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中绿色发展问题的思考

2023-01-04韩业亮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2年2期
关键词:村民绿色生态

韩业亮

一、前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指南针,是持续推进乡村走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1],在加强对乡村各方面的建设力度时,要始终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建设理念,建立在合理运用、适度开发的原则之上,探索出一条振兴乡村发展的道路。劳动人民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社会力量群体,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奋斗创造出更加光明的未来,成为新时期乡村建设工作开展的后勤保障。

二、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乡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总要求目标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是通过创新型、绿色型建设措施,改善乡村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缩小乡村建设发展与城镇建设发展的距离,加快全国各地区乡村发展转型为现代化、生态化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绿色发展问题的思考

现代化物质文明的飞速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在传统生产方式上进行大刀阔斧的科学技术改革,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指数的大突破,但随之而来出现的问题是对各类生态资源使用不当,导致环境污染现象频发,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衍生出人类社会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之间的研讨问题。在推进乡村整改建设的道路上也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根据实践数据证明可持续绿色发展是一条可探索的相对平衡发展道路。绿色发展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型建设理念,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项目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每个时间段要做出适应乡村发展实际情况的政策调整,绿色发展理念可以有效保障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适时增加新的内容,不会将整个项目的推进工作产生阻碍作用,维持战略建设的相对平衡发展。

(一)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1.农耕文明的滞后发展。农业经济是乡村经济体系构成中的支柱型产业,是确保每户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工程项目建设规划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会产生较多矛盾,例如在建设过程中不考虑对周边耕地环境的破坏及影响,部分施工队伍不注意施工环境的保护问题,出现耕地用水污染、垃圾乱扔现象,长此以往对土地的水质条件、土壤成分构成都会产生危害,农作物缺少相对稳定的健康生长环境,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值,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加之过分追求农业增产增收,在具体作业时运用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比如肥料施肥用量过多、用水灌溉频繁、地膜覆盖操作不当等,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产量值,但并不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农作物培育技术要严格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展开运作,严格把控农作物的每一个生长环节,既能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也能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

2.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水资源使用率和现存率一直不大乐观,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占比较大,但耕地面积占比较小,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占比较小,但耕地面积占比较大,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环境下分配不均衡现状,对水资源在农业用地的发展方面是现实条件的制约。国家工业生产进度非常迅速,日常生产都要大量用水,也占据了水资源使用的较大一部分。农业生产在水资源使用方面出现严重浪费现象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耕地灌溉在硬件条件建设、技术设备支持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目前全国三分之二地区的乡村仍然运用传统灌溉方式浇灌农业用地[3],人工开挖大量灌溉渠道,尚未考虑到使用节水措施,在保证农作物所需灌溉量的同时,能够减少灌溉用水成本量的投入,减少水资源的过度浪费现象。北方地区的农业耕地分布情况比较集中,南方地区的农业耕地分布情况较为松散,耕地灌溉方法上有所不同,在规划农业用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尚未具备流程化的成熟作业体系,整体的表现是部分地区基础设施配备不全,并未定期安排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的检查和保养,部分地区的灌溉用水设备常年不投入使用,增加人力灌溉的生产成本。

3.缺乏充足的劳动力。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解放了农民群体的劳动力,提高了农作物生产效率,但农业生产技术普及范围分配不均,部分地区仍旧沿用传统农耕作业方式,需要大量原始生产劳动力,滞缓当地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传统的农耕方式对劳动力在体力和精力方面都有较高要求,前期人力成本投入过大,但传统农耕方式下的农作物产量产出比效率较低,村里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在现状困境的两难抉择中选择外出务工,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缺乏充足的劳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开展下,现目前全国各大地区乡村的劳动力流失率有所缓解,部分地区的乡村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吸引了一部分有为青年投入到乡村的振兴建设队伍当中,但从整体发展均衡现状考虑,乡村振兴建设缺乏人才保障策略的制度完善,缺乏对人才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培训。同时部分地区将距离城镇地区距离较近的乡村进行整体改造,作为新建社区进行统一集中化管理,或者作为城中村建设项目进行拆迁,将村内居民纳入城镇居民管理系统。随着推进乡村建设现代化的发展,部分偏远地区经济落后的边缘村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整改节奏,村民逐年成批迁出,部分边缘村就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被落在队伍后面,同时村内独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也会随着人口的外迁而逐渐消失。边缘村内无人居住,其占地使用的土地面积就会暂且搁置或再无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变为荒废场所。由此可见,劳动力流失现象会滞缓乡村现代化进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4.乡村卫生文明环境较差。乡村卫生文明问题整改建设是较难推进的工作内容。首先是村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将日常生活与农作产生的垃圾进行焚烧或随意丢弃,不论是哪一种做法都会污染乡村的环境卫生,破坏农业耕地的土壤条件。部分地区的乡村会在搭建村内垃圾场,号召全村人将垃圾进行集中投放,刚开始时村民都能够遵守相关规定集中投放垃圾,但长时间后村民又开始沿用以前丢垃圾的不良习惯。垃圾分类政策的提出,有效改善城镇垃圾卫生管理问题,但对乡村的相关政策宣传教育不到位,大部分村民缺乏垃圾分类的专业知识,在意识自觉和行动遵守方面不能同步进行,故而管理乡村卫生文明问题,要重视对村民的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其次,乡村土地空间开阔,交通道路不拥堵,村民每天产出的垃圾总量不多,村内垃圾桶投放定点位置和清理是一个难题。乡村的卫生环境管理不需要过于紧凑的工作节奏安排,但尚未有效进行集中化管理,需要制定针对化管理政策,对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度较高,导致推进乡村卫生文明建设向前发展的压力较大。乡村卫生环境管理队伍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分片区进行管理。

(二)各乡村在现有生态资源应用中缺乏规范管理

乡村地区信息发展与传播速度教慢,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的振兴化建设传播中仍需做出更多的创新与尝试,对乡村的生态资源环境管理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专业人才。现阶段各地区乡村生态资源的过度使用、过度开发等问题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尚未借助科学技术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充分团结各方力量,既能照顾细节又能兼顾整体,全国各地乡村发展现状不同,比如在推进工程项目建设时容易出现道路不通、设备运作受限、技术操作不到位的情况。在工作发展中具体表现有三点。一是对乡村生态资源管理发展责任划分不明确。比如乡村在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管理部门尚未进行细致划分,相关农林业部门在层级划分方面管理松散,全部由一个综合办公室管理所有生态资源使用的问题,或者不同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混乱,不属于该部门管理的事项也能够参与管理,但是在承担责任时却选择规避风险的问题情况。对乡村的生态资源环境体系管理流于表面形式。二是乡村地区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管理部门建设。建设相关农林业部门,未能同时建设监督管理部门,对乡村地区的生态资源发展进行实时预判,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根源所在。比如在对森林资源的监测管理中,常见各种原因的起火现象,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自然环境的监测管理不能松懈。三是对乡村地区的绿色发展技术支持不到位。绿色发展是为了协调各方发展不均衡问题,现存的管理体系中对该点的规定尚不完善。首要的一点是每个片区的项目建设用途尚未进行明确标示,没有对现存生态环境资源进行合理搭配使用,缺乏建立健全对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水生生物等资源的保护制度,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4]。一旦发生环境污染问题,无法明确事故责任方主体和赔偿事项。同时缺乏一套乡村生态资源环境绿色发展的标准参考体系。比如技术人员应该以何种标准进行对生态资源的工序开发与利用。要推进农产品健康绿色发展的作业模式是何种参考标准等。村民不理解基于环境保护原则之上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规范教学。

(三)乡村现代化建设队伍管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

乡村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专业化的队伍提供专业服务和组织管理,同时乡村事务管理繁杂,人际关系往来频繁,其中会出现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违背党中央思想工作指导,为了一己私欲行不当之事,出现贪污腐败案件,官员的不作为也会阻碍乡村现代化的发展进步。主观人为因素插入正常的工作程序运行中,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无法通过客观评定来预估,要根据案件发生后的实际影响情况来做出调整改进,肃清不良政治风气,建立健全战略项目监管管理机制,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检查,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自查,提高乡村现代化建设队伍管理质量水平。

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位

1.农业市场与生态环境发展平衡。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要将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运转作为首要工作重点。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作为重要支撑,在乡村建设绿色发展项目中,农业市场发展处于重要地位。对乡村生态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都建立在推动农业经济产业层面。农业产业绿色发展要与周围生态环境发展取得平衡,对过度进行水肥灌溉、滥用耕地面积等乱象进行有效整改,比如在水肥灌溉应用方面,选择多功能复合型肥料施肥,适当控制肥料用量,建立灌溉区域进行规范化管理,节省灌溉用水量,科学化的水肥灌溉管理技术支持下,不需要过多使用肥料及水资源,也可以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的经济效益。再将养殖业与种植业资源达成循环使用合作机制。比如部分乡村地区使用经过加工处理的牛粪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将小麦、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农作物成熟收获后的秸秆进行集中回收利用[5],秸秆中包含丰富的有机物质营养成分,可作为养殖畜禽的饲料供应。农业市场发展在确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大前提下,可以结合当地乡村种植农作物主要种类、养殖畜禽主要种类进行种植和养殖的相互配合工作,丰富农业与种植业的工作模式,探索更多可能的乡村多样型经济发展产业。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部分地区乡村将种植业、养殖业与旅游业进行高效融合,既能实现经济效益目标要求,又能够推动乡村生态文明旅游工作的有序展开,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生态资源环境整洁优美的同时又加快了乡村振兴建设的步伐。

2.提高村民的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意识。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的稳步推进,也需要当地村民给予工作中的支持,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意识,能够充分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速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号召村民组建环境卫生文明管理小组,由领导班子牵头组织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负责就村内的环境污染现象进行整改。深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教导村民学会运用垃圾分类实现垃圾投放文明等。引进优秀技术骨干驻村进行技术指导,弥补部分村民实践技能不匹配生产运作需求技能人才缺口。

(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项目队伍的质量管理建设

上级领导部门对驻村开展项目建设的管理层制定严格的筛选机制和背景调查,展开职业素质培训讲话,有频次地组织学习党中央重要领导人的学习文件,并对工作推进过程和结果逐级进行督查,针对违背公诉良俗的相关人员实行逐一问责管理办法,按照相关规定严格督办,绝不姑息。同时完善层级管理队伍间的工作交接,将全部办公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化,规范工作人员的措施管理。

五、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进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和领导班子要全面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工作要求,充分站在村民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与同村村民搭建友好交流的桥梁,大力宣传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举措,并鼓励更多有抱负理想的村民积极参与到建设队伍中,共同为改变家乡原有风貌,建设现代化生态文明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引用

[1]段艳丰.新时代中国乡村绿色发展道路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2021(2020-1):118-125.

[2]段艳丰.乡村振兴视角下绿色发展的价值意蕴及实践指向[J].2021(2019-12):5-13.

[3]沈小庆,宗秋生.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2021(2019-27):40-41.

[4]吕少良.“三农”的出路在“三乡”——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2021(2019-36):9-12.

[5]杜熙.农村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口素质——基于困境与策略的探讨[J].2021(2018-2):154-160.

猜你喜欢

村民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生态养生”娱晚年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