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2023-01-13石文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共同体校园文化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民族共同体,既是习近平民族观的鲜明体现,也是五千年文明史铸就的民族传承。高职院校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有效引导和教育的时候,应充分重视和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文化差异。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交往交流交融,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采用多种有效途径将之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鉴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高校是思政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各民族青年接受教育,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前沿,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等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1,2]。而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有其特殊的内涵和独特的实现路径。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理论内涵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

自古以来,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交融以及经济发展上的相互竞争和依赖使得各族人民凝聚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集体。新时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在各民族自觉、自愿、自主的基础上,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享优点长处、相互取长补短,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契合现实发展需要,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道:“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在文化互鉴中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打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运共同体”。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保护好民族文化,让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有更深厚的底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学生相知、相亲、交往、交流、交融,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3]。

1.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养成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青年学生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努力做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才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全社会成就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局面,不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国际化合作日益紧密的今天,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政治基础。虽然现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少数分裂主义势力仍然贼心不死,破坏民族团结。因此,青年学生应该认清他们的反动本质,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立场、明辨是非,与分裂分子做坚决的斗争。高职院校在从事思想教育工作时也应该始终贯彻我国最基本的民族政策,有序推进各民族学生在思想文化上的交流,促进各民族学生的情感交融,以此来增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和夯实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

1.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的必然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20年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而今世界局势风云诡谲、变换动荡,我国也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这些都决定了新时代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华民族才能有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高职院校的各族青年学生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年轻的力量,脚踏实地,奋力前行,为促进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不断向社会输出实用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其不仅掌握专业基础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校园文化以立德育人为宗旨,是学校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新时期“四有”接班人,促进民族团结,取得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一环。

(1)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融入到课堂实践中。各少数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都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发展过程传递给学生,向学生展示各民族在中国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伟大贡献的先进人物,突出先锋模范人物的引领和带头作用,讲述先进个人、时代楷模的光荣事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引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获得更深入更真实的民族认同[4]。高职院校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民族团结和建设的系列活动,着重强化在校学生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以此作为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夯实思想意识形态的抓手,完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依托全媒体形式宣传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宽高校思政课堂的维度。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载量大,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泛的媒体和媒介,更好地弥补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不足。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学生心灵的“三进”工作[5]。创新网络全媒体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发挥全媒体视角和互联网思维的作用,推动网上网下融合、线上线下联动,在学校官网、官微等平台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通过制作展示微电影、短视频等方式,创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线教育,抓好网络内容建设,使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3)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设置健全的教育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学生情况,通过查阅档案,询问师生,个别谈心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情况、学习情况、思想动态等信息。拓展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联谊活动,搭建共学平台,促进各族师生互帮互助、共学共进,构筑广大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6]。利用重大节庆日以及民族传统节日,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学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聚焦解决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持久动力。

(4)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从语言文字入手,建立普通话训练基地,多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快速适应学习环境的通道,为他们更快适应社会搭建桥梁。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他们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学校要提高管理能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行为的实际情况,做好他们的思想辅导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理想前途的认知境界,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导向,教育他们正确客观对待学习生存就业中存在的压力和问题。

(5)以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少数民族文化,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展示本民族优秀文化更广阔的平台和窗口。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少数民族有很多先进经验和非物质文化成果,要挖掘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依托传统文化基地,深度挖掘、深刻阐释、深入展示各民族独具特色、绚丽多彩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各民族学生在文化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7]。在校园文化活动上,可以组织开展“家乡好物进校园”“少数民族舞蹈进校园”“地方戏剧进校园”等活动,营造浓郁的多民族文化氛围,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6)利用高职院校产学共赢的优势,搭建少数民族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平台。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政策文件的精神,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和学校当地、发达地区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和创业能力。要为少数民族学生建立就业绿色通道,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给少数民族学生,鼓励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创业,利用学校这个优势平台,宣传家乡旅游资源,推广家乡产品,扩大家乡影响力。开辟农村电商、民族区域特色电商直播间,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创业就业电商直播培训,助力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

3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既能够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发挥其在思想上的先导性和方向性,又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形成展开有利有效的引导和构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引用

[1] 苏德,张良.民族院校课程体系对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状况的影响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4):22-30.

[2] 钟梅燕,贾学锋.民族院校鑄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6):156-163.

[3] 李安辉,邓婕.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体系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 42(5):45-53+183.

[4] 金贵.认同视域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1):170-173.

[5] 吴月刚,张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4):41-47.

[6] 李俏,姜鑫,郭明华,等.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2,30(2):1-5.

[7] 王丽霞.试论新时代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四个境域”[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4):154-160.

基金项目: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路径与实现策略研究”(2022SJSZ0959);江苏财会职业学院2022年度校级教改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2021jsckjg02)

作者简介:石文(1980—),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讲师,就职于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共同体校园文化少数民族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