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和大豆密植套种栽培模式及配套机械化探究

2022-12-31云善良

种子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株距套种行距

云善良

(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在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情况下,很多农业工作者都在研究如何优化种植以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套种栽培技术就是目前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田间种植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在一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间,在植株行间再种植另外一种农作物,达到合理密植的目的,最大化发挥出土地的使用价值。

套种的两种作物首先要遵循作物的生长规律,其次是不能相互影响生长。如何科学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并充分体现套种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1],以玉米和大豆密植套种为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 玉米和大豆密植套种模式的基本特点及高产机理

1.1 栽培技术模式的主要特点与基本要求

玉米、大豆密植套种模式是指利用玉米与大豆套播精量播种机开展播种种植作业,有很强的先进性与时效性。结束播种作业环节后,有利于强化玉米和大豆间套种模式的种植成效。要求将玉米的行距控制在40 cm,设定株距为10 cm;大豆的行距需要控制在40 cm,设定株距为8 cm 左右,将玉米与大豆行距设计为60 cm。开展密植套种作业时,应该严格控制种植密度,通常应保证玉米为6.3 万~7.2 万株/hm2,大豆需要保证在18 万~27 万株/hm2。

1.2 密植套种栽培模式的高产机理

在玉米和大豆密植套种栽培模式下,玉米及大豆的穴距缩小,所以让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及大豆的密度与清种密度相近,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保证水分及肥料充足,强化植株间的通风性,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水平,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同时,可以做到在玉米不减产的前提下提高大豆产量,进一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作物产量,使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得到全面发挥,为各地区农业发展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2 玉米和大豆套种栽培的配置方案及主要优势

2.1 配置方案

实行玉米和大豆套种栽培方案时,要先做好现场勘查工作,确定土壤环境、质量及种植面积,有序开展设计配置工作,确定套种栽培参数。一般土壤环境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2.1.1 肥沃地块的种植方案

以鲁西平原为例,在土壤含水量、营养程度较好的情况下,选择种植玉米和大豆时,常见模式如下。

一是4 行大豆2 行玉米。带宽290 cm,大豆行距40 cm、株距10 cm,播种量138000 粒/hm2;玉米行距40 cm、株距10 cm,播种量为69000 粒/hm2。大豆与玉米间距65 cm。

二是4 行大豆3 行玉米。带宽350 cm,大豆行距40 cm、株距10 cm,播种量114000 粒/hm2;玉米行距50 cm、边行株距12 cm、中间行株距15 cm,播种量为66000 粒/hm2。大豆与玉米间距65 cm。

三是6 行大豆3 行玉米。带宽455 cm,大豆行距45 cm、株距10 cm,播种量132000 粒/hm2;玉米行距50 cm、边行株距12 cm、中间行株距15 cm,播种量为51000 粒/hm2。大豆与玉米间距65 cm[2]。

2.1.2 干旱贫瘠地块的方案

土壤含水量少、肥力低,自然条件较贫瘠的地块,既要保证最大产量,又要改善土壤肥力。在种植时,单位面积土壤的作物种植量要适当降低,减少土地的种植压力,常见模式如下。

一是4 行大豆2 行玉米,种植带设为320 cm,大豆行距50 cm,株距15 cm,玉米行距60 cm,株距15 cm,大豆与玉米间距70 cm。

二是6 行大豆2 行玉米,种植带设为480 cm,大豆行距50 cm 米、株距15 cm,玉米行距60 cm、边行株距15 cm、中间行株距15 cm。大豆与玉米间距70 cm。

从玉米和大豆的混合栽种情况来看,大豆的增产潜力更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而且具有养地的效果。在科学控制栽种间距的基础上,要适当多种一些大豆。在拟定大豆的田间配置计划时,通常要种植至少4 行大豆,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距要控制在50~66 cm。这是因为间距过窄会影响田间通风效果,间距过宽会影响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出率。

2.2 混种的主要优势

2.2.1 提高产量

与传统单一种植一种农作物的方式相比,套种栽培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高产创收的目标,助力农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分析农作物的品种选择过程,将玉米和大豆种植在一起能有效改善田间土壤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玉米自身具有授粉强的特点,对于促进植株生长有重要作用。另外,从植株长势情况来看,玉米植株高、大豆植株低。在种植间距合理的情况下,高低错落的特点使田间通风更好,阳光照射更充足,保证了植物的生长需求,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2.2.2 用地与养地

过去,农作物种植较单一,再加上各种化学肥料破坏了土壤环境,使大部分土地盐碱化,降低了农作物产量。密植混种结合农作物的栽培效果来看,大垅密植套种的好处有3 方面。一是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密植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使用率,使土地发挥最大作用。二是改善土壤肥力,混种作物的根须对土壤有着不同的改善效果,使土地更肥沃。三是提高作物产量,混种植株高矮不一,有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性,提高农作物产量。

2.2.3 经济效益

合理密植的目的是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出率,与同等面积的地块下单独种植一种农作物的方式相比,混种密植节约了土地,作物的产量更高、质量更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经济效益。

3 玉米和大豆密植套种栽培流程

3.1 选地

要想全面发挥出新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就必须规范工作流程,保证每项工作任务都具有规范化、合理化的特点[3]。

在种植地可以选择的前提下,首选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开阔、通风好、日照足的地块,适合密植植物的生长,降低人工整地难度,减轻后续洒水、施肥工作压力,科学节约经济成本。如果无法选择土壤环境,应根据现场条件做好灌排水渠道的挖掘工作,及时起垄沟,为田间种植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2 选种

选择适合的种子非常重要,应根据当地自然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比如当地降水量多,应选择抗涝能力强的种子;当地气候干旱,应选择抗旱能力强的种子,提高种子的成活率,提升农作物产量。

针对大豆而言,要保证大豆种子具有抗倒伏能力。玉米则要选择株型紧凑,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应提前关注当地农业种植工作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在科学选种的基础上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搅拌,剔除干瘪的种子。用药物拌种,消除种子上携带的细菌微生物,降低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的概率。

3.3 整地

整地应选择适宜的季节。种植户大多会首选在秋季开展田间整地工作,将土壤中农作物残留的硬根去除,碎叶可以深翻到地里,腐烂后可以作为肥料,秋季翻地的好处是保持水分不流失,提高作物出芽率。有的地方降水量比较充足,可以采用春季翻地,在翻地时应观察土壤质量,必要时可以采用取样化验的方式,判断土壤中营养物质、微生物的含量。发现细菌时,最简单的土壤杀菌方式是阳光晾晒土壤,晒土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平整土壤。如果土壤肥力不够,在整地阶段还可以施加底肥。

3.4 播种

根据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各地开展玉米、大豆播种工作的时间不同。大多数地区都会选择在4 月底或5 月初播种大豆,基于每年气候条件不同,可以适当提前或者延后播种时间。很多种植户会同时展开大豆和玉米的播种工作,让两种农作物同步生长。也有一部分种植户会先种玉米,后种大豆。

在种植玉米时,如果品种为春玉米,则要在2 月或3 月种植。等到气候适宜大豆种植时,再开展田间的大豆播种工作。

3.5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进入雨季时不再需要人工灌水,要做好田间排水工作。如果当地连续多日不降水且气温较高,为避免田间水分蒸发速度过快,要及时开展人工洒水工作,控制好水源使用量,满足农作物吸水需求,同时节省水资源。

除此之外,在农作物生长中还要定期观察农作物幼苗的长势,根据长势情况判断是否缺失营养。有针对性地开展田间追肥工作。推荐选择有机肥,应严格控制肥料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肥料用量过多造成烧苗的情况。

3.6 病虫害防治

采用玉米和大豆密植套种栽培技术时,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通常在植株遭遇病害或虫害问题初期,影响范围不大时可以选择拔除病苗,为其他健康植株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环境。

以大豆为例,常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等;虫害有卷叶螟、造桥虫等。针对病害应使用药物防治技术,在出现病害的位置上喷涂农药,喷药工作应避开雨季,并做好药物的稀释处理工作。针对虫害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技术,使用生物制剂或培养害虫天敌,也可以选择人工捕捉害虫,保护种植地生态环境。另外,玉米生长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黑穗病,使用包衣剂提前做好预防病害工作。

4 玉米和大豆密植套种工作的配套机械化系统

农业机械化水平决定着农作物的种植管理质量、效率,在引进配套的机械化装置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4.1 设备选择

在农业种植工作中,为了减轻人工操作压力,可以引进机械化设备进行翻土、播种、洒水等工作,需要科学选择农机设备种类。一是根据现场作业面积和地形地势情况,判断是否可以采购大型作业设备。二是考虑设备的作业幅宽,要符合新时期玉米和大豆密植套种栽培方案的基本要求。三是选择操作难度低、使用寿命长、便于维修和保养的设备。因为机械设备的采购成本较高,如果设备的利用率不高、作业难度大,无法助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另外,目前我国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工作者使用机械设备。可以优先选择购买有国家补贴的设备,或对已有农业机械进行简单改装,降低前期成本投入。

4.2 播种一体机械化

每种机械设备适用范围不同,要先确定每个环节的工作侧重点。比如,在整地阶段可以使用配套的整地机,高效、快捷地完成深翻工作,能保证同一地块范围内翻动土壤的深度一致。在起垄沟时需要使用整形机,根据参数信息确定机械设备的运行参数,做好对垄沟间距的误差管控工作。播种时可以使用专业大豆玉米一体播种机,分别有力气式一体播种机、指(勺)式大豆玉米一体播种机、勺轮(内充种)式播种一体机。

力气式一体播种机特点是大豆玉米株距小排种器转速高,通过增压排种盘吸孔个数降低排种器的转速,作业速度达6~8 km/h,提高了种植速度,但是没有清茬装置,适宜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的农业大户。指(勺)式大豆玉米一体播种机的特点是独立单体播种、四连杆仿形机构,指勺夹式排种器、尖铲开沟器铁棂式镇压轮、带防堵机构,播种性能较高,适合中等规模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勺轮(内充种)式播种一体机的特点是变速箱调整株距、肥箱分隔,但这种机器容易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个别的机型有清茬装置,适合中小规模农业生产。

以上机器的特点提高了种植速度,能满足大豆玉米株距、行距、播深、镇压强度、施肥量等不同的需求。一体机采用了单体播种、分别控制原理,在机械设备的支持下,能控制好每个坑穴中的种子数量。但是,不能过分依靠机械设备,还要依靠人工对作业质量进行监测,必要时应展开播种后的坑穴压实工作,避免土壤透风,让土壤均匀地覆盖在种子上。当发现机械播种时有遗漏的坑穴,要及时配合人工播种的方式,以实现精细化种植管理目标[4]。

此外,安装喷灌装置还可以自动洒水,能精准控制灌水量和灌水速度。等到玉米和大豆成熟之后,使用收割机收获农作物,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可安排工作人员使用烘干机晾晒玉米和大豆。

4.3 相关注意事项

开展机械化作业前,应对设备进行试运行操作,排查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在需要操作机械设备时,应保证人员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作业,防止发生事故。另外,设备采购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种植户出于对节约成本的考虑,没有采购专用设备。针对这个问题,当地政府可以选择合适地点建立试点,让种植户看到机械化作业的优势,主动学习设备操作技巧,并积极采购或租赁设备,为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5 结束语

肥沃土壤和贫瘠土壤选择的农作物种植间距不同、玉米和大豆的种植比例也不同。一般在贫瘠土壤中要多种植大豆,少种植玉米。还要做好选地工作,并结合气候环境合理选种。同时,开展整地处理工作,深翻土壤,可消灭土壤当中的部分有害细菌,还能清理上一轮种植遗留的植株根茎。应做好播种工作和水肥管理任务,调查当地常见的病虫害类型,科学落实防治管理任务[5]。在具体操作机械设备完成田间种植管理工作时,要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保证种植户具备设备操作能力,以此达到农作物增产目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目标。

猜你喜欢

株距套种行距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不同生态区行距配置对玉米形态、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番茄套种需注意什么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