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2023-01-07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职业

王 剑

(中共平陆县委党校,山西 平陆 044300)

农村稳定则国家安定,农民富裕则国家富裕,农业兴盛则国家强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培养和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方面,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小农户已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结构深度变革、农业分工分业不断细化、农业规模化经营不断发展、农业科技需求不断提升的要求,培育一大批扎根农村、深耕现代农业,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先进理念、能力素质的职业化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是政府的大力主导推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培育机制,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成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大事,要以完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强化农民职业属性、加大职业农民扶持力度为着力点,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人才动力。

一、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高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质量

高素质是农民现代化的鲜明特征。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层出不穷,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高素质农民固农”的要求,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搭建多元化培育平台,创新培养模式。

(一)精准遴选培育对象,在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上做文章

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为主要培育对象,以返乡入乡创业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业后继者等农村创业创新者为重点培育对象,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效果,就要着力在“适”字上做文章,真正摸清农民需求和能力短板;在“实”字上下功夫,重在实在、实用、可操作;在“时”字上求突破,紧跟形势、大胆创新,真正让广大农民学习先进的理念、超前的思维。

(二)建立多元化培育体系,基本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经常性的培训需求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挥农广校体系教育培训主体专门机构的作用。加强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建设,充分利用高校师资及教学资源,为新型农民培养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创业资源对接等“一条龙”服务,让他们获得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新知,成为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另一方面,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农业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走市场化道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形成竞争机制,降低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进行规范管理,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三)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针对性

科学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育培训计划,根据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特点,实行分产业、按工种、按岗位的分类培训;从提升综合素养、增强专业知识、拓展技术能力等要求着力,开展学习农业通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绿色发展、农业金融知识等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农民能力素质。通过抓科技示范、育“特色”新型农民,抓内外联动、育“专业”新型农民,抓养育结合、育“全面”新型农民等载体,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大赛,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科技活力。同时要加大农民国际化培训力度,让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国外生产经营经验、科学种田方法,了解熟悉农产品国际市场运行规则,积极投身到国际竞争中去。

(四)创新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必须根据各地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需求来打造,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操作、观摩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真正把农民需求融进教学,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切实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目前全国各地形成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模式、现场传导型培育模式、典型示范型培育模式、项目推动型培育模式等,较好地实现了在产业链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农业园区等市场主体为依托建立的农民田间学校,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最接地气的方式让学员寓教于乐、增长技能,促进了产教融合,提高了培育质量。

(五)强化新型职业农民智慧培育,提高培育资源配置效率

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云平台建设,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等线上资源和中国农技推广、云上智农等APP,开设云课堂,实现云教学,实现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和职业农民互联互通,使广大农民在田间地头就能更加便捷地接受培训,让技术与知识更快实现转化。同时要借助各级职业农民培育大数据的整理分析,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发展需求特征,提升职业农民培育内容设置与配套资源供给的“智慧水平”,实现培育需求与资源配置的高效衔接。

二、强化农民职业属性,提高职业农民社会地位

(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动态管理与扶持政策挂钩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优化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体系,确保既能体现业绩导向,又能兼顾群体差异。同时明确认定条件、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等,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信息档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并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有序退出,形成初、中、高“三级贯通”的认定体系。

(二)探索“双学历、三证书”模式

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双学历制”,实行中职教育学历证书、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三证书”制,培养一大批符合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对获取“三证书”的职业农民,特别是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提供土地流转、农机具购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融资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并探索实施社保缴费补贴激励。

(三)完善职称评定制度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适应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要鼓励各地积极进行探索,建立以实际能力和贡献为标准的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价体系,激发人才活力。比如,评审政策导向要突出不唯学历、重能力比贡献,评价标准设置要重点围绕思想素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带动能力和群众认可等维度,以在乡村范围作出贡献、有示范作用来衡量。

三、加大职业农民扶持力度,增强职业农民的发展能力

构建完善的扶持体系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支撑,特别是要通过在土地流转承包、信贷融资、社会保障、信息技术、社会氛围等方面提供支持,来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能力。

(一)为职业农民提供土地规模经营扶持

农业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农业人口的减少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大量应用,必将打破当前一家一户的农业经营模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行经营模式创新,也就成为农业生产关系改革的必然路径。为此,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带头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种粮大户托管耕地,农业生产托管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化服务,有效破解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等种地难题。认真遵守落实民法典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维护好职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土地流转收益等财产性权利,让职业农民安心长期从事农业,保证粮食安全、菜篮子安全、米袋子的安全。

(二)为职业农民提供信贷融资扶持

“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政策难题,需要积极探索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金融扶持的新路子。面对金融网点少、服务面窄的问题,要着力完备金融组织体系,搭建好农村金融服务的“四梁八柱”。面对贷款难、贷款贵的突出问题,要实行额度提升、利率优惠、放宽担保条件,简化业务流程等措施,为职业农民的贷款申请提供“绿色通道”。要放活土地资源,探索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建立风险预警、风险补偿等机制。面对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要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精准对接涉农主体融资需求,丰富信贷产品,开发具有创新性、示范性、普惠性的金融产品。面对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银行不敢贷、农户贷不着”的难题,要强化银农对接、搭建信息平台,构建“银行敢贷、担保敢担、保险敢保、投资敢投”金融服务生态。

(三)为职业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扶持

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指导新型职业农民推广应用先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鼓励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积极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构建“专家+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辐射带动户”的技术快速传递链,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率先在新型职业农民身上实现转化和应用。统筹各类农技人员力量,建立农技人员跟踪联系服务制度。一方面,要确定典型户全程精心指导,培植成示范户,发挥头雁带动效应;另一方面,在同一产业的不同区域、不同农时,抽样性随机入户,掌握更多的个案和特例,便于研究和指导面上生产管理。

(四)为职业农民提供社会保障扶持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能够有尊严、被尊重,就要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把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赋予农民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退休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壮大职业农民队伍。

(五)为职业农民提供良好社会氛围扶持

及时总结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成效、经验,反复宣传身边的真实案例、先进人物、创业能人,强化对职业农民的认同感,鼓励有参训意愿、有创业激情、有产业梦想的农民参加培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农人活力。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政治待遇,优先推荐优秀新型职业农民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推荐进入村“两委”班子或作为村级后备力量重点培养,为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我爱的职业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