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

2023-01-08牛安生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共产党人理想信念

牛安生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

牛安生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 郑州 450002)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而从党组织的角度来讲,理想信念对党自身发展、对加强巩固党的领导具有任何措施都不能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包括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即追求人的自由和高尚道德的理想。加强理论创新和有效的党性教育、提高党内精英的号召力、提高从严治党的成效、提高党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是新时代加强信仰教育的基本前提和四个重点。

新时代;共产党人;信仰

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建设重大课题。新时代,党的理想信念为什么是与时俱进的?其内容包括些什么?和革命时期有何不同?党性教育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新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试图回答理想信念方面的热点话题。

一、信仰问题何以如此重要

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个人生活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有非常丰富的论述,他认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p57)。“根本”“灵魂”“精神支柱”,表明了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大价值。如果身在党内,又缺乏共产主义的信仰,也就失去了共产党员的资格,这些人日常行为就免不了貌合神离、言不由衷,“软骨病”由此而生,那种生活是痛苦的。

人的生活无外乎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心灵生活,物质生活是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追求,文化生活大体指的是文化修养、文学艺术方面的生活,心灵生活则是探求人生的价值、世界终极方面的生活,信仰是人的心灵生活的内容。三种生活的层级从低到高,体现了人的自我发展的过程。一般,在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面的文化生活和心灵生活。停留在物质生活层面,只满足于物质追求,有可能陷入物欲不可自拔,被无尽的欲望毁灭。没有文化和心灵的生活,是不完整的生活。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三种生活的辩证统一,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上文化心灵方面更高的追求。

从党组织角度来讲,理想信念对党自身发展、对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具有任何措施都不能替代的作用。因为共产党是由一群有共同追求、共同信仰的人建立起来的组织,信仰是共产党人紧密联系的思想纽带。第一,理想信念是确立党的行动路线的基本指南,理想信念指引共产党的行动方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党的理想信念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指引,共产党人的行动就会更加自觉。第二,共同信仰是思想一致、党内团结的基础。共同信仰很容易使全党统一起来,也容易在美好信仰基础上团结非党群众。而且,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上的政治路线更加容易贯彻落实、取得成效。第三,信仰坚定更容易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共同信仰的组织会更加坚强、更加有战斗力、更加巩固。第四,共同信仰容易实现自我革命。任何组织在前进道路上都会有失误、错误,共产党是在不断纠正错误、不断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前进的。理想信念规范了自我革命的方向、内容、方式,理想信念是自我革命的动力和源头。没有理想信念支撑,就没有自我牺牲、自我革命的力量。

那么,坚定理想信念为什么会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难题?人们都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和平年代,我们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人们容易沉醉于物质生活而不可自拔。信仰问题,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非常分明,是否坚定信仰,关乎生与死,没有别的选择。和平年代,名、利、食、色等问题突出了,更容易燃起并扩大人的物欲。不要说信仰层面的心灵生活,连健康的文化生活也可能被抛弃,蜕化变质的危险更大,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许多惊人贪腐案件就是明证。历史上统治阶级不能摆脱“历史周期率”,根本原因在此。这个时候,践行理想信念的难度比革命时期困难得多,如何使理想信念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就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难题。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为什么是与时俱进的

其实,任何宗教信仰,其内容都会随着时代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随着人类认识进步,不断地调整和丰富其内容。宗教内部的分裂有种种原因,但是对教义解读有差别即对信仰的内容发生分歧则是重要方面。基督教在创立千年后,分裂成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伊斯兰教内部也分裂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别。佛教创立后,在印度几经演变,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佛教传到中国后,由于修行方法不同,也有禅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宗等流派。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宗教有本质区别,但也有相同之处。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最基本的原因是时代在发展。革命时期,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最迫切的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革命时期最重要的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要用武装的革命推翻武装的反革命。革命时期,为了追求人民解放的真理,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老一辈革命家理想信念是坚定的。但是,革命胜利后,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新中国,当时并没有非常完整周密的设计。有先例,就是学习十月革命的样子,模仿苏联苏维埃那样的政权。等到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性的执政党而且长期执政以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突出出来了。苏联模式并非是成功的,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原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长期的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有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理论和经验。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探索仍然在进行,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表明,要领悟新时代理想信念的新内容,仅仅依靠革命时期的理论是远远不够了,必须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推动共产党新的实践,用创新的理论对共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2]理想信念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今天的工作内容、方式和革命时期有了很大差别,和平时期的理论和革命时期的理论也有了很大差别。随着时代发展,党的理想信念有了更加丰富的、更加切合中国特色的内容。

信仰内容的与时俱进,不是说共产党人改变了信仰,而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认识世界“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3](p845)理想信念越来越适应新时代新情况。和过去相比,新时代理想信念的内容,既传承了革命时期党的理想信念,同时又有创新,内容更新鲜、更具体、更实在、更贴近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接力奋斗的。”[4](pp142-143)“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5]为此,必须处理好本职工作与远大理想的关系,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未来的追求,今天的工作就是为共产主义大厦增砖添瓦,不能满足于现实追求而忘记远大理想,要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内容是什么

毛泽东《实践论》从哲学角度阐述了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6](p296)我们认为,党的理想信念就是自觉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从这一论述出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一)社会理想

这主要指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推进人类社会进步、人和自然和谐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生活。人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中才有可能。所以,改造客观世界首先是改造社会,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包括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方面。

1.共产主义。这包括了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运动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共产党的最终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推断社会发展得出的结论。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剩余价值学说,一是历史唯物主义,至今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发现人类社会发展是由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的,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粗线条地描述过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特征。由于还没有共产主义的实践,因而不可能推断出更为具体的特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同,因为马克思分析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论是科学的。我们深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道路是遥远的,其间必然有许多曲折,甚至会有倒退,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谁也不能阻挡。第二层面,共产主义还是一种理论。恩格斯在回答什么是共产主义时说:“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7](p76)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8](p173)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带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至今,这些基本理论也没有过时,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大学也在开设马克思主义选修课程。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西方许多明智人士纷纷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一时《资本论》在欧洲销量大增。不少媒体认为,被金融危机捧热的《资本论》说明,《资本论》仍然可以解释当代社会危机,马克思主义仍然有现实意义。带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在不同时代、在各个国家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各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各个时期的共产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三层面,共产主义运动,指的是共产党为追求理想信念的实践过程,这也是恩格斯的观点。共产党整个活动就是追求共产主义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总纲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我们有共同理想的追求,是因为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特别是近七十多年来艰辛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来的正确结论,符合中国国情。中华民族走上独立发展之路,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正在富起来强起来的道路上前进。随着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优越性开始显现,我们已总结出一套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当然,不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已经尽善尽美,在坚持“四个自信”基础上,我们还矢志不渝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条路还很长。

(二)人的全面发展

共产党人一直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自我,否则也完不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共产主义革命的含义时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7](p49)可见,“革命”不仅要革“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即客观世界的命,还要同“传统的观念”即主观世界中的私有观念彻底决裂,这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九大非常响亮的口号。从改造主观世界角度来讲,人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内容是追求自由和提升道德境界。

1.追求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一切发展为了人、尊重人、依靠人、教育人、提高人。这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促进人的自由,这是人自身全面发展最基本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未来社会制度时指出,共产党人追求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p51)自由是个哲学概念,一般认为,自由包括理性自由、契约自由和情态自由。理性自由要求更多地认识主客观世界的规律,契约自由要求在享受自由过程中遵守必要的规则,情态自由则要求解放思想,回归童心。促进人的自由发展,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外部环境。净化外部环境,改造社会,就是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为此,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在建立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新的社会制度后,带领人民群众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完善法律制度,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人的生存、发展、自由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9](p9)在发展过程中,努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都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外部条件和保证。二是人自身的改造。在改造外部环境过程中,人自身也必须改造、必须提高。人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被认识的客体。甚至,在基本的物质条件、制度条件等满足之后,人是否自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认识自己。人的许多不自由是由个人的错误判断造成的,是由于“执着”于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烦恼、而被束缚。在放纵欲望的情况下,物质追求是无限的,在执政党条件下,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如何遏制不断膨胀的欲望,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放下思想包袱,正确对待权力、利益、名声,放下由名、利、食、色、物等带来的烦恼,从自我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提高幸福指数,是共产党人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的任务。

2.提升道德境界。改造人、培育新人,是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内容。新的思想、新的体制、新的社会,必然培育崭新的人。新人不仅是自由人,还是道德高尚的人,道德高尚的人也是自由度更多的人。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提出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0](p660)是共产党人的人格追求。冯友兰先生指出,人生的境界、生命活动的范围大体可以归结为由低到高的四等,“这四等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11](p219)共产主义新人应当处于道德和天地境界。在前进道路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值,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如果社会道德风气江河日下,那就背离了共产党的初衷,背离了党的理想信念。新时代,提升道德境界,要特别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里,一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另一方面要重视传统美德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12]他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3]共产主义道德必然吸收传统美德的内容。根植于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在这方面,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理所当然要在树立高尚道德方面作表率,而整个共产党人要作人民群众的表率。只有以党内良好道德风气带动全社会道德风气的提升,才能够不断推进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实现。

四、新时代加强信仰教育的重点在哪里

新形势下,信仰教育取得成效的基本客观前提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党的路线方针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取得很大成绩,人民群众得到了切实利益,而且有效治理了党内、社会腐败风气。这样,信仰教育就容易取得效果。如果党的事业一败涂地,口号再响,党员不相信,人民群众不拥护,执政党地位也会岌岌可危,就谈不上有效的信仰教育了。我们党旗帜鲜明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因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坚定理想信念有充足的底气。在这个基础上加强信仰教育,还要重视以下四个重点。

(一)理论创新和有效的党性教育

一般来说,人们在确立信仰时,一个基本的途径叫智信,就是被一种理论征服并确立为信仰。革命时期,许多中国共产党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详细考证、认真研究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4](p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1](p72)科学的理论是确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加大理论创新是信仰教育的根本。还有,革命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头等大事,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文风方面的党八股都不能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经过延安整风,大家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又总结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当然,理论创新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永远在路上。

有了科学的理论,还需要有效的党性教育,才能够使全党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我们需要做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党,在理论自信的基础上建立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信念。新时代,由于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外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党性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不仅是坚定信仰的表率,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素养、博大精深的学术功底,能够对现实问题做深刻的、有说服力的解读。即便如此,要使党员通过党性教育建立起坚定信仰,还需要有比较好的政治、社会生态。一般来说,有效的党性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理和行动的变化。这个过程,一是受到触动,对党的理论产生反应;二是对党的理论和实践产生认同心理;三是在比较中深刻反思自我不足;四是把坚定信仰转化为实际行动。党性教育能够触发受教育者发生这样的过程,党员确立并坚定信仰就有效果了。

(二)提高党内精英的号召力

人们确立信仰,还有一个重要途径是仰信。就是仰望精英、仰望大师而确立信仰。不少人理论水平不高,信仰却很坚定,为什么?原来这些人是跟着信的。藏传佛教不少信徒,虽然文化不高,信仰却很虔诚,很大程度上是崇拜大师确立的信仰。一个组织内,精英人才后面,总有一帮人跟着,一个精英人物堕落,会带坏很多人。同样,党内精英所作所为对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党内,各级领导干部、党内的学术大师都是党内的精英,是普通党员仰望的人物。党的领导干部、学术大师的眼界相对比较宽,他们通过自觉地学习理论,在比较中由衷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建立了自己的信仰。这些人行为的无形号召力,足以影响普通党员,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党的信仰。因此,党性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党内的学术大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5],很有针对性。其实,整个党的建设都要求领导干部作全党表率。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重要特点。党中央认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16],坚定理想信念也是如此。党内精英在信仰方面的表率作用,应该体现在道德品行、能力学问等方面,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如何坚持党的宗旨、如何对工作极端负责、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如何充分发挥党内精英在理想信念方面的表率作用,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课题。

(三)提高从严治党的效果

宗教有宗教仪轨,有清规戒律,有宗教的生活习俗,相对来说,信不信宗教容易检验。共产党的信仰不是宗教,党的理想信念是否也可以检验出来?答案是肯定的。共产党也需要“清规戒律”,坚定理想信念不仅需要教育,也需要严格的党内管理,需要严格的纪律。全面从严治党包括管党从严、执纪从严、作风从严、治吏从严、思想从严、反腐从严,其中贯穿了坚定理想信念从严的要求,从严治党特别需要制度和纪律。邓小平历来强调“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8](p110)他说:“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8](p209)

那么,衡量共产党员信仰是否坚定,有没有标尺可以检验呢?这确实是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好说,“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和平建设时期,生死考验有,但毕竟不多,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确实比较难,X光、CT、核磁共振成像也没有办法。”“当然,也不是不能检验。那就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1](p60)这里,习近平从政治定力、宗旨意识、工作的责任心、能否吃苦、勇于担当、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了检验标尺。这个标尺的意义在于,和平年代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检验的,检验的基本标尺就是共产党最基本的理念、纪律、道德观念、作风等,标尺的物质形式就是党章、准则、党内法规。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列举的就是这六个方面违纪的处分规定。毫无疑问,除了过失违纪、违法之类,如果触犯党纪国法,也就丧失了党的理想信念。

没有违纪违法,是不是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一定。考察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从平时行动上考察他是否敢于担当、是否品行端正、是否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有群众观念、是否清廉等,要考察日常生活,要到群众中去考察,要在小事上发现。人人心里有杆秤,只要不带偏见,大体可以在日常生活言行举止中判断出党员是否理想信念坚定、是否有堕落倾向。

(四)提高党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制度、纪律约束对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有很大作用,如果有背弃理想信念的言行,就有纪律和惩处跟上,这是从外部强化理想信念的最重要方式,是强化党员不敢、不能背离党的初衷的重要途径。但是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其作用毕竟也是有限的。主动信仰和纪律强迫下的信仰有很大不同,我们强调铁的纪律和自觉的纪律相统一,就是不能轻视个人素养的作用。所以,引导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信仰的自觉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内心真正信仰,才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动力。党性修养是解决信仰内动力问题的。实际上,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个人修养的选择。

那么,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共产党人自我修养要解决哪些问题?总的说来,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做合格党员的基础是学会做人,习近平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17]笔者以为,提高党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最重要的是重视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弘扬传统美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道德建设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18](p142)前文已述,中华传统美德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一个党员成为传统美德践行者的时候,他已经很接近于共产主义道德楷模了。弘扬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

二是加强知行合一的修养。言行不一,理想信念不可能坚定。是否坚定理想信念,最重要的要看他是否言行一致,看他知行合一的程度。实际生活中,有的人花言巧语,言行不一,让人深恶痛绝。习近平总书记严厉批评党内生活中的“两面人”,“我说过‘两面人’的问题,大量案件表明,党内有一些人在这方面问题很突出。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会伪装,喜欢表演作秀,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手腕高得很;有的公开场合要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背地里自己不敬苍生敬鬼神,笃信风水、迷信‘大师’;有的口头上表态坚定不移反腐败,背地里对涉及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不追问、不报告;有的张口‘廉洁’、闭口‘清正’,私底下却疯狂敛财。这种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19]“两面人”的实质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如何辨别“两面人”,就成为识人用人最重要的问题。为此,一方面要提高组织上识人用人的水平,组织鉴别常态化、考察干部细致入微,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就要启发党员加强人生修养的自觉性。那么,自我修养如何解决言行不一的问题?中国儒家文化的“心学”是人生修养的良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20]“心学”是什么?明朝儒学大师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其基本内容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原来,知行合一和如何做人密切相连。言行不一,是违背、丢弃了做人的良知。回归人的良知,知行合一的问题就不难解决。良知是什么?是人之所以是人、不是禽兽最基本的德行,例如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等,都是人所固有的。摒弃私心杂念,找回做人的良知,是人生修养最重要的内容。实际上,共产党人知行合一的修养,致良知的修养,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修养。

三是自律。一些共产党员之所以忘记初衷,丧失理想信念,是因为在面临各种诱惑时,不能自控,坠入了无底深渊,所以确立理想信念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党的历史上,有不少党员经受不住考验,不能战胜自我,背弃了入党誓言,走上反革命、反人民的道路。和平年代,尤其是领导干部,面对的诱惑更多,很容易放纵,如何战胜自己,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最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21](p145)坚定理想信念也面临战胜自己的问题。加强自律,要特别注意,一是对自己要求要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都是对自律的要求。对自己从严,防止自我欲望的放纵,强化党性观念,可以增强抵抗诱惑的定力,有助于使理想信念建立在自觉的立场上。二是经常反思自我。自我反思是自律最基本的途径,也是人生的高境界。人是否真聪慧,能否自我反思是试金石,世界上最蠢的莫过于目中无人、自我陶醉、骄傲自大者了。习惯于、善于自我反思的党员,犯错误机会肯定很少。自我反思的实质是检讨并且改正自己的过错。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有背离入党初衷、理想信念的思想行为,如果有,就痛加改正。为此,要发羞耻之心,这是改过最重要的环节;要发畏惧之心,这是改过的重要动力;要发勇于改过之心,这是改过的关键。发愤反思,必能自律。三是慎独、慎初、慎微。慎独,在自己独处时能够谨小慎微,感知天地可鉴、良知可鉴;慎初,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2];慎微,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虑于微,始贻于大;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2]

自觉的信仰是从内心认准了的信仰,是由衷的,“虽九死其尤未悔”,这是党性教育的最高境界。

[1]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

[2] 习近平.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 求是, 2019(19).

[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5] 中国共产党章程[N]. 人民日报, 2017-10-29(01).

[6]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7]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8]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10]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1]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12]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3-03-03(01).

[13] 习近平.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9-25(02).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09-09-28(01).

[16]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分析研究二○一三年经济工作[N]. 人民日报, 2012-12-05(01).

[17] 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强调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N]. 人民日报, 2015-06-02(01).

[18]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19] 习近平.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03(02) .

[20] 习近平.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求是, 2016(09) .

[21]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5.

2022-03-01

牛安生(1949-),男,河南林州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教授,原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执政党建设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

D261

A

1008-4479(2022)04-0066-09

责任编辑 徐慧枫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共产党人理想信念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