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功能异常患者应用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诊断效果

2023-01-03贾淑静张玲胥俊越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北京100073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4期
关键词:胆管炎免疫性肝炎

贾淑静,张玲,胥俊越(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北京 100073)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肝损伤性疾病,主要病因是自身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典型症状是黄疸、乏力、肝脾肿大、腹水、嗜睡、皮肤瘙痒等,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且对生活、工作影响较大[1]。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类型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及两种炎症同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2]。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差异化的发病机制,且疾病症状表现也不同。有研究指出[3],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多数发病早期无症状,通常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肝脏超声异常或者肝生化异常等,从而被检出,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鉴别诊断。临床上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查体、肝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其中免疫学检查应用广泛,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水平为是否患病、病情严重程度等提供依据[4]。本研究对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87例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探究自身抗体检测对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87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综合诊断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为试验组,42例其他类型肝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1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7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9例。对照组患者均患有病毒性肝炎疾病。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一般资料比较,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本次研究,自愿接受自身抗体检测,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肝生化检查结果异常;③精神状况良好,病情稳定;④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血液传染性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临床资料不全,或者中途退出。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自身抗体检测,检测方法:对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液抽取,血液抽取量5mL。血液样本采集后静置1h,进行转速3000r/min的离心操作5min,分离血清,保存在-40℃冰箱中。使用相关抗体试剂,对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试验组、对照组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自身抗体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获取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ANA、AMA、SMA、ANC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肝功能异常具有很高的临床发病率,可由多种疾病因素引起。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普通疾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比较常见的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及IgG4相关性肝胆疾病[5]。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普通肝炎疾病都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使自身免疫性肝病容易误诊、漏诊,影响后续治疗。激素类免疫抑制剂是目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方案,而抗病毒治疗方案、增强免疫治疗方案则主要针对普通肝炎疾病。为此,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对于疾病的治疗方案合理选择,改善预后有很好的作用。肝功能异常患者在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时,经常使用免疫学检查方法,搭配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可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病理学检查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率最高,但是该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需要进行肝脏穿刺后将少量肝脏组织采集下来,进行组织病变的显微镜下观察,以此辨别病变类型、病情程度。部分患者对于该检查不耐受,加上检查费用高,结果出具慢,制约其临床普及应用。自身抗体检测属于免疫学检查,检查通过采集患者静脉血样,使用配套检测试剂即可快速得到结果,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临床应用广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身抗体阳性表达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发生,包括其他类型自身免疫疾病,因此在确诊前将其他可能导致误诊的疾病类型进行排除。

杨月星[6]在研究中指出,临床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采用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具有很高价值,检测结果中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ANA、AMA等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和健康者。钟芳芳[7]等人在研究中表明,自身抗体检查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中价值很高,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检测阳性率高于病毒肝炎及其他隐藏病症。既往研究表明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可以发挥很好的诊断辅助效果,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肝功能异常的具体疾病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自身抗体检测中ANA、AMA、SMA、ANC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对于肝功能异常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有较好效果。分析原因为:ANA是细胞核内DNA、RNA以及蛋白物质分子复合物产生的抗体,常被用来诊断自身免疫病,包括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8]。AMA首次发现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属于无种属特异性抗体,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疾病相关[9]。ANCA是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体,抗原刺激中性粒细胞后可以生成白细胞抗原等,使得机体产生ANCA。SMA是抗肌动蛋白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普遍阳性表达,认为SMA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损伤有直接关系[10]。健康者的血清中自身抗体水平有较低表达,一般呈阴性。而人体一旦发生肝功能异常,肝细胞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刺激机体释放自身抗体,造成自身抗体检测各项指标高水平表达,出现阳性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可以被直接检测出,ANA与SMA水平升高。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可以在血清中检测出AMA,同时IgM升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尚无特异性自身抗体。为此,在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时,可以通过自身抗体的检测,综合分析多种自身抗体的异常变化,辅助疾病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ANA、AMA、SMA、ANC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说明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帮助医生确定最终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肝功能异常患者应用自身抗体检测可获得比较高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胆管炎免疫性肝炎
《世界肝炎日》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血清CA199,NLR和PLR水平在急性胆管炎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