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管理模式探析
——基于H大学CL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案例分析

2023-01-08王曦张梦环

智库时代 2022年33期
关键词:梯队支部研究生

王曦 张梦环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一、前言

研究生党支部作为高校中的基层党建单位,在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集思政、育人、创新等于一体,在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推动着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与此同时,它作为一个近距离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组织,是高校人才从学校走向社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在推动学生党员保持思想先进性、提升集体凝聚力、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设置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基础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人生阅历的增加,高校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多重属性。在专业水平方面,大多数研究生在所处领域有着较强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在科研造诣还是人生目标方面都有更高的追求;在思想方面,大学生群体特别是研究生相对成熟,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同时,思想也较活跃,乐于接受并且敢于尝试新事物,在迈入社会前正处于价值塑造的关键阶段,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与帮助。在组成结构方面,该群体又具备“广、大、散、异”的特点。以研究生为例,“广”指来源广,研究生群体不仅有全日制还有非全日制研究生;“大”指年龄结构差距较大,包含博士硕士群体;“散”指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较为分散,都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和不同的导师;“异”指兴趣、学习目的、就业意向等存在差异。基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党支部如何得以有效设置是摆在各个党建工作者面前的基本问题之一。

二、回溯横向党支部

横向党支部就是在同一年级设置党支部,根据班级来设置。横向党支部的优点在于,由于支部成员入校和毕业的时间进度基本都是一致的,其形式更像是一个班级组织,成员之间彼此熟悉,便于开展支部活动。传统情况下,研究生党支部一般采用的都是横向党支部的模式设置,虽然该模式实行起来有其便利之处,而且有利于对班级,甚至是整个年级的管理。但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横向党支部的弊端逐渐凸显。

以班级为单位的横向党支部大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支部成长周期短,稳定性弱。班级党支部始于入学,终于毕业,流动性较大,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制度的落实与活动的开展,支部优良传统无法继承。研究生阶段,更多学生将自己的重心放在科研与就业这两方面,以班级为单位的支部在学生毕业阶段无法顺利开展各项支部活动,甚至在每月例行的组织生活会上,到会的党员寥寥无几。支部成长周期太短,一个支部在其还未发展成熟之时,毕业季的来临可能就会阻滞其进一步发展。而且随着支部成员的相继毕业,党支部的一些宝贵经验与优良传统无法得到有效继承,这对于支部的长远发展是一大损失。

二是支部建设与学习内容相脱节。在研究生阶段,以班级为单位的党支部内部成员专业方向不同,支部内难以开展与学术相关的交流讨论,支部的基础性作用不宜发挥。党支部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部的凝聚力,而横向党支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支部内部的成员由于专业方向不同,日常沟通交流缺乏,支部活动的开展与专业学习相脱节,支部成员的课程、个人时间都不一致,既不方便统一管理也不方便工作的展开,久而久之,不同专业的支部成员在很多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容易形成小团体,不利于支部的团结。

三是组织结构冗杂,做事效率低下。研究生入学后对于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个适应的过程,党员之间彼此也不熟悉,一些党员材料和组织关系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转入。而且新生党员在彼此不熟悉中选举支部书记,支书的个人能力无法得以保证。支部积极分子的确立是在班级的选举中产生,支部活动没有明确的程序,缺乏正规的规章与请假制度……凡此种种,使得研究生党支部效率低下,无法有效保障支部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纵向党支部

在探索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之路上,H大学CL学院一直秉持着为学校、为社会培养具有极高党性修养与专业本领过硬的高级人才的原则,考虑到横向党支部模式弊端凸显,俨然不再适应当前支部建设的需要。2018年5月,经学院党委决定,成立纵向党支部,这不是凭空设想,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开辟出的,也是CL学院一次大胆的全新尝试。

实践证明,以实验室为单位的教工-研究生对共建纵向党支部有以下优势:

一是支部更具稳定性与连续性。纵向党支部的支部成员有其流动性,但党支部却可以保持其基层组织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支部以实验室为基础,支部成员分属不同年级,因此,支部不会再出现因支部成员毕业而解散的尴尬局面,在保持支部活力的同时,支部的一些党建活动经验与优良传统得以很好地继承。

二是支部发展与管理更简便有效。在围绕课题组建成的党支部中,支部成员与课题组成员朝夕相处,不管是关于日常生活,还是专业学习,彼此间的共同话题较多,这有利于党员的培养、发展、监督以及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党员的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使形式化逐渐向实务化转变。支部活动不再拘泥于形式主义,支部与课题组融合为一体,支部成员的参与更为积极。这种模式更利于支部的发展与管理。

三是支委传帮带与党员的带动作用更为突出。因为纵向党支部是以实验室为基础的,支部成员同时又均为实验室的成员,所以支部工作更易于推展,可以更好地分配给每一个成员。在一种耳濡目染的情况下,支委的传帮带更便于实现,下一届支委的培养也更趋于有效便捷。同处于一个实验室,党员的带动作用也更为突出,支部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实验室的基础之上,更易带动本支部的积极分子与群众。

在纵向党支部的管理模式下,CL学院党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以CL学院硕士16级第一党支部为例,该支部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打造样板党支部为目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该支部秉承着“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党员发展和教育的原则,于2016至2018学年,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2018年7月15日至30日,支部成员在思政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随学院纳雍支教队赴贵州纳雍化作乡野鸡落村张洹阳光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支教,并和阳光小学孩子们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研究生党员们积极践行作为党员的义务与责任,为当地的孩子们带去了爱与希望,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四、探寻纵向梯队化管理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纵向党支部在具体的实践推行下,也有其不足之处。以课题组为单位设置的纵向党支部模式注重“条”的管理,而缺乏“块”的沟通。使得支部间的交流变少,支部之间无法横向对比支部工作的效果,从而无法评估支部工作的不足。各支部的工作效果极大地取决于党支部书记的能动性,在研究生学业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党支部书记往往止步于完成规定动作,缺乏创新意识。

以H大学CL学院为例,CL学院研究生党员人数较多,2022年党员人数450余人,覆盖26个党支部,涉及全院所有课题组。各支部情况不一,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指导。一方面,由于研究生学业压力加大,“重学业、轻党建”的思想还些许存在。各支部对于党建工作的态度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搞好党建工作的意识与责任。另一方面,思政辅导员同时肩负就业、资助、党建等多项事务,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对26个支部党建工作进行“一把抓”,面临着有心无力的两难境地。在此背景下,如何创新纵向党支部的管理模式,使之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成为新的课题。

如何调动各支部工作的积极性成为提升党建工作效果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近年来,包头市昆区、甘肃白银市、山东省直机关等单位陆续开展梯队化党支部建设,形成了相关建设思路,取得良好成效。反观高校中尽管存在支部数量多、难以统一指导的共性问题,但是尚未进行梯队化建设的管理模式探索。此外,通过前期文献梳理后发现,党支部梯队化管理的相关文献较少,主要为关于学科设置的梯队化支部设置,或是以整体结构相关的梯队设置。基于此,在高校中进行梯队化模式的研究,对于完善相关理论,为高校党支部建设提供经验做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CL学院逐渐探索出“梯级递进”的管理模式,提出构建“梯级化”学生党支部的创新思路。即根据支部工作情况,将26个支部划分为4个梯队,针对不同梯队层级,实施分类化指导。主要做法有:一张清单明确“具体干什么”。针对支部书记工作能力不足、标准难落地的问题,对支委同志进行日常培训,制定标准化建设索引图和任务清单。两个融合明确“重点是什么”。坚持把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与学科建设融合,做到既提高党建质量、又凸显材料学院特色。三级联动明确“如何全力抓”。学院党委履行牵头抓总职责;重点抓好业务指导、考核评价、督促检查。党建德育助理对照验标时间表抓验收、抓补课,建立工作台账;研究生支部书记抓落实。四支梯队明确“达标怎么干”。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按照“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第四梯队”四个等次客观定位,制定创建方案、整改措施和达标时间,逐项规范提升,逐个达标销单。五措并举明确“怎么见实效”。通过考核评分梯级化、建设指导分类化、目标定位明晰化、比学赶超常态化、基础制度规范化五项举措明确怎么见实效。

除此之外还有并行的三大工程。在第一梯队中实施引领工程。培育组织公认的先进党支部,作为党支部标准化示范点进行打造和全面提升,形成有特色有亮点、可复制可推广的支部工作经验。在第二梯队中实施争优工程。采取现场观摩、座谈交流、集中培训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在第三、四梯队中:实施提升工程。促成“先进”“后进”结对共建,帮助后进党支部整改提升,增强后进党支部建设活力。

经过前期实践,梯队化管理模式初见成效。一是目标定位明晰化。各支部明晰存在的优势以及不足,同时明确提升支部等级的目标。以第一梯队为例,支部将继承和发扬优秀做法,发挥传帮带作用机制,参评校级“红色楷模”评选活动。而第四梯队支部则积极讨论支部存在问题,并积极改进,发挥支部凝心聚力的作用。二是比学赶超常态化。设置流动红旗机制,每月对表现优异、活动效果突出的支部授予“流动红旗”。恰逢学校建校70周年以及学院建院70周年契机,各支部积极开展系列活动,献礼校庆院庆,形成常态化的比学赶超机制。三是基础制度规范化。“三会一课”、党员发展等重点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推动基本制度落地落细落实。

五、结语

2018年,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规定,“要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为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党建工作不仅要有“高度”“广度”“温度”,更要有“效度”。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石,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实稳固,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回顾H大学CL学院的支部设置历程,从横向党支部,到纵向党支部再到梯队化管理模式,CL学院在探索党支部发展模式的道路上,一直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以服务功能的创新带动组织体制和科研学习的创新,不断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探索出符合学院实际的党支部设置方式,推动学院党建工作良性运转。未来,将深化工作成效,提炼出创新性的理论成果或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关链接】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ST)创建于1953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具备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办学风格、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成为华中科技大学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学院之一。

学院现开设2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专任教师128人,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57人。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已通过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华盛顿协议),是国家级品牌专业,多年来全国排名第一。学院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数字化材料成形、电子封装6个研究生专业,并作为主体单位设置材料与化工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8人,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5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双聘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优青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9名,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中,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日益增多。

学科建设

199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括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其中“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稳居全球前1‰。

猜你喜欢

梯队支部研究生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龙腾东方航空情 战鹰守护中国梦——9·3大阅兵空中梯队巡礼(下)
龙腾东方航空情 战鹰守护中国梦——9·3大阅兵空中梯队巡礼(上)
支部园地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