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TMRI扫描PWI成像评估脑星形细胞瘤WHO分级诊断的效果

2023-01-11李辉蔡定萍姚俊

海南医学 2022年24期
关键词:星形准确度胶质瘤

李辉,蔡定萍,姚俊

安康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星形细胞瘤类属于神经胶质瘤,由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相关报道星形细胞瘤占颅内肿瘤的13%~26%,占胶质瘤的21.2%~51.6%,多发于男性[1]。星形细胞瘤被称为浸润性生长肿瘤,其广泛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且被切除后易复发,预后不佳。根据脑星形细胞瘤WHO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Ⅰ~Ⅱ级是低恶性的星形细胞瘤,Ⅲ~Ⅳ级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星形细胞瘤[2]。脑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不同,其分化程度、生存期亦不同。因此,术前对其肿瘤恶性程度进行诊断对后续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楚显示脑部解剖细节,了解肿瘤位置、大小等,但其对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诊断准确性低下[3]。然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PWI)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技术,属于脑功能成像方法之一。有研究认为PWI成像在脑部应用最多,尤其是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研究、脑肿瘤治疗后疗效评估等方面[4]。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1.5TMRI 扫描PWI 成像评估脑星形细胞瘤WHO分级诊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2 年1 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5例脑星形细胞瘤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手术病理证实;(2)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正常;(3)临床资料完整;(4)既往均无放、化疗及颅脑手术史。排除标准:(1)伴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无法交流者;(2)合并其他器官并发症;(3)具备相关检查禁忌证。根据组织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低级别组(WHO Ⅰ~Ⅱ级) 61 例,高级别组(WHO Ⅲ~Ⅳ级)64 例。低级别组患者中男性44 例,女性17 例;年龄13~78 岁,平均(58.26±7.34)岁。高级别组患者中男性46 例,女性18 例;年龄13~79岁,平均(59.34±7.3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Avanto1.5T超导型磁共振仪,行FLAIR系列检查,平扫+增强灌注扫描。PWI 参数为 TE 30 Ms,视野23×23 cm,TR 1 410 ms,翻转角90°,层厚5 mm,层间距1.5 mm,矩 128×128,PWI均扫面19层,65个时限,共扫面1 350幅图像,成像时间1 min 13 s。当扫面至第4时限时,外源性对比剂钆喷替酸葡萄甲胺通过手肘正中静脉内置套管针进行注射(剂量为 0.1~0.2 mmol/kg 体质量,流率4 mL/s,注射时间<5 s),注射完成后,立即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冲洗。随即图像处理,选择灌注MR软件进行处理,在中间层放置原始图像信号强度变化最大时限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动脉流入效应(arterial inflow effect,AIF)地图被绘制,T2 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动脉流入效应图指层面正常动脉信号时间曲线,在上述设置造影剂时间范畴,用AIF 图重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及平均通过时间(MTT)伪彩图。两名医师测量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值、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值,ROI全部直径为3~5 mm。将CBV图、CBF图和MTT图放置同一界面,且取用一样的层面,ROI于CBV 图上放4 次,取其最大值,CBF、MTT 最大值同操作。肿瘤实质CBV (瘤体最大CBV 值/对侧正常额顶叶白质平均CBV值)同操作获取rCBF值和rMTT值[5-6]。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 rCBV、rCBF 及 rMTT 参数;(2)评估 rCBV、rCBF及rMTT与病理分级相关性;(3)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7],分析MRI 平扫+增强扫描、PWI 成像灌注参数诊断星形细胞瘤的价值,包括准确度、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8]。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 rCBV、rCBF 及 rMTT 与病理分级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流灌注参数比较 高级别组患者的rCBV、rCBF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患者r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流灌注参数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流灌注参数比较()

组别 例数rCBV rCBF rMTT低级别组高级别组t值P值61 64 1.42±0.38 4.26±2.17 10.073 0.001 1.23±0.26 2.34±1.34 6.355 0.001 1.02±0.18 1.09±0.56 0.931 0.353

2.2 rCBV、rCBF 及 rMTT 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经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CBV、rCBF 与WHO 分级呈正相关(r=0.426,0.563,P<0.05);而rMTT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r=0.006,P>0.05)。

2.3 MRI平扫+增强扫描对星形细胞瘤分级的诊断效能 经MRI 平扫+增强扫描后,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星形细胞瘤作出分级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得出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准确度为65.23%,灵敏性为68.33%,特异性为63.27%。

2.4 PWI 成像灌注参数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PWI成像中rCBV准确度为83.96%,阳性预测值为91.56%;rCBF准确度为81.73%,阳性预测值为90.43%;rMTT准确度为77.53%,阳性预测值为88.26%,见表2、图1。

图1 高级别胶质瘤

表2 PWI成像灌注参数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脑星形细胞瘤的组织病理特点多样化,其恶性程度与组织病理分级密切联系,而正确的分级诊断对后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9]。组织病理学起初是其首选分级方法,但该分级方法具有一定缺陷性,若取材出现问题或肿瘤未全部切除,其分级准确度低,同时组织病理学分级中,分级诊断与生存率具有一定差异,故肿瘤细胞侵袭性增殖的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诊断据具有一定困难[10]。由于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学变异较大,WHO新近对脑肿瘤分类的修订,根据星形细胞瘤与生存率所具有的相关性分为4型:Ⅰ型,良性或非侵蚀性纤维状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Ⅱ型,原纤维细胞型或低级星形细胞瘤;Ⅲ型,异形性星形细胞瘤;Ⅳ型,高度恶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1]。

灌注即血流将氧和营养物质通过毛细血管网渠道可送入组织细胞中,流动效应是其关键,在正常组织中血液流动可使灌注成像有一定可能性[12]。MRI扫描PWI成像主要检查血流通过组织血管的情况,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或者不使用对比剂,计算局部脑血容量,获取血流动力学信息;根据核医学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rMTT=rCBV/rCBF[13]。应用T2*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可反映组织血容量,高级别(WHO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具有丰富血管生成,注射造影剂时到达肿瘤实质造影剂的上升说明微血管周围磁场出现变化,T2*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大,rCBV 值也大;反之低级别(WHO,Ⅰ~Ⅱ级)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低,局部磁场变化小,T2*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小,rCBV值也小[14]。国外有学者提出在MRI扫描PWI成像中rCBV值的高低对于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rCBV、rCBF 与rMTT有密切联系[15]。本次研究显示,高级别组rCBV、rCBF均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rM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说明星形细胞瘤分级与微血管密度、血容量、血流通过时间有一定关系;虽本结果中rMTT无差异,但从数值上看,WHO,Ⅲ~Ⅳ级rMTT 值更大。另一方面,有研究指出常规MRI主要是指形态学检查,最终成像目的在于分辨异常组织生长或转移等形态问题,而PWI 成像则可提供常规MRI 不能获取的血流和脑血管功能状态的信息,在脑缺血性病变、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脑肿瘤治疗后疗效评估及早期复发诊断均有一定应用。PWI可以提供必要的血液动力参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6]。本次研究显示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I平扫+增强扫描对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准确度为65.23%、灵敏性为68.33%、特异性为63.27%,PWI 成像中rCBV 准确性为83.96%,阳性预测值为91.56%;rCBF准确性为81.73%,阳性预测值为90.43%;rMTT 准确度为77.53%,阳性预测值为88.26%;提示PWI 诊断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准确度显著高于常规MRI,且PWI成像中血液动力参数在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MRI 扫描PWI 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WHO 分级诊断效果良好,对于后续治疗和预后指导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星形准确度胶质瘤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影响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转化体内诱导研究进展
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和NG2胶质细胞的特性
恐惧应激对胶质瘤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骨形成蛋白- 4 在人类胶质瘤中的研究现状
“8字形”快速突破“星形”角度问题
论提高装备故障预测准确度的方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