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部解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2023-01-11曾瑞霞王志云侯续伟裴丹屈惠莹张轶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同学课程

曾瑞霞 王志云 侯续伟 裴丹 屈惠莹 张轶博

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层次构筑特点、位置和毗邻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集基础性、实践性及过渡性于一体的桥梁学科,是临床各学科尤其是外科学、妇科及儿科的重要基础学科[1-3]。本科医学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4-6],而局部解剖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医学课程,并且基于本门课程大体标本解剖的特点,它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7-9]。为更好地发挥其“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本研究充分挖掘其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及“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到实验和理论教学中,构建全体师生、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思政教育模式[10-12],促进本门课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发挥局解教学的育人功能。

1 实验课“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与执行

(1)仪式教育:第一次实验课,向奉献身体的志愿者致敬和默哀,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遗体捐献者及其亲属的大爱大义[13-14];最后一次课进行庄严肃穆的遗体送别仪式,组织学生诵读和递交自己的感恩卡等活动。

(2)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人体结构的奥妙所在,同时寓感恩与生命教育于实践教学不仅强调解剖技能的传授,还注重引领学生深刻领悟医学事业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审视[5]。

(3)对于解剖过程中遇到的局部器官、结构的病理变化、变异或畸形[6],教师应向学生解释产生此病理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后果并联系临床应用说明器官、结构变异的临床意义及畸形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防止对这些异常视而不见,进而去总结自己将来作为医生时应该怎样避免失误。

(4)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解剖操作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反复示教,耐心帮助学生寻找细小解剖结构,联系临床应用讲解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仅佩服老师娴熟博学的专业知识,更感动于老师言传身教的敬业精神。

(5)在解剖过程中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相互合作的团体精神。通过各结构的寻找及解剖,培养了学生耐心何毅力。

(6)由教师引导逐步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把一门“冷冰冰”的局部解剖学专业课,转变成“最有温度的生命大课”,达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7)这将学生第一次接触遗体标本的恐惧心理转化为敬畏之心,激发学生认真钻研、科学研究,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学生理解与自觉参与解剖操作做好认知与情感铺垫。经历解剖大体标本的学生们领略到了人体结构之巧,构造之美。

(8)指导教师的解剖操作应做到解剖器槭使用规范、解剖技术娴熟、寻认结构迅速、准确,引导学生通过树立业务精湛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的专业思想,逐步引导学生敬业爱岗、担当医者责任。

2 理论课“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

(1)绪论。《黄帝内经》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尸体解剖的记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初步形成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即结构功能主义,感受生命的可贵性。

(2)头部。通过引入三叉神经痛病例,称之为“天下第一痛”,罹患此病的患者痛不欲生,呼吁同学要对患者具有深切同情和发自内心的关爱,培养具有深厚人文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医学工作者;通过引入面瘫导致患者对面部不对称的自卑,面肌痉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呼吁同学要对患者具有深切同情和发自内心的关爱,培养具有深厚人文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医学工作者。通过介绍脑梗及脑干出血等病例对患者产生的严重影响,使学生在了解疾病危害的同时,更加理解患者的痛苦,从而产生同理心,理解疾病诊治“以患者为中心”的意义,从而加深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视神经的讲解中融入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培养同学拥有像她一样的坚强意志力,面对困难毫不畏惧,义无返顾地坚持到底,并懂得感恩和回馈社会。讲解动眼神经损伤引起的外斜视症状,同理到展神经损伤的内斜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思维。

(3)颈部。介绍甲状腺手术的腋窝入路避免颈部出现切口疤痕等最新进展及技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对新知识获取的热情与渴望;采用自然分娩难产时助产师的操作可能致婴儿“先天性斜颈”案例,培养学生对患者具有深切同情和发自内心的关爱,并且求精于业务尽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介绍颈部层次的复杂程度,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并树立解决困难的决心和能力。在讲甲状腺解剖结构时,提到如果误将喉的神经切断,术后会导致患者声音嘶哑、呛咳,直至终生;将甲状旁腺切误切,患者术后需终生注射钙制剂,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开展科学严谨态度教育。引入肉毒素注射阻断面神经传导而除颈部皱纹,潜移默化学生的行为准则,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介绍颈部层次的复杂程度,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并树立解决困难的决心和能力。

(4)上肢。讲解上肢的臂丛阻滞,选择医生的职业操守、医患关系案例,如在麻醉时能选择局麻就不用全麻,减轻患者负担;通过同学观看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手术方式,培养学生创新与探索精神以及从事医学研究的使命感;介绍正中神经的切割性损伤,引入世界断肢再植之父陈中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及生生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通过介绍尺神经解剖变异及损伤修复的文献研究,使学生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培养医学生知识追求、科学研究能力;结合目前关于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通过干细胞移植等技术进行修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对知识精益求精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

(5)下肢。结合下肢肌肉解剖艺术图片,对学生进行美学审美教育,如达芬奇作品、Danny Quirk的作品等,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引入坐骨神经损伤修复方式及坐骨神经痛中西医方面的先进诊治技术,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介绍坐骨神经痛患者主观的疼痛症状,培养临床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去体贴和关心患者,履行挽救生命、减轻痛苦之责,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体验国情民情,树立起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行医原则。观察臀部血管神经的位置,臀肌注射选取哪一象限进行,注射入哪一块肌肉?臀肌注射位置不正确引发的医疗事故,告诫同学脚踏实地掌握基础知识。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体表划线来学习周围神经,建设乐学善思的学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不畏别人目光的求知品质。

(6)胸部。讲解胸壁时,1543 年,维萨里发表了他的著作《人体结构》,每年10 月15 日为世界解剖日,即缅怀维萨里;以生活实例“突然打嗝不断,不能停止”为例展示膈肌的支配。顽固性呃逆,中医可进行针灸诊疗,通过介绍中医在打嗝中的较好疗效,引导同学关注传统医学,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胸壁肋间神经的分布平面在麻醉以及判断脊髓损伤断面的应用,这部分知识较难,通过与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同学不畏困难的精神,坚定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的信念。膈肌的讲解引入渐冻症-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强大的精神和孱弱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反差,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同学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通过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培植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的自信心。

(7)腹部。“基因编辑婴儿”等热点案例,启发学生思考生命意义、审视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守科学家共同体的伦理共识,培养生命伦理观念;阑尾切除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医患冲突和医疗事故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不强,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迷走神经走行复杂,分布范围较广,掌握较困难,通过与学生介绍学习经验,使学习变为轻松的学习,而非痛苦的学习,并且适用于今后的任何课程。利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胃溃疡,讲解迷走神经对胃的作用,联系到胃溃疡的迁延不愈,要对患者具有深切同情和发自内心的关爱。课外学习平台的搭建,为同学提供了多渠道的自主学习路径,并通过平台中的习题测试以及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来衡量同学的自主学习情况,如较难的内脏神经系统的自主学习,让同学转变传统的接受学习,锻炼其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意志。

(8)盆部。在学习子宫和膀胱位置关系时,引入错误的将膀胱也一起切开,结果导致术后病人出现无尿等表现,学医是严谨的,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通过引入肾移植术进行对比学习记忆,不断总结凝练,学医没有捷径,更没有取巧,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打好根基;通过介绍膀胱癌的手术治疗及造瘘带给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了解疾病危害的同时,更加理解患者的痛苦,从而产生同理心,理解疾病诊治“以患者为中心”的意义,从而加深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对比盆腔脏器与腹腔脏器的静脉分布特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思维。

(9)会阴。介绍提睾反射,提高同学的听课注意力,另引导同学多关注生理现象;肛周手术保护阴部神经,否则导致肛直肠环瘫痪,大便失禁,引导同学以提高业务能力为基础,这样才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与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引导同学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进行快乐教学。通过介绍肛周疾病的迁延不愈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对医学的追求永无止境,减少患者痛苦的努力永不停歇。

(10)脊柱区。通过发出为什么称为“脊髓”,为什么会出现两个膨大等问题,引导同学学习要充满好奇心,带着兴趣学,要灵活运用,进行快乐学习,学知识要究其然;介绍脊髓存在于脊柱中央的椎管之内,使同学体会椎管既是脊髓保护伞,但其固定不可扩张的特点同时又是一些疾病压迫脊髓的基础,教导同学凡事都有两面性,要辩证地看待事物,眼界要开阔。概括脊髓灰质分层从前向后的功能顺序,给同学建立大框的概念,引导同学有时学习不可太拘泥于细节,否则会影响大方向即整体的把控。引入桑兰、刘岩等截瘫病例,教育同学要不断刻苦专研,勇于探索和创新,以解决目前存在的疑难病症,为患者造福。

3 结语

通过本门课的理论学习,人文素质教育及解剖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剖操作技能和观察方法,培养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为后期学习其它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在《局部解剖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践,对提高医学生的医者仁心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5]。然而由于该课程专业性强,如何成体系地而非碎片化地进行思政教育,是在该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难点之一。本文根据教材的编排,按照人体各个局部形态结构所涉及到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实践,从而引申出职业素养、创新精神、辩证思维、伦理道德和家国情怀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基本实现了基础医学教育引领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思政同学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