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2023-01-11

中国生态文明 2022年6期
关键词:江西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对江西提出了“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高要求。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好自然生态保护攻坚战,不断深化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在生态环境部的精心指导下,江西省已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还创建了6批共41个省级生态县(市、区),5批共3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15批共927个省级生态乡镇,进一步擦亮了绿色品牌,厚植了生态底色。

一、咬定“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以高规格协调机制促责任落实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添动力。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省委书记易炼红作出“要扛起责任,履行使命,作出贡献”的批示;省长叶建春和副省长陈小平等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明确要求要继续奋勇争先、努力进位赶超。202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包含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专项行动在内的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切实将其作为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有力举措,高位推动生态示范创建工作。

二是高位部署调度强推进。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政治引领、创新驱动、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兴赣富民”的24字工作方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全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2021年12月,江西召开了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现场会,6个生态示范创建典型介绍了经验,同时组织与会者现场观摩已获命名地区的创建成果。通过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等渠道,2021年全省对获评国家级生态创建荣誉的市县共拨付了1240万元奖补资金。

三是各方齐抓共管聚合力。通过督促指导,各地形成了申报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各部门、各乡镇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各地将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凝聚各方力量、增强整体合力,构建了任务明晰、责任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

二、健全“管根本、谋长远”制度体系,以高标准建设管理促规范运行

一是构建自下而上“促选优”的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省、市、县三级创建工作体系,系统推进创建工作。坚持自下而上、层层遴选、逐级审核、择优推荐,打造国家级创建“样板工程”。持续开展省级生态市县、省级“两山”基地、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筑牢省级创建“精品工程”。积极指导各设区市立足实际,主动作为,不断夯实创建基础,抓好市级创建“细胞工程”。

二是制定横向互连“促引领”的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作为推动各地统筹谋划创建工作的先决条件,要求创建地区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委新部署新要求和创建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纲要,科学编制生态示范创建规划,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确保各项目标指标落地落实。

三是完善部门共建“促规范”的制度。自2008年江西省启动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以来,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规范程序要求,健全指标体系。会同发改、住建、林业等部门,先后修订了省级生态示范创建标准和技术指南,出台了省级生态市县管理规程、建设指标和规划编制指南等制度文件。在生态环境部开展首批“两山”基地建设后,翌年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文旅部门在全省率先开展省级“两山”基地创建,制定了建设管理规程、“两山指数”评估指标体系和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推动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实践模式,打造了一批“两山”转化的典型样板。

三、把握“重统筹、盯关键”原则要求,以高水平典型样板促示范引领

一是坚持聚焦“三个重点”。关注重点区域,指导自然生态好、资源禀赋优,以及在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方面成效明显的地区,推动其继续走前列、作表率。紧盯重点指标,尤其是约束性指标确保达到目标要求,同时关注地级市碳排放强度指标,以及国家标准修订后的新增指标达标情况。抓住重点环节,从严落实规划评审、指标测评、现场核查等,确保创建工作环环相扣、关关相连、有序推进。

二是严格把住“三个关口”。严把技术关,坚持“好中选优”原则,完善生态示范创建专家库,邀请省内生态领域权威专家积极指导,层层把住技术准入关口。严把审核关,以规范化、制度化为抓手,严格按照申报管理规定、建设指标、工作程序,对生态示范创建每一个节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流程规范。严把监管关,强化动态管理,制定印发省级示范创建复核评估工作规范和技术导则,对现有已获命名地区开展抽查、检查,组织“回头看”复核,实行红黄牌警示制度,以强有力监管杜绝重创建、轻管理现象。

三是正确处理“三对关系”。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创建为契机,各地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以创建为抓手,精心呵护现有的生态“存量”,多措并举加强生态修复工作,积极推进矿山绿化、“十年禁渔”、退耕还林等保护与修复工程,全力扩大生态“增量”,不断拓展全省“生态容量”,更好地增进百姓福祉。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以创建为平台,持续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坚持“生态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激活生态价值转换新动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强化“惠民生、助发展”效果导向,以高质量创建成效促结合统筹

一是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相结合。在创建过程中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2021年江西省空气、水环境质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国家级和省级“两山”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环境质量大都位居前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均达到优良以上。

二是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相结合。各创建地区通过生态示范创建,城乡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通过生态乡镇创建,推动实施乡镇(村)面貌改善提升工程,推进乡镇及村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省级生态乡镇比例达到60%作为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夯实了细胞工程基础。

三是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相结合。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争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排头兵,全力推动江西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国家级“两山”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资溪县以生态示范创建为抓手,在全国第一批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价值核算、生态贷、林业碳汇等实现路径。在总结资溪县经验的基础上,抚州市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五、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经验模式,以高密度宣传教育促全民参与

一是充分挖掘特色,扩大宣传的亮度。指导各地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模式,凝练富有特色的典型做法。比如,靖安县的“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婺源县的“全域旅游”,井冈山市的生态“好钱景”,崇义县的生态三产融合发展,浮梁县的“生态+”模式,资溪县的“两山”转化新通道,武宁县“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的林业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铜鼓县的“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红绿融合”发展模式等,均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二是利用各种媒介,扩大宣传的广度。在省内外主流媒体、“双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对获得国家级命名“样板工程”的经验模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报道,不断提升示范创建的品牌价值。在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期间,《江西日报》整版集中刊登6个国家级“两山”基地创建经验;全省融媒体中心全网推送《“两山”理念在江西的生动实践》等,充分展示了全省各地生态示范创建成果。

三是借助各项活动,扩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利用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时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挖掘推荐多名自然生态领域的人员获得全省最美环保人称号,持续发出生态环境保护江西好声音,讲述生态环境保护江西好故事,向全省乃至全国展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典型案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广泛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好经验好做法,按照生态环境部的部署和要求,高质量推进江西省生态示范创建工作,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婺源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江西生态
江西银行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生态养生”娱晚年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3.换装
我爱江西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