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中学历史教育

2023-01-03欧昭杰

教育界·A 2022年31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中学历史新时代

【摘要】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实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对中学历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要积极探索中学历史育人功能的路径,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材内容的制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破小课堂的束缚,积极拓展历史大课堂;最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中学历史的育人功能,突出学科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历史;育人功能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学历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新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教育,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摆在中学历史教师面前值得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笔者以长期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对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充分挖掘中学历史的育人功能

第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中学历史教育重要的使命担当。近代,列强不断发动侵略战争,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救国行动,但都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教师通过教授这些史实,能让中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有助于学生成长为坚定理想信念,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才。通过学习历史上一些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及事迹,学生能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从而变得更加有担当意识和大局观念。历史教材中还有很多在某些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教师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深入解读,也可以启迪学生明确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专注于某个领域,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取得突破,从而成为某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任务。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會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对中学生成长成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这些方面:让学生掌握并自觉运用唯物史观;树立时空观念,把史实放在特定时间、空间进行思考;让学生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利用史料进行实证,重现历史真实面目;对历史现象能够进行正确的解释,利用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树立家国情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树立民主法治科学观念,有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三,突出学科实用价值是中学历史教育的现实要求。传统的历史课堂,重在传授历史知识,学生学习历史是为了考试和分数,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历史的实用价值,这也是造成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重要原因。其实,历史学科实用价值是巨大的: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学史可以让人变得更加聪明;学好历史可以提升个人的品味和素养;学习历史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习的重大意义,掌握唯物史观,才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深入学习。

二、积极探索中学历史育人功能的路径

(一)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学方式以灌输式、论证式、表演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是“表演”的主角,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以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为主,对历史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课堂的参与度不高[2]。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为了让中学历史课堂鲜活起来,笔者曾作过如下一些尝试。

1.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历史教师应把每节课的内容归纳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认真思考,并在听课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学更能让学生把握住课堂重点。如在学习三国时期的内容时,笔者提出如下问题:刘备军事才能不突出且基础薄弱,为什么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刘备的经历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有何借鉴意义?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刘备虽然基础不好,但情商很高,平等待人,礼贤下士,很多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人才,都乐于为他卖命。另外,刘备爱护百姓,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这些都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因此得到启示: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懂得为人处世,团结有才能的人,让这些人为自己所用,照样可以成大事。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由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

2.分析历史事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历史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相应的纪录片与电影,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战争会使繁荣的城市、富裕的村庄瞬间化为废墟,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积累的成果和财富毁于一旦,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于亲历战争的人民来说,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巨大破坏,更是精神上不可磨灭的阴影。学生在这一课的学习与讨论中,非常一致地形成了反对战争、远离战争的观念,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和平,并努力维护和平。

3.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

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相关史实,从中总结历史经验。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全社会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项事业也在不断地取得进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一些东欧国家虽然也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在政治上照搬照抄苏联模式,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苏联在改革中实行政治多元化,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经济上大滑坡、思想大混乱,民族矛盾激化,最后导致国家分裂。通过历史经验的对比,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迪:一个国家要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才能取得进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的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宏观观察历史,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史学具有鉴往知来的功能,读史可以使人明理。如明清时期,我国尽管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放在整个世界的大背景中,明显还是落后的。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不断遭到外国列强的侵略,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通过对历史的宏观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与社会发展规律,学会用辩证法一分为二地看待、分析历史问题。

(二)突破教材内容制约,拓展学生知识面

1.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历史教学要以新教材内容为主,适当补充旧教材部分内容,以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作适当的前后延伸,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加深对历史问题本质的认识,如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三权分立时,引导学生将其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进行对照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制度虽然形式相似,但本质是不同的,一个是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一个是古代中国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

2.适当补充一些课外史料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主体,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机械地使用教材中的史料,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史料进行整合,在充分利用教材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如在学习“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康熙帝的朱批照片,让学生加深对“批红”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从侧面了解清代专制皇权加强的过程。

3.充分利用地方史料资源

将教学内容与地方史密切联系起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比如在学习东晋时期历史的时候,笔者利用广西北流市当地的两处文化古迹勾漏洞和望夫山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讲解相关故事:传说东晋时期道学家葛洪在勾漏洞里炼丹得道成仙而升天,其夫人天天站在勾漏洞附近的一座小山顶上盼望他归来,年深月久便化作石头,后人命名其为望夫山。学生对接近他们生活的内容往往更容易产生兴趣,教师通过对当地史料的介绍,也能让学生感觉到历史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突破小课堂束缚,积极拓展历史大课堂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敢于突破小课堂的束缚,树立历史大课堂的观念,要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开创中学历史教学的新局面。

1.引导阅读相关书籍

在学到晚清时期有关吏治腐败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官场现形记》;在学习科举制度废除的相关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儒林外史》,或让学生重温重读高中语文课文《范进中举》;在学习封建制度的衰落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读《红楼梦》。通过阅读这些历史书籍,学生可以加深对相关史实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当然,由于历史小说或电影都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因此学生应以历史教材、历史事实为主,以历史小说、电影为辅。

2.组织观看影视资料

在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血战台儿庄》等影视作品,让学生对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形成深刻的理解;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有关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观看电影《甲午风云》;在讲到孟良崮战役时,可以指导学生观看影片《红日》。通过观看这些影视资料,学生对历史会产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历史的兴趣。

3.进行实地参观活动

在学习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时,笔者组织学生到李明瑞俞作豫纪念馆、北流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和中共广西特委机关旧址(黎家庄)参观,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感受历史,走进真实的历史世界。通过参观活动,学生们会认识到:在革命战争年代,家乡的有志青年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们生活在和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结语

陶行知曾说:“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此话道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大教育观。在中学历史教育中亦是如此,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小课堂,而是要积极开拓大课堂,大力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巨大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史忆生.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研究[J].成才之路,2016(34):25.

[2]邓涛.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模式[J].教育教學论坛,2014(07):53,49.

[3]张燕.论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39-40.

作者简介:欧昭杰(1970—),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中学历史新时代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完善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育人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