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板蓝根浸膏配合治疗羊口疮的临床经验

2023-01-09王学良杨秀桥杨光天王槐镁陈引桂邰再朝张帮祥

贵州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浸膏口疮板蓝根

王学良, 杨秀桥*, 杨光天, 王槐镁, 陈引桂, 邰再朝, 张帮祥

(1. 剑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剑河 556400; 2. 剑河县动物检疫服务站,贵州 剑河 556400)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1]。不同年龄的羊都可被感染,小羊相对发病率较高,群发性传播快,病死率虽不高,但严重影响羊采食,或继发感染导致病情加重而死亡。近年来随着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许多山区农户依靠规模化养殖山羊走上了致富道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种疫病的感染风险也相应增加,此病也呈现高发态势。为探寻经济有效、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笔者借鉴当地民间中医用板蓝根制剂治疗儿童腮腺炎的方法,自制板蓝根浸膏治疗羊口疮,收到满意疗效。现将制作工艺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羊口疮的特征

1.1 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剑河县多表现季节性,秋季至次年初春较为集中多发。半岁内小羊较其他羊易感染,病症相对较重。通过与病羊接触或其分泌物、脱落痂壳及受污染的饲槽、饲料、饮水、圈栏、活动场感染其他羊,传播速度快。发病程度与饲养环境有关,气温骤变、环境潮湿、养殖密度过高、通风不良、光线阴暗是发病诱因。

1.2 临床症状病初在羊口唇等无毛部位发生浅红色斑点,逐渐发展为水疱、脓疱,水疱呈现时间短,不易察觉。水疱或脓疱破溃后形成烂斑和疣状痂块,逐渐融合,痂皮下肉芽组织增生,嘴唇外翻,口腔黏膜形成潮红溃疡斑。病羊因疼痛采食下降,甚至不能进食,日渐消瘦,或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而死亡。少数羊在乳房、阴部也可见类似症状。

1.3 鉴别诊断(1)羊口疮可根据唇部、眼睑、口腔部位出现脓疱、溃疡症状,典型特征是唇部有增生性桑葚状痂块进行诊断。(2)羊口蹄疫在临床上口腔也呈现溃疡症状,但不同月龄的羊均能同时感染,群体染疫病程短,呈暴发性。典型特征为:足蹄部溃烂,跛行,病死羊剖检可见“虎斑心”。(3)山羊痘的典型特征:体温升高,腹股沟、腋下、会阴、耳内侧等无毛和少毛部位出现丘疹和结节[2]。确诊需采集病料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学检测。

2 板蓝根浸膏的制作方法

板蓝根是多种植物的别称,又称蓝靛、大青叶、靛青根、蓝靛根等,如马兰属植物板蓝[Strobilanthescusia(Nees) J.B.lmlay]、菘蓝属植物菘蓝(LsatistinctoriaL.)等。其药性苦、寒,具清热解毒、凉血功能。板蓝根地上部茎粗壮,横断面呈蓝色。主茎略显方形,直立,植株高40~100 cm,基部外倾,通常成对分枝,茎基部稍木质化,节膨大,上生须根;幼嫩枝被褐色微毛;单叶对生,两片不等大,基生叶较大,叶柔软;花蔬生穗状花序,淡紫色,花期6—10月;朔果,果期7—11月[3]。贵州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多有种植。板蓝根适应性广,喜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在排水性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生长良好。苗医、侗医用板蓝根的茎、叶治疗儿童腮腺炎、热毒引起的脓肿、口腔炎、咽喉炎、感冒发热等病症。制作板蓝根浸膏药源可就地取材,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加工方法如下。(1)在每年6—11月从田间采集距地面2~3 cm处上部新鲜茎叶,去除杂草、杂叶及其他杂质,随即用大盆盛满清水洗净泥沙、灰尘。(2)将备用桶或浸泡池清洗干净, 把筛选清洗干净的新鲜板蓝根茎叶放入备用桶或浸泡池中,加入清水至恰好淹没为止。根据气温高低决定浸泡发酵时间长短,夏天气温高,浸泡发酵3~5天即可;秋末气温下降,浸泡发酵6~7天。浸泡发酵期间每日上下翻动2次,充分浸泡浮于水面的茎叶。待茎叶由蓝绿色转为靛青色,叶与茎可轻松脱离,叶片用手触摸有软滑感,两手指轻捻叶片即烂,浸出液呈绿色时,用纱网滤出茎叶残渣。(3)用长木棒或竹片在桶或浸泡池内充分搅拌(或用手提式2 400 W电动搅拌器),使浸出上层液与下层液旋转充分混合,按1份干净石灰乳上清液与20份板蓝根浸出液均匀混合,再用水瓢继续上下搅动,液面产生1层泡沫(此次泡沫为靛蓝泡沫),待泡沫消除后继续用水瓢或搅拌器上下搅动,产生第2次泡沫,第2次泡沫消除后再反复多次搅拌,当浸出液略显土红色即可停止搅拌,放置24小时使其自然沉淀,除去上层清液,用盆盛放于通风处,晾干浓缩成膏状,即为板蓝根浸膏。(4)用洗净的广口玻璃瓶盛装,盖严,防止水分蒸发变干结块(使用时若有结块,用清水浸泡软化后即可使用),存放阴凉处,可全年保存使用。

3 典型病例

3.1 病例1本县王某羊场饲养山羊39只,为扩大生产规模,2019年11月6日从邻县引进5只南江黄羊作种用改良(其中2岁左右公羊2只,1岁母羊3只),未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就集中饲养合群放牧。10日发现购入的1只羊鼻镜出现红色丘疹,13日类似症状羊增加至6只(其中新购入羊3只,原有5月龄羊3只)。检查6只羊唇部均有不同程度脓疱,口温略升高,口腔内黏膜未见异常,采食不积极,精神状态尚可。病羊时常用嘴唇摩擦树干、土石块、饲槽边缘、圈栏等。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羊口疮。治疗:对口唇刚出现丘疹的病羊用0.5%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病变部位,清除粘附的饲料残渣、泥土、污秽痂块,用洁净棉签蘸取板蓝根浸膏均匀涂于创面,每日2次,连用3天。治疗效果:用药后羊无新增病灶,治愈6只。

3.2 病例2本县田某羊场存栏86只,2021年10月25日发现羊口唇部感染,畜主曾使用紫药水涂抺治疗,未见效果,并有加重趋势。检查发现有16只羊不同程度发病,重症者嘴唇肿大外翻、结痂,齿龈见水疱、烂斑,咀嚼困难,精神沉郁,消瘦;轻症者见唇部有零星丘疹。羊舍拥挤、潮湿、光线阴暗,粪尿积于地面,污浊刺鼻。根据典型临床症状诊断为羊口疮。治疗:对能正常采食的轻症羊用0.5%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创面;对重症羊用0.5%高锰酸钾溶液软化结痂后剥离,清洗口腔内创面,然后用洁净棉签蘸取板蓝根浸膏涂抹,每日2次,连用5天。口腔内溃疡面每日用0.5%高锰酸钾液清洗1次(清洗棉棒专羊专用),清洗后再涂抹板蓝根浸膏。对采食困难、精神不振、发热症状羊用蒸馏水5 mL稀释青霉素钾80万IU肌肉注射,交替用5%病毒灵5~10 mL 肌肉注射,连用3天,(前2天2次/天,后 1次/天)。治疗效果:用药后见水疱、溃疡面渗出液收敛,2~3天变干结痂脱落,无新增病灶。1只羊因重症治疗不及时死亡,其余15只均治愈。

3.3 病例3本县南寨镇罗某羊场存栏56只,2022年2月6日上年秋产的7只羔羊唇部出现红色丘疹,其中3只渗出物干燥后呈深色痂块(未曾用药治疗),精神状态、采食活动均正常。该场曾有羊口疮发病史,初春季因雨雪天较长,羊群放牧采食不足,整群表现营养不良。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羊口疮。治疗:用温开水配制0.5%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水疱、溃疡创面,结痂用0.5%高锰酸钾溶液软化后剥离,用药方法同病例2。治疗效果:用药后见破溃水疱、丘疹渗出液收敛,3天后结痂脱落,无新增病灶,7只全部治愈。

4 防控措施

4.1 做好卫生消毒和免疫(1)隔离措施:饲养人员每天放牧和收牧时要细心观察每只羊,发现精神状态异常、口唇部皮肤损伤等情况要仔细检查,疑似病羊单圈隔离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外地引进种羊时要申报检疫,引进后隔离观察15天,无病症才能合群放牧。(2)废弃物处理:对病羊涂药使用过的棉签、棉棒、剥离的痂壳、吃剩饲料饲草要收集深埋或焚烧无害化处理。(3)消毒措施:利用晴朗天气,待羊群外出放牧圈栏空置时,清除舍内粪便、垫草,用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按5 g兑水1 L,对圈舍楼面、墙壁、过道、饲槽、用具及运动场彻底喷雾消毒。(4)疫苗接种:每年春、秋季定期用生理盐水稀释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活疫苗,颈部或尾内侧皮下注射0.5 mL。

4.2 加强饲养管理(1)圈舍修建:羊场圈舍要选择在向阳、背风、不积水的台地修建。传统的简易深坑圈舍要更新为上下两层楼板漏缝圈舍,保证不积粪、不积尿、不漏雨。一楼层高1.5 m以上,二楼层高2 m以上。圈舍保持干燥通风,寒冷季节注意保温。羊群按种用公羊、带羔母羊、围产期母羊、其他生产羊进行分栏。(2)羊群管理:按羊只大小、强弱分群,避免弱小羊争抢不到食物和饮水。(3)适时补饲:在冬、春枯草期,晚上收牧时对羊群补充干草或青贮饲料,适当补饲精饲料,增加营养,避免母羊产弱羔或产奶不足;给予充足清洁饮水,补充食盐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4)加强羔羊管理:1月龄内的小羔羊不随羊群远距离放牧,集中于羊舍附近运动场或圈栏内,投放少量精料和柔软青草自由采食,防止尖硬饲草损伤羔羊唇部皮肤。仔细检查运动场地和圈栏内壁,去除尖锐硬物防止划伤、刺伤羔羊。

5 小结与体会

5.1我国中草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治疗验方很多,许多方剂有抑制或杀灭病毒、细菌,以及调节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功用。充分挖掘单方或组方中草药运用于兽医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板蓝根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作用,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功能,主治疮黄肿毒、血痢、鼻出血、口炎、咽喉炎等病症[4]。其制剂原料可就地取材,经济且制作工艺简单。

5.2笔者自制板蓝根浸膏治疗羊口疮,直接用棉签涂抹于患部创面,用药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治疗中的病羊暂不放牧,给予质地柔软、利于消化的饲料重点护理,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条件,定期消毒圈舍。上述3个羊场使用板蓝根浸膏治疗羊口疮29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6%。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降低发病死亡率。

猜你喜欢

浸膏口疮板蓝根
南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香荚兰浸膏及增溶特性分析
北虫草浸膏提取工艺优选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口疮治疗方法
西红花柱头、雄蕊和花瓣的挥发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
板蓝根不是“万能神药”
双齿围沙蚕浸膏生物活性的研究
疯狂的板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