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鲁班文化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逻辑进路*

2023-01-08肖继军

智库时代 2022年4期
关键词:鲁班工匠培育

肖继军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就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1]在2021年国际劳动节致辞中,他再次强调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深入研究依托鲁班文化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不仅有利于培育高素质建筑人才,而且有利于加快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

一、明确依托鲁班文化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方面,鲁班文化可以其独特品质、精神力量、文化特性对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进行精神培育,助推其培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发展导致信息迅速流动,促使文化交流交融,而大学生价值观多元且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使得培育工作难度加大。作为思政工作者,只有迎难而上,把握机遇,才能使工匠精神在建筑类高职大学生身上得以落地生根。

(一)鲁班文化给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带来巨大活力

鲁班文化以吃苦耐劳、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等具体内容,为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带来丰富的理论滋养。一方面,鲁班文化以务实精神与仁爱之心并重,是培育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鲁班的发明创造大都为生产劳动用具与军事武器,如石磨、木车、云梯等。致力于发明生产工具的鲁班,正是因为见证了普通农民劳作疾苦,直视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对劳作主体与劳动对象等具体“实事”进行具体分析,才创造出实用、便利的生产工具。另一方面,鲁班文化中创新意识、敬业精神,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谋而合。致力于发明军事武器的鲁班,受雇于楚王,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为水道战、攻城战创造出钩强、云梯等武器,使楚国军事实力极大增强。这与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耦合。

鲁班文化以其具体、鲜活、积极的榜样形象,使工匠精神作为虚无、宏观的意识与具体、微观的人物、事迹相关联,为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客观实在的榜样示范。一方面,借助鲁班这一典型榜样,使工匠精神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鲁班文化的力量贯穿于中国社会发展,并在长期发展中汲取时代精华,得以与时俱进,发挥着持久而强大的作用。鲁班是中国建筑行业的先进人物、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且植根于中国土壤,是早期中华文化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依托鲁班文化培育建筑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就是以鲁班个人实际行动、真实事迹将工匠精神得以具体化、形象化、人物化,使培育活动更具体有效,促使学生从学精神转为学事迹,从看书本到听故事。另一方面,弘扬鲁班精神,有利于形成一股尚敬业、乐精业的社会风气,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对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有物质层面,也有精神层面。在建筑类大学生中培育工匠精神,必须要有一个使工匠精神易于培育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要造就一个爱劳动、敬工人的社会环境。

(二)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遭遇复杂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大学生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校园文化的包容性,导致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部分大学生存在使命意识薄弱、担当精神缺乏的问题,甚至有少数大学生陷入迷茫状态。建筑行业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下,行业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从而限制行业发展,甚至带给建筑类大学生负面的就业影响。

改革开放后西方价值观融入我国国民社会生活,社会思潮激荡,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增加,消解了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及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一方面,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在思想意识领域拥有的较强话语权,将其价值观以“流行性”“普适性”话语包装,企图消解我国国家思想意识话语权,甚至动摇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性质,影响育人性质。这与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目标相矛盾,容易导致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易被诱惑被利用被蒙蔽。面对行业中的利己化工作态度、功利化工作理念、异质化职业道德,大学生不免受其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另一方面,信息生活庞大杂乱、虚实难辨的信息源弱化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性,优劣掺杂、各自发声的数据信息充斥大学生头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的爱岗敬业、乐业精业等思想相互矛盾,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淹没于洪大的信息洪流中。且大学生日常从两微一端、同行朋辈等接触到的信息真假掺杂、纷繁复杂,辨别能力不足、分析水平不高等使其易受影响,滞缓了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流中的有效发声。

二、认识依托鲁班文化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能性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时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3]在此背景下,加强鲁班文化与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契合研究,既是对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究要求的积极呼应,也契合推动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要求。

(一)鲁班文化与工匠精神价值旨归具有一致性

鲁班文化求精的匠道之艺契合建筑行业对精度的高要求与工匠精神对精致技艺的追求。建筑行业及其产品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也涉及到社会和谐稳定。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中提到,力争在未来10年实现由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型。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其从“大”到“强”不仅要保质量,更要求发展,精益求精的品质不能缺位。建筑类高职学生是未来将参与到行业生产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其是否具有求精品质直接关系到建筑产品是否缺乏精度、能否保障安全。因此,建筑行业的高质发展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以鲁班文化为媒介传递求精理念。

鲁班文化创新的匠道之意契合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契合创新引领发展的高势定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深刻变化,为解决和应对全球性发展难题和挑战提供了新路径。如何解决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建筑施工中科技应用度不高的难点?如何解决建筑行业耗能耗材巨大的弱点?新时代,要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一剂良药。绿色建筑、建筑管理新技术、建筑施工新方案层出不穷,从业人员需树立创新意识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

鲁班文化敬业的匠道之德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应有之义,契合培育工匠精神的必然需求。鲁班“为人谋而忠乎”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的劳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工程观念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精神品质。“为人谋而忠乎”,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为“老板”“雇主”效劳,更是为人民美好生活做贡献、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爱岗敬业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着重点,也是其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故此,鲁班文化理应服务于对建筑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建构。

(二)鲁班文化是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规约利器

当代建筑类高职大学生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要培育工匠精神。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高职类大学生身上培育的工匠精神不同于一般的工匠精神。在内容上,我国的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旨在构建适用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地位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1],工匠精神在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中具有高势高位的突出作用。

大力弘扬鲁班文化推动了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人文旨归。市场经济体系环境下,利益价值导向明显,人的主体性、情感性等内置需求被忽略,加上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趋利性, 致使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复杂问题。如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容易导致不正当竞争,使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危害人民;个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容易导致人们只顾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眼前利益,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被忽略。因此,工匠精神需以鲁班文化为媒介传递人文精神,规约价值导向,提升人文意识,从而推动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人文旨归。

三、把握依托鲁班文化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可为性

鲁班文化给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带来正效应与培育活动遭遇复杂挑战表明了依托鲁班文化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鲁班文化的根本内涵与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高位诉求揭示了依托鲁班文化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能性。基于此,领会基本内容、深化情感认同、磨炼意志品质、落实行为保障,则大大促使依托鲁班文化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得以可为。

(一)以知为基,领会基本内容

知,是人们在客观环境中通过观察、阅览等方式学习到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行为的依据,学习与工匠精神相契合的鲁班文化是培育工匠精神的立足点。高校作为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在校园景观设计、道路命名、整体规划以及寝室廊道等地,应充分利用鲁班文化,尤其是人物原型、历史故事,将其浸润到校园环境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与教学主体,要协同话语主体,利用翻转课堂、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不仅是被动学习的受教育者,更是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要创新话语内容,提升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熔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鲁班文化为根基、时代发展特色为养料,赋予鲁班文化以新生活力;要转换话语方式,解决好课堂教育、社会实践与线上教育的衔接矛盾,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学生思想交流汇聚地传播话语,提升教育活动的渗透力。

(二)以情为线,深化情感认同

情,是人们在客观环境中通过感悟、体验等方式形成的对事物喜好、厌恶等的情绪,形成对鲁班文化的情感体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着眼点。学习鲁班文化,不是使学生对已有认知加深印象,而是要挖掘多视角新故事。要走进历史人物原型,深入挖掘其在不同发明、不同创造上体现的思想侧重点,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思想变化。如鲁班受雇于楚国时倾力相助,发明钩强、云梯、飞䧿等武器,学生可从具体经历中感受鲁班千里马得遇伯乐之幸;可从鲁班与墨子的切磋、辩论中感受交流对彼此思想的影响;可从鲁班费心提高劳动工具的生产效率中感受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通过鲁班人物经历的学习鲁班文化的生成要素、价值意蕴,了解鲁班文化为什么得以产生、甚至对当代中国社会仍有巨大影响,从而形成鲁班文化的情感牵引,推动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

(三)以意为导,磨练意志品质

意,指践行鲁班文化的意志品质,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并支配行为的力量。经课堂考核和日常观察得知,学生具有对鲁班文化的认知但不深刻、且不能自觉用以指导实践,具有践行鲁班文化的行为但不能保持、且不能自知自身行为与鲁班文化的关联所在。践行鲁班文化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内化于心的驱动力,有“薄弱”和“坚定”之分。坚定的意志品质能够克服践行鲁班文化时遇到的外在诱惑、不良影响,薄弱的意志品质使人的意志被摧毁、被打倒。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鲁班文化学习时,可侧重讲解鲁班进行发明创造时经过的挫折磨难,以模拟、重走鲁班发明创造之路等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历史人物的经历中磨练意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鲁班文化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专业特色、学校优势的教学环节,内容上增加挫折与磨难锻炼,表现形式上增加容易型、较难型、困难型、特困型,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意志磨练的专属形式;在外界环境中,可根据学生性格特质如易受暗示性、动摇性、优柔寡断性、冲动性等,设计使其容易形成教育记忆的教学环境,如对易受暗示型可在环境中多设计鲁班文化元素,让其在不知觉中受到文化熏陶与暗示,以此推进践行鲁班文化的意志磨练。

(四)以行为主,落实行为保障

行,是人们根据自身思想指引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落实行为保障是建筑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落脚点。一方面,加强创新比赛、技能考核。举办“鲁班科技创新节系列大赛”、土建大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BM建模、建筑CAD绘图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鲁班文化进课堂进头脑、入心入行,在学生之间、校园之间形成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争相比高的优良学风,引导学生学习鲁班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勇攀高峰。另一方面,加强校企文化交流、实践锻炼。开展优秀企业文化、模范企业工人进校园活动,举办内容多彩、形式多样、涉及不同岗位的企业文化专题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实训中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理念、团队合作与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模式,如“订单班、对口班”等形式,使学生更早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以此为目标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且该培养模式能促使学生与企业早接触早熟悉,更易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岗位荣誉感;建立校企联合评价学生机制,由企业行业专家和领导对学生在实践实训中所体现出来的职业人文素养进行评价。

以知促情,以情导意,以意带行,知情意行,实现千川汇于大海,层层铺进依托鲁班文化培育建筑类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逻辑进路,才能将工匠精神贯穿于高职院校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实践中。

猜你喜欢

鲁班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鲁班造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