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万计划”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建设路径的探讨与实践*

2023-01-15于小荣李水清颜学敏吴爱斌雷鑫宇

广州化工 2022年9期
关键词:应用化学教学质量专业

于小荣,李水清,杨 欢,颜学敏,吴爱斌,雷鑫宇

(1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2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而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而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1-2]。当下,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如何结合国家需求及学校特色,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给化工类高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新挑战。

本文以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介绍了专业定位与特色优势,并从专业综合改革举措、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成效、下一步建设思路,探讨了“双万计划”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举措,以期为双非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路径和策略提供参考。

1 明确专业定位,凝练专业发展特色

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聚焦于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彰显石油化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造就行业中坚力量。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以上专业定位,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紧密联系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经过35年的奋斗探索,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已形成了以油气田勘探开发、石油炼制过程中化学原理、化学方法和油田化学品的研发应用及相关理论为特色,强调化学知识在油田化学、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实践应用,特别在油田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及应用推广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专业优势[3]。

2 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举措

2.1 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主编或参编系列专业教材或讲义,使教学内容充分反映现代石油石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新要求。在现有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新建了研讨示范课、双语教学课。改革专业核心课授课方式,重视不同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认识特点,注重因材施教。课程考试形式灵活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闭卷考试,而是将专题汇报、课程论文、分组讨论、课堂测试等纳入考核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4]。优化基础化学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将基本的分析测试手段引入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加强与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合作,提升校外合作教育基地的层次和联系紧密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2 构建教学过程质量保障体系

健全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5]。应用化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为中心,建立和完善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制定了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标准体系、监督体系、评价与反馈体系,规范了教学管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质量为先”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督导评教评学、教师评学、学生评教、课程质量分析等多种形式对教与学的质量以及学生能力提升进行跟踪,将其结果用于教学过程持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研教改。

2.3 坚持科研育人,切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中推出“1310计划”。从荆州市嘉华科技有限公司、荆州市埃科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化工企业募集建设经费,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中推出“1310计划”。“1310计划”是指设立应用化学专业专项奖学金、助学金(即“1”),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及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每年设立10项科研自选课题、10项科研参与课题与10项科研助贫、企业助贫项目(即3个“10”)。通过“1310”计划吸引本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积极参与到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为企业培养“两创型”人才奠定先期基础。行业特色显著,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2.4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课程思政

贯彻落实十九大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6]。将素质教育、养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全过程。根据《长江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设计指南》,修订了26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将思政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并结合课程内容细化了思政元素的渗透方式、授课形式及考核方式,以期达到“塑造价值、培养能力、传授知识”的目标。此外,学院专门出台《化工学院关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实施办法》,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7]。经过一年的课程思政建设,已培育了《提高采收率原理》、《油田化学原理》等6门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课程。

2.5 丰富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特色,本专业构建了学校、企业和地方联合的第二课堂体系[8]。通过组建党员博士导师团,建设专家教授励志报告库,在全院范围内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讲座,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坚持经典诵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配备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等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三年学生利用节假日参与“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开展社会实践,参与荆州市嘉华科技有限公司开放活动和江汉油田公众开放日志愿活动,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优、活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本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举措如下。

3.1 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结构

应用化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博士(后)23人,硕士5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地缘结构分布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任教师队伍。今后本专业将会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员。近年来,共引进博士(后)4人,培养博士2人,为教师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活力,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3.2 加强教师培训与实践,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根据学校对青年教师提出的“打好基础,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力求发展”的要求,校、院、系对新引进教师进行三级岗前培训与教学水平认证,实行“导师制”,每名青年教师配备1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指导教师,要求青年教师试讲公开课,学院教学委员对新引进教师进行听课考核,帮助新引进教师尽快熟悉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快速站稳讲台[9]。在政策、经费上支持和鼓励在职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或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访学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等来提升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设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领域多出创新成果。

3.3 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保障教学质量

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本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有效措施[10]。本专业聘请共建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理论课授课教师及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并与校内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共同组成结构合理、相互协作、能力互补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负责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保证专业核心课程课堂讲授系统规范、实践训练实效实用。

3.4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方位引领学生成长

按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6-2020建设与发展纲要》、《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指导、培养的实施办法》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进行“讲奉献、有作为”主题思想教育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实行“1+X”导师制、第二课堂导师制,从德、智、体、美全方位引领学生发展。

4 取得的成效

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秉承“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突特色”的育人理念,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1 专业定位精准,科研成果丰硕

近年来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科研总经费达5300多万元,在高性能环保钻井液体系、绿色清洁压裂液体系等基础研究和工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授权发明专利30项(其中美国专利4项),相关技术成果在各大油田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4.2 科创活动丰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显著

制定并实施了“1310”计划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在本科阶段加入导师的课题组,通过科研思维训练和实验技能培训,强化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两创人才的培养,学生科研参与度高,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升。近3年,本专业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项,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31项,发表SCI论文15篇,发明专利授权12项。

4.3 多措并举抓落实,教学改革显成效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5项,获得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4项,主编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8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建成省级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3个,立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

4.4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生的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思想政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均衡发展。近三年,本专业四级平均通过率为84.65%、毕业率和授予学位率稳步增长、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考研率增至38.24%。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20余家用人单位的本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用人单位一致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上岗适应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高,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5 未来专业建设规划

应用化学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国际交流合作、国家级MOOC、精品视频公开课、金课、课程思政等方面尚存不足,拟采取以下措施促进专业建设:

5.1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学科相近国内外高校的经验,将国际化的教材引进本专业课程中,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境外高校开展交换交流留学项目或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建立健全管理、监控、评价和反馈体系,持续改进,使教学质量持续向好[11]。

5.2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1)构建良性的课程建设体系和机制,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建设[12]。构建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网络课程为辅助的课程建设体系的分类建设机制,建设一流课程,更新网络教学条件和实验教学软件。

(2)找准对策,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13]。围绕本专业特色方向“油气田应用化学”,重点建设好两个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团队,即“钻井液与完井液”教学团队,“油气田增产增注”教学团队,加强教师科研成果、科研思维融入课堂和课外教学,激发和吸引学生学习和科研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打造1~2门金课。本专业现有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原理为省级精品课程,物理化学、油田化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课程建设力度,新建1~2门双语教学课或慕课,将精细有机合成建设成双语示范课;建设1~2门金课,将油田化学建设成校级金课;将表面与胶体化学建设为精品视频公开课;编写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教材1~2部。

5.3 持续加强教学教改

改革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和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加强长江雨课堂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课外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方式灵活多样,改革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将考核重点从考核知识改革到考核能力,使教学与考核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更强更有效。

5.4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采取专业系部牵头、课程组为主体、加强教授领导、加强督导、加强导学[14];组织精品教学团队,组织知名教授进行分段教学,发挥知名教授在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将油田化学等课程建设成校级金课,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提高专业学习兴趣;计划引进国家级学科带头人1~2名,引进4~5名国内外知名高校高层次人才;加强现有教师培训,选送1~2名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提升年轻教师的学术和教学视野,实现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梯队有序,保障本专业长期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化学教学质量专业
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建立65周年纪念专刊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