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传承方志敏的崇高品德奋力担当统一战线历史使命
——《方志敏全集》读后感

2023-01-04丁学新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方志敏烈士

丁学新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出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在入狱的100多天里,方志敏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文稿,现存13篇,14万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方志敏烈士一生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么活着才最有价值。每次读到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我们在中学就读过方志敏的《清贫》《可爱的中国》(节选),我还记得当时有个长辈在辅导我们读文章时说,“方志敏是拿枪的鲁迅”。在党史学习过程中,应当认真学习研读《方志敏全集》,进一步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从方志敏烈士的文稿中获得的启示、教育和鼓舞。

一、学习传承方志敏烈士的政治品德,就是要落实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方志敏坚决服从中央苏区的指挥,为了党的全局利益不惜牺牲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甚至献出宝贵生命,体现了对党绝对忠诚、绝对服从的突出政治品德。他创建领导的赣东北苏维埃政府,被毛泽东同志誉为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式苏维埃。颇有战斗力的红十军,也是由方志敏在家乡弋阳带领几十个人十几条枪逐步发展到近万人。当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处于第四次反“围剿”的关键时刻,他对调赣东北红十军赴中央苏区配合作战的命令坚决服从,将红十军整建制地交给了中央苏区;中央苏区财政紧张,他数年间将2000多两黄金、上百万银元送交中央苏区。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1934年11月上旬,方志敏按照已在长征路上的中革军委的命令,率由红七军和红十军组成红十军团,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从赣东北出发,向皖南进军。这是一次突破国民党军重兵集结地的战略行动。从战术上看,是为调动和牵制国民党军主力、减轻中央主力红军作战压力的伟大牺牲。方志敏清楚这是九死一生的任务,但没有半点犹豫。他在狱中遗稿写道:“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1935年1月16日,担任政委的方志敏命令粟裕等率先头部队800人从怀玉山区立即突围,自己则不顾劝阻,带着身边十几名警卫人员留下,等待与军团长刘畴西率领的约3000人的大部队会合。红军将士在王耀武任旅长的国民党军补充旅追击和地方保安团的重重围困下,血战八天八夜,弹尽粮绝,多次突围未果。寒冬腊月的1月29日晨,陷于绝境、七天未食、饥寒交迫的方志敏,不幸被俘。王耀武因谭家桥一战击溃红十军团主力而升任国民党军51师师长。1948年9月,13年前从怀玉山突围的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围攻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驻守的济南,粟裕亲自拟定攻城口号:“攻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攻城十天,全歼守军,生擒王耀武以下23名将官,可算是为方志敏、刘畴西、寻淮洲、胡天桃、王如痴、曹仰山等红十军团牺牲将士报仇雪恨!

方志敏狱中手稿,多次反思红十军团失败的原因,多次检讨战术上的失误,对自己多有批评,承担了主要责任。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略述》中对“皖南行动”失败的原因做了分析:“当时,我却只顾到军队的急需休养,没有严重注意上列的困难,依着以前斗争的经验,以为到了苏区总有办法可想。故决定进入赣东北暂行修整,不料这种决定,正等于老鼠钻牛角,为这次失败的主因。”方志敏没有抱怨、没有推卸,分析失败原因从主观上找了五条,客观上只有一条“敌人具有绝对优势”。方志敏自始至终只有对党绝对忠诚的深刻思想剖析和深深的自责。学习方志敏烈士的政治品德,就是要落实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像方志敏烈士一样,把党的全局利益看得比局部利益、个人得失甚至生命还重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实践中做到对党忠诚,就要听党指挥、步调一致,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要坚持原则、敢于亮剑,面对有悖“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当“战士”不当“绅士”,对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行为坚决抵制、坚决说不。特别是在工作上遇到困难甚至出现失误时,要以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对待,而不是对上避责、对下卸责。在困难和失败面前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是考验共产党员政治品德的试金石。方志敏烈士永远是共产党人砥砺政治品德的楷模。

二、学习传承方志敏烈士用生命捍卫信仰的崇高精神,就是要落实在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武装头脑

方志敏烈士的坚定信仰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笃信。1924年,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初,他激情澎湃地写道:“不管阶级敌人怎样咒骂共产党,但共产党终究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无产阶级的政党。它有完整的革命理论、革命纲领和最高尚的理想,它有严密的党的组织与铁的纪律,它有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它有广大经过选择而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党员群众,并且它还有得到全党诚心爱戴的领袖。……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被捕入狱后,国民党南昌军法处为劝降方志敏,给予了生活上的优待,顾祝同三次亲自出马以高官厚禄相诱,一再延后处决时间。面对优待的诱惑和死亡的威胁,方志敏写下了铿锵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他在狱中回答顾祝同劝降时坚定地说:“我们军事上是暂时失败,政治上是不会失败的。我们一定会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在中国实现的。”在一场突然的提审中,军法官“善意”地提醒方志敏不要固执己见,所谓共产主义不过是盲从,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的东西,不值得用现实的生命去换取。方志敏回答:“我方志敏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我完全知道这个结局。但既然不能两全,我只有选择一死。”在《临死以前的话》中写道:“我们始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竭诚的信仰者”,“我们相信中国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伟大和领导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志敏用生命捍卫信仰,视死如归,坦然自若,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设想死后会在自己流血的地方长出一朵花,“如果这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中华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革命敬礼!如果这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句壮烈宣誓,同时强调:“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学习方志敏烈士用生命捍卫信仰的崇高品德,就是要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理解运用,坚定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方志敏在《给某夫妇的信》中写道“对于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书籍,应多的而且用力地去研究一番”,“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指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已经在中国和世界产生历史性的变革。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而且一定要成为我们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身被镣铐、心如大海的方志敏,在囚牢中写下了对未来中国的憧憬:“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一切,今天都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高举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建党一百年的今天,建成了中华民族两千年孜孜以求的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足以告慰像方志敏烈士一样的无数革命先烈。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庄严神圣时刻,我仿佛听到方志敏烈士正“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我们前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信仰的代代传承的精神伟力!

三、学习传承方志敏烈士恪守清贫的高洁品格,就是要落实在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人恪守清贫的杰出典范。《清贫》一文中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清贫操守,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融合催生的成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同为江西人的文天祥等封建士大夫克勤克俭、忠臣死节的境界。方志敏出生在江西弋阳苦难深重的农村,深刻了解广大群众生之艰难,深刻感悟广大群众求生存、求解放的渴望。家中为他外出求学而借贷,利滚利后变成了700元的巨额债款,“这笔债款,真像一块千斤重石头,压得我全家无地自存”。正因如此,方志敏自述:“对不劳而食的豪绅地主资产阶级,深怀不满;而对于贫苦工农群众,则予以深刻同情”。他从来没有想着投身革命而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境遇,而是始终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而奋斗。方志敏始终过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担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区司令员时,到各地巡视工作从来不准许招待,谁招待谁就会受到批评;不接受礼品,也不允许别人和红军部队、苏维埃机关接受任何礼品。战友见他冬天总是披着一件破棉袄,便做了件新棉袄给他,他坚决不收。在他的带动影响下,整个根据地呈现出“天清地宁”的局面。方志敏曾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掌管大权,手握重金,但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他常说:“当苏维埃主席,更要事事注意,一不留意,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他母亲迫于经济拮据向他要钱,他婶婶曾向他讨钱买盐,他妻子缪敏被捕妻兄向他要400大洋保释,都被他挡回去了。方志敏不谋私利,不徇私情,让赣东北的红军将士、父老乡亲肃然起敬。方志敏高洁自矜,清贫自守,不光在苏区赢得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威望,在狱中也展现出共产党人人格魅力的强大震撼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天的共产党人,同样也要追求美好生活。前些天跟年轻人谈起方志敏的清贫,年轻人说,朴素的生活好理解,洁白的生活怎么解释?生活不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吗?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今天我们再读《清贫》,会不会不合时宜?我认为,在物质条件比较丰富的今天,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更要始终牢记方志敏烈士甘于清贫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崇高理想的政党,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获得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政党,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利。这就决定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属性,决定了他的价值观只能是追求党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生活享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当然,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清贫不等于贫穷,也不等于没有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保障。要强调的是,共产党员的思想境界不应把个人的生活享乐作为一种追求。正如方志敏所写:“清贫,不是贫穷,而是一种境界。”如果不在价值观上把紧这个闸门,就无法消除奢靡腐败的内在动因。要强调的是,我们提倡清贫,是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而言的,不是针对群众的。群众对符合善良公序原则的物质享受的追求无可厚非,但也要把握好尺度,注意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涵养本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关系。”学习方志敏烈士的高洁品格,就要养护好清廉自守、简朴自持的清贫思想境界。方志敏被俘后,敌人在方志敏身上只搜到一支钢笔和一只旧怀表,十分惊讶,绝不相信共产党高官只有这么一点财物。方志敏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栗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窝似的住所。”他把清贫精神融入了对党忠诚、为民谋福之中。跟烈士们当年所处环境相比,我们现在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是极端情况下,党也不会要求我们在饥寒交迫、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履职尽责。机关干部一般都会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上。党员个人和家庭遇到困难时,组织上还会及时送上温暖和关怀。但清贫高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不能丢。清贫,是方志敏烈士最感人肺腑的人格魅力,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永志赓续的红色血脉,更是统战干部为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永恒动力。

四、学习传承方志敏烈士争取人心的人格魅力,就是要落实在壮大共同奋斗力量的行动上

读完《方志敏全集》,我对方志敏烈士开展统战工作的成效深深感佩。在担任闽浙赣省苏维埃主席期间,方志敏对争取中间力量开展对外贸易、筹措苏区经费有许多创新举措,强调“坚决反对一切破坏经济政策的行动”。对党的基层组织乡苏维埃如何动员群众、争取人心、壮大力量制定了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最令人钦佩的是,方志敏在狱中把党的统一战线法宝运用到了难以逾越的高度。方志敏写作的机会,是“向敌人说要写一篇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经过与赣东北苏区的详情”而得到的。敌人以为能得到方志敏的“交代材料”,这才提供了纸笔。监狱也防着方志敏的文稿流传出去,每张纸都做了编号。方志敏的狱中手稿为什么能够传出?这是烈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争取人心的精神硕果。敌人怎么也想不到,方志敏入狱不久,就把国民党的监狱管理者发展成了共产党人的同盟者。

狱中的方志敏一无所有,没有政治资源、没有工作经费、没有平台、没有渠道、没有后援,唯一拥有的是一身浩然正气和博学善思的综合能力。在狱中,因派系倾轧而同被关押的国民党元老胡逸民受命劝降方志敏。在与方志敏接触过程中,同情革命的胡逸民被方志敏的气节和事迹感动,许下转递文稿的“诺言”。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提到,他曾因无法把文稿传递出去而停笔,直到“后因有法子寄出,才又重新来写”。胡逸民就是方志敏的“法子”。方志敏叮嘱胡逸民:“请你记住你对我的诺言,无论如何,你要将我的文稿送去,万不能听人打破嘴而毁约!……大丈夫做事,应有最大的决心,见义勇为,见威不惧,要引导人走上光明之路,不要被人拖入黑暗之潭!”胡逸民兑现了诺言,帮助传递了部分手稿。

方志敏在狱中敏锐察觉到监狱看守的阶级属性,《狱中杂记》写道:“这十九个看守兵,虽然干着帮助刽子手的勾当,但都是穷苦工农出身,本质不坏,若有较好的教育,他们大部分是可以转化过来的”,“若有正当的领导,倒戈哗变是很快的。假若这连卫兵倒过来,这个屠场,岂不是要翻过来!”方志敏想到了就行动,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转化了看守所文书高家骏。高家俊和方志敏的接触是从“好奇”开始的。据高家骏在新中国成立后留下的口述资料,他听说看守所新关进了一位共产党的大人物,叫方志敏。于是,便趁着去牢房出售油饼(看守所牟利的手段)的机会,想看看方志敏究竟是何等人物。高家骏描述的方志敏“身材魁梧,方脸庞,浓眉毛,两眼炯炯有神,很威武”。方志敏看到这个年轻人在观察自己,便主动和他攀谈起来。方志敏在狱中的乐观精神,让高家骏心生好感。后来接触多了,方志敏的高洁人格和丰富学识,让高家骏甚为钦佩。高家骏对方志敏几乎无话不谈,连自己恋爱的苦恼也向方志敏倾诉。高家骏开始帮方志敏购买报纸、暗中传递纸条给狱中同志。方志敏就义前一个多月,高家骏让他的女朋友程全昭专程从杭州来南昌冒险取走文稿,再辗转到上海将文稿转交宋庆龄、鲁迅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元社会结构新变化的形势下,统一战线承担着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这一历史使命。统战工作干部要担负起这个历史使命,必须以方志敏烈士的崇高品德为镜子,常常拷问一下自己的政治灵魂和人格操守,常常反思自己:当你处在方志敏烈士的境遇中,你还会想到要为党交朋友吗?当你身陷囚笼时,你还能交到朋友吗?你一无所有时,你靠什么交真朋友、铁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对统战工作干部提出了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明确要求,同时指出了精神不够振奋等问题。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我们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讲党性、讲政治的认识,忠诚于党的统战事业,要牢记,我们是为了党去跟党外人士交朋友,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展壮大同心者、同路人。其次,要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掌握政策要领,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提高综合素养,通过努力学习成为统战工作的行家里手。第三,要进一步锤炼品行操守,传承清贫高洁的方志敏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战干部是代表我们党去团结联系党外人士的,统战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在党外人士中的形象”。人品好、人缘好、形象好是合格统战干部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把真诚服务作为争取人心的最好方法,把同盟者的困难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用人格魅力感召人、以真情实感打动人、以教育引导团结人、以共同事业激励人。第四,要进一步振奋精神、激发状态,用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读方志敏烈士的文稿,常常能体会到他跃然纸上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狱中手稿中,“奋斗”一词高频出现。精神上振奋,就是要有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把党交给统一战线的担子挑起来,要有敢于担当、能够担当的精气神,克服满足现状、被动应付、不思进取的心态。特别是统一战线斗争激烈的工作领域,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与敌对势力较量人心和力量,决定着是否守得住、攻得上。这是事关国之大者的重大任务,不能有半点松懈。

在学习两卷本约40万字的《方志敏全集》过程中,内心时常会感到震撼。我们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立足本职岗位、不负先烈遗志,努力为“可爱的中国”尽心尽力,勠力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矢志奋斗。要铭记方志敏烈士狱中预言:“这么光荣的一天,绝不在辽远的将来,而是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

方志敏烈士永垂不朽!

猜你喜欢

方志敏烈士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方志敏:狱中仍奋笔疾书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陈镜湖烈士纪念馆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甘守清贫的方志敏
熊亨瀚烈士的绝命遗言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向死而生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