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2023-01-03陈良敏张伟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文献金融

陈良敏,张伟伟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大学 经济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突出位置。而实现共同富裕,根本在农村、重点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必由之路。自2018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以来,学界高度关注乡村振兴,相关文献层出不穷。金融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金融如何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是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其核心要求与以往农业农村发展有质的变化。为此,金融与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内容也相应产生变动。深入总结目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能够为下一阶段抓关键找突破地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对于更好落实党中央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是理清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的基础研究手段。传统的文献综述依靠学者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和归纳,对研究现状和趋势的判断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随着信息计量学的发展,科学知识图谱可以对海量文献进行多元化的系统分析,用可视化方法展示文献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献分析手段[1]。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将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应用于金融相关主题的文献综述中,例如:绿色金融[2]、金融科技[3]、农业政策性金融[4]、互联网金融[5]等,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文献鲜有应用。本文将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挖掘研究主题的基本特征、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工具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工具

本文采取的研究工具是CiteSpace软件,是由情报学专家陈超美教授采用JAVA技术开发的用于文献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的软件,具备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功能的知识图谱工具。由于该工具可以用于判断某一领域研究基础和趋势,便于研究某学科或知识领域的研究特征及研究趋势,以及不同研究主题、研究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被诸多学者广泛应用于研究工作中。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在检索时首先点击高级检索,选择期刊检索,然后以“主题 =(乡村振兴)and(金融),时间范围=(2018—2021),来源类别=(北大核心)and(CSSCI)and(CSCD)”为检索条件。由此得出截至2021年2月28日,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394篇,手动剔除一些无效文献,最终选定364篇文章作为研究数据,然后将文献按照 CiteSpace文件读取格式要求导出,形成研究所需的样本数据。

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文献作者和发文机构分析

CiteSpace共现分析是识别出研究领域中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和引用关系的方法[6]。作者将上述已筛选得到的文献数据导入软件中,分别以作者和机构设为节点,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18—2021年,将切片长度设置为1,将裁减设置勾选为 Pathfinder 和 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分别得出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图1)和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2)。

1.文献作者共现分析

由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图1)可知,目前在核心期刊发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研究人员较为分散,部分研究作者之间有一定的合作,如李昊泽与冯朝睿、韦明升与张乐柱、温铁军与刘亚慧、申云与杨晶等,但论文还是以个人发表为主。这说明,研究者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合作,但强度较小。研究金融与乡村振兴的主要学者有何广文、杨林、温涛、申云、王曙光、李京蓉、杨晶、刘娟、韦明升、刘亚慧、于滨铜、温铁军、何欣、张涛等人,发文量均达到2篇以上,其中何广文发文4篇,杨林、温涛、申云、王曙光、李京蓉等人发文3篇。可见,目前研究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研究人员尚未形成比较核心的领军人物和队伍,尚处于起步阶段,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比较少。

图1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2.研究机构共现分析

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2)可知,当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以上机构的发文量均在3篇(含)以上,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和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发文量最多,发文量均达到8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文量达到7篇。上述4个机构均是国内农业经济研究领域比较权威且重要的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和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发文也比较活跃,但是上述机构较少和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总体而言,各个研究机构之间多为独立研究,合作程度较小。

图2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二)文献被引频次分析

文献的被引频次代表着相关文献的被关注度。总体来看,同时满足“金融”和“乡村振兴”两个主题的文献被引频次非常高。样本中被引频次超过(含)2次的文章高达206篇,占比为56.59%,被引频次超过(含)10次的文章共70篇,占比为19.23%。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章是吴国清教授于2018年发表的文章《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思路探究》,被引频次高达68次;其次为陈放于2018年发表的文章《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制度构建》,被引频次为66次;此外,被引频次达到30次以上的文章共计11篇,其中文章作者包括国内金融和农业经济领域著名专家,例如左停教授、王曙光教授、何广文教授、温铁军教授、周应恒教授等(见表1)。从最高被引文章篇名来看,国内学者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研究重点在于脱贫攻坚(包括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电商扶贫、普惠金融等)、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主体(集体)融资等方面的内容,与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及的工作要求高度贴合。

表1 文献被引频次表(频次>30次)

(三)发表期刊的分析

发表期刊的类型和频次等能反映相关选题的文献在期刊的被关注情况。通过Citespace的期刊来源选项,可以得到下面基本信息:本文选出的364篇文章共计发表在137种期刊上,共计45种期刊在2018—2021年超过(含)2个年度发表同时满足“金融”和“乡村振兴”两个主题的文章,其中2种期刊在4个年度均发表相关文章,12种期刊在3个年度发表相关文章,31种期刊在2个年度发表相关文章。发文期刊选题领域多为经济类、社会科学综合类、金融类等方向的期刊。发文频次比较高的期刊对该主题论文的及时追踪度非常高,普遍从2018年起就开始有相应的论文刊发,例如《金融发展研究》《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西南金融》等期刊。

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研究趋势分析

(一)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最能代表文章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的词汇,也是学者收集和捕捉某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窗口。通过对某个研究方向文献的关键词的分析,学者可以一致概述出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因此,知识图谱分析中将关键词作为分析研究热点的最基本要素。知识图谱分析方法提供的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帮助学者大致概括掌握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诸多文献所标注的关键词,具体研究思路是对一组关键词出现在同一组文献的频次,构建共现关键词的矩阵(共现矩阵),用可视化手段将经聚类分析后形成的共现网络进行展示,直观地展现某个研究领域集中度比较高的关键词,进而得到相应的研究热点。为刻画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研究热点,作者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参数设置为:节点设为关键词,时间设为2018—2021年,切片长度设为1,筛选标准的阈值设为50,裁减设置选择Pathfingder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两项,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3)和关键词频次表(表2)。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节点越大,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

图3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表2 期刊发文频次分析(频次>2次)

从图3和表2可知,除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金融”这三项主要检索词外,频次超过(含)10次的关键词是“普惠金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扶贫”“农村金融机构”和“精准扶贫”。其他比较集中的关键词多与目前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相关。与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关键词包括“产业兴旺”“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农业产业化”和“农业融合”等。与农村金融发展相关的关键词包括“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农村金融改革”和“涉农贷款”。

关键词共现分析根据不同关键词之间连接程度报告得出代表关键词重要性的指标,即中介中心性。该数值越高,对应关键词的影响程度越高,即关键词在共现矩阵中中介作用越强,多个关键词均与该关键词关联。中介中心性高的关键词通常是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桥梁。CiteSpace计算得出的中介中心性数值大于 0.1则表明此节点为重要性节点,是关键词共现网络中连接其他节点的桥梁,若此节点消失,则会给共现网络造成很大的影响。由表3可知,中介中心性数值位居首位的两个关键词是“农商行”和“农村信用社”,分别为0.48和0.46;中介中心性数值介于0.3~0.4的关键词为“农村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两权抵押贷款”“农村产权交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乡村振兴主题相关的“产业兴旺”“产业融合”“三农实体经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等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数值也均超过0.1。

表3 关键词频次

表4 关键词中介中心性排序

(二)研究热点演进分析

时间线图是将不同聚类包含的关键词按时间进行铺开展示,可以展示不同聚类的关键词相关的研究热点时间分布情况,更有利于把握研究热点演进情况。本文将上述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后一共得到15个聚类(详见图4):“农村金融创新”“农村信用社”“正规金融”“涉农贷款”“合作社”“脱贫攻坚”“农村金融”“三农发展”“财税改革”“农村信用体系”“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新型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上述15个聚类反映了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图4 2018—2021年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关键词演进图谱

1.相关目标体系

“脱贫攻坚”“三农发展”“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等5个聚类词指向乡村振兴的相关目标体系。已有研究针对上述目标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李闯等指出,农村贫困导致农村地区产业发展能力弱,经济落后[7]。脱贫攻坚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村产业得到扶持和发展,扶贫资产和资本留存为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乡村振兴实施需要梯度跟进和优化升级扶贫产业,巩固好前期积累的成果,这离不开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8]。三农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包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等多方面目标,是乡村振兴的持续性目标。其中,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杨清丽等认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10]。

目前,农村金融与上述相关目标体系之间关系的研究分为两类:一是定性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这类文献居多。例如:陆彩兰提出普惠金融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支持主要就是对小农户的支持[10]。周昌发等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难以解决乡村建设融资的需求,需要进行职能重构,激活集体资产金融权能[12]。二是采用定量实证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方法是采用时间序列或者面板数据的相关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关于乡村振兴的定量化还借助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例如:郭国峰等采用VAR模型对普惠金融对农村发展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13]。熊正德等构建普惠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全国2005—2017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不同维度之间的影响效果[14]。这些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农村金融或普惠金融对乡村经济(农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发现农村金融由于缺乏相应的作用机制,在政治和社会建设方面还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2.金融支持主体

“农村金融”“农村信用社”“正规金融”等3个聚类词指向了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主体。国内农村金融体系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保险和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为辅,包含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指农商行、农合行和农信社等三大类地方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机构。现有文献认为,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农村合作金融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其贡献率是国内农村金融体系中相对较高的。史歌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和贡献率进行测算,发现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小于商业金融[14]。同时,这也反映出我国农村金融支持主体发展不健全、体系落后等现实问题。例如,李慧提出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比较落后,农村各种类型金融机构的功能边界不清晰,需要对农村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以及民间金融合理定位,以满足农村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15]。尤其是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农业经济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性,相对经营难度较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较大[16]。

根据文献样本归纳,本文认为目前针对农村金融主体的研究主要有3种:一是聚焦农村金融改革方面的经验总结或模式探索性研究,研究方法以案例对比分析居多,部分研究也采取定量实证研究方法。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彭州市支行调研组采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DID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彭州在促进农村金融资源回流与重置方面取得的成效[17]。蒋远胜等对比分析四川省成都市和浙江省丽水市两个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市的改革成果[18]。王小茵提出通过农村金融的系统性创新和顶层设计,构建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可控性的有效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19]。二是关注主要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提升方面的研究,该类文献多关注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控以及金融监管环境等问题。例如:唐弋夫以农贷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外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机构不良贷款的影响较少,在乡村振兴实施阶段应该更多关注机构本身的金融风险防控[20]。葛和平和姜中裕采用演化博弈模型构建金融监管部门、农村金融机构和乡村经济实体三方博弈方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经济的过程中需要适当严格的监管条件,同时要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成本,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21]。三是探讨非主要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如何支持乡村振兴或发展的研究。从图4的时间线上看,学者们开始关注农业保险等非银行机构在农村金融体系的缺位,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体系需要从广度上进一步发展。例如:冯文丽等探讨农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制度约束与改革问题[22],兰虹等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农业保险如何进行发展[23]。

3.金融支持客体

“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三类聚类词指向了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客体。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目标,也是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服务最紧密相连的目标。实现产业兴旺需要瞄准的是农村地区产业的主体,即关系着农村产业升级的主体,同时也是金融支持产业兴旺的主要客体。何广文等提出乡村振兴时代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主要是以农村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农户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随着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然产生新的金融需求。金融支持产业振兴落脚点必须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从需求特征上探寻金融供给服务的创新。

本文选取文献样本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的金融支持客体的研究问题主要有:一是探讨如何破解金融支持客体融资难的问题。陈军等指出现行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政策实施效果不佳,并认为政策支持引导的方向应转向增强融资需求方的信用水平[25]。申云等从内外部融资增信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机制,提出内外部融资增信机制缺一不可,其中授信银行的融资增信模式创新和金融科技风险防控能力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重要保障[26]。相关文献多采用理论作为定性分析基础,尚缺乏采用定量实证手段进行分析。二是评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环境或信贷实施效果的研究。陈德仙等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构建家庭农场组织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对浙江省杭州、宁波和金华3地的142个家庭农场主进行评价,发现家庭农场主的金融信贷环境较差[27]。由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对更依赖于财政扶持资金。王睿等指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财政补贴资金的过度偏好[28]。杨林等基于26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金融信贷有助于提升农业专业合作社综合经营能力,但其效果较财政扶持差[29]。更有学者提出储蓄资本相比信贷资金的影响更为明显。例如:伍艳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和bootstrap技术对农户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储蓄资本比农户借贷行为对收入增长的影响更显著[30]。

集体经济组织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备受关注的金融支持客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产业兴旺和基层治理提升的重要主体。王曙光等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大发展,并建议采用差异化金融服务、建立征信系统、创建增信机制和进行多维度金融创新等切实有效的政策框架[31]。由于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该组织进行研究的以法学背景文献居多。本文选取文献样本中仅有少数几篇文献结合金融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不同类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产生的金融需求有所差异,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类型和发展周期特征对于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研究相对比较匮乏的方面。

4.金融支持路径

“农村金融创新”“涉农贷款”“农村信用体系”“财税改革”等4类聚类词指向了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路径。农村金融创新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7号)、中央一号文件和《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均提出坚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多形式的地权和动产抵押贷款、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等。

关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文献主要聚焦于某一类型的产品服务展开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涉及地权或动产方面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李标等在分析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32]。刘标胜等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F-REITs的运作经验,结合我国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和当前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发展农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F-REITs)这种金融创新融资工具的可行性[33]。二是探讨乡村振兴中绿色金融发展。由于我国绿色金融大规模发展较晚,多地还在逐步探索中,目前讨论具体业务创新的文献较少,讨论机制建设较多。例如:杨林等提出农业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搭建、绿色金融支持乡村生态宜居的配套设计、乡村绿色金融供需环境改良、“乡村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协同”的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框架[34]。王波等提出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形成以绿色信贷为主,以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为辅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35]。三是关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该方面研究讨论的内容相对比较全面,主要包括: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控机制[36-37]、创新模式和路径[38-39]等。其中,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的探讨离不开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陈东平从契约理论出发提出诸如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具备中介功能的农村经济组织,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成本,解决农村信贷市场失灵问题,有利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40]。

涉农贷款的聚类词涉及内容较为宽泛,从时间线图上涉及互联网金融、农村普惠金融等金融模式,同时也涉及商业银行、农信社和“互联网+”等金融支持主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是金融支持路径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从普惠金融发展开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内容就成为研究关注点。财税改革是商业化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之外的金融支持路径,虽然讨论内容较少,但仍为关注点之一。

(三)研究趋势分析

关键词突显度是反映在一段时间内关键词的影响力强度,半衰期是体现某个关键词是否被长期关注。本文对选择的样本进行共现分析的时候,任何一个关键词均未出现突显度,说明目前相关的关键词的重要程度比较均衡;且因为研究主题所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小,关键词无法进行半衰期分析。突现的关键词表示这一时期学术研究的热点、前沿以及发展趋势,突现强度则表现了学者对该领域关注的强度,半衰期表示开始年份和结束年份相关领域研究学者广泛关注的时间长度,时间越长则说明学界对此关注越久。关键词突现图谱是研究前沿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关键词突现图谱可以准确获取和掌握本领域研究主题的演变态势和聚焦点。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突现强度较高,数值为2.73,说明 2018—2021年国内学界研究的前沿是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是学界未来持续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综上可知,自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学界研究人员并未形成合作紧密的学术团队和领军人员,研究讨论的内容比较分散。研究机构跨区域的研究合作较少,同省域的研究机构和学者之间存在一定合作。从发文机构来看,发文较多的机构仍集中在北京、四川和南京等地的著名高校,人民银行系统的作者发文在非高校科研机构中最多,相关金融机构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较少。

在研究内容上,现有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具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研究主题聚焦比较明显,政策导向明显。学界研究围绕着国家政策导向,目前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和研究主题紧跟着国家政策转换,但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主题相对比较聚焦。现阶段比较侧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金融扶贫、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产品服务等相关研究。第二,研究内容具有延续性,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加深。当前大部分研究内容和以往研究仍具有一定延续性,例如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扶贫方面的研究是对以往研究的继续深化。目前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新增的研究重点主要与乡村产业、普惠金融、金融数字化转型相关。与乡村振兴相关的金融需求主体繁多,针对某一细分主体的研究数量明显不足,研究内容偏向大而全,研究内容尚未能完全有针对性地深化。第三,研究内容涉及细分学科领域较少,研究广度有待进一步扩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涉及银行、保险等方面细分学科居多,这与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有关。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户消费金融需求不断升级,其他相关金融细分学科涉及的问题也将成为研究方向。

(二)研究展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研究热度不会降低。新时代新征程,对乡村振兴的研究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鉴于此,结合本研究的总结归纳,本文认为下阶段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研究需从如下几方面展开:第一,注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阶段性、地区性研究。政策导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风向标,仍要作为相关研究的主要导向。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阶段,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周期。面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也需要注重地区性所带来的问题。接下来的研究可从区域和周期上入手,具体讨论不同区域的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深挖乡村振兴的周期性特征,以此结合金融支持展开相关研究。第二,深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选题的系统性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部分学者已经开始从某个农村金融创新作为切入口,系统性地讨论该金融创新的运作模式、风险防控、减贫机制等相关问题,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学界可继续关注不同金融支持主体和客体,进行系统性研究,提升选题的实践价值。第三,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和交流。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学、金融学、公共管理等多学科的重要命题,跨学科合作交流,甚至学界和业界的合作将推动该命题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之下更有广度的探索。例如,有关金融如何支持乡村公共治理等方面交叉命题的探究仍比较少。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文献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