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鉴定学科及其方法学的形成及发展探析

2023-01-04张建军

光明中医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药生物学科

张建军

在整体中医学科发展过程中,其中比较重要的应用类学科是中药鉴定部分,这一学科中的主要内容涵盖较广,比较常见的是鉴定中药类型以及质量等,学科开展的目标是制定中药质量相关标准,寻找新型化的药源[1]。这一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可以确定为中药,其中包括中药的不同类型,例如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中药材。药物质量对中药的现代化具有直接影响,在长时间优化和发展过程中,其逐渐成为中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之一[2]。针对这一学科的了解和掌握,本研究对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对方法学中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例如药物来源或者是生物鉴定方式等。

1 学科的产生历程分析

这一学科的最初形成基础前提是本草学以及生物学,时间追溯到20世纪的30年代,中国引入国外比较盛行的生药学内容,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理论基础编制相关数据,随即研究人员编制了《分子生药学》[3]《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4]著作,这些理论著作对药学理论的相关研究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出于社会发展需求,生药学获得比较广泛的应用,其发展现状也比较可观,在这一阶段比较著名的现代生物学奠基人有楼之岑等,在学科建立过程中付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发表了相应的著作,为学科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学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阶段。

时间发展到20世纪的60年代,中药材鉴定逐渐发展成为专业课程,在中医药院校中开始使用《中药鉴定学》[5]作为教材,其出现在中药鉴定学科发展历史中是里程碑的存在,其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此,也是学科形成的典型标志。在之后的发展中,其教材更新和改版,相关研究人员逐渐丰富教材内容,促使学科实际建设内容获得十分重要的发展。在进入到21世纪之后,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学科发展的主要任务需要确定为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因此其主要任务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承接国家药学优秀历史,规范中药品种;构建标准,完成中药类型以及质量的鉴定;研究新型化的药源[6,7]。

中药鉴定学科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注重先进化仪器应用,其中新型化的学科知识以及技术应用其中,并且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学科内容,比较常见的有中药分子鉴定学、中药资源学等,这一现状促使学科的发展逐渐成为系统性的集成学科群体[8,9]。现阶段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中药鉴定工作逐渐融入到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化生物技术中,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一现象也是学科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显示[10,11]。

2 中药鉴定学科方法学的发展历程分析

在早期阶段的学科内容主要是中药品种整理,分析其来源,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其进入到鉴定药物性状阶段,并且在这一阶段中开始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多样化技术推动过程中,鉴定方法也实现了迅速发展,鉴定方式发展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接下来进行具体分析。

2.1 显微鉴定方式分析显微鉴定方式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显微镜设备,可以有效分析中药物质的组织结构、其产生的具体粉末特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利用显微方式进行鉴定的药物种类超多上千种,并且在这一鉴定方式之后,各种药材等中成药方式获得相应丰富。在先进技术支持下,将电子技术等应用其中,中药丸的分析比较全面,囊括中药材以及饮片等,这促成显微鉴定方式具有更加强大的数据支持[12]。在显微镜种类中,透射显微镜的使用可以观察亚显微以及细胞器结构等,设备检测精细到乳汁细胞中的生物碱囊泡等[13]。使用扫描电镜的方式可以有效辨别附属物以及精微纹饰等,大多数研究中会使用这一设备观察种子表面的超微特征,对不同物种的使用进行有效鉴别[14]。

在研究过程中使用扫描电镜的方式对沙苑子的真伪进行观察,根据结果提示,其产生差异性较大的超微特征[15]。还有部分研究将这一设备应用到天竺黄的特异性鉴定中,可以有效区分人工与天然的区别[16]。经过相关研究结果可以证实,使用偏光或者是荧光的显微镜可以鉴别更多的信息,例如显微结构以及显微特征中,通过研究过程分析处于偏光镜状态下的中药材粉末特征相关特异性信息,结合这一结果可以有效分辨生药粉中的中成药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17-19]。研究过程中使用荧光显微技术,其检查的主要鉴别点可以设置为茎的横切面情况等特征,根据结果也可以鉴别白花蛇舌草与同属容易混合药品之间的区别[20]。研究过程涉及普通光学显微镜以及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表面切面或者是非腺毛等,可以观察其产生的差异性荧光特征,根据这一结果可以应用于不同种类忍冬属植物花蕾鉴别中[21]。在工作人员研究过程中使用质谱仪设备分析植物组织,切片之后分析其化学成分,过程中可以使用组织化学定位的方式,完成直接分析,这一阶段并不需要使用样品实施化学处理[22]。测定板蓝根的抗病毒活性过程中,使用化学特征谱法或者红细胞实验方式,最终结果提示断面的木皮相较于板蓝根具有低于1∶1的现象,质量更高[23]。研究过程中,显色香草醛-冰醋酸等混合试剂,在显微镜应用之后可以观察其成分的主要分布位置[24]。

2.2 理化鉴定方式分析这种方式的应用过程主要是借助物理方式或者是化学方式,过程中实现定性或者定量分析药物中特征成分以及有效成分等。在20世纪中期发展阶段,中药分析工作逐渐涉及色谱技术以及光谱技术,在鉴定过程中更具系统性和完善性。在理化方式鉴定过程中,使用最早的方式是薄层色谱方式,通常应用在对照品以及对照提取物的鉴定过程中,这种方式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色谱技术,同时专属性十分显著[25]。在分析技术以及色谱分离技术实现大规模发展之后,在中药鉴定过程中,高效液相色谱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技术,同时兴起的色谱技术也较多,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中药成分以及数量分布分析中,十分精确和精细,在中药鉴定以及质量控制中属于十分重要的方式[26]。研究过程中使用分离技术可以获得比较重要的峰指纹图谱,对中药组分中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现阶段这一技术主要应用在中药注射剂中,以此完成质量控制过程[27]。现阶段,多种成分质量控制植物组分使用的方式较多,在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标准样品,对不同指标成分完成分析,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同时操作具有简易性,投入的成本较低,因此应用范围比较广泛[28]。近些年,在中药材等鉴定过程中,光谱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扩展,其中紫外、近红外等方式均实现有效应用[29]。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照药材数量十分可观,荧光光谱的使用可以鉴别三七药粉和伪造品[30]。在现代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其分析速度较快,样品不需要进行处理,不会损害样品,因此属于认同比较广泛的中药鉴定技术。

2.3 生物鉴定方式分析鉴定中药材过程中,针对其生物特征的检测就是生物鉴定的过程,其中主要鉴定内容有中药中化学物质生物效应的检测,同时部分检测也需要鉴定其中的生命信息物质。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生物效价测定方式。这一方式鉴定的主要物质是缺乏明确活性物质的中药,在质量评价过程中会使用到活性测量方式,使用的方式比较多样,例如测定免疫作用或者是降压物质测定等,同时过程中也会囊括溶血以及凝聚检查方式[31]。研究过程中使用薄层显影技术可以对相关物质进行有效鉴别,例如两色金鸡菊物质,可以获得比较显著的显色效果,检测样品的抗氧化程度。研究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理论,将生物热动力进行表达作为基础,实现中药质量生物效价[32]。②免疫鉴定方式。在动植物药材中其特异蛋白存在差异性,免疫鉴定方式是通过这种差异性鉴别药材中的真伪,主要指标是参考样品中的特异抗原生成的沉淀反应,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鉴别关系比较亲近的动物药。研究中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人体的血白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制品的程度进行鉴别,价值显著[33]。③中药分子鉴定方式。依据大分子特征进行鉴定,在中药样品中存在一定特殊性,鉴定过程中,针对核酸分子的鉴定主要是将DNA分子作为主要鉴定成分,使用的技术也比较多样。

在中药鉴定学科中,方法确定主要是结合药物来源、性状等,伴随生物技术不断进步,中药使用过程中其安全性有效评价是目前重要发展需求,生物鉴定法由此形成。生物检定技术并不能对以往使用的方式进行代替,需要保证其他技术的持续性,保证临床中药使用安全性,促进学科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

中药生物学科
生物多样性
【学科新书导览】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