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背街小巷”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改造研究
——以西安市未央区凤吉路、凤祥路为例

2023-01-11韩俨,周政伟

价值工程 2022年36期
关键词:背街小巷街道

0 引言

城市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以区域功能的提升和转型为基础,加速城市道路的功能不同于局部交通治理,更多的是体现人文关怀及宜居生活。背街小巷作为城市道路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千家万户,于细微展现“微循环”的城市形象。西安市将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作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以建设“美丽宜居、整洁文明”城市环境为目标,因地制宜消除背街小巷乱象,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推进文化城市创建向纵深发展,持续提升城市文明宜居环境,创建公共环境好、社会秩序好、宣传氛围好的文明背街小巷。

1 背街小巷的概念

1.1 背街小巷与城市文化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主导着城市的微循环。以“碳中和”为设计主题,促进低碳生态建设与“以人为本”的环境营造,秉承生态、智慧、共享、文化体验和可持续发展作用的设计理念[1]。西安小巷文化绵延数百年,是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背街小巷一度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私搭乱建、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等问题越发严重,成为城市治理薄弱环节。街道的建筑风格、人文景观、智慧装饰物等都是城市文化的表征,表现出固有的文化底蕴,挖掘城市文化潜移默化形成对街道综合改造的提升。可以说,街道改造提升与城市文化密切相关,相互依存。

1.2 对于背街小巷相关政策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解决背街小巷脏、乱、差等影响城市市容环境问题,依据《西安市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实施方案》,开展凤吉路、凤祥路升改造实施方案设计。市城管委组织召开“全市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作专题会”,要求各区县、开发区报送各区背街小巷清单和主要领导包抓道路名称。此次整治工作,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重点解决街巷环境中的‘痼疾顽疾’,促进市民文明行为养成。”为此,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联合市规划部门编制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设计管理导则》,从色彩、气质、风格、肌理等方面,对建筑立面、市政设施、城市家具等元素明确了管控标准和规范,力争维护背街小巷古朴典雅的风貌特征。

1.3 背街小巷节能设计策略 通过实地调研,将本次凤吉路、凤祥路街景改造策略按照“整洁有序、路面畅通”的目标要求,科学规划必须先行,打造背街小巷民心工程。摒弃“大拆大建”的传统改造思路,改为“针灸式”治病除根,提升街区品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古城记忆”;在“留”字上发力,留住原居民商户、生活方式、街巷肌理。

2 基于城市文化的西安市背街小巷改造

2.1 背街小巷基地环境调研现状分析 凤吉路,东西走向,东接凤祥路、西临文景路,长约336m;凤祥路,南北走向,南临凤城二路,北接凤城三路,长约485m。凤吉路与凤祥路两条路呈“T”形交叉,为长安医院南侧和东侧道路。本次设计将问题统一考虑,但对其差异性问题进行针对设计。将两条路现状问题归纳为包含市政、景观、建筑、配套等4个方面(图1)。

图1 凤吉路、凤祥路基地区位分布(自制)

①街道环境设施散乱无序。其中市政层面两条路,停车位、隔车桩设置不规范,道路拥堵,缺少安防;道路面层、侧石、道沿、地砖、井盖等破损。凤祥路存在架空线缆,凤吉路缺少污水和电信管线。②街景绿化单一,小品无文化特色。在绿化层面,因凤祥路现状无行道树,凤吉路有行道树和绿篱,因此绿化问题主要集中在凤吉路,道路绿化缺失、死株,行道树树池不统一,整体景观效果差。③建筑立面老旧,风格差异过大。在建筑层面,凤吉路、凤祥路都存在违建建筑和企业围墙和道路两侧建筑物外立面破损、陈旧。凤吉路上临时摊点、共享单车停放点设置混乱。凤祥路北段小区围墙侵占市政红线,南端建筑违规开墙破洞并实施经营行为。④街景缺乏个性,无历史文脉传承。在配套设施层面,道路路牌,交通信号标识、监控设备等设置不统一,城市家具配备不到位。街道色彩、气质、风格、肌理,忽视城市的历史文化之大背景,缺少辨识度,未能够突出历史文脉的相关信息元素。

图2 凤吉路、凤祥路现状分析(自摄)

2.2 背街小巷基地环境设计目标“一条理想的街道,不仅仅能提供允许车辆、行人通过的基础设施,还应该有助于促进人们的交往与互动,能够寄托人们对城市的情感和印象,有助于增强城市魅力和激发经济活力”[2]。凤吉路、凤祥路综合提升改造旨在为面临“二次开发”的未央区,塑造具有国际水准的“金印象”,打造一条延续碧云风情、继承绿廊浓荫、拥有个性气质且经得起时间蹉跎的林荫景观大道。

3 背街小巷基地环境设计原则

为了把控整体项目设计目标,我们制定了经济性(宜)、合规性(规)、便捷性(畅)、整洁性(洁)、美观性(靓、亮)、文化性(文)六大核心原则,通过综合改造设计达到交通序化、拆违治乱、环境美化、智慧街区的主要发展目标[3]。营造出一条街区、一段文化、一段故事、一段风景的街道氛围,塑造出靓丽门户,让在此的居民能漫步林荫花廊、体验汉风唐韵。通过对凤吉路和凤祥路的街道环境整治改造,打造出既有汉风唐韵的文化气质又有智慧科技的新型城市街巷。漫步于此看绿树成荫、闻花香芬芳,感受到经开区的舒适、安全、便捷,体会到为每一个居民服务的用心。

①景观整体性原则:遵从道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特性,寻求地域气质文化需求,合理利用有限街道空间,强化街道整体生态效应,同时统一各地块风格、加强互动、形成景观整体;②功能复合性原则:在满足街道绿量的同时,适当设置功能休憩节点,凸显街道整体的人文关怀与区域凝聚力,打造多功能的复合型街道;③以“绿”为主原则:强调街道绿色骨架,通过行道树及地被的搭建,形成大气简约的林荫绿廊,强调街道的自然生态属性;④可操作性原则:合理安排街道景观提升各阶段的有机衔接,将改造部分与保留区域交融贯通,保持整个街道的功能完整性,更好地起到景观提升和环境改善的作用,并保证项目的如期完成;⑤尊重现状原则:以现状为本次提升改造的设计基础,尊重道路现有特性,体现地域性和独特性。

4 城市文化的西安市背街小巷设计策略分析

4.1 打造舒适怡人的“林荫大道”市政部分凤吉路机动车道宽度为7米,双向两车道,本次取消路内停车位。增加污水和电信市政管线,采用新型材料重新铺装道路和人行道。取消路面停车,增加安防监控,增加柱灯。凤吉路根据现状管线分布情况,结合建设方需求,本次设计新增D400污水管道及电信管线。设计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以南1.5米处;设计电信管线位于道路中心线以南7.0米处(图3)。

图3 凤吉路、凤祥路交通量及服务水平分析(自制)

凤祥路由北向南的单行道,取消路内停车位,划分双非机动车道。恢复人行道,增加安防监控。机动车道修补较多,为防止道路以后出现裂缝下沉等更多问题,本次对全段道路进行铣刨加铺处理。人行道本次改造提议将铺砖全部进行更换。凤祥路根据现状管线分布情况,结合建设方需求,本次设计新增电信管线。设计电信管线位于道路中心线以西4.0米处。

景观部分将凤吉路打造为法桐花廊,凤祥路打造成为国槐花廊,同时在与文景路和凤城二路、三路的交叉口设计“露而美”、“吉而祥”和“小而精”三个转角门户。在凤吉路长安医院入口处增高标识、增加绿篱,并增加夜晚亮化。入口旁增加智慧停车云亭,在长安医院内种植花灌木形成背景“借绿”效果。将保洁工具箱与墙体结合,将工具箱座椅嵌入围墙,围墙底部增加墙体花箱。改造原围墙,增加汉文化宣传图画和诗文,透空围墙种植攀爬蔷薇形成花墙。将树池改造为胶粘石透水树池,修补绿篱,增加景观柱头灯(图4)。

图4 凤吉路、凤祥路景观改造策略(自制)

凤祥路与凤城二路交叉口东侧拆除违建、重新铺装人行道,增加绿化带以及透绿围墙。在西侧如家酒店位置粉刷墙体、制作标牌,在侧面阴凉处种植竹子营造雅致氛围。在凤祥路与凤城三路交叉口墙壁上绘制唐朝的诗文和人物图画,营造唐朝风韵的文化氛围,提升道路文化品位。凤吉路与凤祥路交叉口西北角处设置唐长安的文化围墙,在长安医院沿围墙内种植国槐,形成借景的绿化效果。同时改造道路两侧原有老旧围墙,沿街小区内种植国槐形成背景绿色,透空处种植攀爬月季形成花墙。

4.2 打造综合性功能的街道开放空间 街道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与使用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承担着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当前全新的城市发展规划背景之下,道路的空间设计在满足道路红线内的景观设计之下,需要进一步对红线内外的街道空间进行一体化的统筹考虑。

建筑部分要先拆违、后治乱。目前认定违建建筑共八处,分别在西北复合包装公司、汽车检修站、天心苑小区等。违建建筑总面积约800平米。文景苑小区和海荣小区围墙侵占凤祥路道路红线,违建围墙长度约240米。具体认定测量后将对其进行统一拆除,并按照原先规划实施。

4.3 街道的个性化形象定制 治乱首先是取缔凤吉路上临时摊点,设置多功能智慧云亭供行人自行车停车、手机充电和信息查询等。封闭凤祥路南端建筑违规开墙破洞的建筑,同时两侧建筑物破损、陈旧的外立面进行统一粉刷和装饰,对空调室外机增加金属仿木外挂机格栅,增加墙面装饰(图5)。

图5 凤吉路、凤祥路配套设施提升效果图一(自制)

配套设施体现的是城市细节服务,本次设计的配套设施不仅是满足传统基本的功能需求,同时考虑到信息社会居民多功能的信息需求和安全服务。为此本次设计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增加智能设施,进行多杆合一,包含智慧照明、绿色能源、智慧安防、智能监测、应急求助和信息交互,构建城市物联网感知平台,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另外对城市的市政管井等配套设施进行艺术化处理,采用汉唐图案或者诗文进行艺术化创作,提升城市家具文化品质。配置一些多功能的、新型的的城市家具,方便居民的日常使用,提升城市整体的服务形象。

5 结论

背街小巷可以看作是街道的“骨架”和“血管”,从主观能动性讲,背街小巷又决定着街道的整体印象体现。从历史文化逐步发展到今天,保护性的再利用、再发展背街小巷,是我们综合提升改造的必由之路。再利用的前提是保护,保护的目的是再利用,两者相辅相成。所以要将道路绿化进行综合提炼和再现,从而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居民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的一环。

街道改造的目标是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特色,是在尊重城市文化的基础上,打造符合城市发展的城市景观环境。通过研究城市文化与背街小巷之间的关系,以西安市凤吉路、凤祥路为例,探讨基于城市文化的街道景观综合提升改造措施,从沿街立面、街道环境设施、街头口袋公园以及夜景亮化方面提出城市文化的改造措施,搭建城市文化之间的桥梁关系,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背街小巷街道
《古村小巷》
热闹的街道
小巷深处
改造提升背街小巷潜力巨大
热闹的街道
北京设立“街长”“巷长”专治背街小巷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