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读:诗歌教学的妙招

2023-01-11何琛

中学语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卖炭翁老翁白居易

■何琛

【设计理念】

《卖炭翁》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4 课《唐诗二首》中的一首,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同一课中出现。编者的意图非常明晰,旨在通过这两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中所描述的黑暗的、悲惨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博大的济世情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还强调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之间顺畅对话,要能细读文本。文本细读与古诗词自身的特点是非常契合的,只有细读古诗词,才能真正挖掘其意蕴,也能真正实现作者、作品、读者三方的深入对话。

据此,首先细读诗歌内容,围绕“可怜”,教师指引学生通过不断朗读了解卖炭翁的悲惨故事;其次品读诗句,解读卖炭翁这个人物形象,挖掘诗歌背后隐藏的深意;然后细读诗歌的表现技巧。对比的运用是《卖炭翁》这首诗的一个鲜明特色。这首诗有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也有卖炭翁自身情况的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能看到卖炭翁艰苦生活,宫使的蛮横跋扈,看到老百姓的无奈,社会的黑暗,诗歌的主题就更加突出明确了。合理的活动设计,能提升课堂效率,在细读对比这一部分,让学生比读改文和原文,学生就更能认识到“对比”运用对表现诗歌主题的作用。最后,细读辅助材料。辅助材料的呈现一来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二来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当时的黑暗社会状况及白居易同情受苦百姓的博大情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诵读听读能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深入了解故事及人物形象。

3.学生通过比读及拓展阅读把握对比手法的运用,明确讽喻诗的特点。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白居易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

【教学环节】

一、猜谜导入

PPT:老公公穿羽绒服(请你猜字谜)

今天有点冷,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穿上了羽绒服。说到这个羽绒服呢,大家一起来猜一个关于它的字谜。看看能不能迅速猜出是什么字?(学生猜出“翁”字)翁什么意思?(学生答“老人”)同学们在学过的古诗文里面出现过不少“翁”字,大家还有印象吗?(学生回答《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清平乐·村居》“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卖油翁》“卖油翁释担而立”等)从大家列举的这些诗文里,我们看到的老人是闲适的、快乐的、骄傲的。今天要接触到的老人,他不骄傲,不快乐,不闲适,当然更没有羽绒服穿,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卖炭翁》。

板书:课题和作者

学情预估:学生的兴趣因猜谜调动起来。谜底“翁”字能让学生自然地对以前的积累有勾连,“羽绒服”这个谜面能让学生把勾连的内容与要学习的主体对象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二、朗读串联

活动一:初步朗读,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PPT展示课文)

2.自评朗读:根据(PPT)展示的问题,对朗读进行自我评价。

(1)字音节奏是否读得准确?

(2)感情基调是否处理得当?

学情预估:学生在朗读乐府诗时候,节奏一般掌握得比较好,但是也较容易读得欢快,和课文表现出的感情基调不相符合。

活动二:听范读,听故事内容(PPT 展示听范读要求)

1.请同学们听课文的范读。注意听准节奏,这也是一首叙事诗,想想你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听课文范读时候进入情境,教师引导下能把握这是一个让人感觉悲伤的故事。)

2.比较自己朗读和范读。

3.请同学们复述故事。

明确:一个可怜的卖炭老人,到集市上卖炭,却被太监强行低价买走。

教师带着学生围绕“可怜”来分析文本,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卖炭翁的悲惨可怜。

示例:(板书)

工作辛苦(伐薪烧炭南山中)地点遥远(伐薪烧炭南山中)

外貌老迈、坏境恶劣(满面尘灰烟火色)

三、走近对比

教师引导: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已经成为一个经典形象,为什么这个形象会如此经典,让人印象深刻?

活动三:比较阅读,分析对比

1.同学们齐读修改后的原文。(PPT 展示)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鬓角苍苍头也白。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梦里常思生活好,心忧木炭怨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刚升,市南门外泥中歇。

前面两人来是谁?宫中使者购物儿。

手捧文书宣皇命,扶车赶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又是红纱又是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把改动的文章和原文进行对比,紧扣老翁的形象特点,写下你的发现。

3.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明确结论。

明确:原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使行文更有表现力。

示例: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颜色的对比)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头发花白说明他年岁已高,十指乌黑说明烧炭的环境之恶劣,更加突出了老翁的苍老和辛劳。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衣着和心理的对比)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不是“埋怨”反而开心希望,突出了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是一种矛盾的不合常理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突出了老翁的命运悲惨的形象。

PPT(补充)白居易《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牛困人饥——翩翩两骑(状态的对比)

这边是牛和人的困乏饥饿很疲惫,是辗冰辙,碾是“轧”的意思,沉重步履维艰,而“翩翩”表现的宫使的潇洒轻松、盛气凌人对比,突出了统治者和劳动者境遇的悬殊,对比中突出了阶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了老翁的悲惨的形象。

(4)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数字的对比)

炭是那么的重那么的多,可是换来的却是一点点红纱和绫布,根据唐史的记载,这个半匹红纱一丈绫的价格只相当于一车炭的十分之一,这样的悬殊,对比突出交易的不平等,突出突宫使掠夺的残酷,也突出了在这种掠夺之下老翁的无奈和艰辛悲惨。

(5)老翁卖炭前充满期待,被夺炭后的绝望(心情的自比)

学情预估:这个对比是学生在仔细分析文本之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社会背景情况和合理想象得出的结论。卖炭老人历尽辛苦的工作,期望这一车炭能解决家中的温饱困难,在一车炭被掠夺后梦想破灭的绝望伤心就如在目前。

小结:找准对比点,包括对立物、矛盾点、变化点,通过多角度的对比更加鲜明的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带给读者更大的震撼力,是卖炭翁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经典形象的重要原因。

四、迁移拓展

活动四:拓展阅读白居易《买花》(展示PPT)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jiān)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

上张幄(wò)幕庇,旁织笆篱护。(帷幕)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清楚大意。

明确:这首诗叙写长安贵族买牡丹花的场面,揭露了当时上层统治者奢侈豪华、挥金如土的腐朽生活。

2.请用“只是普通的花,却___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话,分享诗歌的对比之处。

示例:

只是普通的花,却值25 匹锦缎的价钱;

只是普通的花,却要修帷幕篱笆保护;

只是普通的花,却是十户中等家庭的一年的赋税。

3.围绕表现手法和中心,将白居易的两首诗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明确:白居易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更鲜明深刻地讽喻了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

追问:什么是讽喻诗?

(PPT 展示)讽喻诗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

补充:白居易是“讽喻诗”概念最早提出者,也是讽喻诗创作积极的践行者。在对比中见爱憎,平易中见精粹。对比,让诗歌的讽喻性更强。

诗人通过《卖炭翁》,一诗,就表现了对统治者欺压百姓的行径的讽刺以及对人民的同情。

活动五:习作训练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着重探讨了《卖炭翁》这首叙事诗讽喻诗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到对比手法对诗歌表现力不可忽视的作用。请同学们也来试试,围绕着中心主旨,试着用对比的方法,用现代文改写《卖炭翁》的部分内容。同学们试试吧。

猜你喜欢

卖炭翁老翁白居易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节选)
卖炭翁
卖炭翁的艰辛与贫寒
丫头坪的卖炭翁
为了忘却的等待
幸福就是投入
情物
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