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

2023-01-02邓成邦

中华建设 2022年5期
关键词:岩土工程质量环节

邓成邦

伴随我国传统建设行业的不断进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外开放政策使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提升企业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问题是打破技术桎梏。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近年来逐步受到重视与关注,现就一体化模式实质内容做详细陈述,论述推广工程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质量保证与进度控制两方面,阐述传统勘察设计施工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的优劣。

一、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概述

1.影响岩土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

介于建筑工程的分工细化程度高,一般工程项目的上层结构和电、水、暖等配置设计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岩土工程设计基本依靠结构工程师完成。由于岩土工程的特殊性,此种分工安排将暴露诸多弊端。

(1)岩土工程尚不具备完整科学性

经过数十年来国家岩土工程体制改革与不断进步,我国现有岩土工程科学水平业已步入全新发展阶段。岩土工程该种“发展中”时期,令工程牵涉的科学体系尚未达到完善、严谨的程度,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无法利用理论知识系统解决勘察设计的实际问题。上述情况的产生致使当下岩土工程的开展模式难以完全确保科学高效,岩土工程普遍依靠实际勘察设计经验积累加理论知识辅助的行进模式,效率较低。基于岩土工程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及复杂多变的时空变异性,结构工程师很难完全胜任工作量繁重的岩土工程设计。

(2)岩土工程流程分工制约整体项目协调性

岩土工程项目程序繁多,若项目承包方不是由一家企业担任,改为多家企业共同合作,将大概率出现不同流程间难以协调、相互脱节的问题,导致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衔接不够细致,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岩土工程的勘察单位完成勘察工作,将不再继续参与后续设计工作。缺乏勘察技术人员的全程指导交流,设计人员很难依据纸面数据和参数,准确把握建址具体水文地质特点;难以针对岩土地质特性设计合理的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制定可行的施工参数。设计技术人员直接搬用勘察数据成果,忽视地基处理意见,易使相关数据信息层层加码,为工程推进带来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勘察单位呈报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时,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已预先考虑不同威胁建筑安全的隐患,令参数添加安全系数。设计单位获得数据后,再次将安全系数放大。施工方未完全掌控设计方案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施工监测单位缺乏对施工地点地质特征的全面了解,很难针对复杂的工程施工展开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测,进而造成工程整体质量、成本、进度把控困难等重大问题。

2.现有岩土工程勘察体制下施行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意义

长久以来,我国建筑项目一直遵循勘察为先、设计为次、施工为后的严谨工程程序,岩土工程项目开展同样不例外。针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体制的要求,技术服务水平不同的勘察单位均朝向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方向进步,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的推进,愈发促使该种趋势蓬勃发展。专业岩土勘察工程师应依据不同建址的岩土工程施工条件,紧密贴合建设工程上层结构的设计需求,提出合理有效的设计施工建议。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模式,必将推动工程项目不同阶段流程的协调统一,大幅提升岩土工程经济效益、有力控制项目成本支出。

3.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架构

由具备甲级资质的大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企业,充分利用该企业自身优势,发挥企业岩土工程专业化特质,以卓越、先进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技术力量为支撑,统筹兼顾岩土工程各方技术环节,用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技术服务理念,提供一体化程度高、责任分工明确、协调可控性强的综合工程服务。由一家企业根据不同项目实际特点,配置专业人员承担岩土工程各项环节的工作,以构造项目部的形式充分协调整体项目技术需求。

二、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与传统模式的优劣比较

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与传统勘察设计施工模式在不同评价标准下各有优劣,通过立足于工程项目典型需求比较不同模式的不足和优点,分析运作模式是否适合项目的科学发展,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促进我国岩土工程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1.质量保证

(1)传统勘察设计施工模式

由于传统勘察设计施工模式将设计与施工分派给不同企业,有助于企业间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继而达到有力保障工程质量的目的。传统模式下不同承包商通过完成项目各程序分工,有效促进该项工程业主积极参与实际设计和施工阶段,提高业主与承包单位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通过各方协调,严格把控整体工程质量。但在传统模式下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环节互相独立,若各承包单位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环节衔接出现问题,易导致不同团队仅负责保障本职工作部分质量,轻视对整体项目质量的投入力度,造成该项工程的可建造性下降、工程成本支出提升、不断变动既定设计等影响工期和质量的负面效应。

(2)一体化模式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对质量把控集成度较高,具体表现为: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不同环节深度交互,不仅有效降低工程整体造价,同时有力节约工程成本投资、提升完成效率。通过在设计阶段利用限额设计优化方案,合理缩减工程造价。由于一体化模式下工程承建方资质深厚,能够依靠企业积累的施工经验不断开展深度设计优化,提供设计方案最优解使工程的可建造性增强。但一体化模式对工程质量保障不足,承建单位对项目投入庞大,难以保证对项目各流程质量把控面面俱到。施工与设计环节总是存在互相制约质量的不良影响。设计方案需要考虑企业具体施工材料支出,必然令设计部门不再以高度保证工程质量为首要目标,而要综合考虑成本控制和质量安全。因此,当成本支出和设计质量优化产生冲突时,企业往往会选择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确保成本支出可接受。

2.进度控制

(1)传统勘察设计施工模式

传统勘察设计施工模式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具有明显劣势,首先,传统模式运作下将导致整体工程工期过长。项目完成勘察与设计环节后,需要重新招标挑选工程施工承建企业。施工承包商筹措施工资金及材料设备耗费大量时间,并无法预先安排,必须待具体项目流程细节颁布后开展,造成时间成本增加、延长施工周期,工程整体经济效益随之下降。再者,传统勘察设计施工模式下各企业间协调性差,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处理勘察、设计、施工及监测环节的矛盾,大大增加工程的不确定因素,使工程进度难以控制。

(2)一体化模式

一体化模式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监测依靠高度的可协调性和整体性,明显缩短工程周期,显著提升工程效率。由于一体化模式要求承建方具备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多方资质,同时负责工程多项环节,工程设计和施工将得到高效衔接。施工部门可以在设计部门的建议指导下,预先准备施工材料、设备,大大节省时间成本支出,令工程整体经济效益获得保证。单个承包企业能够确保工程各环节信息交互畅通、减少不同项目环节间产生矛盾,避免因协调沟通矛盾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有力降低工程的不确定性、有效规避大幅工程变动、提升工程周期可控性,工程整体效率具有明显提高。

三、结语

在我国岩土工程科技发展水平的大形势下,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的推广普及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岩土工程科学领域尚有关键性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当下应做好相关专业人才的梯队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扎实理论基础的技术人员,为国家岩土工程科学发展奠定良好根基;不断完善涉及岩土工程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健全岩土工程勘察体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运作环境。

猜你喜欢

岩土工程质量环节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