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吉奥联合区域动脉栓塞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PT、APTT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影响

2023-01-03黄邵斌戴银霞邹彬曾先华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18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4期
关键词:吉奥栓塞进展

黄邵斌,戴银霞,邹彬,曾先华(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8)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一般起源于胃黏膜细胞,典型症状为腹痛、黑便、呕血、厌食等。根据病灶侵袭深度可以将胃癌分成早期胃癌、局部进展期胃癌两大类[1]。其中局部进展期胃癌指的是病灶对肌层或肌层以上深度形成侵犯。疾病确诊后需要立即治疗,手术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案,对于早期患者手术后有很高根治概率。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需要配合化疗、放疗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此对生存期限进行延长,对生活质量进行提高[2]。替吉奥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为口服药,可以起到延缓病情进展作用。但是,药物方案整体治疗效果有限,且对机体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区域动脉栓塞近些年在胃癌临床治疗中开始广泛应用,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药物浓度高,对癌细胞杀伤效果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效果,对替吉奥联合区域动脉栓塞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1月7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区域动脉栓塞治疗方案对PT、APTT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病例数70例,病例筛选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病例数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9-76岁,年龄均值(61.37±2.18)岁;病程8个月-22个月,平均(15.24±1.02)个月;临床分期(TNM):Ⅲ期24例、ⅣA期6例、ⅣB期5例。试验组病例数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9-75岁,年龄均值(61.40±2.17)岁;病程8个月-22个月,平均(15.30±1.01)个月;临床分期(TNM):Ⅲ期23例、ⅣA期6例、ⅣB期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组间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①经胃组织活检确诊为胃癌,为局部进展期;②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③精神状况良好;④预期生存期≥6个月;⑤临床资料完整;⑥符合《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3]中对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②发生远处转移;③替吉奥药物过敏;④有区域动脉栓塞治疗禁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替吉奥胶囊进行治疗。替吉奥胶囊(规格:20mg×28s)用法用量:口服给药,每天服药2次。按照患者体表面积调整用药剂量:①体表面积<1.25㎡:40mg/次;②体表面积1.25-1.50㎡:50mg/次;③体表面积>1.50㎡:60mg/次。患者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口服替吉奥胶囊基础上,接受区域动脉栓塞治疗。其中替吉奥胶囊生产厂家、批次、规格、用法用量等,与对照组一致。区域动脉栓塞治疗:对患者病情进行如实告知,介绍区域动脉栓塞治疗的步骤、作用、目的、预后等,同时说明治疗风险、费用等,征得患者同意。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应用Seldinger法),完成插管。使用聚乙烯醇栓塞颗粒560μm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临床疗效、血常规、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判定标准:①临床疗效[4]:对治疗前、治疗后病灶长径总和进行比较。患者治疗后,病灶消失为完全缓解,记为CR。治疗后,基线病灶长径与治疗前比较缩小>30%为部分缓解,记为PR。治疗后,基线病灶长径与治疗前比较缩小0%-30%为稳定,记为SD。治疗后,基线病灶长径与治疗前增加>20%,或者出现新病灶,为进展,记为PD。临床有效率=(CR+PR)病例数/病例总数×100%。②血常规: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分别进行抽血化验,进行血常规检查。采集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mL。使用DxH 600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③凝血功能:应用光电磁珠凝固法对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测定。④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例数,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次数/病例总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统计学分析与验证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通过t检验。对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通过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不同方式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率62.86%高于对照组的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比较两组血常规治疗前、治疗后水平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水平进行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常规水平比较(±s)

表2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常规水平比较(±s)

表2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常规水平比较(x±s)组别(n=35) CR PR SD PD 有效率试验组 5(14.29) 17(48.57)10(28.57) 3(8.57) 22(62.86)对照组 2(5.71) 11(31.43)15(42.86) 7(20.00) 13(37.14)χ2 - - - - 4.629 P---- 0.031 组别(n=35) 时间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1012/L)试验组 治疗前 95.34±2.15 3.31±0.15治疗后 116.24±6.34 3.66±0.21对照组 治疗前 95.36±2.14 3.29±0.15治疗后 110.05±4.68 3.51±0.18 t/P试验组(治疗前后) 18.469/0.000 8.024/0.000 t/P对照组(治疗前后) 16.888/0.000 5.555/0.000 t/P组间值(治疗前) 0.039/0.969 0.558/0.579 t/P组间值(治疗后) 4.647/0.000 3.208/0.002

2.3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进行PT、APTT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均明显比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PT、APTT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n=35) 时间 PT(s) APTT(s)试验组 治疗前 9.12±0.86 28.68±3.24治疗后 10.64±1.24 32.04±3.42对照组 治疗前 9.11±0.85 28.67±3.21治疗后 9.84±1.01 30.31±3.33 t/P试验组(治疗前后) 5.959/0.000 4.219/0.000 t/P对照组(治疗前后) 3.272/0.002 2.098/0.040 t/P组间值(治疗前) 0.049/0.961 0.013/0.990 t/P组间值(治疗后) 2.959/0.004 2.144/0.036

2.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胃癌临床发病率高,患者年龄跨度大、性别不限,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胃肠道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往往未能及时发现胃癌相关症状、体征,没有及时就医确诊,接受规范治疗,随着疾病发展,病情逐渐恶化,威胁其生命安全[5]。早期胃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患者忽视,造成疾病治疗时机延误,影响治疗效果。病灶对组织侵犯深度不断加深,进入局部进展期,治疗难度加大,疾病症状典型、加重。患者存在厌食、消化不良等不适,出现贫血、消瘦等特征,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辅助围术期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栓塞治疗等,可获得相对理想的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改善生活质量。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应避免盲目治疗,需对患者完善相关检查,确定疾病分期,采取相应的治疗,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治疗用药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替吉奥联合区域动脉栓塞治疗方案,相比于单独使用替吉奥治疗取得的抗肿瘤效果好,能够显著灭杀肿瘤细胞,缩小病灶体积。分析原因:替吉奥是一种治疗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为口服抗癌药。该药物本质是氟尿嘧啶衍生物,含有吉美嘧啶与奥替拉西两类调节剂,以及替加氟。其中替加氟属于5-Fu前体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优良,在人体内能够转化为5-Fu。替加氟释放的5-Fu在二氢嘧啶脱氢酶作用下可发生分解代谢,吉美嘧啶对于该过程起到抑制作用,以此维持人体血液与肿瘤组织中5-Fu的有效浓度。奥替拉西可以特异性抑制肠黏膜细胞乳清酸核糖转移酶,降低氟尿嘧啶的生理毒性。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使用替吉奥口服治疗,可以获得与静脉注射药物相当的治疗效果,抗肿瘤效果理想。同时可以避免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对人体造成的副作用,例如静脉血栓等。但是,对患者单独使用替吉奥口服抗肿瘤治疗时,由于药物抗肿瘤作用机制单一,而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分期不同,疗效有限。此外,该药物的抗肿瘤效果与剂量有关,大剂量用药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毒副作用加强。患者长期服药也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区域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并完成置管,将化疗药物输送至病灶动脉处,药物在局部浓集,杀伤肿瘤细胞。将化疗药物与碘化油混合后可以形成病灶动脉血管的栓塞,切断对肿瘤的供血,使得肿瘤细胞缺氧、缺血,发生坏死。区域动脉栓塞可以对肿瘤细胞凋亡进行诱导,对肿瘤细胞增殖进行抑制,造成病理性坏死。替吉奥与区域动脉栓塞联合使用,从不同机制方案进行抗肿瘤治疗,可获得协同抗肿瘤效果,提高疗效。试验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提高幅度比对照组高。提示说明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区域动脉栓塞治疗,可以纠正贫血。胃癌患者存在消化不良、厌食等症状,普遍存在贫血情况,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降低。联合治疗方案在病情控制,肿瘤细胞灭杀方面有优势,抗肿瘤效果好。患者病情好转后,消化不良及厌食症状缓解,营养水平得以提升,可以改善贫血。试验组PT、APTT改善效果比对照组好,提示替吉奥联合区域动脉栓塞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可以减少肿瘤对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原因:肿瘤细胞对人体结构形成破坏,炎性因子释放增多,促凝因子水平高,导致患者PT、APTT时间缩短。患者血液凝固,易形成血栓等。对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区域动脉栓塞治疗,肿瘤细胞被有效灭杀,减少了对人体结构的破坏,促凝因子及炎性因子释放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降低,延长PT、APTT时间。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联合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可以缩短疗程,同时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替吉奥口服剂量,从而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替吉奥联合区域动脉栓塞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PT、APTT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吉奥栓塞进展
莫瑞吉奥·卡特兰:愿你在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飞机旅行的幽默
可怕的羊水栓塞你了解多少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