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栽培配方对工厂化栽培鹿茸菇的影响

2023-01-10刘跃进黄竹青

园艺与种苗 2022年11期
关键词:鹿茸瓶身瓶口

刘跃进,刘 颖,黄竹青*

(1.沈阳恒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500;2.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鹿茸菇,学名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因其切片和中药鹿茸切片相似而得名[1],为食药用型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离褶伞属(Lyophyllum)[2]。荷叶离褶伞野生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我国辽宁、云南、江苏、四川等地均有分布。荷叶离褶伞子实体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17种,含有维生素B族、烟酸等大量元素,及锌、铜、硒等有益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3-5]。同时,子实体中富含多糖,具有降血糖血脂、抗肿瘤等功效[6-7]。

荷叶离褶伞因其味鲜宜人,早就成为研究者的驯化对象。1973年,李植森使用蕨台根、茅草等进行仿野生栽培[8]。1994年,Kang等用赤杨木屑和啤酒渣栽培获得子实体[9]。Yoshihama研究发现可驯化形成子实体,并申报专利[10]。2005年,李林玉等研究了荷叶离褶伞菌丝培养的最佳碳源、氮源及其碳氮比[11]。2006年,魏生龙等研究了荷叶离褶伞子实体形成的最佳条件[12]。2007年,程继红等首次实现荷叶离褶伞工厂化栽培[13]。2019年,木村荣一介绍了日本鹿茸菇的栽培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的工厂化技术不成熟、产品产量低,到2008年达到2 940.6 t的最高年产,后因种性问题而逐年减产[14]。

进入21世纪,鹿茸菇栽培已进入工厂化生产的时代。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集智能化、自动化于一体的科学、高效栽培模式[15],最佳的栽培配方是实现工厂化栽培最大效能的关键,该研究比较了2种不同的栽培配方,观察其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种。供试菌种HS-L1为引进品种,保存于沈阳恒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菌种室。

1.1.2 培养基。配方1(P1):玉米芯40%、木屑20%、麸皮20%、豆渣10%、玉米面5%、豆皮4%、碳酸钙1%,含水量65%;配方2(P2):玉米芯40%、木屑20%、金针菇菌糠20%、麸皮15%、玉米面3%、石膏1%、碳酸钙1%,含水量65%;配方3(P3):玉米芯23%、木屑35%、麸皮22%、玉米糠12%、草炭6%、石膏1%、碳酸钙1%,含水量65%。

1.1.3 栽培工艺。采用聚丙烯塑料瓶(1 100 cc),每瓶装湿料680 g,121℃高压灭菌70 min,冷却至22℃以下后,采用自动接种机接入液体种,接种量为25 mL。培养期培养室温度20℃~25℃,其中定植期瓶间温度保持在22℃,生长期和后熟期瓶间温度保持在24℃,湿度75%,二氧化碳浓度3 000 mg/kg。采用平搔的方式搔菌后,补入10 mL水。出菇期温度控制在18℃,空气湿度95%以上,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 500 mg/kg,光照强度300 Lux。当菇盖直径为1.5~2.0 cm,菇柄长度8~12 cm时进行采收。每个栽培配方5 000瓶,记录每个栽培配方污染率、菌丝生长情况、采收情况及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配方对培养期的影响

鹿茸菇的培养期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定植期、生长期和后熟期,不同栽培料配方对鹿茸菇培养期影响不同。

2.1.1 定植期。图1从左至右,依次为配方P1、P2和P3。接种2 d后,栽培配方P1和P2料面开始发菌,P2料面菌丝占瓶口料面的50%以上,P1料面菌丝占瓶口料面的20%左右,P3料面未发菌(图1a)。接种5 d后,P2料面已被菌丝封面,P1料面菌丝占到50%以上,P3料面有零星菌丝长出(图1b)。接种7 d后,P2料面菌丝不断增厚,P1料面被菌丝封面,P3料面菌丝占瓶口料面的10%左右(图1c)。从定植期看,栽培配方P2的发菌速度最快,P1其次,P3最慢

图1 不同栽培料定植发菌情况对比(a、b、c分别为接种2 d、5 d、7 d的菌丝发菌情况)

2.1.2 生长期。菌丝封住料面后,进入生长期。接种10 d后,P1、P2瓶口和瓶身菌丝增多,P2菌丝浓白,料面有水珠。P3菌丝未封住料面,菌丝也没有向下生长(图2)。由于P3发菌缓慢,同时污染严重,不能与P1、P2同一进度培养。

图2 不同栽培料接种10 d菌丝生长情况对比

接种25 d后,P1、P2瓶口边缘菌丝变黄,瓶身大面积发菌,P2比P1菌丝量多、菌丝厚,瓶底大面积发菌,但仍未发满(图3)。

图3 不同栽培料接种25 d菌丝生长情况对比

接种40 d后,P1、P2瓶口菌丝浓白,边缘菌丝稍老化,P2瓶身菌丝发满,菌丝厚实,菌丝薄厚均匀,P1瓶身菌丝仍未发满,菌丝薄厚不均匀,P1、P2瓶底菌丝发满,P2菌丝比P1多且厚(图4)。

图4 不同栽培料接种40 d菌丝生长情况对比

2.1.3 后熟期。接种50 d后,P1、P2瓶底菌丝发满。P1、P2瓶口菌丝浓白,边缘菌丝老化,P2比P1老化严重,P1、P2瓶身菌丝发满,P1菌丝薄厚不均匀,有黄色夹杂着白色的菌斑生成但不明显,P2菌丝薄厚均匀,且有大面积的黄色夹杂着白色的菌斑生成。将P1、P2进行刨瓶,发现P1和P2菌丝较多,但P2明显菌丝更细、更密,培养料也相对较软,P2已完成菌丝后熟(图5)。

图5 不同栽培料接种50 d菌丝生长情况对比

2.2 不同栽培配方对出菇期的影响

菌丝完成后熟后,采用平搔的方式进行机械搔菌,同时每瓶补入10 mL水。搔菌3 d后,菌丝开始恢复,菌丝量少,气生菌丝多。P2比P1菌丝恢复略快,P1有吐黄水现象。7 d时,P2菌丝已完全覆面,P1部分覆面不完全。12 d时,P1和P2均覆面完全,料面有冷凝水(图6)。

图6 不同栽培料搔菌12 d菌丝生长情况对比(左图P1,右图P2)

搔菌24 d,现菇芽。P2出芽整齐,菇芽比P1粗壮。P1部分出芽多,部分出芽少,均一度较低(图7)。

图7 不同栽培料出芽情况对比(左图P1,右图P2)

搔菌40 d,子实体达到采收的标准。P1和P2高度、整齐性相差不多(图8)。但P2的有效芽数为40~42个,P1的有效芽数为28~33个,P2比P1高21.43%。P2的单瓶菇重为(236.04±4.17)g,P1的单瓶菇重为(127.52±1.79)g,P2是P1的1.85倍。

图8 不同栽培料出菇情况对比(左图P1,右图P2)

2.3 不同栽培配方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栽培配方P2完成整个栽培期需要90 d,比P1缩短了20 d,其中发菌期缩短了13 d,出菇期缩短了7 d。P2的污染率为2.06%,比P1降低了5个百分点(表1)。

表1 不同栽培配方对鹿茸菇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鹿茸菇工厂化栽培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从适合工厂化栽培菌种的选育,到最佳工厂化栽培料的筛选,及机械化生产设备,每一个环节均直接影响鹿茸菇的产量和品质。工厂化栽培鹿茸菇与金针菇、真姬菇等比较成熟的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相比,栽培过程中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但鹿茸菇的菌丝生长速度较其他工厂化食用菌品种较低,因此,在培养定植前期发菌温度要偏高2℃~3℃,保障菌丝快速萌发,减少被绿霉侵染的风险,降低污染率。

后熟是鹿茸菇的菌种特性,如果后熟时间不足,会严重影响子实体的产量。该研究的栽培配方P2不仅能保证高产,而且有一个显著的后熟标志。在菌丝长满栽培瓶后,在瓶身会出现大小不一的黄色斑块,斑块的出现代表着菌丝后熟完成,可以进入出菇阶段。后熟斑块的大小、出现时间与子实体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鹿茸菇菌丝完成后熟后,菌丝更细、更密,培养料也相对较软,这与栽培料的配方有密切关系。P2中添加了金针菇的菌糠,菌糠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菌丝体等,为菌丝生长提供充足了碳源[16]。金针菇菌糠的用量占比对鹿茸菇栽培的影响,也是研究的另一个方向。

猜你喜欢

鹿茸瓶身瓶口
春日粉妆
名贵中药鹿茸的质量控制与鉴定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瓶子
鹿茸如何食用才好?
百变瓶子
吸管钓鱼大赛
鹿茸发生与再生
最佳代言
小蜗牛储物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