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3-01-08邬兆辉

智库时代 2022年4期
关键词:历史观教研室育人

邬兆辉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高校的教学实践中,理应重视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然而现阶段科学历史观教育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高校科学历史观全员育人机制的建立。认真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完善路径,对于新时代做好高校育人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分析

(一)实践应用能力整体水平不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领路人[2]。在科学历史观教育课程建设中,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而当前一些高校尤其是理工类学校,虽然也开设了科学历史观教育课程,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师经验的缺乏、课程实践熟练性达不到一定水平等。教师队伍的水平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复实践,从而逐步提高科学历史观教育实践应用能力。

探究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来说,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确定的准则来评价科学历史观教育课程,或者说只有硬考核,这就导致了只能看到学生的书面成绩却很少能判断其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也就不能准确判断教师在科学历史观教育实践应用过程中是否已按照要求完成了育人教学任务,同时也没有更加详细的科学评价机制能够起到促使教师自觉把科学历史观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想要提高教师队伍科学历史观教育实践应用能力和整体水平,还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大功夫加以完善。另一方面就是意识缺乏问题,不过随着教育理念的提高,教师队伍科学历史观教育实践应用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是值得期待的。

(二)课程设置目标模糊,缺乏实践性

高校的课程设置也是影响科学历史观教育能否有效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目标模糊、缺乏实践性等问题,往往没有明确地把育人作为培养的目的,同时缺乏一定的评价机制,大多只注重对知识的考核,在实践环节也缺乏一定考虑,这些都是急需完善和解决的地方。课程设置会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分配产生向导作用,而其是否科学和完善也将无形中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当前高校科学历史观课程实践中也存在着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效果较差的情况[3]。因此,高校不仅要有科学历史观教育课程安排,也要就其数量、时间规划进行仔细考虑,确保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实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探求课程设置问题的原因,我们不仅要分析整个大教学环境下科学历史观教育的生存发展现状,更要对其究竟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如何发展进行思考。从整个大环境来看,之前科学历史观教育课程所受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大多只注重专业知识素质的提高,往往出现考什么学生就背什么的情况,至于是否对知识真正理解掌握、思想上是否得到了教育,也没有一种有效的途径去检验学生是否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受到了教育,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育人目的难以实现。毫无疑问,高校开设的科学历史观教育课程应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效应。课程设置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课程发展规律的办法,才能推动科学历史观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

科学历史观教育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形成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协同努力的良好局面,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当前高校在科学历史观教育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大而不精的问题,只是笼统地制定一些规范,很多时候出现有规不依、违规不罚的乱象,也存在着教学过程敷衍、学生课程松散的问题,这些都给教学造成了负面影响,也从反面印证了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在教学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指导和监管着教学实践中的各项活动。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当前科学历史观教育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程的改革进步。

出现管理机制问题的原因,和其自身设计时考虑不充分有着直接的联系,制定者缺乏统筹规划、全盘考虑,从而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这既有自身专业知识不过关的因素,也可能与对待制定规范的态度有关。一方面是制定制度时不严谨,另一方面则是执行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最严重的后果是机制规范名存实亡,同时也没有相应的监督处罚等配套规范,就给不执行或者虚假执行提供了生存土壤。而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需要时间,需要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二、完善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境,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决路径,本文也尝试从教师素养、课程设计、课程实践等方面,提出完善高校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教师素养,增强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实践能力

完善科学历史观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素养。教师是直接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学生接受知识有着导向作用。教师处于教学前沿,是科学历史观教育推进的关键力量,提升教师素养是科学历史观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应是每一所高校所追求的目标。教师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认知,增强理性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科学历史观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课程教育价值[4]。提高教师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

作为科学历史观教育的传授者,教师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带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意识,以身作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培育新一代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学子作出应有的贡献。知识素养是一名教师必备的技能,也是教学的理论要求,只有知识水平过关,才有能力在更高的台阶上去教导学生,给予学生更多有效的帮助。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就要阅读更多与科学历史观有关的书籍和文章,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素养。教师的实践能力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掌握科学历史观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把这些知识通过实践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上下功夫,更好地把科学历史观理念融入到学生头脑中,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

(二)优化课程设计,实现良好发展

科学历史观教育和课程设计的质量密切相关,好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增加基础理论储备的厚度和广度,为研究学习开拓出更广阔的思路和视野。要结合科学历史观教育学科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研究科学历史观教育课程对学生成长成才有帮助的内容和元素,将其转化为生动、具体、有效的教学载体,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课程大纲的设计。课程大纲是课程开发的灵魂,科学历史观教育课程大纲的设计要做到紧紧围绕核心知识体系,力求精简凝练精髓,充分尊重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注重实践操作,在解决问题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也要勇于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实践,不断思考总结,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大纲的设计,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科学历史观教育体系。好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潜力的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学科多样性而不能有效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问题,甚至形成各学科之间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要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设计,保证科学历史观教育知识的传授,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从而确保政治思想方向的正确性。结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板,对科学历史观教育日常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也要保持高度警觉,注意观察总结,可以作为课程设计时参考的依据,但要有判断取舍,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情况。

(三)积极进行课程实践,积累经验,寻求进步

课程实践是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教材的辅助下,学生们获取知识并形成自己认知的一个过程。高校开展科学历史观教学实践,要将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有效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认同,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这个过程要求教师做好扎实的准备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确保教学质量。在课程实践中,要紧抓科学历史观核心要害,确保主干知识明晰,让学生学有所获,逐步提高思想素养。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增加课程趣味性。如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改善枯燥的学习环境,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等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在理论中穿插具体的案例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更容易主动接受科学历史观知识[5]。要利用好这些工具,积极寻求各种可以把科学历史观教育资源输入到学生头脑中的渠道,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开拓新道路,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更有吸引力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以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历史观知识的理解。三是要积极进行课堂改革探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让学生成为科学历史观教育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解惑中追求进步[6]。要顺应教学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学习先进理念,完善不足,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创新,探索出更有效的方式,来推动科学历史观理念扎根在学生心中。

(四)教材开发注重科学历史观教育资源挖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本好的教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在专业学习中进行科学历史观教育资源的开发,将其理念体现到教材开发中,实现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上的教育,达到育人效果,这就要在教材开发过程中认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题材,教材本身的结构设计等内容都是不可忽视的。做好教材开发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任务,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突出专业性。在专业教学中更好地挖掘科学历史观教育资源,首先,在课程设计环节要突出专业性。在教材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专业性,吸收最新理论知识精髓,做好知识理论层面的开发工作,注重可实施性,保障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起到诱发学生思考、推动思维体系构建、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等作用。同时,也要对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大胆创新探索,助力教学实践向前发展。

注重科学历史观教育与专业的融合。把科学历史观教育资源融入到教材中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避免两者在教学实践中各行其道是关键所在,这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和总结。教材开发时,要把握好尺度,既要充分把专业课的特殊性体现出来,不失原味,又要把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普遍性融入其中,于无形中起到育人作用,从而促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开发中还要考虑到知识运用的实践性,即学生学习操作的可能性,让学生不仅仅是单一地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要摆脱现代科举式模式,逐步改变科学历史观教育游离于专业学习之外的现象,适当增加一些贴近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用行动实践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内心深处把科学历史观教育与专业的脱节连接起来。

体现灵活性。教材开发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专业教材设计时,可以灵活地加入科学历史观教育知识,加大力度将其教育资源融入到专业中,助力教学实践改革创新。同时,灵活性不能超越专业性,在科学历史观教育融入专业时,要尊重专业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专业特色。对融入的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具体内容也应有所选择,不可盲目全盘融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紧密结合专业特点。

三、总结

总之,当前高校推进科学历史观教育,要在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教师素养、优化课程设计、积极进行课程实践、注重教材开发等途径,努力优化发展路径,并强化其思想价值引领作用,从而更好地把科学历史观教化育人的功能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助力。

【相关链接】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1年3月23日成立。学院由原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和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组建,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建校初期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学院下设学院办公室以及教学科研办公室、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等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简称“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简称“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简称“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简称“政策”教研室)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简称“研思政”教研室)等6个教研室,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能源安全与战略2个校级研究所。

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含“双肩挑”教师和形势与政策课在编教师),在编教师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博士(含在读)17人,硕士43人。学院教师中有5人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2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学院不办本科专业,只招收研究生。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校硕士研究生175人。

猜你喜欢

历史观教研室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
趣闻
《教师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学习教学》评介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