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

2023-01-02蒋小燕张晨韦庆昱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理论内涵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

蒋小燕 张晨 韦庆昱

[摘要]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之举。基于高校职责视角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社会服务功能有待延展、科学研究能力有待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有待拓展等现实困境。因此,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进一步丰富社会服务内涵,提升科学研究能力,稳步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从而更好地承担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责任。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现实挑战;实践进路

[作者简介]蒋小燕(1969- ),女,江苏宜兴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苏  常州  213164)张晨(1974- ),女,江苏常州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研究员。(江苏  常州  213000)韦庆昱(1974- ),男,江苏泰兴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院校专业群集聚效应的形成机理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JA220479)和2019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重点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YDJ01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24-0065-05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作用,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自然成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也是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更是推动高职院校实现主动发展的现实之需。鉴于此,本研究拟从高校职责的视角切入,探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现实挑战及实践进路等具体问题,以为丰富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基础。

一、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

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来,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在推动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数字化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而言,现有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高质量发展有何特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有哪些,回答好这些问题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增效都有所助益。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了战略定位理论。他认为,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做好自身战略定位。基于此,朱正茹提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指高职院校整合各类资源而选择的错位发展,最终带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质量、技术服务以及品牌。甘华银则提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包括全方位和多层次两个层面。全方位指高职院校应当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而多层次则指高职院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来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肖冰提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组织变革,旨在提高组织效能,进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可见,目前的研究侧重学理性,未能运用一个科学有效的分析框架来探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问题,难以完整涵盖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全貌。因此,本研究认为,应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动态、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问题。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应是在经济、教育等领域全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一种促进高职院校主动作为并持续增强其职责的新型院校发展理念,旨在通过自身高质量发展来摆脱诸如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困境,最终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承担社会职责,进而达到提升国家人力资本素质的目的,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系列宏观政策及改革举措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涉及多维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其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认真面对。

(一)“三教”改革缓慢,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其关键在于推进教师(主体)、教材(客体)、教法(内容)三者的深入改革。但从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未能较好地满足育人需求。据2016—2020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持续增加,高职院校生师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为17.73∶1,2020年为20.28∶1。这也使得有限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面临更加繁重的教学任务,难以满足育人需求。二是课程体系改革未能较好地契合育人需求。高职院校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适配度不高,课程内容开发时企业参与意愿不强,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对企业、教师等主体的课程评价意见关注度不高。三是教学方法改革未能较好地适应育人需求。尽管高职院校进行了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为代表的多轮教学方法改革,尝试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格局,但教法改革的实际成效收效甚微,传统讲授法仍然占据主要地位。

(二)服务意识不强,社会服务功能有待延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也日渐成熟,但仍面臨严峻挑战。一是社会服务领域不够全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但实际上,高职院校在服务社区教育方面关注不够、投入不多,取得的成效远低于政府预期。因此,未来高职院校要以社区教育为突破,拓展社会服务领域空间。二是社会服务协同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牵涉面较广,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院校及本校相关处室或二级学院等,利益主体多元化。而现有的内部协调机制往往不能满足不同主体的价值取向,造成跨部门统筹协调能力弱化,导致各种推诿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社会服务资源要素面临短缺。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快速增加,导致师资力量面临摊薄风险,进而造成社会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四是依托互联网开展社会服务资源不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数字化经济的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必然趋势,但依托互联网开展社会服务所需要的诸如课程、信息、平台等资源要素却严重短缺,影响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效能的发挥。

(三)科研团队薄弱,科学研究能力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同普通高校一样,承担着科学研究的社会职责,肩负着以科研创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不清、知识域狭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尤其是我国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来,高职院校科研短板愈加凸显。一是高级别研究项目立项数偏少。高级别研究项目是反映一所高职院校科研产出的重要指标,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为例,通过对2021年度和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公示的数据统计可知,全国高职院校2021年入选项目数量为88个、2022年入选项目数量为96个,立项率均不到4%。可见,立项项目数量虽有提升,但高职院校立项数量占总体立项数的比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同样,在自然科学领域高级别研究项目立项情况也不容乐观。二是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受科研成果排名因素影响,团队成员更热衷于“单兵作战”,团队科研凝聚力不强,未形成科研合力。同时,团队成员来源单一,缺少跨学科教师的学术支持,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相对落后,研究成果与团队研究主题的关联性不强。此外,科研团队的经费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团队文化建设滞后,团队科研产出效率低。三是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成效缓慢。科研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研发中心、技术转移推广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是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科研设备老旧,科研平台层次偏低、数量少,同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资源共享利用率整体不高。

(四)协同融合不够,国际交流合作有待拓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推进,高职院校积极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促进高职教育与世界职业教育的协同融合,进而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世界影响力的稳步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世界产业布局的调整,加之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较为缓慢,“十四五”期间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任重道远。一是优质职教资源输出能力参差不齐。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发并输出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数量虽然在持续增加,但总体的开发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据《江苏省2022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该省90所高职院校2021年开发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数量为269个,平均每校不足3个。二是师生国际化水平提升存在瓶颈。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CEAIE2021年度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报告》显示,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师资占比低于20%,教师在国(境)外专业性组织担任职务情况也不容乐观。同样,来华留学生招生数量处于较低水平,高职院校學生赴境外深造意愿减弱和参加国际竞赛机会较为缺乏。这与院校地理位置、专业发展水平和学生家庭收入状况等有较大关系。

三、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面对以上挑战,高职院校必须探索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进路,重构创新发展的内涵重点,进而增强高职教育的适应性,“加快实现与经济社会内生嵌入式的创新发展”①,才能真正推进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深入应用,产业行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习得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掌握更为复杂的智能化设备操作与维护,还要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来保持行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能力,这也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应对的挑战。一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为主导,紧贴企业岗位需求设计开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选取结构化和序列化的典型岗位任务重组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形成“岗”与“课”对接联动机制。二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技能竞赛要求和人才培养规格相接轨,确保学生具备未来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能力(技能)、职业素质和知识。同时,将备赛训练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课”与“赛”在标准、内容等维度的融通互补。三是围绕1+X证书制度等新要求,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改革,进而实现“书证融通”,大力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助力学生实现出彩人生。总之,应通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打通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环节”②,丰富高职学生成才路径,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就业变化并获得技能水平提升。

(二)丰富社会服务内涵

诚如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所言:“服务应该是高校唯一的理想。”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依托人才、设备等资源开展社会服务显得极为必要。一是以服务人民群众的知识更新拓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外延。如前所述,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应是高职院校服务对象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以打造社区教育项目工作室为抓手,培育整合社区项目(课程)资源,开发包含公民素养、诚信教育、人文艺术、科学技术、职业技能等在内的在线学习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社区教育的需求,有力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二是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推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纵深发展。“开展科技研发服务,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③基于此,高职院校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项目为合作纽带,积极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等服务项目,从而赋能区域行业企业创新发展。同时,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带动产业资源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进而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三是以构建高效的协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高效的协作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好不同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主体合作机制,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参与合力,推动社会服务提质增效,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履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素质提升等重要职责。

(三)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开展科学研究是提升高职院校高等性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源泉。高职院校应跳脱出科研锦标赛的局限思维,牢牢坚持应用型科研定位,以生产技术知识和教师实践性知识为重点,以科研成果来支撑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社会职责,“努力将自身打造为‘双高计划中所描述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④ 。一是以项目驱动为导向,挖掘不同类型教师的科研潜力。高职院校应梳理不同类型教师的科研需求,在此基础上分类制定科研激励政策。例如,针对青年教师可以提供专家指导、参加学术会议等必要的科研支持,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升项目申报能力与水平;针对博士学历教师群体,则可以通过搭平台、压担子、定任务等方式激发其参与科研项目申报的热情,进而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二是以跨校合作为突破,组建高水平科学研究共同体。针对高职院校现有科研团队战斗力不强、科研绩效不显著等情况,鼓励组建跨校、跨学科的科研共同体,以政策、资金、知识等支持方式来鼓励企业技术人员、普通高校高层次人才等与高职院校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实现优势互补;同时,积极破除科研团队成果评价“重论文”的倾向,加大对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科研成果转化、咨询报告等其他形式成果的认可度,以此提升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处理好教师科研需求与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三是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大对科研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科研基础设施设备是开展高层次科研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要加大对以科研平台为代表的科研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为教师取得高质量科研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四)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在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促进青年技能养成、确保人人享有教育机会等方面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职院校应强化制度设计,“推动形成与新时代国家战略相适应的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范式”⑤。一是整合资源,多方共建海外人才共育平台,加快培养爱华友华的国际青年。二是多维探索,拓宽职业教育资源输出渠道。增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制度、需求等方面的了解,教育行政部门统筹高职院校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优质职教资源,依托“走出去”行业企业广泛开展职教资源输出,稳步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标准在世界上的认可度。三是内外联动,多措并举促进师生国际化水平提升。围绕“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各类线上培训项目,推动师生融入不同国家文化,提高师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理应完善相关政策,形成多元的经费投入机制,鼓励教师赴(国)境外高校访学、深造、参与学术会议等,鼓励教师在国际组织任职,扩大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加大来自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带动高职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助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注释]

①王亚鹏,唐柳.高职教育适应性:内涵、目标、逻辑及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8):40.

②杨磊,朱德全.“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逻辑框架[J].贵州社会科学,2021(8):107.

③岑家峰.新时代高職院校社会服务现状及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质量报告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8):48.

④李政.职业本科教育的学科建设:大学职能的视角[J].江苏高教,2022(3):113.

⑤祝成林,吴立保.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转向、挑战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2(3):96.

[参考文献]

[1]朱正茹.错位发展:新时期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5-9.

[2]甘华银.新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教育与职业,2020(7):34-39.

[3]肖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1(Z1):72-74.

[4]罗尧成,刘桐.教育部人文社科高职研究项目立项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8(Z1):77-80.

[5]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CEAIE 2021年度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报告[EB/OL].(2021-10-29)[2022-10-31].http://www.ceaie.edu.cn/article/2301.html.

猜你喜欢

理论内涵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