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朔州市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研究

2023-01-09冯瑞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朔州市农业农村

冯瑞平

(怀仁市海北头乡人民政府,山西 怀仁 03600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计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三农”工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党的十九大又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一次大的转变,把握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契机,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复杂、环节众多,涵盖了对农业生产各个阶段经济活动的协调、优化、组织等内容,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的把控。基于此背景,为适应新时期“三农”工作形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思路和管理方式亟待改变。

1 朔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朔州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生产方面,年产量稳定在12×108kg左右;畜禽蔬菜等方面,肉、蛋、奶、蔬菜年产量分别稳定在3×104t、3.5×104t、57.5×104t和100×104t;绿色农业发展方面,有机旱作农业取得较大成效,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成功创建全国草牧业整市推进试验试点先行区;农业人口脱贫增收方面,256个贫困村、26 375户、58 778人实现脱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 812元,年均增长7.9%,农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 朔州市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的问题

尽管在“十三五”期间朔州市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农业经济各项指标都有较大改善,农民收入年均增长达7.9%。但是,朔州市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方法存在着诸多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约着朔州市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2.1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朔州市现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在原有管理体制下,市县两级农经管理站按照相关职责范围开展职能。但朔州市地处山西省北部,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普遍较为落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也较为薄弱,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无法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传统的管理体制不协调。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物流服务等新事物、新业态逐渐深入乡村,面对农村经济新趋势、新变化,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难以发挥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职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缺乏专门的管理制度依据,没有针对朔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系统地提出促进本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管理模式。加之农村往往地处偏僻,信息较为闭塞,难以及时接收到先进的管理理念,导致农村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设上缺乏现代化的表现,不能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2.2 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涉及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现有条件下,朔州市农业经济管理队伍总体上年龄结构偏大,相当一部分人员长期从事行政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高,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更少。而且,现阶段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的一线人员中,岗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机会较少,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不能及时学习农业新技术和管理新模式,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对国家政策理解和贯彻不足,现有人员队伍的专业技术素养有待提升。此外,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城市较为滞后,各方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工资待遇水平不具备竞争优势,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难以通过引进、招考等方式吸收优秀人才进入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中,现有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能力是制约朔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2.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高速光纤和4G、5G移动网络已经基本实现城乡覆盖,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具备了基本的硬件基础。一系列信息化技术成果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效能,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的精度和广度,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实时反馈。当前,朔州市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日常管理仍旧以传统的人为管理为主,费时费力且效果较差。尤其在推进农村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导致朔州市农业品牌和特色优质农产品知名度较低,农产品精细化加工产业受到制约,农业服务业发展较慢,服务品类和范围有限,总体收益较低。

2.4 农业经济管理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制约朔州市农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新技术作为发展的推动力量,农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科技应用程度不高,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从农业生产来看,农业生产的科技属性不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农产品加工手段单一、精细化程度不高,影响了产品品质。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不到位,业务模式简单,消费者体验感不佳。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3.1 逐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首先,为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农业农村部门应当认真分析朔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将地区特点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经济管理办法,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力度。其次,农业经济管理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加强对朔州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力度,关注农村电商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最后,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结合朔州市农业生产特点制定符合地区发展趋势、有地区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举措,促进朔州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农业产业链,增强本地区农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3.2 切实提升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素质

首先,考虑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对专业人才吸引力有限,一方面应当通过出台支持优秀人才到农村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政策,在工作补贴和职称聘用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吸引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专业人才到农村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力度,加强农村地区人文环境建设,为人才创造较好的生活环境,促使其安心留在农村工作。其次,要加强现有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力度,确保其具备履职所必须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为管理人员创造业务学习机会,加大培训力度并做好政策解读,帮助基层管理人员提升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变基层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做法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荣誉感,提升其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并深刻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工作、学习的主动性。最后,通过设立专项计划或改变招录方式,招募一批具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背景、有志向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青年大学生充实现有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3.3 大力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已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单一模式,包括农村电商、农业生态旅游在内的多种新兴业态正悄然兴起,这些新兴业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应大力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申请财政资金,加强朔州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移动互联网全覆盖。其次,应当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应用程度,利用互联网及各类网络平台推广朔州市特色优质农产品,提升当地农产品知名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再次,还应当做好农业第三产业服务保障工作,将农业生产和生态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宣传和推广生态旅游、自助采摘等热门项目,切实提高农业综合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4 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水平

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水平,应当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在农业生产上,为确保农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预测预警功能,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对气象水文条件的精准预测,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计划性。其次,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溯源技术,搭建农业生产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最后,还应当建立农产品供需平台,实时了解外部市场价格和供需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生产和销售策略,避免农产品供大于求。在农产品加工环节,要加强农产品加工研发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延长农产品保鲜期,提高加工产品的品质。在农业服务业方面,应当重点关注服务模式创新和服务质量提高,积极培育新业态,引导农业服务企业建立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服务收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朔州市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加强,在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改进朔州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推动朔州市农业经济转型,带动当地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面貌改变。

猜你喜欢

朔州市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朔州市楹联学会、朔州市诗词学会成立
朔州市山阴县:“四种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朔州市朔城区:强化组织 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朔州市科协召开全市科协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