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

2023-01-03李淑莉东安县自来水公司湖南永州425900

化工管理 2022年18期
关键词:检测点准确性稳定性

李淑莉(东安县自来水公司,湖南 永州 425900)

1 水质检测的意义和目标

生活饮用水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若水源水质受到污染,就会影响人体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80%的人类疾病与水质污染有关,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因缺乏清洁的饮用水而造成死亡人数达1 240万。饮用水安全足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水质检测是保障水体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对水资源的保护有重要意义。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让水资源进一步得到过滤,保障水体安全都依靠水质检测人员工作的进行。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指标可以将水质检测工作分为两种情况:其一,能够充分反映水质情况的综合指标,如:水质的温度、酸碱度、浑浊度、色度、悬浮物以及含氧量等;其二,水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水质检测目标是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充分了解水质的实际污染情况之后,运用相应的设备对污染物进行数据检测,然后将得出来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找出一定的规律之后掌握水质变化的方向,提高水质检测的质量,使水质检测的结果同时具备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因素

2.1 水样的选取

水质检测的基础工作就是水源的选择及检测点位的布设问题,相关检测工作人员只有按照要求科学地选择水源才能够保证之后水质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而关于水质检测点的布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此,有效地选择水质检测点非常必要。

2.2 工作人员的操作

为了确保水质检测能够达到稳定和准确的结果,检测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单位的具体操作流程来进行水质的采集、运输、保存和检测工作。

2.3 水质采样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水质检测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重复多次的水样采集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设计水质采样的频率,如果采样的频率过高,就非常容易发生水体污染的情况,从而影响水体的正常结构。如果水质采样的频率过低,那么水质检测工作的实施是无法发挥真正成效和价值的。

2.4 来源要素

在进行水质检测的过程中,相应的检测工作人员往往会将待检测的水质来源搞混,这样一来检测的结果也就失去了准确性,不能代表当时水质的真实情况。因此,在展开相应的检测工作时,应认真填写“采样记录表”,表中应有以下内容:名称、目的、检测项目、采样点位、采样时间、样品编号、采样人姓名及其他有关事项等。相应的检测工作者一定要按照严格的检测流程来开展工作,水质的来源需要进行反复的确认,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

2.5 类别要素

由于水质的类别有许多种,不同的水质类别所包含的成分、污染物分布情况也各有差异。因此,在检测人员进行水质检测工作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先确认水质的来源和实际污染物,然后再确认其水质的类别。如果工作人员发现是工业废水,那么相关的检测工作人员应该在充分了解工业企业的实际生产工艺之后,再展开相应的检测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针对性地展开相应的水质检测工作,结果才能更加准确。但是当前许多地方在进行水质检测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水质的类别进行深入地探究,最终导致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检测单位应当做好水体类别的分类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类别要素造成的不良影响。

3 改善水质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途径

3.1 恰当地设定水质检测点

由于水质检测点的设置情况会直接影响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水质检测初期准备工作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水质来源以及对环境方面的影响,然后科学地设置相应的检测点。同时在保证检测成效较好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待检测水质出现扩散的情况,因为一旦待检测水质发生了扩散就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在按照实际需求设定垂直形式的检测点时,应该先全面剖析水质的条件,或是在水源地附近建立相应的检测点,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缩短待检测水质和水源的距离,避免一些外部要素对水质结果造成影响,从而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1]。

3.2 创建高标准的管控机制

相关工作人员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质检测工作时,经常会由于管控机制建立的不完善以及检测工作标准度较低的问题,而直接导致整个检测结果受到较大的影响,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有所降低,准确性也难以达到预期要求,检测结果的参考性难以满足实际要求。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当地的检测部门应该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建立高标准的管控机制,保证水质检测工作能够顺利正常开展。同时提升各种不同类型检测设备的调试工作水平,定期进行精密仪器的送检。

工作人员在正式开展水质检测工作时,应该对检测环境进行适当优化,保证检测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水质检测的各项要求,检测单位在这时应该制定严格的责任管理制度,使所有的检测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白自己的职责,这样就能够在检测出现问题时快速地完成相应的追责工作,而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2]。

3.3 注重设备及技术的升级

相应的检测工作人员只有学会合理地运用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才能得到有效的水质检测结果。在检测单位进行实际检测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必要研发成本的投入,增强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力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优化整个水质检测的过程。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一些国外的先进检测技术,加强对先进设备的引进,然后根据国内的水质情况和检测要求进行科学的优化改良,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设备应用的性能和相应的技术水平。除此之外,检测单位在对设备和技术进行升级的过程中,还要在保证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上,有效地防范检测单位由于过度升级而出现检测结果稳定性降低的情况[3]。

3.4 加强水质检测过程优化

3.4.1 科学设定采样时间

待检测的水质如果是来源于河流,这类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环境中,那么在采样时间的设定上应该以丰水期和枯水期为主,然后根据相应的时间要求科学地设计水质的采样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如果待检测的水质是来自于工业企业的废水,或是生产设备中所应用的冷却水,那么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长期监管,然后再进行取样。在这里应该以企业的实际生产规律为准则进行动态化监管,才能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4]。

3.4.2 恰当设定采样频次

为了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除了需要科学地设定采样时间,还需要科学地设定采样的频次。如果频次过高,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频次过低,那么采样结果的可靠性就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检测单位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这一点,在实际的采样过程中,水体会受到多方影响因素的干扰,水质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水质的实际变化过程来选择采样的频次。比如,如果待检测水质污染的杂质存在波动较大的问题,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适当地提升采样的频次,尽量缩短两次采样之间的间隔时间,保证采样结果能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5]。

用多功能微生物自动测量分析仪测量各抑菌圈的直径,并照生物检定统计法进行可信限率检验与效价计算,当可信限率不大于5%时,检测结果有效,测定结果见表2。

3.4.3 合理设定检测地点

检测部门在进行水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水质来源的环境,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水质监测地点。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尽量避免由于水体流动性较强而对监测点造成的干扰。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为水体流动过大而使检测点出现移位的情况,以工业废水检测点设定为例,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业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之后,不仅需要科学地设置污水平面的位置,而且还要合理地设计检测点的高度和位置。而对于流动的水体来说,检测点的设定需要考量的要素有很多,如:水体的流量、宽度、深度等,根据实际经验,检测点的设置应该在0.2~0.4 m之间[6]。采样时,应认真填写“污水采样记录表”,表中应有以下内容:污染源名称、检测目的、检测项目、采样点位、采样时间、样品编号、污水性质、污水流量、采样人姓名及其他有关事项等。

3.5 提升检测人员技能素养

水体检测工作的一线参与者就是检测人员,而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职业观念、道德水平、专业技能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此,检测单位就应该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让检测人员定期参与相应的培训。虽然当前我国科技的进步使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水质检测过程中,提升了水质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检查单位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之后,就需要对所有的检测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让其能够充分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方式,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其实除了加强对内部人才的培训,检测单位还需要积极地引进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可以通过加大招聘力度来建立一支优秀的水质检测团队。另外,检测单位还要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定期对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作为绩效发放的依据,这样检测人员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检测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的技能,才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和稳定[7]。

3.6 加强水质检测方法的科学性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相应的工作人员应该应用科学性较高的水质检测方法,在检测单位综合考量待检测水质的各项指标之后,就可以确定哪项为最适用的水质检测方法。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后,为了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地进行复检,然后对比之前的检测结果。如果对比之后出现较大的误差,就应该追其原因,然后对不确定性进行评估。在水质检测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保证严格按照流程来进行,然后再对测定值进行相应的对比,探讨水质指标数据的各项内容。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水质检测结果在不合理的范围内出现偏差[8]。

3.7 提升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能力

为了保证水质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应该提升所有检测工作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水质最终检测结果能够与真实的水质数据相符。为了达到这一结果,相应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在进行水质检测数据分析整理时,做好数据的审计、审核与整理工作。从数据审计工作进行分析,在进行数据审计工作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先合理地分类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其中包含水质中含有的氮物质分类、磷物质分类、有害物质的分类等,在工作人员完成对数据的统计和记录之后,在进行计算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搜集而来的顺序完成数据信息的相关记录工作,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数据记录出现混乱的情况。而在进行数据审核工作时,需要将核算好的数据信息上报给相应部门进行审核,一般情况下,相关部门都需要集中审核水质检测工作的数据结果,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数据结果来判断水质的变化情况,然后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而在进行整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整理审核之后的水质数据情况,这是为了后续工作人员的查询和管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作人员对水质检测的监管力度[9]。

3.8 做好误差的分析和处理工作

在进行实际的水质检测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是必然的。而这里的误差指的是水质检测的最终数据结果与实际的水质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由于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处理误差来得知之前真实的水质数据,这种方式能够避免误差对水质检测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由此可知,做好误差的分析和处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误差分析和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先检查相应的检测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在之后的工作中定期对相应的检测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在设备使用完成之后,应该及时做好相应的清洁和记录工作。如果需要运用到玻璃材质的设备,那么就需要在用完设备之后,对其进行彻底的清理。在清理之后,做好相应的校正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10]。

3.9 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

水质检测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运用相应的检测设备,这是因为大部分检测工作得到的数据需要运用针对性较强的检测设备才能够获得,所以检测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会直接关系到水质检测的结果。因此,检测单位应该尽量应用先进的检测设备,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而应用先进的检测设备不仅可以提高检测工作的成效,还能够对多种不同的物质进行检测,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检测的流程,对我国水质检测工作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积极地引进相应的检测设备是非常必要的[11]。

在运用先进的水质检测设备过程中,为了保证检测工作的有效性,不仅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能够充分意识到水质检测工作实施的重要现实意义,而且还要按照规则落实好相应的检测流程,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懂得设备的使用方法,知晓水质检测的应用原理,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如果检测设备出现了一些小故障,工作人员需要能够按照相应的检测原理来分析出现的故障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复杂,从未见过的水污染问题也逐渐出现,需要检测的污染物变得越来越多。一部分设备无法有效地检测水中所有污染物的成分以及相关的数据,所以检测单位应该及时更换先进的检测设备[12]。

3.10 规范管理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水质检测的过程中,有些检测样本是需要在现场进行检测的,但是还有一些检测样本需要运用一些精密仪器,所以应将其运输到实验室中。检测单位为了保证水质样品运输环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使其不会遭到破坏,就应该选择饮用水水质保存试剂,选择科学的保存方法,只有这样才不会破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在采样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采样环境的整洁,相关工作人员不可以与样本进行直接接触,因为这样会直接导致样本被污染[13]。

4 结语

在实际检测水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水质检测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需要合理地选择检测地点,设置好采样的频次,提升工作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积极地引进先进的水质检测设备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水质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猜你喜欢

检测点准确性稳定性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骑马做核酸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浅谈鼓风机轴振动在线监测的检测点设置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环境监测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