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前景下增强民办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路径选择*

2023-01-08郜艳丽

智库时代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民办思政课理论课

郜艳丽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我们走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高校今后发展的方向,如何落实好民办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引路人,使他们能从思政课中受益终身是新时代民办高校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与高质量发展

(一)思政课获得感

“获得感”第一次出现是在2015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此后“获得感”逐渐成为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词汇。国内学术界目前尚未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做出统一的界定。本文综合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认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大学生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思政课的显性和隐性学习中不断受到启迪,能够发现自我、不断成长,培养自我教育的初心和潜能的一种心理体验。

(二)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

2020年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旗帜》第12期发表文章,明确提出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从两个变局的分析角度看,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需要思政课走高质量发展的路线,民族复兴最基本的复兴是全体国民科学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素养的进一步提升,预示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新高度,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力的进一步增强,这些正是思政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二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呼唤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调整,中国崛起必然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传染病大流行、信仰危机、全球治理等问题将是严峻的考验,民办高职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阵地不能削弱,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的教师培养和课程建设要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大学生的获得感。

二、民办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现状及问题

(一)知识层面

1.学生对于思政课的理论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调查发现,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知识有了初步的认知。比如,S学院的高职学生大多数是五年制学生,在新生开课前,课题组做了简单的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了解较少、认识不深。但是,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中国共产党历史》等课程学习后,85%的学生对大学生角色的认知更加明确,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更加理性和科学,更加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和社会发展,历史视野也得到扩展。

2.对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S学院的专科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不是太高。比如,专科生很少会主动预习思政课的学习内容,很少主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每门课的作业提交情况看,虽然提交率比往年高很多,但是完成质量并不高,学生比较缺乏思辨能力,部分学生存在敷衍应付心态。从课堂的师生互动情况看,思政课堂还存在一些“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少会在课堂上和老师互动,并且很少会主动向老师提问题,普遍存在着出勤率高、抬头率低的问题。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够高,知识理解还不是很到位,掌握还不够扎实。因此,思政课教师需要转变思路和方法,用学生能听得懂和通俗的语言去讲授思政课知识。

(二)心理层面

1.道德修养和法治思维有一定的提高,思维方式在逐渐地转变

通过调查发现,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思政课学习后,专科生的道德修养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能从国家大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集体主义观念意识增强,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大学生逐渐变得理性和平和。国家安全观意识、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参军入伍更加积极和理性。

2.思政课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刻,政治性和学理性亟待增强

有的老师把思政课堂片面追求煽情,忽视了政治性和学理性,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调研了解较少,长此以往,思政课堂反而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对思政课的情感体验就会降低。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情感体验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在课堂中感受相对较深,课后情感体验逐渐走低,而且这种情感体验无法与现实的学习和生活链接起来。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能真正地称之为获得感。

(三)实践层面

1.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思政课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学生的爱国之情愈加浓厚,报国之志更加坚定,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充分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近些年来,该校已有3000多名专科毕业生携笔从戎,投身军营,参与国防建设,立志要为国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2.大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上有待提升

由于大学生活环境相对比较简单和理想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和自身阅历有限,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在校园里开展的也不够多,使得大学生对于学习思政课的感悟和体会也没有那么的深。思政课具有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双重特点,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在未来人生的某些时刻,思政课教育产生的隐形影响能带给他们更多的思考,为他们走好人生路提供方法和决策。

三、增强民办高职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1.从宏观角度上看,社会大环境中的负面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认知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大众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尤其是一些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网络负能量信息,更是给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造成了误导。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如果思政课教师不去正确引导和占领,那么就会被一些错误观念占领。因此,思政课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必须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相符合。

2.从微观角度讲,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是思政课教师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充足,教学任务重,备课时间不足,普遍存在晚上开设思政课的情况。另外,教师自身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认识研究还不够透彻,因此在授课时很难做到游刃有余;二是大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以S学院为例,五年制专科和三年专科生对思政课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授课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对于思政课没有浓厚的获得感,教师也就没有强烈的职业成就感。

(二)迎来的机遇

1.从宏观角度讲,国家逐步加强对于思政课的重视力度

党和国家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重点学院来抓,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乎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使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热情得到极大的鼓舞,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干劲也得到极大的激发。

2.从微观角度讲,民办高职院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近些年民办高职院校对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有一定的提升。许多民办高校在财力上、物力上、人员配备上都在向思政课建设倾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鼓励思政课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参加寒暑期实践培训进修。以S学院为例,思想政治教学部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原理、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学科的教师,为思政课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非常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学科背景。

四、增强民办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路径选择

(一)科学优化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提升绝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学部或者某个教研室的任务,它需要民办高校整个教育组织的全面协同,离不开高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于思政课的认同。因此,民办高职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生命线,做好各教学组织部门的相互协同,思想政治教学部门与各教学单位的相互协同,思政课教师与专任教师的相互借鉴和交流,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相互协同,把思政元素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方方面面,把有声教育与无形引导真正落到实处。

民办高校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作为时代赋予的光荣责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思政课教师必须是中共党员,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对于思政课的思想政治引领,要从更高的政治站位上,让思政课教师清醒认识到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民办高校要抓好“优秀共产党员”“思政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表率和引领作用,把坚实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为抓好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推进民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改革

1.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高校思政课的目标是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部门要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内涵,准确把握方法和路径,促进思政课的教材体系向课程体系转发,把学生学习目标与每门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系统结合起来。

2.优化民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有很多鲜活的思政课教材,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深刻感受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回顾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那段历史,让广大“00后”的青年学子知道了抗美援朝精神;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的故事和精神也是我们思政课的鲜活素材。民办高校要善于发现和运用鲜活的思政课教学素材,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

3.改革创新民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民办高职要利用自身办学机制灵活、特色鲜明突出、改革创新的激励机制强等特点,使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更加接地气、有特色。一是在深刻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成长规律与需求的前提下,可以把思政课改革与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结合起来,紧抓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改革;二是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增加专题式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比如,充分挖掘区域文化特点和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就地就近开展实践教学。多运用比较分析教学方法,通过中西方、古今历史等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理解的更为透彻。

(三)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高质量建设

1.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认同

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师资质量的内涵式提升。思政课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清醒的认知,要明白政治性是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属性。民办高校要努力在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认同上下功夫。

2.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在熟练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对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素养,时常反思自省,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历史使命。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四史”,了解政治学、哲学、教育学、国际关系学、法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尤其与三农相关)等学科知识。

3.优化思政课教师的准入和培养制度

首先,完善思政课教师的准入制度,构建优秀的思政课教研团队。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可以多元化,可以涵盖马克思主义原理、政治学、法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等相关学科。这样有助于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时,有更多的授课思路和方法,让青年思政课教师在交流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其次,民办高职应当在人员配置、经费投入、培训进修、职称评聘方面给予思政课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机会。最后,民办高校要善于利用自身办学制度灵活的特点,遴选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优秀教师,在进行培训和考核后加入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聘请优秀的党政干部、优秀辅导员转入思政课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民办思政课理论课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便民办税春风来 简政放权提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