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病毒药物中间体替诺福韦的合成工艺研究

2023-01-09尚胜捷陈云峰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腺嘌呤乙酯纯度

尚胜捷,王 璨,陈云峰

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替诺福韦(tenofovir,PMPA)于1993年被发现具有抗核苷酸逆转录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抗病毒效果[1],但是由于其使用过程中具有肾毒性等副反应问题,基于此作为前药,陆续开发了一些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吉利德公司开发的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和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分别于2016年和2008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乙肝(hepatitis B virus,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其在体内通过代谢形成R-9-(2-磷酸甲氧基丙基)-腺 嘌 呤[R-9-(2-phosphonylmethoxypropyl)-adenine,PMPA]的前药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化学合成的核心中间体为PMPA[2]。另外,近期也有报道PMPA可直接用于治疗严重急性呼吸征冠状病毒感染[3-5]。鉴于PMPA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其合成工艺备受关注。

1999年,吉利德公司首次报道了合成PMPA的商业路线[6],总收率为13%,随后经过优化,使总收率提高到24%(图1)[7-8]。整条反应路线是以腺嘌呤和碳酸丙烯酯为起始原料的,然而由于腺嘌呤分子上的6号位氮原子和9号位氮原子竞争,反应的选择性较差,最终导致目标分子N9-(2-羟基丙基)腺嘌呤(5)产率降低。1990年,Proenc等[9-10]报道了以二氨基马来腈(1)为起始原料,合成咪唑衍生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2020年,Derstine等[11]报道了以1为起始原料合成5的非核苷路线,该条路线巧妙的避免了6号位氮原子和9号位氮原子的竞争,手型异丙醇骨架在合成咪唑环前被安装到分子中,并且保留了手型结构,这个方法为合成PMPA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该方法也有较大的优化空间,相关的产物后处理较为繁琐不适于工业生产,可以对后处理进行优化,使其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另外,作者使用较为昂贵的三甲基溴硅烷(trimethylbromosilane,TMSBr)等试剂,可以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使用更为经济的试剂,有利于降低合成成本。

图1 吉利德公司报道的替诺福韦合成路线Fig.1 PMPA synthesis route reported by Gilead

从5合成PMPA的方法也有较多报道。2010年,Brown等[12]使用叔丁醇镁作为碱,将5烷基化(图2式1);在第一步过程中,烷基化可以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进行,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N-甲基吡咯烷酮(N-methylpyrrolidone,DMP)效果最好,但由于DMF存在游离的二甲胺,会导致一些二甲酰磷酰胺产生,故作者选用NMP作溶剂。在第二步合成过程中,作者使用路易斯酸催化亚磷酸二乙酯脱烷氧基,用三甲基氯硅烷(trimethylchlorosilane,TMSCl)代替较昂贵的TMSBr;在此步骤中,并不需要分离出中间产物N9-[(2-羟甲基亚磷酸二乙酯)丙基]-腺嘌呤(8)。2016年,Riley等[13]使用甲基格式试剂和叔丁醇体系,将5烷基化(图2式2);在第一步烷基化过程中,由于叔丁醇镁的价格过高,并且过量镁离子与8络合形成少量副产物,因此作者使用甲基格氏试剂代替叔丁醇镁作为碱。作者并没有对亚磷酸试剂进行筛选,是因为Mg2+与8络合,使得5更容易烷基化[14]。使用环己烷做为溶剂,更容易提纯中间产物8。在第二步水解过程中,作者使用氢溴酸和醋酸体系做水解。综上所述,因为氢溴酸的毒性和反应体系的除水难度,以及三甲基溴硅烷是一种较为昂贵的水解试剂,本文使用已经报道过的TMSCl和溴化钠(sodium bromide,NaBr)体系先把对甲苯磺酰基甲氧基亚膦酸二乙酯(9)水解[11],再进行5的烷基化,降低了反应危险和生产成本,适合工业生产。

图2 替诺福韦的合成路线Fig.2 Synthesis route of PMPA

为了解决传统合成工业遇到的问题和提供可供选择的工艺合成路线,通过文献对比,本文选择1为起始原料,避免使用腺嘌呤来合成PMPA;另外,最后一步合成中使用更经济的碱和优化反应的后处理,进一步控制合成成本。综上所述,选择以下合成方案(图3)。

图3 替诺福韦的合成方案Fig.3 Proposed synthesis scheme of PMPA

1 实验部分

1.1 化学试剂及材料

1.1.1 主要化学仪器Varian 600 MHz以及400 MHz核磁共振仪(TMS做内标);RY-1型熔点仪;FINNIGAN TRACE MS和BRUKER APEX IV FTMD质谱仪;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IKA旋转蒸发仪。

1.1.2 化学试剂二氨基马来腈(纯度≥98%,国药试剂);异丙醇胺(纯度≥98%,优索试剂);氢氧化钡(纯度≥98%,天津大茂化工试剂);醋酸甲脒(纯度≥98%,麦克林试剂);三甲基氯硅烷(纯度≥99%,麦克林试剂);叔丁醇钠(纯度≥98%,国药试剂);对甲苯磺酸酰基甲氧基亚磷酸二乙酯(纯度≥98%,麦克林试剂);氯化镁(纯度≥98%,国药试剂);N,N-二甲基甲酰胺(纯度≥99%,天津富宇试剂);乙腈(纯度≥99%,天津富宇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N-亚甲胺基-(2-氨基-1,2-二氰基乙烯基)乙酯(2)的合成称取20 g原料1于250 mL的烧瓶中,加入80 mL的乙醇,常温下搅拌5 h。再将25 mL原甲酸三乙酯一次性滴加进反应中。将126.5 mg的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加入反应中(注意此过程需要严格控制TFA的量,若滴加过量,则会导致产物粘结而难以搅拌)。反应在油浴锅中加热至40℃反应2 h。反应完毕后,在20 min内冷却至室温,继续冷却至反应内部温度0℃。通过真空过滤分离固体,得到的固体在真空下干燥。反应最终得到26.2 g浅灰色固体,产率为94.2%。1H NMR(400 MHz,DMSO-d6)δ8.21(s,1H),4.05(s,2H),3.57(s,3H)。13C NMR(100 MHz,DMSO-d6)δ157.37,123.53,115.26,115.12,98.79,55.10。

1.2.2 N-(2-羟丙基)-4-氰基-5-氨基咪唑(4)的合成在250 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4.4 mL异丙醇胺,用20 mL乙腈溶解,室温下搅拌5 min。将20 g原料2溶解于140 mL乙腈中,并一次性加入反应中,此时反应液变为深红色,用额外12 mL乙腈冲洗瓶壁上的残留固体反应2.5 h。原料2消耗完毕后,使用冰水浴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0~5℃,加入30.4 g氢氧化钡和72 mL蒸馏水。随后将反应加热至40℃,反应液变为深棕色,反应1.5 h。反应完全后,反应混合物通过布氏漏斗过滤,在40℃下减压脱去溶剂,产物以黑油状液体留在烧瓶中。在黑油产物中添加氢氧化钡的饱和800 mL乙醇溶液,常温下搅拌过夜(约12 h)。抽滤反应液除去钡盐沉淀,40℃下减压脱去溶剂,得到的固体在真空下干燥,最终得到浅灰色固体产物18 g,产率81.4%。1H NMR(400 MHz,DMSO-d6)δ7.11(s,1H),6.08(s,2H),5.06(d,J=4.9 Hz,1H),3.87~3.74(m,2H),3.68~3.58(m,1H),1.05(d,J=6.2 Hz,3H)。13C NMR(100 MHz,DMSO-d6)δ148.37,134.00,118.07,90.71,65.36,50.62,21.07。

1.2.3 N9-(2-羟基丙基)腺嘌呤(5)的合成在2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7.8 g原料4和醋酸甲脒29.5 g,将混合物溶于100 mL的DMF中。加热混合物至内温100℃,反应过夜(约12 h)。反应完全后,关闭加热并加入异丙醇150 mL,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25℃)。再将反应液冷却至-15℃的内温,在此温度下搅拌3 h。过滤悬浮液,用80 mL冷的异丙醇洗涤固体,将分离出的固体置于真空烘箱中干燥2 h,最终得26.5 g白色固体产物5,产率82.0%,熔点228~235℃(文献值:230℃)。1H NMR(400 MHz,DMSO-d6)δ8.02(s,1H),7.99(s,1H),5.03(d,J=4.3 Hz,1H),4.09(d,J=9.3 Hz,1H),4.04~3.94(m,2H),1.06(d,J=5.6 Hz,3H)。13C NMR(100 MHz,DMSO-d6)δ157.17,149.03,145.75,141.39,124.15,65.20,50.86,21.26.ESI-MSm/z:194.3。

1.2.4 对甲苯磺酰基甲氧基亚磷酸(6)的合成称取50 g对甲苯磺酰基甲氧基亚磷酸二乙酯溶解于78 mL的乙腈中,加入40 g NaBr和42 g TMSCl,将混合物在60℃的油浴中加热3 h。原料消耗完毕后,过滤钠盐,减压脱去溶剂,残留物用50 mL蒸馏水洗涤,加水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游离的白色固体,混合物常温下搅拌过夜(约12 h)。得到的反应液用正己烷洗涤,保留水相。得到的水相中加入50 mL的甲苯共沸干燥,最终得到无色或淡黄色的油状产物39.0 g,其产率为94.4%。1H NMR(600 MHz,DMSO-d6)δ7.37(m,J=16.5,7.8 Hz,2H),6.97~6.86(m,2H),3.28(m,J=53.8,14.4,8.3 Hz,3H),2.01(d,J=23.5 Hz,3H)。13C NMR(100 MHz,DMSO-d6)δ145.51,131.59,130.06,128.19,64.05(d,J=6.5 Hz),21.61。

1.2.5 替诺福韦(PMPA)的合成向500 mL三颈烧瓶中加入400 mL的DMF,并通过冰浴使溶液降温至0℃,在此温度下加入60 g叔丁醇钠和6 g氯化镁,此时溶液中有部分叔丁醇钠未完全溶解。待溶液内温降至0℃时,一次性加入20 g原料5,搅拌10 min,期间反应液温度保持在5℃以下。在1 h内分4次加入6(每次添加12 g),注意保持反应液温度不超过5℃,且不宜过快添加,避免溶液变得黏稠而搅拌困难。添加完毕后将反应液升温至室温(约20℃),过夜反应(约12 h)。原料被大部分消耗完毕后,停止反应,减压脱去溶剂,剩余固体用浓盐酸调节pH至2左右,期间有白色固体析出,使用冰浴将反应液降温至5℃以下。过滤白色固体,再用200 mL正己烷洗涤固体,得到的白色固体置于75℃下真空干燥。最终得到白色固体19.3 g,产率65.0%,熔点180~188℃(文献值:180℃)。1H NMR(400 MHz,DMSO-d6)δ8.21(s,2H),7.13(s,2H),4.16~4.08(m,1H),4.02~3.98(m,1H),3.87~3.83(m,1H),3.81~3.69(m,2H),1.08(s,3H)。13C NMR(100 MHz,DMSO-d6)δ130.63,128.54,128.26,125.98,65.08,50.62,34.43,21.58,21.24.ESI-MSm/z:288.1。

2 结果与讨论

在合成2的过程中,使用原甲酸三甲酯或原甲酸三乙酯对最终产率影响不大,在两种原料市场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原甲酸三乙酯的原因在于反应副产物是乙醇,在绿色化学的要求下,相比于甲醇,生产更为安全,也容易处理。

从2到4的合成过程中,中间产物(3)不需要经过额外的分离,在不添加额外试剂的情况下,中间产物会缓慢成环生成4。加入额外的碱催化试剂(如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等)会使得成环速率加快。日本Soda公司[15]使用氢氧化钠作为碱催化试剂,但是最终得到的产品聚合成黑油状,难以分离并且不能直接用于合成下一步。1990年,Proenc等[9]报道使用氢氧化钡作为碱催化剂,游离的钡离子与产物络合解聚,最终产品经过减压脱去溶剂呈浅灰色固体,后处理方式简单且方便继续做衍生化。采取此种方式,最终得到预期产品。

在合成5的过程中,溶剂应该选择极性非质子高沸点溶剂,水的存在会导致反应不佳,最终分离收率会降低,反应温度在80~120℃之间,过低的温度也会导致反应不佳,当反应内温高于120℃时,未能观察到产物的转化(结果如表1所示)。在后处理过程中,筛选了一些醇类溶剂,异丙醇表现出最好的分离效果。

表1 反应温度对分离收率的影响Tab.1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isolation yield

在通过水解9合成6的过程中,通常使用路易斯酸作为水解试剂。Derstine等[11]报道使用TMSBr作为路易斯酸。2015年,Pizova等[16]报道了一种水解亚磷酸二乙酯的方法,作者使用TMSCl/NaBr体系水解。综合考虑原料的价格,选择TMSCl/NaBr水解体系,使得合成成本进一步降低。值得注意的是,6的纯度过低会影响5到PMPA的转化。

在合成PMPA的过程中,首先筛选了溶剂,溶剂的选择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体系中的质子会消耗碱;另一方面,原料极性较大,小极性溶剂不能使原料有效溶解,从而导致5转化降低。因此考虑使用极性非质子溶剂,在此过程中尝试筛选1,4-二氧六环、乙腈、正己烷、DMF、NMP,其中DMF和NMP表现出更好的转换效果(结果如表2所示)。碱的选择是控制合成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工业生产使用较为昂贵的叔丁醇镁,因此尝试使用叔丁醇钠,筛选了叔丁醇钠的物质的量作为对反应的转化影响因素,结果显示,5-7倍物质的量的叔丁醇钠有最好的转化效率,考虑到镁离子与6络合,会促进反应的转化,因此采用叔丁醇钠和氯化镁共催化的方法,结果表明更有利于PMPA的转化。温度的控制也是保证转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向反应液中添加原料6的过程中,若温度高于10℃,会导致反应液凝结而难以搅拌。另外,过快的滴加原料6,也会导致反应液凝结,最好的添加原料6的方式是在保持低温的前提下,缓慢滴加原料6的DMF溶液。

表2 反应溶剂对分离收率的影响Tab.2 Effect of reaction solvent on isolation yield

3 结论

PMPA的传统合成路线遇到的问题为:(1)以腺嘌呤为起始原料合成PMPA,在生成5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腺嘌呤上的N6-取代的烷基化副产物7。(2)从5到PMPA过程中,叔丁醇镁及三甲基溴硅烷等试剂的使用增加了合成路线的成本。考虑到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思路:(1)设计一种非核苷合成路线,避免使用腺嘌呤作为合成PMPA的起始原料。(2)考虑使用更廉价的碱、路易斯酸、溶剂等原料,从而控制合成成本。在已有的合成方法的基础上,本工作解决了传统工艺路线问题,合成PMPA的总收率从24%提升到37%;简化了后处理方式,同时使用更为经济的原料(如用叔丁醇钠替代叔丁醇镁、用TMSCl替代TMSBr等),进一步控制合成成本,适合工业生产。

猜你喜欢

腺嘌呤乙酯纯度
豉香型白酒中三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在蒸馏及原酒贮存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6-苄基腺嘌呤对大豆内部水分分布及其生长状态的影响
两种剂型龟鹿二仙胶对于腺嘌呤诱导肾阳虚型少弱精子症大鼠的干预作用
退火工艺对WTi10靶材组织及纯度的影响
低温溶剂结晶法富集鸦胆子油不饱和脂肪酸乙酯
以杆菌肽为模板的金簇制备及其在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检测中的应用
间接滴定法测定氯化铜晶体的纯度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DNA中3_甲基腺嘌呤和3_乙基腺嘌呤
稳定同位素氘标记苏丹红I的同位素丰度和化学纯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