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秸秆机械化加工转化利用在敖汉旗的实践与探索

2023-01-09路呈祥尉洪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全旗饲草资源化

路呈祥,尉洪梅

(1.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农牧局,内蒙古自治区 敖汉 024300;2.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自治区 敖汉 024300)

农作物秸秆资源是农田收割后的主要副产品和重要的可利用资源,具有资源广、污染少、效益水平较高等优点,经估算,1 t秸秆焚烧生成的热值约等于0.5 t标准煤,营养价值等同0.25 t粮食。农作物秸秆的回收转化利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 秸秆机械化加工转化利用的意义

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实现了秸秆增值,有利于农民增收,同时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秸秆加工利用产业的发展,让秸秆利用有了新渠道,开辟了新的农业资源,缓解农村能源紧张状况。同时扩大了农村就业范围,拓宽了农业经营领域。秸秆加工转化综合利用有利于“焚烧”问题的彻底解决,减少对环境CO2和SO2的排放量,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2 敖汉旗开展秸秆机械化加工转化的总体情况

敖汉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产粮大县,域内耕地面积为266 700 hm2,生产粮食超过10×108kg,农作物秸秆年产生120 000×104kg左右。自2012年起,敖汉旗对如何引导农民合理地处理秸秆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秸秆转化变废为宝,农民增收节支又环保”的新理念。经过积极探索,探索出了三种秸秆综合利用方式:饲料化、燃料化及肥料化。

2.1 饲料化

用秸秆收集打捆机械将秸秆回收,通过机械进行揉丝、粉碎、青黄贮、膨化、裹包、颗粒压制等一系列工艺,转化成牲畜适口的饲草(料)。2021年末,全旗已引进秸秆收集等机械310台,2021年—2022年作业季通过此种方式转化秸秆35 000×104kg。

2.2 燃料化

一是利用秸秆压缩机将秸秆压缩成粒状燃料,然后再配合家庭专用锅炉,把秸秆颗粒作为燃料,用来取暖煮饭,使之变成生活燃料,可自用,也可外销;二是将秸秆进行打捆收集,出售给秸秆发电厂,将其变成能源商品;三是转化为气化燃料。到2021年末,全旗已建成5个颗粒加工厂,7条颗粒加工生产线,2021年—2022年作业季通过此种方式转化秸秆约10 000×104kg。

2.3 肥料化

每年秋天或第二年春天通过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把秸秆粉碎还田,配以灭茬、腐熟剂、复合肥后再深翻,使之转化成有机肥,培养土壤肥力。因本地气候干旱,只在全旗部分地区推广。2021年—2022年作业季通过此种方式转化秸秆约20 000×104kg。

3 取得的成效

3.1 经济效益

从农民的角度来说,不仅节约了35元/0.067 hm2租车处理废旧秸秆的成本费用,同时可获得了30~40元/0.067 hm2的出售秸秆使用成本,折合每0.067 hm2地增收节支约65×104~75×104元。从所有参与过秸秆加工转化的机手、农民合作组织的视角讲,将1 t秸秆加工转换为饲草(打捆)后,纯收益将提高250元以上、转换为小颗粒燃料后,1 t将提高收入100元左右。

3.2 社会效益

首先秸秆加工转化利用是带动广大农户增收稳就业的途径。通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可以上联种养业,下联畜牧业,辐射影响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作物秸秆经过规模化、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后,还能够形成商品,从而培育农村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新的增长点。其次是促进饲草产业的发展。秸秆产品推广行业的蓬勃发展,外省和邻近旗县区的秸秆饲草生产企业相继形成,打通了饲草产品的营销通道,建立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三是有效促进了农机合作社发展。农机合作社利用国家财政补贴、惠农项目等引入设备、进行技术人员培训,在生产作业中取得了的不错的经济效益,并积极回馈给农户。通过减免农民灭旋整地、清除残膜作业成本等途径回收利用秸秆,受益农户达30 000户以上(每户按0.93~1 hm2计算),增收农民节支近2 100×104元。

3.3 生态效益

秸秆合理利用大大减少了秸秆的露天焚烧和在街巷乱堆乱放,有效降低了污染,助力了中国美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振兴战略的实现。

4 主要经验及做法

4.1 加强组织领导

为使秸秆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组建了以政府旗长为组长、分管旗长为副组长以及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秸秆转化工作领导队伍,具体负责政府对秸秆转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统筹,同时把秸秆转化水平纳入各乡镇区(苏木)的考核目标内容。出台了《敖汉旗禁止焚烧秸秆的若干规定》《2016年敖汉旗财政资金支持购置秸秆收集打捆机械补助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2020年旗财政资金支持秸秆转化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秸秆转化工作,2016年—2020年旗财政每年划拨出400×104元予以支持,尤其是对购置秸秆捡拾打捆机具的合作社及农户在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情况下再给予二次补贴,极大地激励了其从事秸秆转化工作的积极性。五年来,在政策的激励下,全旗二次补贴购置秸秆转化机械196台,涉及旗财政补助资金856.669×104元。

4.2 部门跟进发力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相关部门在电台、报纸上开办专题专栏,每年发放秸秆回收宣传单20×104份,有效地提升了农民对秸秆利用认知度。同时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以及在田间地头示范等方式,增强了农户主动参与秸秆转化的自觉性;二是大力引进先进机具。先进适用的秸秆转化技术是做好秸秆转化的前提。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辽宁黑山、吉林四平、吉林辽源、辽宁大连、河南郑州等地考察当地的秸秆加工转化技术、颗粒加工装备,学习先进经验、引进先进设备,为秸秆加工转化顺利推进做了充分的准备;三是广泛开拓市场。为了让广大农牧民从秸秆转化中得实惠,使农机手、合作社或颗粒加工企业有收益,多次到周边旗县、相邻省市考察秸秆加工转化产品的应用前景及销售市场,了解市场动态,拓宽销售渠道。自2017年起,全旗多家合作社与元宝山发电厂签订秸秆产品回收协议,实现了订单销售。与中电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投资5.4×108元,建设生物质一体化发电项目,实现秸秆本地消化。其余秸秆产品大多销往山东、河北、山西、辽宁、呼市、巴盟、锡盟等地,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四是主动服务对接。为了搞好秸秆收获、饲草调制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农机部门选派技术人员对所购置新型机具的作业情况进行了全方位跟踪。及时就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需求向生产厂家提出意见,对机具进行改进。

4.3 科研企业引领

生产企业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积极探索秸秆的“三料化处理”,即饲料、燃料、肥料的新工艺、新模式。内蒙古农业大学在四家子镇科瑞新能源有限公司设立秸秆颗粒饲料开发利用实验室。

4.4 合作组织带动

在秸秆转化项目上,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人员、设备和科技等资源优势,促进秸秆转化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以合作社为单位和农民签定回收协议并进行上门处理的秸秆回收方式。目前,全旗有28家农机合作社参与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中来,合作社参与转化的秸秆占秸秆总转化量的80%以上。

5 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秸秆转化为饲草方面,由于地膜存在处理不当的问题,在饲喂时易对牲畜造成风险。含地膜的秸秆转化为饲草后,饲喂牲畜时易造成消化不良或肠胃堵塞,甚至产生生命危险;电价、运输等成本过高,秸秆转化为燃料或颗粒饲料的成本加大,市场销售额收窄;秸秆收集、储存、运输的一体化的体系尚未形成;(4)缺乏有力的项目及资金支持;(5)秸秆市场化主体较少,现有市场主体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产学研力度不足,需积极探索秸秆转化的其他形式。

6 未来愿景及建议

围绕国家有关重点农牧业生产建设项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敖汉旗财政补助资金开展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预计到2025年将新引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机械150台套,改扩建秸秆颗粒处理厂2个,新增秸秆加工转化主体3家,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总量将达105 000×104kg,秸秆转化率将达87%以上。

根据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不同方式及用途,加大研究制定和推广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配套措施;培育农作物秸秆转化市场化主体。并积极培养设备先进适用、科技领先的秸秆加工转化市场主体;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攻克秸秆转化应用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抓紧研究秸秆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新装备,努力开辟秸秆处理新路径。

7 结语

敖汉旗经过十多年对秸秆机械化加工转化利用进行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农作物秸秆的“三料化”处理方式,有助于实现节能环保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秸秆机械化加工转化为综合利用,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并发展壮大了相关产业,有效推动了农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功在当代,利在长远。

猜你喜欢

全旗饲草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喀喇沁旗气候资源分布特点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鄂托克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开展退化林摸底调查工作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不同饲草饲喂西门塔尔牛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