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玄府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探赜

2023-01-04刘宁博孙慧霞

吉林中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玄府溃疡性结肠炎

刘宁博,孙慧霞,袁 媛,韩 捷*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郑州 450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症为特征的未明确病因的常见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脓血便、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症状,该病特点为反复发作、病程延绵。西医往往采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虽能暂时缓解,但患者长期大量应用上述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减少药物用量常可导致病情反复[1]。根据中医理论,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泄泻”“久痢”“久泻”等证候[2],其常见病因有先天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感受外邪、内伤劳倦等。治疗上多采用单一汤药内服或者灌肠,效果缓慢不佳,且迁延不愈,时而复发。导师韩捷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旅德博士,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经验丰富。目前,韩捷基于肠玄府理论辨治UC 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分述如下。

1 肠玄府理论核心内涵与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

肠玄府为人体机能正常运行的通道,主要参与肠道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活动。其核心内涵从生理病理上归纳起来如下:1)肠玄府具有以宣通为顺,以壅闭为逆的特征。玄府主气机升降,管腔狭窄,却贵在通畅。若外邪入里,必致玄府郁滞,引发疾病[3]。肠玄府的通畅是维持人体肠道气血流通的重要条件,也是肠道气血津液散布全身的重要载体。肠道玄府壅闭,则血瘀浊毒凝于大肠,血败肉腐成脓,促使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2)肠玄府以有度为顺,以过度为逆。玄府与三焦分别是精气血津液和神机运行的微观和宏观通道,玄府不仅参与全身气机的运行,更是五脏维持自身发挥各自机能的重要保障。亢则为害,承则为制。若玄府开阖功能太过,则气血津液或心神运行有余,五脏六腑过亢为病;若玄府开阖不及,则致气血津液或心神运行不利,玄府空虚为病[4]。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时免疫亢进,则为肠玄府开阖太过,则浊毒内浸肠道,过度传输,发为下利不止;缓解期免疫下降,则为肠玄府开阖不及,大肠传导无力,湿热浊毒之邪内停,则肠澼下血。3)肠玄府之为病,易感外邪,易挟七情,易伤五脏。肠玄府作为人体最微观的组织通道,病因复杂,发病外易受风寒暑湿燥火,内易受饮食、情志、劳倦等七情五邪的影响。此外肠玄府之病多累五脏,使脏腑闭塞壅滞,变证多端。溃疡性结肠炎虽病位在肠道,但亦累及五脏,因此从肠玄府理论探讨是一种新兴的思路。

2 立足五脏,开通玄府,复肠之性

2.1 清心通玄,顺肠止痢 张景岳曰:“心乃一身之君主……脏腑百骸,惟命是从。”其意言明心为脏腑之大主,主管脏腑器官、形体官窍、肌肉筋骨之间的所有活动,如肝之疏泄、胃之受纳、脾之运化、肾之二便、肠之化物传导等[5]。心失滋养,神失统摄,则气血不利,母病及子,脾失温煦,致肠失传导,可见脓血便和腹痛腹泻出现。韩捷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在于肠玄府不通,上扰心神,使心玄闭塞,心失所养,或因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久病耗损,劳心疲倦,神气涣散,而令玄府自闭。此类患者除了腹痛、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之外,多伴有心烦急躁、失眠心悸、小便短赤等,韩捷多以清心通玄、顺肠止痢为基本治则,辨证使用丹百汤加减治疗。丹参、百合重用为君,清心养神化瘀,使玄府重开;车前子、淡竹叶、木通为臣,以利水清心,实肠止痢;栀子、豆豉、郁金发散郁火为佐,以莲子、芡实、生甘草解毒止痢为使。全方配伍有度,清心养神通玄,开通玄府,使肠顺君命,气血调和,肠腑通利,而痢自止。对于虚证引起的玄府自闭之证多合方使用归脾汤加减治疗,亦有殊功。

2.2 解郁开玄,理肠止泻 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和藏血功能,可调畅气血,疏达肠腑。正如《血证论》中所言:“木之性主于疏泄……肝木以疏泄之。”[6]肝气调达,玄府开阖通利适度,则肠腑自安。若肝气忿郁或肝失疏泄,则壅滞肠腑,均可使肝玄闭塞过度,而使腹痛腹胀、肠鸣里急,甚者便血不止、黏液无节。若玄府壅闭,则可致肝郁日久化热化火[7]。《临证指南医案》云:“情怀不适,阳气郁勃于中……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饮酒中虚,便易溏滑。”[8]《医学入门·脏腑篇》曰:“肝与大肠互通。”[9]韩捷在临床实践中提出肠玄府闭塞,则使肝失疏泄之功,气机紊乱,玄府郁结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主要病因。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紧张、抑郁等精神因素均可导致肝疏泄失司,气机乖戾,或下克于脾则运化乏力,发为泄泻、腹痛、肠风下血[10]。在此基础上,韩捷提出以解郁通玄、理肠止泻为根本治疗大法,辨证使用小剂量的风药,寓“风药开玄”之理,多获良效。组方以解肝煎加减,药用白术、茯苓、防风、荆芥、芍药、九香虫、紫苏叶等。对于肝经热者使用化肝煎加羌活、葛根、防风、薄荷、全蝎、僵蚕等。虫类药长于剔透于里,搜剔经络玄府窍道,使血无凝着,且祛风药与虫类药二者配合,协同增效[11]。正如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所言:“肝郁解则目之玄府通利而明矣”[12]。

2.3 健脾清热,开玄止痢 脾为孤脏,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生化和运输功能正常,则可得养形体官窍。肠道玄府闭塞,则脾胃失运,升降无序,纳化不得,蕴湿助热,发为泄泻。如《景岳全书·泄泻》云:“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13]《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藏……入五藏则 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脾胃虚则运化乏力,而致湿邪内滞,内聚中焦,气机升降受阻,玄府自塞,累及肠腑而成肠澼之证。正如《诸病源候论》中云:“凡痢皆由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客于肠间……冷气入肠,则津液凝滞则白也。”[14]故对于脾胃虚弱,玄府壅塞不通,肌腠密闭引起者,韩捷多采用“以补为通,佐以升散”,方药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为主佐小量柴胡、升麻、羌活、藁本等健脾开玄,通肠止痢。

肠之玄府,沟通表里,隧道狭窄,易受湿热。湿热浸淫,精微不输,升降无序,纳化不得,瘀滞为患。正如《类证治裁》云:“症由胃肠湿蒸,致气血凝结,挟糟粕积滞。”湿热之邪分为外感与内伤,外感湿热困脾,则脾胃呆滞,气血瘀滞,肉腐成脓而发病,如《东垣十书·肠澼下血论》中阐述:“肠澼者,为水谷与血另作一派……时值长夏,湿热大盛……主气弱,故肠澼之病甚。”[15]内伤湿热,多因饮食炙煿厚味,郁而化湿,可成湿热之患。《症因脉治·内伤泄泻》云:“膏粱浓味,酒湿辛辣香燥之物,时积于中,积湿成热,热蒸于胃。”古人认为过食肥甘膏粱厚味,使得人体阳气内郁而生热,中气停滞而胀满,久而湿热内蕴相结,传导功能失司,气血不行而赤白下痢。治疗上应开通肠胃玄府,清利肠间湿热,勿使玄府闭塞而气机壅满。方以葛根芩连汤加减为主,重用葛根发散玄邪,开通玄府,黄芩、黄连清利湿热,马齿苋、地锦草、秦皮、紫草凉血止痢,生甘草解毒和中,使湿热去,玄府通而痢自止。

2.4 宣肺开玄,通肠散邪 肺者,脏腑之盖也。主于气,与大肠相为表里。《医学精义·脏腑之官》提出:“大肠之所以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肠相合,则气血津液调和,肺肠失合,则湿热内生,促使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16]。肠道玄府闭塞不通,则使浊毒上泛,闭塞肺之清窍。林佩琴亦有“积湿成痰,留于肺中,故大肠不固”之说[17]。肺之玄府闭塞,则气血津液不得敷布,外邪易中而相兼为患。肺之玄府孔窍疏散不及,则气虚不能下达,肠腑不利,酿生湿热血瘀,血败肉腐而生痈疡,发为肠澼。《证治百问》中亦言:“肺气虚,大肠亦虚,而不能禁锢。”韩捷采用“逆流挽舟”之法,疏散表邪,宣通玄府[18]。通利玄府,使痢自止,方用葛根汤加减治疗。葛根本为风药,其性升散,能外散风邪,可直接开通玄府。全方既能向内入阳明升阳止泻,又能向外入太阳解散表邪,共同宣通肠肺玄府,使玄府通畅,调节气血,表邪去,而痢自除。

2.5 温肾固玄,涩肠止痢 肾者,五脏阴阳之本,主脏腑气化。肾以闭藏为职,司二便,二便的排泄本属大肠,但与肾阳的关系紧密。若损伤肾阳,则温煦功能减弱,可见泄泻不止。正如《医贯》中所言:“肾主大小便,司开阖……大便之能开而后复能闭者,乃肾操权也。”亦如《景岳全书·泄泻》曰:“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19]韩捷认为UC 的发生在于肠玄府不固,强于开泄,以致肾之玄府空虚。肾之玄府连通肾之络脉,为 “气液运行之通道”,肾通过开阖肾玄府,调节气血运行转化,调畅二便排泄[20]。治则当温肾固玄,涩肠止痢,方以山前四神丸加减为主,药用煨肉豆蔻、丁香、木香、木瓜、车前子、蜜罂粟壳、山药等。其中煨肉豆蔻为君药,具有温养脾肾、涩肠止泻之效;丁香,温阳散寒;木香,理气和胃,调中止痛;木瓜,疏肝化湿和胃;山药,健脾补肾止泻;车前子,渗水利湿,止泻止痢;蜜罂粟壳,涩肠止痢。全方治疗上既能起到温肾固涩作用,又防滋腻碍胃、闭门留寇之患,使肠之玄府得固,孔隧充养,泻痢乃罢。

3 病案举例

李某,男,65 岁,2020 年8 月25 日初诊。主诉:间断性脓血便4 年余,加重1 周。患者于4 年前因饮食劳累因素出现腹泻、便后带血,大便次数每天6~7次,呈暗红色,伴有黏液,无发热,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经灌肠、中药及美沙拉嗪口服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半年前因受凉致大便次数增多,日7~8 次,腹痛,以左下腹部疼痛为主,伴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故就诊于我院,门诊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为“肠澼,脾肾亏虚证”,治以健脾补肾、固玄止痢为主,方用山前四神丸加减治疗:麸炒山药20 g,山药20 g,炒山楂10 g,山楂10 g,盐车前子10 g,煨肉豆蔻20 g,丁香3 g,煨木香10 g,木瓜10 g,蜜罂粟壳10 g,新疆紫草6 g,太子参15 g,鱼腥草6 g,地锦草10 g,炙黄芪20 g,水煎服,共7 剂,每日1 剂,每日2 次。

2 诊:患者自诉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每日2~3 次,仍有少量血,无黏液,舌质暗、苔白厚,脉沉缓。仍以前方加白及10 g,地榆15 g,7 剂。

3 诊:患者自诉大便次数每日1~3 次,无黏液和脓血,仍有轻微腹痛,诸症明显好转。

按:本患者之病在中医属于“肠澼”范畴,中医证型为脾肾亏虚证,治以健脾补肾、固玄止痢为主。患者因饮食受凉后使肠道玄府闭塞,气血浊毒凝滞于肠,血败肉腐成脓,发为下血痢疾不止。加之患者年老体衰,肾阳耗殆,肾窍空虚,难以温煦,加重肠玄壅塞。治疗上当开通玄府,复肠之性。山前四神丸以山药、肉豆蔻健脾温肾固玄,以丁香、木香温中行气开玄,生、炒山楂活血散瘀止痢,车前子渗水利湿止泻,黄芪、太子参补气通玄,少佐鱼腥草、地锦草清肠开玄止痢,全方共起温肾固玄、涩肠止痢之效,使肠之玄府重开,肾之孔窍得养,肠澼乃罢。

4 结语与展望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泄泻” “痢疾”的范畴,由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明确,西医治疗主要以维持治疗为主,主要治疗策略为药物治疗,且因高复发率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韩捷在玄府理论的基础上,从五脏辨证诊治,并由此创新提出了肠玄府理论,认为肠玄府空虚壅闭易使湿热、痰瘀胶着凝结,迫于肠道,必致祸端。治疗上当从五脏着手,通其玄,补其本,断其源,拓展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诊疗思路。今后研究中要充分发掘肠玄府理论新的作用,提高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猜你喜欢

玄府溃疡性结肠炎
“玄府”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再论玄府与干眼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