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与思考*

2023-01-15吴盼盼

广州化工 2022年9期
关键词:导师我院研究生

李 辰,熊 壮,吴盼盼

(五邑大学 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随着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日益重视,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由之前以学术性硕士(简称学硕)培养为主,转变为当前学硕和专业型硕士(简称专硕)并重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体系日益健全。国家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高层次、强职业能力的专门人才,在国家政策和就业趋势引导下,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要认真思考如何将符合新时代发展特色的教育理念贯穿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并不断聚焦和凝练专业特色,推动化工制药行业新工科建设步伐,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更多适应时代高速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大都分布在省会城市以外,为省市所属的普通本科院校。五邑大学成立于1985年,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东省江门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广东省同类高校中最早获得工科硕士点的地方高校,具有接收港澳台侨学生、国际学生资格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2017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笔者所属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拥有 “大健康产业及清洁生产技术”广东省高校特色重点学科,以及“药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和药学两个学术硕士学位点,以及一个“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点。“材料与化工”学位点由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三个硕士点发展而成,2021年我校材料与化工学位点招生123人。

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

针对地方普通院校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国内一些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一些很好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1-5]。笔者在下文分别阐述五邑大学材料与化工专硕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希望可以对其他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招生单位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1.1 与时俱进,重构课程体系

2021年,五邑大学对所有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关学习,定期进行组会报告,实践教学鼓励到企业、校企合作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完成,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材料与化工专硕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包括4门专业核心课,分别是材料与化工现代研究方法、试验设计与最优化、高等分离工程和材料与化工安全工程,上述课程均按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中,部分课程可在企业由校外导师实施授课。笔者近年来给材料与化工专硕讲授高等分离工程专业核心课,课前给学生分享华东理工大学线上课程内容[6],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使学生能迅速学习领略到行业内最新研究进展。新分离技术是分离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发展的前沿方向。本课程较系统地介绍分离工程的发展和趋势,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对分离技术的需求及其发展过程;主流分离单元操作及其应用简介;传质分离理论的发展;分离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新分离技术及其工程化等。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工业应用案例教学(如屠呦呦团队研究青蒿素治疗疟疾抗药性问题),并结合我校在分离工程研究中取得的部分成果,将科学精神、创新理念和新分离技术研发过程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热爱现代绿色环保分离技术工作的积极情感。该课程考核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按40%: 60%比例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解题式作业、研究型和课题调研型大作业、雨课堂等平台小测验等,注重过程考核评价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

1.2 自力更生,注重本校优秀学生培养

随着国家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迅速。然而,地方本科院校多处于三、四线地级小城市,地理位置不好,经济欠发达,对学生的吸引力小。部分调剂生专业跨度大,材料化工专业基础薄弱。为缓解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和生源质量不高问题,我院从学生大二开始实行“学士导师制”,即从大二开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导师科研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不同年级的本科生与导师组形成科创团队。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我院近年来实施“科创筑梦”计划,学生在学士导师指导下申报项目或结合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开展实验竞赛,根据评比结果等级获得学院一定比例的经费支持,以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学院人才培养总目标,并积极融入学校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以导师制学生团队为基础,以提升科技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参加科技竞赛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团队为载体,以项目孵化为抓手,全力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学术导师在指导“科创筑梦”计划期间,可挖掘发现一些具有科研潜质的好苗子,优秀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生,动员优秀毕业生积极备考本院硕士研究生,这样可缓解第一志愿考生不足问题,且学生也非常适应导师课题组科研氛围和实验环境,更利于读研后尽快取得更多科研成果。我院2019级材料与化工硕士生陈某乐便是我院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在研一阶段就有不少成果并因此荣获国家奖学金。

1.3 内外联动,加强双导师工程实践指导

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只有校内导师不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除校内导师外,要求有校外导师共同参与指导研究生,尤其是该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借助校外导师的力量。校内导师一般为博士,具有副教授职称,特别优秀经费比较充足的讲师经研究生学院认定亦可申请招收研究生;校外导师一般由企事业单位高级研发人员担任,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中级职称的博士担任,为该行业资深工程技术人员,专硕学位论文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完成。校内外双导师责任分工明确,校内外导师指导过程贯穿整个专硕研究生育人环节,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满意度和认可度则显著提升。企业可较早地参与学生的定向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等环节与对口高校学位点负责人及骨干教师沟通交流,在学生实习实践及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实际参与指导工作。为保证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仅仅靠校外导师给学生的短期集中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专硕的校内导师也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背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7年人社部发布了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文件,高校教师从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创新创业的实践者,学校可以将校内导师推到企业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一线,通过承担企业实际项目、到企业一线集中学习培训、创办科技型企业、到地方进行挂职锻炼等,丰富和提升校内教师的实践经验与能力素质,以缓解专硕研究生导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1.4 需求导向,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

专硕学生的研究课题应来自企业实际问题,可涉及企业产品开发、管理等相关领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最终为企业实施知识创新转化形成新工艺、新产品等。学位论文选题应面向企业需求,应选择材料与化工学科前沿领域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相关课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有先进性与一定的创新性,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产业发展角度讲,通过满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吸引企业主动参与过程培养,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是实现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最有效、最直接的一个途径。根据化工制药企业生产研发实际需求或者具有明确精细化工或药物生产开发应用价值,涉及药学及临床使用等相关领域的药物科技转化、生产与技改等实际问题都可以作为选题依据。学位论文形式多样,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案例分析、专题研究以及技改方案等,校外导师在工程实践方面具有很多经验,但如何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以达到毕业要求是值得校外导师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专硕研究生的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并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工作量,这里的工作量既包括在校内系统学习和完成的课程和校内导师布置的研究任务,也包括在校外生产实践的论文课题,且校外的实践创新工作量要达到学校和导师的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实用性(占50%)、新颖性(占20%)、创造性(占30%),由此可知实用性在论文选题中的重要性,这也符合企业需求导向的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

1.5 结合地方产业,凝练专硕培养特色

学硕和专硕的主要差异体现在“职业性”的本质属性上,材料与化工专硕研究生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培养的是“化工或制药工程师”,毕业后一般直接进入企业,从事相关领域工程技术工作。地方院校与重点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有所区别,我院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是“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对口高技术人才”。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光电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等特色产业,专硕研究生培养应充分考虑产业学科交叉,凝练培养特色优势,主动与当地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领域重点龙头企业对接,加强专硕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例如结合地方产业实际,可将药食同源天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凝练为我院研究生培养特色之一。新会陈皮为岭南特色药食同源植物资源,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深受海内外华侨及两广地区百姓的喜爱,在新冠肺炎预防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3月,两会代表云南白药集团中药研发总监朱兆云认为:“中药材能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而且能促进农民致富、乡村振兴,还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凭借地理优势(新会陈皮道地产区距五邑大学校区仅半小时车程),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近年来我院教师与新会陈皮产业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道地产区共建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每年11-12月是制作新会陈皮的新会柑大量丰收上市季节,我院组织多名研究生赴实践基地实地参观学习新会陈皮种植、采摘、开皮、生晒、陈化、加工全过程。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地方特色医药健康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后备军。

2 存在问题

在我院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仪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高等院校购买进口仪器设备可办理免税,但仪器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学院平台仪器设备精度高、数量多、操作难,而学院专职实验管理员老师太少,除价格高且使用率极高的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仪外,其他仪器日常管理和维护欠缺,因无专人管理仪器在使用两三年后陆续出现问题或故障,对科研工作效率造成一定影响,研究生们的测试样不得不对外委托送样,周期长花费大。鉴于此,可聘请学院对仪器操作熟悉的教师为新生进行培训,再评选一些学有余力且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研究生做助教进行日常运行和维护。学院给助教和仪器管理老师一定的劳务补贴或绩效奖励。

(2)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情绪在学生中也很常见。地方院校调剂生比例高,其中有部分还是跨专业学生,他们学科底子薄,专业能力相对较弱,课题研究进展较缓慢,学生有畏难和消极情绪。作为学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应在平日多留意学生的科研情况、思想动向和情绪等,多与学生谈心谈话,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使学生能全力投入科研创新或生产实践活动,切实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五邑大学研究生学院自2020年起,规定每学期开学初各年级研究生须与导师面谈,就自己的学习、生活、科研进展及心理状况和导师进行汇报,导师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形成谈话记录签名后交学校审查。

3 结 语

地方院校在地理环境、师资平台和经费资助等方面,与一、二线城市的重点院校不可相提并论。随着国家、行业企业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需求量日益提高,地方院校应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凝练研究生培养特色,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并深度融合。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师双导,以毕业论文选题为抓手,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此举不仅有利于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关,提升技术水平,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得以加强。

猜你喜欢

导师我院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爱情导师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