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研究

2023-01-09刘行军曹蓉王琼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大数据信息技术

刘行军 曹蓉 王琼

摘要:在新时期,推动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本文主要从场景创设、评价系统、整合策略来研究传统教学和与大数据整合的教学模式。随即从观念、类型与方式、评价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三个措施。研究成果将理论实践相结合,研究结果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和信息技术课堂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技术;课堂整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88

0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人们深受影响。因此,在了解大数据的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研究本课题,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改革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很难确定资讯科技和课程整合的概念是从哪里来的。可以通过研究新旧教学的对比来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提出评价系统的构建。

1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场景创设

1.1互联网教学场景的创设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以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来营造一种新的教学环境。”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步入高校后,由于教学目标、教师资质、教学课程以及学校管理模式的差异,导致了高校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过程,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室在高校是普遍存在的,高校教师通常采用查找或制作PPT、视频、音频等方式在课前进行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预设,再借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室中讲授教学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的讲授和课件制作能力等。 “网课”成为疫情之后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这一教学场景的创设主要受移动端设备、数据、信息技术影响。教师和学生双方借助计算机或移动端设备,通过大数据下的信息技术实现在线视频和沟通,从而达到在线传授知识的效果。虽然教育平台的使用在借助多媒体设备教学的场景创设中也存在,但主要局限于签到以及在线问答等,而在“网课”的阶段,教育平台的地位明显上升。自主学习课堂强调的主要是自学,影响此教学场景创设的主要因素是学习设备、信息技术和学生个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上述所提到的线上教学结合线下利用信息技术自学;另一种是完全自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高校开设的部分课堂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来将进行评分。

由此可见,在多种教学场景下,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各不相同。但这三种教学场景的最大共同点就是信息技术的支持,因而让信息技术与高校课堂高度融合存在一定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如何在此基础上提高整合程度,本文提出了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

1.2互联网教学场景的不足

(1)对信息技术过度依赖。在信息技术与高校课堂深度整合的阶段,无法避免许多高校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学便易。在教学材料的使用上,利用电脑网路与高品质的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打破时空的局限,达到个人、高品质的学习。但是,由于经费、技术等方面,目前高校校园内的网络资源存在着信息不足、更新缓慢等问题,难以将其数字化并与教师进行共享。这个时候课本的优势就会显示出来,并且课堂教学本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有可能会导致忽视课本。最后,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网课”弊端也较多,例如教师无法真正掌握课堂教学情况。据了解现阶段依然存在许多高校“网课”并未要求学生出镜,只是简单的备注名字进入教学平台,为了保持安静的教学环境课堂麦克风常常由老师主导,这就造成了教师无法像在教室一样了解所有学生的在线学习状况。在线学习过程中缺乏像线下一样必要的互动,即使有互动也很难集中全部同学的注意力,教师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都某个同学或小组身上,而其他同学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这种类似情况不只在线上课堂有所体现,同样在线考试的可信度也比线下考试的可信度低。另外,一些在线学习平台存在操作复杂、使用卡顿等问题,使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2)对设备产生视觉疲劳。在没有以“网课”为主的阶段,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老师的PPT和讲授进行学习,同时可以适当地运用设备进行有关课堂讲学内容的资料查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教师的目光上。而在纯“网课”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在线上课还是查阅资料,学生长时间面对移动端屏幕容易产生疲劳,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并且学生线上学习通常是通过看视频、听讲解、做笔记来进行,学生在网上回答问题不及时,学生上网环境封闭,没有学习氛围,学生会产生厌烦、无助的情绪,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体验,降低学习效率。

(3)自主学习缺乏监管。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有效监管是个难题。例如,由于学生有多门课程,教师安排的线上学习任务时要比线下多,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同时也会占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简单完成作业、“只刷课但不听课”等不规范现象。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的自控力和自觉性较弱,为了完成网上作业,往往会找人代写和代看,或者运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料查询渠道直接获得答案。教学活动与教学无关,网络资源再好,学生若不用心,必然会造成“教了”不是“学了”“学了”又没有“学会”的窘境。

2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2.1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现状

传统的课堂评价注重学生分数、人事监督和听课评价,已无法适应新时期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的支撑有助于对学校教育进行全程的教学监测,并对其进行动态的评估与跟踪,从而使教师对教育的价值进行更有意义的评判。在大数据理论的支撑下,学校能够利用大数据获取正确、明确的课堂教学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评估的客观和科学性。但迄今为止,虽然教学评价系统在各高校应用广泛,但教师和学生并不重视。其在更多程度上只是单纯的评估工具,或者应对官方要求的必要措施。孙金超(2021)也提到现阶段有些高校还是存在重评价轻反馈、重总结轻整改等问题。

现阶段的教学评价系统的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李平(2021)指出:“目前的课堂评估主体主要是相关领导,学生打分,但评价信息的片面化和评价技术的缺乏,往往使得评价得分偏离真实水平。需要引入其他主体,如教师本人,使得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估对象以教学状况为主,教师教学的态度、内容、方法、效益等各方面的情况。张静(2021)也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是学校针对教师的,而对于学生课堂表现、氛围的关注有所忽视。这也就导致了对于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学科都使用的是同一套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分类型、有重点地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评价系统应该充分考虑课程的评价,从多个主体方面了解,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整改提供参考。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标签主义”。同样评价带有更多的主观情绪,会导致各种关系分、人情分,或者学生因对教师带有负面情绪恶意打分。其次,评价指标和要素并不完善,不同高校的评价系统通常只围绕几个方面来进行,在侧重点上有待改进。

2.2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标准

(1)体系构建。首先,建立评估体系,只有学校在管理、技术、人力等各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才能使评估指标得到落实。在对大学课堂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时,应突破定量为主、定性辅助的传统思维。学校要做到实效性与终极性评估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建立常态化的课堂教学评估机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主动地接受和参加课堂教学评估,以达到通过评估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张静(2021)提出构建以教学数据为基础的常态化教学反馈与评价系统,院校应从多角度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体系时也要设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让体系能够正常运行。其次,对数据源进行规范化,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估,目前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各个评估机构在校园网络课堂教学评估平台上的数据,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在提交数据时,评估机构要按照规定进行编码、分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收集效率和清洁度。为了应付海量数据对学校数据的存储造成的巨大压力,学校在进行大规模的创新存储和存储之前,应该设置各种数据格式和容量的上限。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评价方法更灵活、更高效、更多样、更全面、更能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课堂评价是以学生为主,课堂效果是由学生决定的。这表明,通过对不同主体评估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可以对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同时,通过对各类评价的分析,找出二者的关系,学生能及时地帮助老师掌握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等,从而使其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评价标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教师的教学评估信息愈精确、愈深入、愈详尽,愈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教育机制发展。量化评估是运用数学方法准确、客观地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和结果,并深刻地揭示學生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则。但是,量化评估往往忽略了课堂上那些不能被量化的重要质量和行为,将师生在课堂上的大量表现在抽象的分数表征数量上,从而导致了评估的形式化。质量评估的重点在于高校课堂教学结果与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其质量评估机制的内涵丰富,对课堂教学的优劣进行了系统分析。质性评估能对大学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详尽地描述和记录,其客观、细致、真实的评估结果也能更直观地反映到教师和学生。

对象和主体相适应。主要分为四种:学生对教学、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学、专业人士对教学效果。上述所谈到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为主,但在不同的评价工作中,需要将评价对象和主体相适应,才能够为反映出真实的评价结果提供基础。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评价主要有利于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教学内容,为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学生对老师的评估,主要是用来评估老师的教学情况,对职务情况进行反馈,并为教师的相关处罚提供参考。

现在许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虽然普遍存在,但效果并不显著,作用并不大,并且单方面从学生角度决定教师 教学任职情况,忽略了其中的多种影响因素。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评价以及专业人士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有效地从教师和专业人士的角度来反映课程情况以及反馈到学校,为学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用的建议。因此主体多元和过程完整同样是评价系统的重要标准。在确定评价对象和主体时,应当充分了解双方的立场和需求来完善教学评价内容和指标,这样才能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可信度。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

(1)创新学校信息化教育理念。闫朱迪(2020)认为,若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融合理念。教学观念和教学目的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而进行教学的观点是基础。由此可知要树立以人为本、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辅的教育理念。

(2)课堂类型和教学方式相适应。以理论为主的课堂在坚持更新教学方式时,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情况,充分利用好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数据充足的特点,同时采取课上问答和课下网上资料普及的方式。让学生在上课时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课下能够及时补充课堂内容,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以实践为主的操作性课堂主要通过“教师+学生”的方式完成教学。而对于通过课堂活动来增加有趣性和教学性的课程,应该培养教师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勇气,利用信息技术,重视实践体验,实现相辅相成,提升教学质量。

(3)教学评价系统的应用与完善。应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和评分评教表,以学生评分和评教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和能力的提高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掌握系统优势和改进方向。同时,要注意不断地优化学生的评价方法,并根据评价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定量评价,从而促使教师自我反省和提高。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高校课堂的整合,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的观点,把方法和评价标准作为完整的一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体系,最后,根据本校信息技术以及评价系统的应用现状把理论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并且为之后的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新课改、新课堂、新跨越——教育系统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重大结构性变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4):3-8+18.

[2]李平.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议[J].经济师,2021,(06):183+185.

[3]孙金超.高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1(02):44-45+48.

[4]张静.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J].电子技术,2021,50(08):108-109.

[5]闫朱迪.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路径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08):102-103.

[6]张静.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J].电子技术,2021,50(08):108-109.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大数据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