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在膀胱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3-01-11张渭波吴琳万霖

贵州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补体组织学膀胱癌

张渭波 吴琳 万霖

(1.咸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陕西 咸阳 712000;2.咸阳市中心医院药学部,陕西 咸阳 712000;3.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陕西 西安 710000)

膀胱癌是男性泌尿系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占全身肿瘤死亡率的前10位左右[1]。手术为膀胱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伴随有转移,导致很多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复发与转移,为此加强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2]。人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HCFHRP)是由巨噬细胞、尿路上皮肿瘤细胞的产生的重要因子,其可介导宿主逃避免疫系统,还可打断补体级联反应,使得机体免疫系统出现障碍,从而不能很好地识别恶性肿瘤细胞与清除恶性肿瘤细胞,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3]。本文探讨HCFHRP在膀胱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以明确HCFHRP的作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膀胱癌患者68例(恶性组)与膀胱良性肿瘤患者68例(良性组),同期选取体检健康人员68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男性;患者在尿液取样前位接收任何治疗;咸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调查资料完整的患者;年龄20~80岁;恶性组与良性组患者都知情同意本研究;膀胱癌与膀胱良性肿瘤患者都经过病理确诊(病理结果均由2名病理医师双盲阅片确诊);患者在行有创检查前进行尿液HCFHRP检测。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者;依从性不佳的患者;患者入院前使用尿液分泌的药物者;合并其他肿瘤的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恶性组年龄27~78岁,平均(49.32±3.79)岁;体质量指数(22.12±2.41)kg/m2;病理类型:移行细胞癌54例,鳞癌2例,腺癌11例;组织学分化:低分化8例,中分化20例,高分化40例;临床分期:Ⅳ期3例,Ⅲ期4例,Ⅱ期26例,Ⅰ期35例;淋巴结转移33例。良性组年龄26~79岁,平均(49.55±2.10)岁;体质量指数(22.78±1.83)kg/m2。对照组年龄24~77岁,平均(49.33±2.89)岁;体质量指数(22.33±2.14)kg/m2。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尿液HCFHRP检测:取所有入选者的晨起新鲜中段尿约5~10 mL,常温放置,以2 000 rpm/min离心10 min,取上清置于-80℃冰箱冻存备检;采用HCFHRP定量测定试剂盒检测HCFHRP含量,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普恩光德生物科技公司。资料收集:调查所有人群的一般资料,重点记录膀胱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同时随访到2021年11月1日,记录患者的生存与死亡情况。

2 结 果

2.1尿液HCFHRP含量对比 三组尿液HCFHRP含量存在差异(F=29.755,P<0.05)。恶性组(245.20±16.79)U/mL,良性组(56.63±7.19)U/mL,对照组(10.87±1.11)U/mL。恶性组与良性组的尿液HCFHR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5)。

2.2不同病理特征膀胱癌患者的尿液HCFHRP含量对比 在68例膀胱癌患者中,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患者的尿液HCFHRP含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理特征膀胱癌患者的尿液HCFHRP含量对比

2.3预后情况 在68例膀胱癌患者中,随访到2021年11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19.32±2.19)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6.29±2.68)月。

2.4相关性分析 在68例膀胱癌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生存时间与尿液HCFHRP含量都存在相关性(r=0.609、0.598、0.639、0.701,P<0.05)。

2.5影响因素分析 在68例膀胱癌患者中,Cox回归分析显示尿液HCFHRP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β=1.672,SE=0.913,OR=2.194,95%CI(1.772~5.014),P=0.000)。

3 讨 论

HCFHRP是人类补体系统中抑制补体激活的一个关键性蛋白,简称H因子,由RCA基因簇编码。肿瘤细胞能够大量合成分泌HCFHRP,并分泌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而膀胱肿瘤细胞分泌的HCFHRP可大量释放蛋白水解酶水解基底膜,并且可与基底膜表面相关受体结合,导致膀胱癌患者病情恶化[4]。本文结果显示,恶性组与良性组的尿液HCFHR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5);在68例膀胱癌患者中,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患者的尿液HCFHRP含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膀胱癌患者伴随有尿液HCFHRP的大量释放,且与患者的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从机制上分析,尿路上皮细胞发生恶变时,HCFHRP可大量释放。但是尿路上皮良性疾病也会导致HCFHRP含量增加,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诊断误差。有研究[5]表明膀胱癌患者尿液HCFHRP浓度随着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定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错综复杂,了解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具体分子机制,对膀胱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H因子是补体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负性调节蛋白,也是一种血浆糖蛋白,以单体形式存在,分子量155 kD,在补体旁路激活途径的调节中起中心作用[6]。H因子能竞争性抑制补体的旁路激活,还可抑制补体C3b的大量表达[7]。HCFHRP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补体系统的调节因子,可参与调节肿瘤细胞转移与侵袭等过程。在机体特殊的微环境下,HCFHRP可引起免疫调节功能异常,造成机体出现炎症反应,促进大量炎症因子的表达,使得机体免疫功能也会发生障碍,诱发恶性肿瘤的发生[8]。本文Spearsman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生存时间与膀胱癌患者的尿液HCFHRP含量都存在相关性(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尿液HCFHRP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P<0.05)。

综上,尿液HCFHRP在膀胱癌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预后存在相关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可能作为膀胱癌诊断以及防治的新靶点。

猜你喜欢

补体组织学膀胱癌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花刺参幼参摄食和消化器官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