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专家谈
——研促会“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座谈会”专家发言要点摘录

2023-01-11

中国生态文明 2022年6期
关键词:水循环流域水质

2022年10月29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以下简称研促会)第二次绿色沙龙——“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座谈会”在京召开。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研促会会长张波主持座谈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一级巡视员黄小赠介绍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作相关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研促会副会长曲久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等专家和相关部门、单位代表出席座谈会。

领导和专家现场发言的要点摘录如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

农业灌溉对再生水的水质有要求,不能含有酸、碱等物质,特别是要控制重金属的含量。

要防止再生水污染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尽量避免使用再生水灌溉具有食用性和密切接触性的乔木、灌木、绿地,避免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区、泉水出露区、岩石裂隙及碳酸岩溶发育区、地下水浅埋区等地区进行再生水灌溉。由于土地系统空间太小,若在地下水水位偏高的地区使用再生水灌溉,容易污染地下水。

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有潜力。考虑现实可行性,预计到2035年我国城市再生水或者污水再生利用还有100亿吨的潜力,届时全国城市再生水处理利用率会达到30%左右。

对再生水要有政策上的倾斜。使用再生水不应列入用水总量限制,机制上要创新,价格上要合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曲久辉:

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设定生态目标。应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特征及再生水用途设定再生水循环利用的生态目标。生态目标应该作为约束性和前提性条件存在。

因地制宜合理设定水质目标。其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设定什么样的水质,二是如何在储存、循环、使用过程中保持水质稳定。

建立创新机制。包括价格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对使用者的优惠政策(税收等)。

优化规模和布局。既要考虑经济价值,又要考虑再生水储存的条件、规模和布局。水量应该相对集中,输入和输出都不能 太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潘家华: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具有超前性、预见性,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相关部署要求高度契合。

应对相关指标进行重新梳理。对有关的一些指标及其评价,我们应该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进行梳理。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降碳空间潜力巨大。可以考虑“水光一体”,在水体周边布设光伏设备。10平方米光伏设备在华北地区一年可发电1300度左右。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意义重大。一是可以产生生物质能和形成碳汇。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的水上水下都有大量水生植物,可作为碳汇和生物质能的来源。二是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既是绿色空间也是蓝色空间,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都有重要意义。三是可以带动产业和经济的增长。可以直接带动新增产业,促进就业。同时,可以吸引人口流动。四是可以增强城市的韧性。可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冲击,提升城市的韧性。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应注重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产业管理问题。要统筹考虑管理、治理、投资等因素,以及土地、跨境、分配、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应该让全社会参与,实现多方共赢。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原巡视员张悦:

再生水用于生态环境有“四长两短”。四长:再生水具有很好的稳定度(水量水质)、透明度、温度、高度(高程)。两短:一是大部分再生水余氯浓度较高。按一级A标准,再生水粪大肠菌群要小于1000个/升,比地表二类水还严格一倍,这就导致再生水处理时往往加氯过度,对水生态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总氮浓度偏高。一级A标准总氮限值为15毫克/升,优化运行也在10毫克/升左右,对水体富营养化有明显贡献。

再生水在一定条件下有“双修复”效应。再生水进入自然水系,一方面对再生水水质修复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水系的生态修复也有正面意义。再生水具备极好的透明度以及适宜的温度等,可增强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使自然要素和生命活动相互耦合,形成“共生”环境,体现“双修复”效应。

对于下一步工作,有三条建议:

一是源头分离。从总体上讲,工业水尽可能在生产系统重复再用,生活水可纳入自然系统循环利用。就“生态循环”而言,这两类水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要通过工业园区建设,逐步将城镇污水中的工业废水剥离,从源头提高城镇再生水的生态安全性。

二是政策激励。充分考虑再生水的“资源增量”因素,按照取补平衡、生态补偿的原则,在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取水许可等方面,实行合理的激励政策;政府收取的水资源税费,也可用于高标准再生水的生产成本补贴。

研促会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座谈会

三是保障安全。再生水不应进入饮用水水源地。从原则上讲,饮用水水源必须是地表水、地下水等自然水源,这个底线不能突破。要严格防范再生水混入自来水系统。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五个方面和这项工作直接相关。在“降碳”方面,如何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在“减污”方面,要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逐步消除黑臭水体,再生水循环利用可以为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作出贡献。在“扩绿”方面,科学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核心是如何用好水、用好地。在“增长”方面,再生水循环利用是抓好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体现,其意义不亚于能源利用。第五个方面,再生水也是重要的生态产品,要研究如何形成有关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气候变化和水资源、水环境结合非常紧密。气候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就是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最大的风险是洪水和干旱,同时也包括再生水系统温室气体的释放和吸收。

要强化协同创新。如何提升人工湿地和调蓄库塘的碳汇能力,在相关的碳排放技术和碳吸收技术方面可以进行一些探索。

关于试点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导向。从建设方面来看,再生水循环利用是气候适应型的系统;从评价标准来看,就是“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个协同。可以进一步提升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能不能做到生态优先、能不能做到集约节约、能不能做到绿色低碳等方面对试点进行考核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史丹:

区域再生水概念的提出意义重大。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提出,对于我国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潜力大。2022年以来,可再生资源利用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采用“谁开发谁受益”原则。再生水循环利用属于资源再开发,采用“谁开发谁受益”原则对参与开发的市场主体具有激励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开发。

可以利用再生水发电。再生水有一定规模,比较稳定,有一定温度,可以考虑用做水力发电。这对火力发电是一种替代,有降碳的作用。

清华大学教授胡洪营:

要统筹“三水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实践。

要理性对待污水排放提标。目前各方面对污水提标的争论比较大,再生水循环利用可以缓解这一矛盾,推进“以用定质,以质定管”。

再生水资源化利用风险可控。要高度重视“色”“味”方面的指标,因为这些指标老百姓可以感知到,比较敏感。再生水利用存在环境风险,但在控制氮磷的基础上,建立“有草、有鱼、有螺”的完整水生态系统,加强管理,环境风险可控。要建立“以再生水利用为导向,以水华防范为重点,考虑水体停留时间,具有地区差异性”的再生水水质标准。

要重点关注无机盐等物质的积累问题。一般有机物和氮、磷相对容易控制,无机盐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积累是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需要建立源头控制、预防为主的机制,防范这些问题的产生。

同济大学教授戴晓虎:

污水资源化从国际上来讲也是一个重要议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指标里有多项关于水的指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水污染治理做出了重要阐述。我国目前的污水处理规模已经位居世界首位,下一阶段污水资源化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

从国内外对比来看,我国难度更大。我国从水质和水资源角度都属于缺水性国家,而且人口众多,制造业发达。我国城市河道径流量较小,且多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污水自然净化的功能受到较大限制。用氯消毒产生的持久性污染物对污水资源化也有负面影响。未来,在如何发挥生态系统的自净作用和科技创新方面还要做一些探索。

要因地制宜,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我国地域广阔,发展不均衡,各地的自然禀赋和环境潜力不一样,所以在风险防控方面要因地制宜,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比较低的水平。国外的实践是以流域为导向,从流域整体去协调和平衡,包括污水处理的水质要求、回用作为生态补水的水质要求等。

生态补水、农业利用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在机制方面,我们过去对再生水的利用主要是“点对点、管对管”。我国的国情是整体缺水,不论是生态补水还是农业利用都需要统筹整体协调机制。对一些“点对点”的利用项目,采用目前的收费政策是可以的,但是对非“点对点”的项目,如何采取合理的机制去促进整个区域的水循环,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增亮:

总的原则是,从流域的尺度把再生水作为全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配置。目前永定河流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率已达到30%,其中70%~80%用于补充生态景观用水。再生水已作为常规水源,与流域外调的长江水、黄河水和本地水一起纳入流域生态用水调配体系。

流域再生水回用潜力比较大。永定河流域再生水总量约6亿立方米,目前再生水回用可达2亿立方米,规划到2025年流域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以上,将系统推进流域再生水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景观等。

流域再生水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北京地区,为满足永定河生态补水水质要求,北京小红门再生水厂下游已建设3处净化湿地,通过潜流湿地为主、表流湿地为辅的综合处理形式,将再生水从Ⅳ类提升至准Ⅲ类。在环官厅地区,建设了1万公顷左右的湿地,提升了水库水质和区域水环境,官厅水库入库水质由Ⅳ类提升至Ⅲ类,环官厅野生植物种类从106种增加到318种,野生鸟类从169种增加到360多种。

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从尺度上,以流域为单元思考再生水循环利用,扩展再生水使用的空间和结构。二是从机制上,“政府有为靠考核,市场有效靠激励”,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两手发力。三是从试点选取上,可选择适当流域作为试点,推广再生水流域尺度的配置应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基础建设部水利建设处处长傅卫华:

再生水循环利用意义重大。再生水循环利用是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16字治水方针的一个实际举措。

关于下一步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想法:一要合理谋划项目的建设运营模式,要引导形成有效合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二要规划优先,方案优先。三要明确一个收益分配的机制,就是“谁开发谁受益”。四要强调两手发力,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五要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

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处长周哲宇:

再生水循环利用区域循环利用的水质问题。水质要同时符合两方面要求,一是生态补水的水质要求,二是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

关于路径流入的问题。在一个较大的流域里面,要研究上下游在权利义务上、考核指标上怎样协调。

水利部关于促进再生水利用的政策创新。2021年把非常规水(主要是再生水)这个指标纳入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进行考核。

猜你喜欢

水循环流域水质
压油沟小流域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沙颍河流域管理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水循环”教学设计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