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工匠精神教育知行合一目标的教学模式探索

2023-01-06张灵霞李丹月王文杰

山东纺织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精神

张灵霞,李丹月,王文杰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文化,在当代社会,尤其是高校,大力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是对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对现代知识和文化的创新。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研究了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1],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研究了基于“工匠精神”的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2],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了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3]。目前对“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应用研究较多,在本科院校的研究相对较少。在高等学校“工匠精神”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教育模式还远远没有实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4]。“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正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匠精神实质上可以理解为劳动精神,即让每个劳动者遵守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在追求中求创新,在追求中求突破,而不是因循守旧的“匠气”[5]。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可以极大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2 工匠精神教育教学重要性

对现阶段高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工匠精神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工匠精神教育,一方面,教师对讲授内容反复推敲,总结提炼提出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发放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和问题反复学习,形成自己的理论内容并加以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进行验证,可有效提升创新能力。

工匠精神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率。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也成了高校和社会势在解决的问题,而企业每年有大量的用工缺口,企业的“用工荒”和高校学生的“就业难”形成了鲜明对比,如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校教学,增加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可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更具优势。

3 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现状和工匠精神教育知行合一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在探索中前进的工作,并且处于不断改进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南宁师范大学的“‘课程思政,知行合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指出各个教育主体的思政认知还严重不足,思政理论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脱节现象严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考核体系还有待完善[6]。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在新时代交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中提出培育新时代交通类院校工匠精神,需要研究制定工匠精神培养方案,建立适合交通类院校的教学体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工匠之师”,健全毕业生回访机制等,并不断完善培养方案的长效改进机制,从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快高职教育从层次向类型转变[7]。福建省中青年教师对“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进行研究,指出对“工匠精神”培育不够重视,人才培养制度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未能闭环[8]。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培养实施路径中指出学校不够重视劳动教育,家庭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社会氛围误导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学生缺乏劳动技能素养[5]。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导向、高校的教学规划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工匠精神”教育“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有如下不足之处:①“工匠精神”基础理论了解,实际应用缺乏,实践不足;②教师缺乏坚实的实践验证,目前高校教师大部分是理论研究型人才,在授课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和现实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匮乏;③学生课业繁重,学生课业门类繁多,每门课课时量少,上课过程只能了解“皮毛”,没有深入;④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没有切实有效的实践场地。

4 实现工匠精神教育知行合一目标教学模式建设策略

实现工匠精神教育“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不是一蹴而就,要通过长期的总结和经验积累,本文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4.1 教师端

教师是教育教学环节的引领者,要实现“工匠精神”教育目标,首先要有“工匠之师”。因此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工匠之师”建设的基本要求[8]。

4.1.1 引领教师进行教学创新

教师要坚持育人文本、学思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教师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和备课过程中,运用学校资源不定期进行教学交流活动,以便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专业知识,取长补短,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更好地进行专业教学,将知识更好地传达给学生。

4.1.2 加强双师建设

采用“双师型”教师结构体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不定期到企业进行实地实践,更好检验理论内容的正确性,也可以学习企业的前沿知识,更好地更新教学内容,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以便进行改进。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激励老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引进企业技术人员进入校园进行实践课程内容讲授,让课程内容与企业接轨。

4.1.3 改革教师考核体系

学校需改革考核机制和教师课程课时量考核标准,把教师企业实践部分纳入教师课时量统计,将实践时间折合成教师课时进行核算。在考核体系中纳入实践部分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开展专业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推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高校实现“工匠精神”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4.2 学生端

4.2.1 认识工匠精神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是思政教育的一部分,将高校专业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使命,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9]。高校要重视学生思政教育,从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教师准备备课材料,讲师上课讲授内容、讲授方法,学生课程实践内容全方位融入思政教学,让学生从源头上转变思想意识,全心投入到专业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专业研究才能实现“工匠精神”教学的目标。

4.2.2 完善学习机制

在学生的课程设置上要由易入难,循序渐进,课程体系完整,理论实践相结合,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等。按照不同的课程特点,可以分层次(素质层次、专业层次、技能层次)讲授,从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深、新”。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以育人为目的”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强调改革、创新与发展,逐步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全面发展。

4.2.3 以双创项目带动实践

以项目带动教学是目前教育领域提出的较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实践课程中可以结合项目学习法,让同学根据课程学习内容提出研究课题,围绕课题先进行理论分析,再进行项目实践验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项目带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打破学科与课程界限,改变传统教条式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4.3 学校端

4.3.1 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学生,在培养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生活环境,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学校可不定时邀请各部门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进校园,进行专业讲座,宣传榜样力量,学校在各部门之间做好衔接,根据学校特色进行校园精神文明内涵建设。

4.3.2 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根据专业特点设定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教与学、学与练、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管理平台的优质课程,大力建设精品在线课程和跨校修学分项目。不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活用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授课。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还要融入人文教育,通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协作能力。

4.3.3 建立1+X长效多元评价机制

根据专业特点,建立“1+X”的多元评价机制。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追踪,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多元考评机制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4.4 企业端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将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转向技术型、应用型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整合高校及企业的优质实践资源,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企业真正的匠心精神融入教学环节。

4.4.1 改变合作方式

结合企业实际人才需求校企共建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出校企双方的主题和资源优势。吸纳企业优秀导师进入校园,让优秀教师走进企业,充分了解企业需求与专业特点,共同构建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专业教学内容。还可将企业项目开发内容作为学生实践项目进行合作,既可以减少企业开发成本,也可为学生实践提供与企业接轨的内容。

4.4.2 构建五维校企实践教学基地

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是企业和学校能够协调对接的有效模式,可通过构建五维的校企合作机制,保证合作的有效性:①在学校内部以学校为主导建立实习实训中心,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合作交流,了解生产实际需求,并聘请企业优秀生产者和管理者为导师进入校园,在校内实行“双师”制度;②在企业内部建设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可以有针对性地为毕业实习及毕业生规划,使高校毕业生能够与市场接轨,也可为企业提供人才补给;③校企联合共建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可以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和企业资金进行建设,在实践内容方面可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和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主导进行实践;④以市场为动因的实践基地,主要由政府按照市场需求推动项目并指导企业进行建设,可以积极开展科技竞赛、技能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等;⑤以政府为主导的实践平台,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为高校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

4.5 政府端

政策支持,一是要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或政策扶持,激励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二是建立长期校企合作的量化考核,统计校企科研技术转化成果和学生实习就业情况,以保障校企合作的效果。

5 结语

通过探索“工匠精神”教育“知行合一”目标教学模式,各方能形成共同的教学理念,从而输出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同时促进高校与社会及企业之间有效沟通,增强我国高校人才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工匠风采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