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庆市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研究

2023-01-13

新农民 2022年35期
关键词:安庆市保护地自然保护区

汪 波

(安庆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安徽 安庆 246003)

0   引言

自十九大以来,我国便提出“应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体系”的相关要求,并对相关细节工作制定了不同的制度要求。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不仅满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家生态文明理念,更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是帮助我国实现生态安全的重要方式。但是现阶段,安庆很多自然保护地依旧存在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的情况。因此,围绕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进行研究,对于维护生态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其意义十分重大。

1  安庆市生态系统分析

安庆市位于大别山南麓,其在地形上存在以下特点:西北区为低山区域,东南部则是长江洲圩滩地,中部存在大量的丘陵。山区面积占35.69%,丘陵面积占33.1%,圩区面积占20.05%,江河湖水面占10.58%,长江外滩占0.58%。

安庆市的生态区域较为丰富,存在多种类型的生态亚区,在自然保护地管理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意义。但是,由于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管控规则不同,导致自然保护地重叠区域在规划编制、管理政策等方面存在冲突,不利于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和发展[1]。其中西北区域属于森林生态亚区,中部区域则为农业生态亚区,而东南方向为湿地保护与洪水调蓄生态亚区,为此,安庆市域呈现了“一带两区”的生态安全格局。

2  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研究——以安庆市为例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便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根据受保护强度进行划分依次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自然公园几种类型。其中自然公园整合优化是指要对生态系统以及自然遗迹等景观,或者涵盖一定科学价值、生态价值的资源进行地质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工作。自然公园主要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地质公园几种,而结合现阶段安庆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区域内部存在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个、市级1个;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级2个、省级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森林公园9个;湿地公园6个。

结合现阶段安庆市自然保护地管理状况来看,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自然保护地之间的交叉重叠情况较为严重。根据数据显示,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小孤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存在交叉重叠,交叉重叠面积为299.41hm2,占小孤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8.88%。第二,部分自然公园的边界存在模糊的情况,且面积数据并不精准,会直接影响最终的管理方案制定。究其原因在于很多自然保护地均无原申报时的矢量边界,仅能够根据一些老旧的数据进行矢量化处理,以致于实际面积与批复面积之间存在一定误差。

3  整合优化对策研究

3.1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整合优化路径

(1)整体调整。结合安庆市过去在管理方面以及自然保护地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应该针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整体调整以及优化。具体包括减少保护区新建、自然公园转化等工作。

(2)范围调整。各自然保护地规划之初,因技术手段限制、保护理念的差异等,将一些村庄、公路、景点等划入了自然保护地的核心区或一般控制区范围内[2]。针对这一现象应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的相关要求,相关人员应科学地进行范围分析,并将之前错误划分的区域进行调出处理,解决自然保护地管理方面以及整合优化中的矛盾状况。而对于在原有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农田等应该进行合理处理。此外,对于存在严重影响的区域来讲应该进行有序退出,并按照法律要求完成对控制区域范围的调整和优化。最终结合数据显示,自然保护区应有16137.38hm2的区域进行调出处理,且需要调入5377.44hm2的保护区面积。在调入的区域中,主要是整体价值较高,内部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而原有的乡镇区域则因为人口密集度较高,且人为活动较为复杂,保护价值较低等因素被调出原范围,最终整合优化面积为12486.99hm2。

(3)功能分区调整。由于历史原因,自然保护地大多由部门主导、地方自下而上申报而建立,存在各部门“各行其事”的情况[3]。为此,在调整功能分区时,应依据整合优化调整规则,将自然保护区原核心区、缓冲区整合优化为新的核心区,原实验区优化整合为一般区。一般控制区域的调入与调出依据主要是根据其是否会对生态功能性产生影响进行研究,产生严重影响的需要退出一般控制区,而若是不存在影响,或者影响并不明显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例如在安庆市内,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优化所涉及的区域较多,因此需要综合分析该地区的地形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并针对保护对象的分布加以研究,最终确认具有保护价值的重点区域。在具体工作中,该区域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及矿业权等调整为一般控制区域,总面积约为8199.61hm2,而从实验区域整合为核心保护区的面积则为6015.10hm2,表1调整前后功能分区面积变化一览表。

表1  调整前后功能分区面积变化一览表

在全面进行自然保护区的整合优化之后,工作人员需要按照相关理念以及集合种群等内容进行再一次的区域规划。例如在不影响原生植被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对不存在保护价值,且人为影响并不严重的区域要调整为一般控制区;而对于保护区域集中且自然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则为核心区,且核心区的面积比例可以适当地增加和调整,而性质以及保护内容则不需要加以调整。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原有天然植被的关注和重视,并积极地利用宣传等形式调动周围群众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中,这也满足我国针对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整合优化的相关要求。

(4)管理机构优化。管理机构队伍直接影响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最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与整合优化效果,因此必须对此进行系统化的完善与改革,压实管理责任,通过积极争取成立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主体等方式落实管理责任,确保责有人担、事有人做。为此,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坚持政事分离。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将自然保护区的行政管理工作划分至安庆市林业局部门,在市林业局加安庆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牌子,并设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科具体承担自然保护区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对于国家级别以及省市级别的保护区来讲,则需要单独设置管护局,并完成日常的监测与研究分析等工作。第二,分类管理,明确职责。改革后,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由市林业局管理,经费由省财政承担;市级、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由县(市)林业局管理,经费由地方财政承担,做到财权、事权、责任相统一。三是提高管护机构规格。经省编委批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按正处级设置,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按副处级设置,便于管护局与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党委、政府的沟通衔接,促进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同发展。第四,在后续的工作中若是存在跨地市情况的自然保护区,应该由省级的林业部门进行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此外,为进一步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质量,所有管理人员的工作都要进行详细、系统的资格审查,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编制有关的相应工作。

3.2  自然公园整合优化路径

(1)整体调整。在本次进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过程中涉及两处自然公园,其中风景自然公园1处,面积为2098.65hm2,森林自然公园1处,属于省级级别,面积约为2237.64hm2。

(2)范围调整。在进行范围区域划分的过程中,主要为调入和调出,其中调出面积约为11589.75hm2,包含村庄以及农田等,而调入的面积则为2218.74hm2,属于自然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

(3)管理机构优化。在进行自然公园管理机构优化的过程中,将自然公园的行政管理内容划分至林业局进行,而其他内容则是与自然保护区的优化整合相一致。

4  整合优化的影响效益分析

4.1  整合优化之后自然保护地的情况研究

在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之后,安庆市形成了“8+20”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即针对8个自然保护区与20个自然公园进行系统化、全面的日常管控工作,涵盖了森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湿地类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自然公园、森林自然公园和湿地自然公园等类型。在整合之后,安庆市的整体自然保护地面积由原有的2468.72km2调整为了2492.73km2,增加了约为24km2的区域面积。此外,优化之后自然保护区面积调整为1447km2,占该区域整体面积的10.35%左右,而自然公园则为1044km2,占比为7.62%左右。

4.2  整合优化预案的效益分析

一方面,在生态效益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原有自然保护地在范围以及面积上交叉的问题。预案科学地遵循了自然生态系统规律以及实际情况,进行了调入以及调出的调整工作,界定了不同自然保护地的范围。此外,在优化之后每一个保护地的矢量边界都更加明晰,可有效地提升当地的生态安全质量。与此同时,有利于提升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安庆市的湖泊以及山地数量众多,且整体的生态系统较为完整。因此在优化整合的过程中综合了其自然地理因素,对区域内的森林以及野生动物、水体等资源进行了强有力的保护工作。从原先的“基质-版块-廊道”分布优化为现阶段的“一带两区”,有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确保其不会受到严重的因素影响。

另一方面,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不仅能够带来一定的生态经济价值,还可以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质量。安庆市建立的“8+20”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是该地区贯彻落实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体现,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还为生态保持、水土完整等工作提供了条件,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与此同时,此次整合优化工作,还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了调整,有效地解决了人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为农村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条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切实要求。

5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安庆市在自然保护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经过详细地分析,认为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范围调整,并利用管理机构优化,来增强区域性的生态保护质量。为此,在后续的工作中,要求相关人员应该加大对自然保护地相关矛盾的关注,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质量,为安庆市生态系统建设等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安庆市保护地自然保护区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安庆市水系综合治理港桥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我想养一只猫
安庆市小精灵画室抗疫作品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