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2023-01-15韩春雯张丽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口腔溃疡阴虚

韩春雯 张丽娜 邓 娇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健康与保健系,福建 漳州 363000)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指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性损害,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灼痛,一般7~10 d自行愈合,属中医学“口疮”的范畴。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均可能患病,一般人群的患病率可高达20%[1]。

由于本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楚,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目前可行的治疗方法只能减少溃疡发生的频率和减轻溃疡发生的严重程度,尚无理想的方法防止其复发[2]。我们课题组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个人体质有关。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3]。王琦教授曾提出“体病相关论”,认为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可导致个体对某些致病因素有着易感性,或对某些疾病有着易罹性、倾向性[4]。以往的调查研究显示,ROU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患病率存在地区间差异,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呈华南、西南、华北、华东和西北的顺序变化[5],说明地理环境和饮食因素可能与ROU的发生发展有关,但是鲜见东南地区大学生ROU患病情况的报道。

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闽南地区的在校大学生ROU患病情况及其与体质的相关性,以期为闽南地区在校大学生ROU的防治提供依据与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漳州某高校在校大学生99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生源地为厦门、漳州、泉州3地,其中男性199例,女性792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19.66±1.20)岁。

1.2 诊断标准 (1)口腔黏膜溃疡呈单个或数个反复发作,间歇期不规律;(2)溃疡发生部位多见于非角化黏膜;(3)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率凹陷周围有充血红晕,表面有黄色假膜;(4)轻型溃疡直径2~5 mm,口炎型(疱疹样)溃疡直径稍小,可出现十余个至数十个散在分布的小溃疡;重型(腺周口疮)溃疡可深达黏膜下层,常单发,直径>5 mm,愈合后常留有瘢痕;(5)溃疡疼痛明显[6]。

1.3 纳入标准 (1)籍贯为福建省闽南地区,且长期在本地居住者;(2)以班级为单位,自愿参加调查问卷者。

1.4 排除标准 (1)咬伤、烫伤后致口腔溃疡者;(2)伴全身系统性疾病者;(3)符合白塞病(贝赫切特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者;(4)长期不愈(>1个月)的重型口腔溃疡者;(5)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1.5 问卷调查 经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综合编写出《闽南在校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现状调查》问卷,并进行预实验,修改完善后定稿。整个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发放问卷1006份,回收1006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991份,有效回收率为98.5%。

《闽南在校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种族、吸烟史、饮酒史等)、口腔溃疡发作的相关因素(家族史,辛辣、腌制、熏烤、煎炸、油腻等食物的摄入情况)。

中医体质判定采用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7]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共计67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5级计分,每个条目得分相加为原始分,然后计算转化分,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时,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30分,判定为“否”。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Epi Data 3.1软件2人双轨录入,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х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CI。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OU患者与非ROU患者2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在本次调查的991名闽南地区在校大学生中,145名学生发生ROU,患病率为14.6%。因部分患者体质兼杂,故体质总数大于病例数。采用х2检验显示2组间阴虚质、湿热质、平和质的构成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体质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ROU患组的中医体质主要集中在阴虚质、湿热质;非ROU患组的体质主要集中在平和质。见表1。

表1 2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 [人(%)]

2.2 性别与ROU体质类型分布情况研究 通过对145名发生ROU的学生体质进行分析发现,体质类型例次共444次,其中男性75例次,女性369例次,其中男性患者中体质例次占比最高的是阴虚质,其次是气虚质,而女性患者中体质例次占比最高的是气虚质,其次是阳虚质。但总体研究表明性别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性别与ROU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人(%)]

2.3 湿热质、阴虚质与ROU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调查问卷中一般情况、饮食习惯等因素与湿热质和阴虚质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湿热质与家族史[OR(95%CI)=22.098(6.209~56.583)]、经常食用甜食[OR(95%CI)=3.691(1.697~8.027)]、食用油腻食物[OR(95%CI)=3.049(1.083~8.578)]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家族史、经常食用甜食、经常食用油腻食物是ROU湿热质患者的危险因素。见表3。阴虚质与家族史[OR(95%CI)=1.338(1.227~7.636)]、经常食用甜食[OR(95%CI)=3.691(1.697~8.027)]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二者均为ROU阴虚质患者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3 湿热质与ROU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4 阴虚质与ROU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ROU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和体质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闽南地区在校大学生ROU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发现ROU的患病率为14.6%,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8,9]。本研究结果显示闽南地区ROU在校大学生其体质类型主要集中在湿热质、阴虚质,而家族史是ROU湿热质、阴虚质患者的危险因素,由此可知,与ROU家族史相关的湿热质和阴虚质是ROU发生的内在因素。不同的体质特征分别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10],如《灵枢·寿夭刚柔》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强有弱,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即说明了人类的体质差异与遗传差异之间的关系,禀赋遗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

Logistic回归显示湿热体质的患者经常食用甜食和油腻食物后患ROU的风险性增高。中医认为甜食和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多食易损伤脾胃,致脾主运化功能减弱,使湿浊痰饮宿食等停滞体内郁而化火而生口疮,这也是体内产生湿热的根源所在。本次研究对象都为久居闽南湿热之地的大学生群体,湿热的气候和多食用甜食、油腻食物促进了湿热体质类型的形成,同时该体质类型在湿热气候中更易对人体造成影响。湿热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质的体质状态[11]。年轻人群进食多以膳食结构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为主,再加上过食肥甘油腻,所以湿热质偏颇更多。Logist ic回归显示经常食用甜食是ROU阴虚体质患者的危险因素。阴虚质,当脏腑功能失调时,体内阴液缺乏,阴虚生内热,阴不敛阳,出现虚火内扰的证候,虚热内生,耗气伤津,则手足心热,津伤火灼,口疮乃发。长期大量摄入甜味食物,容易化火损耗阴液,正如《景岳全书·传忠录》所云:“其有以一人之禀而先后之不同者……或以阴柔,而素耽辛热,久之则阴日乏涸,而阴变为阳矣”。

陈敏等[12]认为ROU的根本原因与患者体质因素有关,尤其是病理体质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临证应“辨质论治”。张守刚等[13]在ROU治疗中结合体质辨证用药,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针对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与ROU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中医体质类型及ROU情况,初步了解中医体质类型与ROU之间可能存在的密切联系,通过调整和改善病理体质状态,避免ROU的危险因素,就可以避免或减少ROU的发生。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口腔溃疡阴虚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爵士乐在闽南地区的发展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路径探索——以“闽南地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为例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