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在家纺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2023-01-06周群娣

山东纺织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大赛考核

周群娣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进入21世纪,我国产业升级加快,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各行各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职业教育愈加凸显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高职业教育有着重要意义[1]。“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是基于专业技能大赛,将比赛与教学融合,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的一种教学创新[2],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应用在家纺设计专业改革中,对加强家纺专业人才的高素质技能培养,提高职业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1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模式在家纺设计专业中的教学实践意义

本专业学生通常参加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办的“纺织面料设计技能大赛”。面料设计技能大赛中的图案设计技能是家纺设计专业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基石,故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运用在专业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很有必要。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多次比赛后发现,参加过大赛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在择业就业方面更有优势。

1.1 提升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

1.1.1 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相对较差,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可将大赛中的技能考核要求拆解,转化为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及考核点,将这些实践技能作为项目任务,层层递进融入相关专业课程中。从简单到复杂,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课内与课外时间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不断练习过程中熟能生巧,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

1.1.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技能大赛一般都是由行业、企业、教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特点[3]。高职院校的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能开拓视野,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为积极应对大赛,学生会查缺补漏,加强实操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参赛学生还需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其综合素质也会得以提高。“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后,稍经磨合培养就能为企业所用。

1.2 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与产教结合的发展

1.2.1 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教结合发展

技能大赛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的紧密结合[4],因此技能大赛会考虑企业的想法与需求,即在大赛中体现企业当下的生产工艺要求与设计趋势。运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教师能从中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前沿的设备与技术,其专业知识也会得到及时补充更新,让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进行相互渗透,缩小认知差距,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的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有效提高了学生技能大赛项目内容的前沿性。

1.2.2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教师们可以积极参与到专业技能大赛中,在技能大赛举办时,教师能进行广泛交流:一是针对竞赛进行交流学习,提高大赛的指导能力;二是教师们交流教学经验,探讨研究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如根据大赛内容更新调整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手段等,从而使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模式在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方案与大赛要求不匹配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实施中存在课时内学生无法完成技能大赛比赛内容的问题。原因一是家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偏重理论知识,而技能大赛的专业技能除了理论知识外,更侧重于实践操作技能,比如图案的绘图速度、色彩间的搭配、元素的排版与接版技能,这需要学生们在不断实践训练中逐步提高综合能力。二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结构体系与技能大赛的时间有错位,比如大赛的时间一般在十一月左右,而印花设计课程等大赛基础技能涉及的课程在下半年开设,新接触这些技能的学生们基础不扎实,而已经学过的学生在后期课程中由于应用实践少,会有操作生疏的情况,因此需要腾出专门的时间进行集中训练才能达到技能大赛的要求。

2.2 大赛与课程的考核标准衔接不畅

技能大赛需要集中训练,课程体系的错位往往导致学生在参与比赛的时间段正在学习别的课程,既错过了这些课程知识的学习,同时由于大赛的技能要求点与这些课程的考核标准不一致,导致学生参赛成绩无法合理计入这些课程考核中,无法形成激励体制。

2.3 学生参与大赛的积极性不高

技能大赛参赛名额都是有限的,能参赛的学生很少。为了提高大赛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参加,虽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能够激励学生,但大部分学生被课外指导的可能性较小,能使用到实训场所的机率也较低,而优秀的同学本身在学习上主动性就强,并不太需要大赛来促进,同时技能大赛的比赛结果没有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与吸引力,因此,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不高。

2.4 教师缺乏专业实践创新性

在高职院校,教师们的普遍情况是学历高,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相对弱。此外,企业的专业技术更新速度快,实践技能更新也快,而一般情况下,教师们深入企业很难,除了教师本身的时间有限外,还有自身的企业资源也不足,因此教师们的专业实践技能很难与时俱进。

3 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将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模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中,技能大赛是对专业岗位要求的真实指引,也是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平台,因此在专业建设上应该将技能大赛中的知识技能要求及水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在本专业中,应围绕技能大赛中的图案设计等考核点,重新对教学计划进行梳理并调整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如将技能大赛中图案设计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一个实践项目,在每门需要图案的课程中出现,融入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这个实践项目根据设置的课程层层递进,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熟能生巧,以达到大赛的要求。通过不断积累,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增强,从而提升人才质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2 建立赛教结合的考核方式

技能大赛的专业技能在单一的课程里不可能全部覆盖,因此要将参赛结果纳入教学考核全面考虑。可以建立“赛教结合”的考核方式。一是,若技能大赛项目任务与课程有对应,则直接将比赛结果计入该课程中;二是可以和“1+X”证书制度相结合,比赛结果标志着学生相应模块的专业技能与水平,可以免修对应的专业技能模块,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同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转换为对应课程的成绩,纳入正常的教学考核体系。

3.3 建立各级梯度赛事及奖励机制

营造良好的竞赛环境,建立梯度赛事,让全体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备战,使学生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并不断提升。一是在课程中比赛,在课程最终考核里进行比赛,此赛既属课程考核,也属单独赛事;二是同年级班级间比赛,与“第二课堂”配合开设,参赛结果归班级所有,与班级辅导员的考核联系起来;三是专业比赛,与教研活动挂钩展开,所有专业班级参与;四是技能大赛预赛,由二级学院组织,以确定参加技能大赛的最终学生名单;五是技能大赛,给予比赛成绩优异的同学评优评奖优先权。综上,学生们在比赛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彰显技能大赛的普惠性。

3.4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关系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模式下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一定要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而技能大赛的实操要求具有前沿性,参加技能大赛的教师们就必须深入行业企业学习。这就促使教师挖掘资源,增加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度,了解企业需求,而企业也有人才需求,可积极为师生们提供技术、设备与实训场所,从而促进了校企实训基地的建设,双赢下的良性循环加强了学校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关系。

4 结语

高等职业学校需要培养服务于区域发展的高质量技能人才,侧重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家纺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纺设计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家纺行业企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大赛考核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内部考核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
家庭年终考核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