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探索

2023-01-08白煜聃

智库时代 2022年15期
关键词:会计核算校企实训

白煜聃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在互联网、大数据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需要不仅要懂会计还要懂统计的复合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也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想要培养满足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就需要企业的参与,因此,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已成为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中实训课程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也需要基于目前会计行业的高速发展进行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和探索。

一、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实训课程现状分析

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作为一个复合专业,在专业实训课程中不但要涵盖会计专业实训知识、技能还要体现统计作为辅助工具在会计中的运用。目前会计专业的发展较为成熟、实训课程发展较为完善,各高校已根据各自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完善的实训课程体系,哪怕是新建高校的会计实训课程也有同规模类似学习的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针对会计专业大多数高职院校采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结合的方式,以校内实训为中心搭建校外实训平台。而对于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可借鉴会计专业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结合方式开展实训课程,但如何在实训课程中体现统计在会计中的运用成了本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的要点。目前,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的实训课程主要包含两大模块:统计应用与会计应用。实训课程内容及设置中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实训课程内容未突出专业特性。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作为复合型专业,融合了统计与会计两个学科的内容,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以会计专业为主,统计作为应用工具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进行应用。目前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实训课程按两大模块开展内容相对较为独立,统计应用模块与会计应用模块课程内容在设计上未实现学科的融合,未能在会计实训过程中有效的体现统计方法、工具的应用。

第二,实训内容滞后于企业岗位需求,随着今年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企业会计岗位需求已从原来电算化会计发展成为共享财务会计、会计机器人、数字化财务,数据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财务会计相关岗位能力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国际咨询机构高德纳发布的《2021年财务主管首要任务》报告显示,业界一致认为RPA应用、数据分析是未来财务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要求财务人员要提升更智能地收集数据、加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相比市场的需求原有的实训课程已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在原有实训课程培训下进入到实际工作岗位很难适应,而高职教育是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应用人才,因而有必要基于校企合作对目前的实训课程进行改革。

第三,实训课程“假、大、空”,目前高职院校开设课程时,课程设置大多为1∶1设置实训课时,当实际教学实训课时数量却小于此比例。很多学校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内实训课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为主体的实际动手内容较少。就是有综合实训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仿真度不高,缺乏连续性,往往还会误导学生。

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课程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培养的是优秀高技能型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人才,想要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完成校内技能教学到工作岗位的顺利对接,就必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训课程。统计与会计核算实训课程是有效连接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的重要课程,而具体的岗位技能是来源于企业各岗位的要求,因而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当前企业会计相关岗位的需求,使教学内容与现实企业需求更加贴合,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技能。

目前,各高校虚拟仿真会计实训课程、会计实训室的建设都非常完备,但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各高校虚拟仿真实训的培养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想要近距离了解会计工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入企业实习,但由于财务工作涉及企业商业资料和信息、对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着高要求,企业大多不愿接受流动性强的实习生,这为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或校企合作带来了阻碍。此外,企业对会计人员需求较少,学生校外实训地会过于分散,不利于教师对其实训过程进行管理和考核。更重要的是各企业有其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学校无法完全配合企业工作进度安排教学。因此,校企共建或企业参与对现有实训课程进行改革对统计与会计专业来说十分重要。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思路

(一)基于岗位技能要求、挖掘统计与会计专业融合点

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为实训课程出发点,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服务于中小型企业,因而对多个中小型企业进行调研,与此同时对校企合作企业深入调研,了解了目前企业会计岗位的技能需求,确定满足各岗位技能需求所要具备的能力及素质,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该岗位所需要能力及素质进行连接以此设计实训课程内容。其次,在企业岗位调研过程中应着重分析统计相关知识及工具在相应岗位中的应用,从岗位技能需求及技能应用的角度挖掘统计知识及方法在岗位工作中的应用,并在实训课程设计中将此类能将统计与会计岗位技能融合的内容作为实训重点内容进行课程设计。例如,在对中小企业调研后发现,由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较为简单,难以对成本进行有效、细致的核算与统计,但成本核算对企业经营起着关键作用,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仍需要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此部分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此,在实训课程设计中突出了成本数据多口径统计、分析及管理的内容,将教学中统计实务知识、pathen、Excel、Power BI等统计应用软件运用到成本管理工作中。

(二)提升实训内容及环境仿真度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依托于各大实训平台建立了虚拟仿真实训室,但校内实训室始终是虚拟平台,从实训内容上来说实训的业务经过了简化处理,不能完整地反映真实业务,从实训环境角度看,虚拟仿真实训室构建了一个较为真实的办公硬件环境,但不能模拟严谨的、具有一定压力的办公环境,这样的环境不能让学生体验到会计工作的谨慎性,以及工作失误要承担的后果。因此,虚拟仿真实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难以树立学生的职业法律意识。例如,在目前的实训过程中学生在撰写凭证摘要、填写金额时出现马虎错填的情况,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失误”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而,在实训课程设计时,课程内容应高度还原真实业务内容、业务量;在实训环境上应通过改变实训课程评价,考核体系模拟严谨、有压力的办公环境。

(三)加强实训课程中的职业素质培养

经过对企业调研及毕业生就业回访发现,无论是在企业招聘需求还是毕业生就业能力需求中,多次提及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抗压能力、职场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素质要求,不难看出现如今的市场需求不再是一味看重技能,而是看重人才的综合实力及综合素质。因此,实训课程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同时展开专业素质培养。构建了包括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素质提升三大板块的专业素质培养体系,将素质培养融入技能训练中。例如:在统计与会计专业大一实训课程中,以模拟中小企业会计业务处理为主,建立学生对会计核算的整体流程认知及出纳、会计岗位基础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入自我认知及专业发展认知的素质提升实训课程。在自我认知中将萨提亚冰山理论运用于自我认知实训中,通过对自我的探索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在专业认知实训中通过邀请校外专家授课,让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要求有更为直观的认知。

(四)校企共建实训课程体系

目前各高职院校开设的实训课程主要有分散实训和集中实训两种方式,但想要实现校企共建实训课程并不是一门课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多个课程的联动来实现。基于以上分析,在对统计和会计核算专业人实训课程进行改革时,应将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基于校企合作开发和生产性实训教学内容贯彻于课程体系中,包括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或集中实训课程。

想要将基于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课程贯彻于校内实训课程体系中,就需要在校内实训课程中引入基于校企合作开发的生产性实质教学内容。在内容引进过程中,不宜急于求成,应对市场及岗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后,结合当前学生的学情对内容进行筛选和加工,循序渐进地在每学期引入1—2门实训课程。本次对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将在大一学年“专业认知实习”及大二学年“专业技能实习”集中实训课程中,引入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质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例如:在大二学年的“专业技能实习”课程中将以集中实训的形式,将在校企共建课程中挖掘的统计与会计融合的实训项目内容作为此阶段的实训内容,强调统计知识与工具在会计中的运用,但该内容与大一学年“专业认知实习”阶段的中小企业全盘账的内容有所衔接,将实训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实训课程业务处理的连续性。

(五)构建KPRS实训课程追踪评价体系

首先,由于实训课程性质的特殊,在课程评价时不能采用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应更注重课程的过程性的评价。不仅关注实训结果 (R:Result),还要重视实施过程(P∶Process)。既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运用(K∶Knowledge),又注重职能能力的养成 (S∶Skill)。因此,在实训课程的改革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程还构建了不同的评价体系,更为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其次,由于实训课程不单单是一门课,那么为了更好地反映实训课程中学生知识、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升情况,需要建立一个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追踪评价体系。有利于不同实训课程的教师快速掌握学生各维度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及时对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调整。学生也可通过追踪的学习评价体系掌握自身学习情况,更好地进行学习规划以及求职规划。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实训课程改革不宜流于形式、急于求成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法律都处于随经济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会计相关专业的教学也在变化中,但无论如何变化会计工作的核心知识内容、知识框架并未发生改变,因此,与会计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及框架不应发生改变,那么在进行实训课程改革时还是应该抓住专业的核心,不宜流于形式,打乱原有的实训课程体系。在改革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需要考虑课程改革对教学计划、师资团队等影响,以及在过渡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逐步有序平稳地开展课程改革。其次,校企合作实训课程开发内容来源于企业,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改革才能提供足够的时间,让教学团队逐步适应教学内容,摸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尽可能地避免衔接期出现问题。最后,由于统计与会计核算该专业的特殊性,全国开设本专业的学校较少,实训课程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实训课程内容应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内容选择应有效对接岗位知识、技能需求将统计知识、工具与会计工作进行融合,确保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很好与市场进行对接。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作为合作的双方很难达成“共赢”。其中,企业承担了大量的成本费用,却得不到客观的经济回报,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要痛点。对于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学生来说,企业所需的会计及财务相关工作岗位有限,并且由于工作岗位涉及企业核心敏感信息,想让学生能够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更有效的可行的建议是“引企业业务入校”,既然学生难以到企业做跟岗的实习,那么就把实习内容拿到学校中,将企业与校内的实训资源、实训基地有效整合。学校在对资源进行整合时应加大实硬件及训基地的建设投入,在校内建设高仿真的企业部门格局。同时,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时,应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把企业技术能手请进来,把真实业务与账务带进来。可构建实训课程双导师模式,企业师傅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实训课程。与此同时,学校要积极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在学校需求和企业利益中找到平衡点,尽可能为企业提供技术、科研或专业培训等服务,以此寻找校企合作实习、实践或教学资源共建的机会。例如:学校在选择外聘教师时可优先考虑校企合作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可按照兼职教师给予薪酬待遇。其次实训期间做的科研成果可作为企业科研成果或校企合作申报科研项目。所研发成果一方面可运用于企业,一方面也可运用于人才培养。目前,校企合作程度较低,只有多方位、多角度的对校、企之间的需求进行探讨,才能实现企业与学校育人的互惠互利、深度合作。

(三)打造多方协同合作的教师团队

在建设师资团队方面,需要相关课程老师,形成会计教学团队,分工合作,形成协同合作的校内教师团队。在提升专任教师实践工作能力方面,也可依托于校企合作,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内专任教师技能“保鲜”机制,将原有专任教师送往合作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以增强实践工作能力,以适应会计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校内“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优化教师结构。另一方面,通过聘任企业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顾问、指导等形式,邀请企业中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人员来学校担任任课教师或开展讲座,把企业中实际业务、职业要求带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校内、校外教师的多方协同育人。

(四)完善实训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通常情况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由教学督导质量检查和学生评教两部分组成,由于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均与一般理论教学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想要对实训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其评估指标也与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肯定具有一定区别。在基于校企合作对实训课程进行改革时,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一定要及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应局限于对老师教学的评价,还应对实训课程内容本身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也应具体化形成实训课程特有的评价体系,以保障实训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例如:本专业实训课程质量评价将从实训内容和指导教师两个维度入手展开评价,其中针对实训内容又从衔接性、仿真性、收益性三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评价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再课程结束后,根据课程学习的情况从以上两个维度,对课程进行按预定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也将及时反馈给教学团队或课程建设团队,针对课程质量评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探讨、改进。

猜你喜欢

会计核算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