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内陆山区市县建筑垃圾的处置和再生利用
——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

2023-01-14陈周熠徐彤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南平市资源化垃圾

*陈周熠 徐彤

(厦门大学土木工程系 福建 361005)

福建省内陆山区主要包括了南平、三明和龙岩的大部分区县。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后花园,这些山区市县森林覆盖率高,大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然而,随着这些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置,在这些山区市县,目前仍主要以堆放、填埋等简单粗放的方式为主,侵占了大量土地,对水体和土壤也会有相应的污染,甚至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不少企业和个人为逃避弃土费用或为贪图便利,在河道、山地和路边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处理的难题,减少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成为这些内陆山区市县紧迫的任务。显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将建筑废弃物转化为具有再利用价值和经济优势的再生产品,实现建筑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是最好的途径。但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当地政府如何能够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真正落实开展起来,还有待深入研究。

对于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管理对策及产业政策的研究,各国学者都结合相应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开展了相关研究。如:José-Luis等学者[1]系统考察和记录了欧盟各国在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处置和再生利用涉及的整个价值链中各环节的最佳实践方案和核心原则;Nunes K等学者[2]对巴西、欧盟和美国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巴西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方面的绩效指标远远低于其它国家的绩效指标,并讨论了巴西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现状的改进潜力;Faruqi MHZ等学者[3]分析了印度当前在建筑垃圾的收集、储运和处置等环节的立法和挑战,提出了包含建筑垃圾处理机制和资源化利用管理等内容的实施框架;王波等[4]对我国建筑垃圾处置政策法规进行了分阶段梳理,分析了我国建筑垃圾处置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及政策运用中存在的不足;王森彪等[5]对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上述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状况、自然生态环境、国民环保意识等外部条件不尽相同,建筑垃圾处置的状况也存在很大差异。即便在我国,不同地区和城市之间建筑垃圾处置的状况也不可同一而论。为此,针对福建省内陆山区市县的建筑垃圾处置和再生利用问题,本文以南平市为例,对南平市建筑垃圾处置和再生利用的现状开展调查,参考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探讨提出适合于福建省内陆山区市县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实施策略。

1.南平市建筑垃圾处置和再生利用的现状

(1)南平市概况

南平市是福建省地级市,地处福建省北部。下辖延平和建阳2个市辖区,武夷山、建瓯和邵武等3个县级市,以及顺昌、松溪、政和、光泽和浦城等5个县。境内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南平市常住人口约为268万人。南平市是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农业大市,2020年生产总值完成约2007亿元。

(2)南平市建筑垃圾产生量的估算

按照建设部令第139号《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第二条规定,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建筑垃圾的常见成分通常主要包括建筑余土、混凝土、砖和砌块、石材、砂浆、陶瓷和瓦片、金属、塑料、纸皮和玻璃等。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来源,又可将其分为新建施工垃圾、拆迁垃圾和装修垃圾等。

估算建筑垃圾产量的方法主要有建筑面积估算法、人均乘数法、施工概预算法和经验系数法等量化方法[6]。本文将采用最常用的建筑面积估算法对南平市的建筑垃圾产量进行估算,即按下列公式计算:

以上公式中的参数,可以参照建筑行业相关资料及相关研究文献[6-7]来确定,单位面积新建施工垃圾产量系数可以取为0.07t/m2,单位面积拆迁垃圾产量系数可以取为1.1t/m2,单位面积装修垃圾产量系数可以取为0.1t/m2,当年新开工建筑面积按实际统计确定,当年拆迁建筑面积可以取为当年新开工建筑面积的10%,当年装修建筑面积可以取为当年统计得到的竣工面积。本文中的当年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是根据历年的《南平统计年鉴》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相关数据得到的。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可以得到如表1所示南平市2015—2020年的建筑垃圾估算产量。

表1 南平市2015—2020年的建筑垃圾估算产量Tab.1 Estimated output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Nanping City from 2015 to 2020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得到的垃圾估算产量,还仅是考虑有统计数据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建设活动所产生的垃圾量。如果计入工业厂房、社会公共设施、市政道路以及城乡的大量农村自建房等建设活动,南平市的实际垃圾产量数值还将远超表1数据。

(3)南平市建筑垃圾的收集和运输现状

2013年,南平市政府发布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筑垃圾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管理的通知》(南政综〔2013〕27号),以政府公文的形式对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消纳和处理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并于同年配合该规定,专门针对建筑垃圾的收集和运输出台了《南平市渣土车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南政办〔2013〕166号),规定了详细的监管措施和要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采取准入许可审核,需要满足相应的注册资本、车辆载重量、技术装备的要求;并要求所有运输车辆要具备密闭运输机械装置,并安装BDS卫星定位系统,统一纳入建筑垃圾运输管控管理平台,确保城管、住建、公安、交通运输、安监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实时动态监管。从近十年来的建筑垃圾运输行政执法情况来看,在延平区、建阳区、武夷山市等主城区,渣土车超载、超速、偷倒、遗撒等违法违规行为已得到有效遏制,目前执法发现的非法偷倒和非法运输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主要零星发生在部分市县的乡镇。总体而言,对于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南平市已经建立起了源头控制有力、运输监管严密、执法查处严格的管理长效机制。

(4)南平市建筑垃圾的处置现状

长期以来,南平市建筑垃圾的处置主要是以填埋为主。随着建筑垃圾产量的增多,不少县市不得不为此而牺牲宝贵的土地资源,继续建设新的建筑垃圾填埋处置场地,以满足需求。可喜的是,近几年,南平市已经开始尝试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工作。2018年,南平市城市管理局制定《延平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特许经营权实施方案》,通过网上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特许经营单位,该中标公司通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可以为南平市延平中心城区产生的建筑垃圾提供资源化利用处置服务。此外,在其它部分县市,从事建筑垃圾及非黏土烧结(页岩)多孔砖生产建设项目,以及外购碎石、建筑垃圾等进行破碎加工机制砂、机制石的环保生产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虽然这些环保生产项目的原料来源不是专门针对建筑垃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所在县市地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2.南平市建筑垃圾处置再生利用面临的困难

(1)建筑垃圾数量增长与处理场地不足的矛盾突出

目前南平市在很多县市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置,仍然以填埋方式为主。随着建筑垃圾产量的增加,不少县市已有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即将达到设计处置能力而面临关闭。但鉴于当前土地资源的稀缺,以及消纳场所投入使用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新的建筑垃圾处理消纳场地从选址、拆迁到建设都需要花费更多的代价。因此,把建筑垃圾处置方式从以简单填埋为主转变为资源化利用为主将是今后垃圾处置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

(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数量少

如前文1.4节中所述,目前南平市只有一家专门提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服务的企业,而且该公司目前主要服务于南平市延平区的中心城区。另有几家生产机制砂、机制石以及烧结多孔砖的企业,虽然具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能力,但这些企业的生产材料仍主要以外购碎石和页岩为主,实质上还未有效开展规范化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服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难以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投资大,但回报率低。

(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缺乏政策扶持和规划引领

当前南平市有关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系列相关规定,主要关注的是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填埋处置对于市容和环境的影响,还较少涉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令人鼓舞的是,南平市政府已经开始了《南平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草案)》的立法调研工作,明确提出要促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但是,由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立法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了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真正开展落实,南平市政府还将面临一系列的决策问题,需要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可以协调城管、住建、市政、环保、国土、运输、交管等相关部门有效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如何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长期规划加以引领,以及如何出台相关政策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进行扶持等。

3.对策研究

在国家提倡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南平市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尽快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加速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专项规划,加快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努力构建由政府引领、市场导向和全社会参与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格局。为此,以下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1)建立布局合理的资源化利用网络

应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形成高效优化的全市资源化利用处置的分级网络。根据南平市的行政区划,在总共10个区市县中,宜设置4~5个建筑垃圾综合性资源化利用场所。例如:可以在延平区、建瓯市、建阳区、武夷山市4个县域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市分别设立综合性资源化利用场所,并各自对口负责相邻1至2个市县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任务。每个市县原有的(包括新规划的)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场,则作为建筑垃圾中转分拣点,负责对收集的建筑垃圾进行分拣之后,转运到综合性资源化利用场所进行再生利用。在每个乡镇和大型社区则设置建筑垃圾临时收运点,负责各自乡镇和社区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和转运。

(2)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发展

目前南平市只有一家主要为延平区中心城区提供专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服务的生产企业,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建筑垃圾开展资源化利用的战略需求。因此,南平市有必要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发展。首先,应开展调研,立足南平市市情,联合城管、财政、税务、国土资源、市场监督管理和住建等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一批针对资源化利用企业的配套政策,在资金、税收、企业用地、企业审批,以及再生产品的推广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由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特殊性,这类企业应采用特许经营。在企业发展的具体路径上,既可以通过招标引进专业化企业;也可以探索对现有具备一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条件和基础的建材企业,通过设备改造升级,使其转型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产领域。

(3)引进先进技术,注重提高资源化利用成效

围绕着如何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成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对于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要求其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必须满足一定的企业建设标准,因为资源化利用生产企业在整个环节中处于核心地位,其生产技术水平决定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效率以及再生产品的质量;②由市住建部门牵头市政、房地产和施工企业等,规划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再生产品目录,制定相应的产品应用标准,为再生产品拓展应用渠道,从而实现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③升级改造现有的建筑垃圾运输管控管理平台,将后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环节也纳入系统,加强对资源化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管控,实现建筑垃圾从收集、运输到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全过程动态监管。

4.结语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靠政府积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依赖市场调节,形成良性发展的资源化再生产业,不断提升南平市建筑垃圾的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并为福建省其它内陆山区市县摸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情况且卓有成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路径。

猜你喜欢

南平市资源化垃圾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垃圾去哪了
郑欣悦作品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学学生书法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