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腐败年轻化现象的心理诱因及其对策

2023-01-07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腐败领导干部

李 婕

(中共如皋市委党校,江苏 如皋 226500)

近年来,一些年轻有为的干部因违纪违法自毁前程的事例屡见报端,某种程度上呈现出领导干部腐败的年轻化趋势。这些年轻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时间都不长,本应当是未来担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重任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却陷入权钱交易的泥潭,宁愿拿自己的一生作赌注,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令人惋惜,就国家发展而言危害更大。他们大多高学历,思维敏捷,开拓进取。但是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少数年轻领导干部却经不起种种诱惑和考验,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滑向了腐败的深渊。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因此,遏制年轻领导干部出现腐败问题,不仅要加大查处力度,更要从“心理”入手,加大对他们的心理预防,才能达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效果,实现从内心不想腐的预期目标。

一、青年领导干部产生腐败的心理诱因

(一)个性发展有待成熟

年轻人心理不够成熟,是形成青年干部腐败的个性心理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绪情感成熟于26岁前后。处于这段时期的青年人的情绪、情感极其丰富,自我控制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自我价值实现的内驱力也很强。并且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思维较为敏锐、思路较为开阔,学习能力又强,正是出成绩的年龄。但是,他们这个年龄也更易受情景感染、容易冲动,从而为获得某方面的需求而不顾及后果。

二是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尚待时日。有些青年领导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被提拔到领导岗位时间不长,有的只有几年的时间,接受组织考验和工作锻炼的时间过短,组织锻炼和基层历练的经历基础过于薄弱。这种先天的不足再加上缺乏抵御物质诱惑的意志品质,导致其一旦走上领导岗位,难以守住底线,很容易卷进腐败的漩涡。

(二)“本我”制约的缺乏

弗洛伊德认为,人本能地具有强有力的、反社会的、非理性的欲望,此为“本我”。在“本我”层面,人追求的是“快乐原则”,它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为贪图享受、聚敛财物等。少数身居“要位”的“少年得志”的青年领导干部,如果主观“本我”私欲膨胀,客观上他们所处的特殊位置又为他们提供了条件。于是就有可能在放任“本我”的释放中而走上了腐败犯罪的道路。

(三)变形的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是指行为主体对某一行为对象产生后果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正负面影响的心理准备和期待。人们都倾向于做那些能带来积极结果的事情,也就是通常说的“趋利避害”。人们如果在无意中做出某种行为后得到了奖赏、获得了好处,人们就会倾向于多做这类行为。如果不受惩罚,这种行为就会强化。当前,我国腐败行为侥幸成功的强化作用使个人对腐败的心理预期提高,青年领导干部在工作与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小腐败”,看到这些腐败行为并未受到惩罚,意志力不够坚强却具有冒险精神的他们对腐败的心理预期开始慢慢增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四)错误的认知因素

一是预防教育的“真空区”。目前,我们将领导干部作为反腐倡廉预防教育的重点对象,但对年轻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教育工作做的相对少,方式单一。不少年轻公职人员认为腐败离自己很远,自己根本触碰不到廉政风险点。对日常的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也仅仅限于听听而已,入脑入心的效果甚微。由于廉政意识的淡薄,他们一旦被提拨到领导岗位,可能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缺乏清楚、深刻的认识而产生腐败行为。

二是对腐败现象的错误认知。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青年干部对社会上一些腐败行为暂时未受到惩罚的情况认识不清,极少数青年领导干部甚至对腐败行为导致的“成功”有着一定的错觉,使他们对腐败现象不排斥、不拒绝。

三是选材标准的偏颇。“德才兼备”一直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原则。但是,目前有些地方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过于注重学历和技能而轻视思想道德品质的要求。这样的选材,导致了部分年轻人放松理想信念的学习,放松了党纪法规的学习,缺乏应有的法律、党纪知识,更忽视自身内在素质的修养,沾染上一些不健康的情趣和爱好。

二、预防青年领导干部腐败的对策

(一)加强权力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领导干部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时刻自重自省,严守党纪法规,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作为年轻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更加要认识到是党和人民把自己安排到有权的岗位上来的,只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是正确的权力观。

一是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除了工作需要以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省下点时间,多读点书,多思考点问题。目前,有少数党员干部对于法律、政策、制度的学习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不少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在忏悔录中提到:不认真学习,放松学习,长期不学习。不学习、放松学习的结果必然会在精神上得“软骨病”。只有经常学习,才能鞭笞自己少犯错、不犯错;只有认真学习,才能不浮于形式,领悟法规政策的内涵;只有思考着学习,才能将学到的知识创新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

二是献身实践,实现自身职业价值。青年领导干部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强,富有开拓进取精神。但同时要让年轻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到是党把自己安排到该岗位上,是人民赋予了自己权力,只有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献身实践,经常下基层,调查民情,不断思索才能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给予的期望,从而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二)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抵制诱惑需要坚定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完善年轻领导干部的人格发展,塑造良好的品质,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组织锻炼。定期组织青年领导干部到艰苦的地方锻炼,到基层锻炼,到快速成长的岗位锻炼,经受挫折和磨难的考验。在锻炼实践中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升调查研究、应急处突、抓落实等能力,只有经得起考验的干部才能塑造出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是加强性格锻炼。在工作中培养青年领导干部自信、坚毅、善良、正直等积极的认知及态度,纠正任性、自私、急躁等人格弱点。培养其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力,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三是加强情绪管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反应是人的本能,人的一切行动都是靠情绪来驱动的。良好情绪的培养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们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道德修养、意志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方式等因素。这些因素中一旦有一个走偏了,那么路就会走歪。因此,学会控制管理好情绪也是年轻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年轻领导干部要学会不仅要把坏情绪挡在“门外”,还要懂得适度“隐藏”自己的好情绪,时刻保持清醒和冷静,培养出包容豁达、淡薄名利的心态,从而不为名所累,不为物所困,固守为官的“安贫”之道。

四是加强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2018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首次把家风建设写入了党内法规,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家风建设不仅要有制度上的外在硬约束,更要有家庭成员间的内部软约束。对年轻领导干部来说,要修身律己,通过身教为家庭成员树立良好的榜样。有针对性地、经常性地对配偶、子女、亲属进行监督教育,防止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权和影响去实施腐败行为。对于家人来说,应当当好年轻领导干部的“廉内助”“守门员”,常吹“清廉风”,让党员干部时刻清醒。只有全家相互支持,相互提醒,共筑好家风,才能抵制住外界的诱惑。

(三)降低心理预期

一是开展廉政谈话。针对青年领导干部存在的小问题,组织上要经常进行警醒、提醒教育,粉碎他们的侥幸心理。在关键时节点,如岗位交流时、情绪波动时、晋升提拔时加强廉政谈话次数,及时纠正一些偏激的想法,尽早将那些抱有投机心态或企图腐败的青年领导干部拉回正途,将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是严惩腐败,提高腐败成本。只有加大反腐力度,重拳打击腐败分子,对腐败实行零容忍,做到逢贪必抓,才能让年轻领导干部对党纪国法时刻心存敬畏之心,做到慎独,慎微,慎言,慎行。只有时刻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才能营造出“不敢腐、不能腐”的氛围,莫伸手,伸手必被抓,从外部环境上降低青年领导干部的腐败心理预期。

(四)完善监督机制

从近几年查处的年轻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党政机关的“一把手”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与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对“一把手”监督这个关键环节没把握好。要加强对年轻领导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全面监督,减少其外在的腐蚀;要强化内部财经纪律检查与监督,减少其滥用财政支配权的机会;要施行政务“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人的思想更是瞬息万变。腐败与廉洁的转变,有时就在一瞬间。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不断学习,掌握胜任领导工作的各项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指出,年轻干部要守住拒腐防变防线,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和亲情关,这既是对年轻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年轻干部的期许。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党和国家对领导干部的监管,要借助于外在的力量来帮助青年干部抵制诱惑,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自我防御能力。青年领导干部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提升,调适自身不合理的心理,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选拔出来的青年干部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为民所忧,想民所想,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猜你喜欢

腐败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腐败至死怎么死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