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

2023-01-06张西凤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农村

张西凤

摘 要:农业是一个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交织在一起的弱质性产业,加上农民主动规避风险的特性,导致很多农户仍处于一种“靠天吃饭”的被动状态中,难以获得产业链条上的增值效益。农业产业发展的出路在于通过横向拓展农业功能和纵向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吸引城市的要素、人才、资金向农村回流。结合已有的探索经验,分析当下农村三产融合与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及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机制。在乡村振兴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的背景下,探讨三产融合的常见及面临的困境,研究与此相关对策建议,提出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即推进三产稳步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打造品牌优势,提升农业价值;持续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三产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4-0020-04

引言

中央一号文件在2004—2010年连续七年强调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这为促进三产融合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年,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兴旺放在乡村振兴总要求的首位,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在于能否走好三产融合的道路。

日本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基于产业链延伸及产业视角,首次提出了农业“六次产业”的概念,并从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方面提出“六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随后扩展了六次产业的概念,认为“六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即在现实状况下农村三产的融合效果应该会产生乘数效应[1]。法国后来提出的“乡村旅游”与荷兰提出的“农业全产业链”都在对三产融合的概念进行了拓展。西方学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多集中在产业融合绩效、产业融合对市场的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国内学者则多集中于三产融合理论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郭军等以河南省实施的农村三产融合作为案例,分析了三产融合与农民收入间存在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影响机制[2]。苏毅清等依据分工理论,对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户增收的内在机理,提出农村三产融合现阶段出现的问题,争取在更大范围及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3]。有关专家和学者对农村三产融合的探索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很多的有價值的借鉴和经验。

一、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

农村三产融合是由于制度创新、方式转换、技术进步使其产业在交叉边界处的业态、特征出现新的变化,使产业边界更加模糊并发生产业界限重构,形成一种新的产业业态。这种业态是在依托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将第一产业纳入第二三产业的价值链中,将农业由较为单一的农作物生产延伸到农产品加工、流通及服务业等领域中,不仅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还提高了农民在产业链中的收益率[4]。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理念,三产融合不再是将三产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三农发展带来新机遇的政策背景下,通过培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观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主体吸引到农业多功能性的开发与拓展中,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技术渗透和技术的交叉重组,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内在的逻辑关联

(一)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乡村振兴的实现基础是产业兴旺,实现产业兴旺的出路是三产融合发展。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实现乡村振兴是三产融合的目标。此外,乡村振兴战略与三产融合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两者都是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着力于解决“三农”的根本性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5]。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在国家的发展战略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三产融合政策也从粮食安全、生态稳定、农民增收、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对乡村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在生态优先的理念下,根据地区的资源优势,深挖农村资源发展潜力,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开拓,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以及休闲农业、康养保健、乡村文化等新业态。

(二)乡村振兴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目标的统一性

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基于目前我国农业、农民、农村不强、不富、不美的情况提出的。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对乡村价值进行重新审视。通过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进行双向的自由流动,促进乡村在经济发展、生态环保、文化传承、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以便将传统村落打造成农业强、农民富、生态优的新型农村。三产融合主要是通过吸纳新理念、新技术,将一产融入二三产中,拓展农业功能。通过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使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形成“三链闭合”,提升农业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农户与其他融合主体一起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红利。

三、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机制分析

(一)农业的弱质性是实施农村三产融合的动因

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常伴有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农业一方面对自然力的依赖极强。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和设施农业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今天,也不能使农业完全摆脱自然力的束缚;另一方面,根据经济学的蛛网理论可以知道,由于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农户对市场变化不敏感,难以预测市场行情。在市场的自发调节中,农产品价格常呈蛛网状上下波动,并按市场的供需状况形成收敛型和发散型的蛛网状,使农产品市场价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想走出农业双重风险的困境,首先,要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增强其分担风险的能力;其次,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产品存储设施的建设、现代农业设备体系的完善等;最后,要提升农业的附加价值,重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总体来说,就是要打破农村产业边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

(二)农户观念转变是驱动三产融合的源动力

农民过去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获得增收效益,使农民生活面临困境。在国家“智志”双扶的政策倡导下,通过培育一批农村新型主体,协调带动农户依靠自身能力发展产业,改变了农户过去“等、靠、要”的观念,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一改变能有效地改变过去农民处于利益分配末端的局面,有效地激发农户积极参与到三产融合的发展中,使农民在三产融合中主动作为,通过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农业功能扩展、农村产业链外延等方式获得更多的收入,促成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收益增加的一种双赢局面。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农业进行跨产业经营,促使生产要素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使农业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6]。

(三)技术是实施农村三产融合的引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通信技术与5G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电信及媒体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促进了三网融合的产生,也诞生了生物农业与信息农业等新业态。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对传统农业的生产领域进行改造;以冷链运输为代表的物流技术对传统农业的运输进行改造;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销售方式进行改造等。正是由于高新技术不断向农业的生产、运输、销售等领域进行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有利于农业的延伸化发展。

四、农村三产融合的常见模式

(一)产业链延伸型

在家庭农场、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引导下,推动以农业为中心的第一产业进行前后延伸,是一种纵深方向的产业变革方式。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销售和服务的融合发展。并以第一产业纵向延伸为契机,第二产业增强农产品品牌的塑造,第三产业为产业发展的逐利点的发展,提升农业价值链,让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产业红利。这是一种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在农业优势产业的主产区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完整工业链,完成了生产到销售的无缝对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7]。

(二)功能拓展型

这是一种依托于农村生态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通过深挖地域资源潜力,通过入股、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构建利益链接机制,引入工商资本的资金、技术等,实现规模化的农业种养植,拓展农业的休闲旅游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休闲农业、农耕文化、康養保健等新业态[8]。

(三)生态循环型

基于“农业+”的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开发,挖掘农业优势,并在不同农业部门、产品市场和发展模式下实行交叉融合,构建农业内循环,实现农业内部的高效运转。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型农业,通过“鱼稻蚕共生”“鸭稻共生”“虾稻共生”等共生模式。以及推广经果林与畜禽共存的产业模式,以畜禽粪便为循环纽带,形成“畜禽粪便—沼气—燃料—沼渣—有机肥—果蔬—饲料—养殖—畜禽粪便”产业链。同时运用现有的生物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提升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形成高效的循环农业[9]。

五、农村三产融合面临的困境

(一)发展过程不平衡,导致制度环境出现差异化问题

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及农业化进程的加快,为农村三产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但由于各地的四化进程不一致,导致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况。而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地三产融合的进程,使各地的三产融合步伐不一[10]。因此,在三产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农民群体之间的市场信息不对称、资本实力悬殊、生产规模差异大等矛盾,再加上一些涉农企业片面坚持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加大对农产品的压价,导致农民收益受损严重。

(二)农村基础设施与三产融合需求不匹配

农村基础设施是三产融合的基本保障,农村居民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从整体上看,农村的基础设施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及沿海周边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优于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部分农村的信息化设施、交通、电力设施等建设比较滞后,使其信息技术、互联网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再加上农村地区的农村道路、电力、水利设施、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因得不到及时修护,造成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受阻,从而制约农村三产融合发展[11]。

(三)人才支撑力度不足

人才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推动产业发展中起着支撑性的主导作用。过去农村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发展方式,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很多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很多农村地区经营以老人、妇女为主,导致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计划难以施展。首先是农村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政策,难以吸引高校毕业生、职业经济人、农业技术指导专家等产业复合型人才进村就业创业,导致农村严重缺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人才。

六、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尊重农民主体权益,培育本土新型经营主体

农户是推进三产融合的动力,政策是促进三产融合的保障,三产融合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关键。实际运作中由于农户与工商资本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投资渠道难易程度不一等难以逾越的鸿沟,导致农户在利益分配体系中属于弱势群体[12]。因此,应由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对外来工商资本进行条件限定,挑选出助农发展的企业,剔除为了获得政策优惠挂名帮扶的企业和损害农户利益的企业。对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加政策偏向,使财政资金和优惠政策对贫困地区有所倾斜,给予一定的产业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健全三产融合的市场机制,确保各地区的农户在三产融合中拥有公平的市场竞争权和决策权。

(二)加强农村三产融合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会成为三产融合发展的桎梏,并阻碍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通过政策诱导,借助农村项目建设用地进行招商引资,以及给予助农企业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税收减免等,促使其运用企业获利资本改善农村交通、电力、水利、仓储物流等设施的建设。在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下,还要继续加强对基础设施进行必要养护,在农村内部设置故障保修联络员,负责对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工作,并把养护费用纳入一般性的公共预算,将责任纳入基层部门的绩效考核,实行“建养”一体化管理。

(三)加大政策对人才的支持力度

针对三产融合制定的政策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对政策做减法是为了去除烦琐的办事规程,简化办事流程。做“加法”是为了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促进要素资源向三产融合聚集发展,使产业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实施柔性的引才方式,聘请农业专家、博士村长等行业领军者对农业产业工作进行指导,出台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13]。在财政、税收、资金、保险等方面实施支农政策,支持农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物流运输业、乡村旅游业等。加强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扩散作用,通过与高校、龙头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形成产学研的实践基地。以农业创意、创新大赛等形式,挑选出创新型、知识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对其农业创新项目进行孵化,加大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动,增强农业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对农村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引。

七、農村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

(一)推进三产稳步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第一产业是稳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二、三产业持续发展的根基。因此,要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和气候环境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种养业,并适当地运用农用机械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当地政府和基层组织应根据各地区的优势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方案和优惠政策,多渠道吸引农业资金的注入。通过建立农产品创新研发机构和生产加工企业,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此外,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经营模式,为农业市场化经营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观念和模式创新。制定稳定一产、发展二产、激活三产的发展思路,有序地引导农户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二)打造品牌优势,提升农业价值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产业发展中应突出地域生态、有机等特点。以品种、品牌、品质三品为基准,精心选择每一个核心区的农作物,形成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力培育“一县一业”“一村一品”。通过拓宽农村交通路网、农村物流基地建设等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发挥地区优势产业的品牌效应,提升地区知名度。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消费等环节着手,打造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亲子体验农业等。借助地区特有的文化优势,展现民族特色,将农村打造成为“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山水”的地方。

(三)持续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力

通过搭建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基地,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龙头企业实行订单购销、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等。在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通过整合农村资源,促进龙头企业与其上下游的小中企业及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产业联盟,形成利益连接体,才能持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立利益连接体,增强各经营主体在产业之间的协作性。积极开发农产品的多功能,拓展农业新业态,强化项目管理及目标考核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农村三产融合典型样板村。

参考文献:

[1]  [日]今村奈良臣.把第六次产业的创造力作为21世纪农业新兴产业[J].月刊地域制作,1996,(1).

[2]  郭军,张效榕,孔祥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基于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9,(3):135-144.

[3]  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17-28.

[4]  李小静.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条件及实现路径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6,(4):83-86.

[5]  孔祥利,夏金梅.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关联及协同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18.

[6]  赵霞,韩一军,姜楠.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7,(4):49-57+111.

[7]  王颜齐,郑桐桐,孙鸿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影响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19,(1).

[8]  熊爱华,张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条件分析及政策建议[J].理论学刊,2019,(1):72-79.

[9]  滕磊,鄢阳.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J].中国国情国力,2021,(5):31-34.

[10]  黄挺.“三产融合”助推农业现代化[J].江苏农村经济,2016,(3):24-26.

[11]  姜天龙,舒坤良.农村“三产融合”的模式、困境及对策[J].税务与经济,2020,(5):57-61.

[12]  刘松涛,王毅鹏,王林萍.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对破解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困境的启示[J].农业经济,2018,(4):3-5.

[13]  王顏齐,郑桐桐,孙鸿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影响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9,(1):37-39.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Three Industries Integ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NG Xi-feng

(School of Economic,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Agriculture is a weak industry with natural risks and economic risks intertwined.In addition,farmers actively avoid risks,leading to many farmers are still in a passive state of “relying on the weather”,and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value-added benefits in the industrial chain.The way ou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by horizontally expanding agricultural functions and vertically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and attract urban elements,talents and funds back to the countryside.Based on the existing exploration experie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ent rural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and rural development,as well as the endogenous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for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discuss the common and facing difficulti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study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and propos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that is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ree industries and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Build brand advantages and enhance agricultural value;We will continue to give play to the traction of leading enterprises.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areas;three industris integration;path

猜你喜欢

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诸城:工业强县的“三产融合”之路
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的农业园区规划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