双方可以从学、思、说、写、做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培养细则。例如,在学的方面中,良好习惯包括了良好的倾听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思考习惯等。

二是建构幼小衔接课程。园、家、校三方要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在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方面,幼儿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制定倾听规则,要求幼儿理解规则的具体要求;教会幼儿有效倾听的方法,开展关于倾听的比赛活动。小学可以组织观摩活动,如让幼儿观察一年级学生是如何听讲的。家庭可以引导和鼓励幼儿做简单的家务,指导幼儿完成教师布置的口头作业。

三是完善科学评价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形成园校连续性评价机制。例如,幼儿园清晰地记录和评价幼儿的学习习惯,从而用这些资料给小学教师做参考,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幼小书包习惯
我的书包
上课好习惯
减负书包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我的书包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