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风险和规避管理

2023-01-11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馆体育事业体育场馆

冯 凯

(1.周口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2.菲律宾圣保罗大学 研究生院,土格加劳市 55101)

当前,我国社会上的体育场馆相对较少,居民一般都只能在户外开展体育活动,学校的体育设施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经费非常有限。所以将体育馆向社会开放,无论是对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还是对学校经费的补充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馆向社会开放,可使群众运动空间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我国全民健身战略得到有效推进。这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向社会开放学校的体育馆,学校也可以从中获得相应的资金,进而有效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充分落实学校体育馆向社会开放的工作可以有效达成双赢的局面。

1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

1.1 国家政策的积极倡导

近几年,国家相关政策一直在倡导将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进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在落实相关政策期间,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在相关政策中做出了一些规定,并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有效结合了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其目的就是保证群众有相对充足的场地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以及保证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自2007年8月开始,国家体育总局以及教育部就在全国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试点工作。通过积极、平稳地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有效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2 社会体育场馆资源相对短缺

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以及体育锻炼有效开展的硬件设施,室内体育场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必要需求。当前我国社会上的公共体育场馆相对较少,学校体育馆又经常出现闲置的状况,在无法短时间内建设大量体育设施的情况下,学校在确保自身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将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就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将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合理开放,不仅有效避免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实现该资源的高效利用。学校体育场馆通常会配备相对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可以有效保证人民群众的体育活动能够更高质量地开展。这使得学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有效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可以充分发挥其多元化功能,进而通过优化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环境的方式,有效调动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落实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相关政策,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

1.3 学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能够有效提升学校建设水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体育产业经济价值也越来越被重视。当下,群众也愿意通过支付相应的费用来参与体育活动,有效提高自身健身质量。近几年,健身房的火爆就可以有效印证这一说法。因此,在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只要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并充分激发社会体育运动的活力,促进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高效的发展。当下国内众多学校并没有充足的资金对学校的体育场馆进行维护和完善,在使用相关体育场馆期间也无法有效丰富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从而导致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重复的活动产生厌倦,这直接降低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学校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就可以有效丰富学校的体育活动,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办学质量。学校的体育活动向社会靠拢,在满足社会相关需求的情况下有效提升办学效益,有效实现体育事业和社会同步发展。

2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分析

2.1 学校体育馆向社会开放具有资源优势

有效推进学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的落实,既符合当下市场急需发展的现状,也满足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科教兴国等一系列教育改革,确立了教育在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后续对学校建设的投入也明显增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相比于公共体育场馆,学校的体育场馆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并且完全具备向社会开放的条件。

例如,学校体育场馆相对于公共体育场馆具有数量上的优势。据统计,除了专门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之外,学校的体育设施数量是最多的,质量也相对较高,部分学校甚至有高水平、高质量、专业化的场地设施。在学校开展日常体育教学工作的时间段外,相关的体育场馆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大量体育场馆资源的浪费。因此充分利用相关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有效发挥其功能,使其切实为群众服务,是解决当今我国社会体育场馆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也是满足群众建设需求的重要方式。

除此之外,学校的体育场馆还具有功能优势。社会体育场馆功能相对单一,学校的体育场馆的种类非常齐全,几乎每个学校都有田径场、足球场、羽毛球馆等相关设施,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还会配备游泳馆等。将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对社会有效开放可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多元化功能,有效满足群众各类体育运动需求,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进而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充分发展[1]。

2.2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具有时间、空间优势

根据相关调查,学校体育场馆除了在学校授课期间开展相关的体育教学工作之外,基本上都处于闲置状态;在学校放假期间,学校的体育场馆都会存在长达1-2个月的闲置期。这对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因此,与其他单位的体育场馆相比,学校体育场馆具有更加明显的时间以及空间优势,更适合对社会开放。充分开发学校体育场馆的潜力,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可使其在满足学校教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有效地对社会开放。

2.3 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当下,健身房火爆,但是健身房内可以开展的体育活动相对单一,很容易打消消费者的健身积极性,进而导致全民健身的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则和健身房有明显差异:学校体育场馆的功能相对较多,场馆也相对较大,并且每个学校体育场馆都会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在保证消费者安全的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因此,在学校体育场馆内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丰富群众健身的形式、激发群众的健身热情、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还可以通过学校体育场馆的有偿服务,进而扩大学校的资金来源。只要保证学校体育场馆的收费标准相对合理,可以预见,学校体育场馆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2]。

3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存在的风险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也存在相应的风险。为了有效减小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实际场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预判和评估,以确保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过程中的安全。

3.1 管理风险

导致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或者管理不够严格。在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场馆的管理环境由封闭转为开放,管理的对象也由学生转变为了社会群众,相关管理工作的内容也明显变得复杂起来。因此,如果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有效适应管理工作的变化,非常容易导致管理风险的发生。例如,由于权责不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安排不当,导致学校教学工作受到影响;场馆收费不合理导致学校声誉受损;等等。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并提供有偿服务实际上是一种经营行为,所以在开展相关工作期间,学校应当根据体育场馆的职位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而有效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学校中具备管理能力的人员不足可能会导致无法保证体育场馆开放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这将导致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效率低下,并会使学校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相关部门明确表示,在将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应当以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不受影响为前提,必须保证学生可以在学校体育场馆中正常训练,保证学校日常的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因此,有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管理水平,避免管理风险发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场馆的开放时间与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时间发生冲突,不仅会导致学校的教学进度、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还会导致师生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产生抵触情绪,直接阻碍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工作的开展[3]。

3.2 经营风险

由于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是一项经营项目,所以在经营过程中就一定会存在相应的经营风险,如果相关风险一旦发生就会直接导致学校的相关利益受到损失。其中,经营风险导致的实际后果就可能是“经营决策失误进而造成经济损失、经营水平低下导致利益受损以及收费不合理导致学校声誉受损等”,下面将对导致出现经营风险的原因进行阐述[4]。

体育场馆的经营风险在开展经营工作过程中必然存在。学校体育场馆的功能非常丰富,所以可以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非常多样。这可能会导致相关业务复杂化,使场馆的经营风险大大提高,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也就会随之增多。例如,如果学校只是开展羽毛球、足球等体育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只要有效保证门票收入的合理即可,而要是开展网球、游泳等相关项目,就需要配备相关的培训业务,进而导致经营风险大大增加。也就是说,项目越复杂、业务越多,经营的风险也就越大。场馆的经营风险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足够高,即使开展多项业务,出现风险的概率也不会很高。如果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即使只让其开展检查门票的工作,也可能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差错[5]。门票问题可能也是将学校体育馆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为不仅校方的管理人员可能出现乱收费的情况,来体育场馆开展体育活动的群众也可能将合理收费当作乱收费,进而直接扰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学校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

3.3 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风险之一,并且也是最严重的风险之一,因为其与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挂钩。在体育场馆未对社会开放时,进行体育活动的主体基本上就是教师和学生。由于活动主体相对单一,所以对其进行管理也相对简单,出现安全风险的概率也就相对较低。但是随着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进行开放,在体育场馆内开展体育活动的主体就会变得相对复杂,进而直接增加了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难度。相关安全风险并不仅仅包括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应当包括疫病流行、校园财产失窃以及校内校外人员发生冲突等等。例如,在游泳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因为有人患有皮肤病,导致相应的病菌在泳池内传播,进而使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在学校这类人员密集的地区,加强疫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疫工作。在相关场馆使用完成之后,一定要对器械进行消毒,从而防止相关病毒在校园传播。在开放校园体育馆的过程中,场馆的管理人员也应当做好防窃工作。场馆内的部分设施相对较小,并且很容易混淆(例如足球、篮球),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失窃的情况。做好防窃工作是防止校方财产受到损失的有效方式[6]。

4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风险的规避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后续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校方应当积极开展风险规避工作。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可以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安全保证,进而提高工作质量,有效规避学校体育馆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4.1 树立相应的风险意识

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即使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及配套的管理,也难以杜绝各种潜在风险的发生。要想减少各类风险的发生,需要对相应的风险进行预防,树立相应的风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风险未发生之时,精准发现潜在风险,并针对其设计出有效的应对方案,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正确的风险意识首先需要的就是承认风险,如果不敢主动面对相应的风险,又何谈有效解决。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敢于承担风险,因为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并存的,只有在工作过程中敢于承担相应的风险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学校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意识到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义是远大于其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在工作过程中应当敢于承担合理风险并开展相关工作。在对学校体育场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减少盲目性,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树立相应的风险意识,深入研究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应风险,进而提前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最大程度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保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效性[7]。

4.2 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相关工作比较复杂,并且工作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了保证可以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有效提升学校体育场馆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关部门应当有效完善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体系,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管理[8]。通过任命学校的体育教师以及体育场馆相应的管理人员组成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通过增强其工作能力,帮助其树立相应的责任意识,有效提升体育场馆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之后,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当前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以及管理工作的现状,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根据相应的机制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保证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通过相应的管理制度还可有效对管理人员与群众的行为进行约束,例如防止出现不合理收费以及使用相关设施不文明等现象的发生。通过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开展体育活动的群众事先了解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各项事务的相关规定及具体措施,从而减少在锻炼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必要矛盾,进而有效对潜在风险进行规避[9]。

4.3 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风险是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可能造成危害最大的风险,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是对体育场馆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社会人员到体育场馆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是多方面的,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的财产及环境安全、锻炼者进行体育活动时自身的安全等。以上安全隐患都是相关人员在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时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宣传相关的安全知识,有效帮助工作人员树立相应的安全意识,使其明确在每个工作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在工作中增强责任感,对体育场馆内的一切事物树立相应的责任意识,保证社会人员可以安全、有序地开展相关体育活动。可以通过张贴海报等形式对社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将在体育场馆中需要遵守的相应规定告知社会人员,在其使用体育设施之前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进而有效保障其人身安全,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和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学生无论是上课还是进行体育活动时,都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进而有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在相关人员锻炼完毕之后,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对相应器材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进行记录,并在旁边放置相应的警告标识,防止对该器材的误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在将所有器材检查完毕之后,及时通知相关的维修人员对健身器械进行维修,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10]。

4.4 有效推进有偿服务的落实

在将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应当有效推进有偿服务,进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在有效保证体育馆社会效益时,会有越来越多人来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进而有效提升体育馆的经济效益;而随着体育场馆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相应地会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影响更多人开展体育活动,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通过对体育场馆进行有效管理,充分挖掘体育场馆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潜力,进而最大程度上提升体育馆的经济效益。在保证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上提升学校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社会和学校的共赢。

4.5 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馆的社会效益,加大学校体育馆对外开放的宣传力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宣传可帮助社会群众意识到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学校体育馆能为其所带来的便利,推进社会群众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馆是以有偿服务的形式进行对外开放,更应当抓住相应的宣传机会,打造学校体育馆在市场中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进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有效推进我国学校体育馆对外开放的产业化进程。通过有效宣传,推动更多群众加入到运动的行列中,充分发挥学校体育馆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功能,进而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充分贯彻落实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政策。

5 结束语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风险和机遇并存。这一措施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丰富学校资金的来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推进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体育馆体育事业体育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World-famous stadiums 世界著名的体育馆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广西体育事业发展实力的区域差异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迷宫弯弯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