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析

2022-12-31

种子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根腐病药剂植株

尹 静

(吴忠市红寺堡区文化街农业农村局,宁夏 吴忠 751999)

玉米种植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取得明显进步,成效十分显著。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病虫害问题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种植者需不断优化种植技术,采取针对性、可行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提升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

1 玉米种植技术

1.1 选择品种

品种选择十分重要,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第一,当前市场上的玉米品种较多,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全面、细致了解玉米品种的相关信息,可以从包装入手,了解厂家信息,查看合格证明。

第二,要全面掌握当地的气候情况,例如降水情况、天气变化情况等,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以我国宁夏扬黄灌区为例,该地区较干旱,需选择抗旱、抗倒伏性较强的品种。实践发现,冬季降雪量较低、气温较高的地区次年夏季降水量较多,选择生长期过长的品种会影响玉米产量。冬季气温偏低、降雪量较高的地区次年夏季降水量较少、气温较高,要避免选择早熟类型的品种,尽量选择抗旱性较强的品种。

第三,要了解当地的市场情况,选择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种。

第四,调查近年的种植情况,了解各品种的优缺点,避免选择易发生病虫害的品种,尽量选择性能较强、产量较高的品种[1]。

1.2 整地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玉米根系较为发达,可以进入到深层土壤中吸收养分,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要想实现玉米高产,整地工作十分重要。

深翻土壤时,深度需控制在20 cm 左右,避免过深或过浅。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情况比较特殊,深耕过深会将下层的黏土翻到表层,不利于植株生长。整地与施基肥同步进行能一次性施足基肥,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品质。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年都需要深翻土壤,通常情况下,3 年左右深翻一次,最多不能超过5 年。深翻土壤后,要运用合适的工具粉碎结块的土壤,使其达到细碎状态。若种植面积较大,可以运用大型机械集中操作。我国大部分地区整地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春季收获上茬作物后,需将地块中的杂草、杂质清理干净,并施入一定量的基肥,之后开展整地工作。秋季整地能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状态,优化土壤结构。整地结束后不可立即种植,需晒田10 d 左右,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数量[2]。

1.3 处理种子

第一,筛选种子。确定好品种后,需剔除残缺、不饱满的种子。

第二,晒种。晾晒种子可以有效消除病菌,使种子具备良好的吸水性能,缩短出苗时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选择晴天将种子放在草席上,至少晾晒2 d,但不宜超过4 d。在此期间,要适当翻动种子,避免将种子放在金属工具或水泥地上。

第三,浸种。运用冷水处理时,将种子放入其中,浸泡12 h 以上,但不宜超过24 h。运用温水处理时,要控制好水的温度,以45~50 ℃为宜,浸泡6 h 以上,但不宜超过10 h。

第四,催芽。确定好种子后,将其放入45 ℃的水中浸泡8~10 h,浸泡期间可在2 h 后搅拌1 次,保证容器内有足够的水。浸泡结束后,将种子捞出,并将其放置在编织袋上均匀摊开,控水后盖一层湿润的棉布,使种子内部的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最适宜的催芽温度为25 ℃左右,每隔4 h 检查1 次温度,并翻动种子,确保种子上下层的温度均衡。在催芽过程中,将各时间段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若温度过高,需用凉水反复冲洗。催芽24 h 后种子会陆续发芽,当45%左右的种子发芽时,即可播种。

第五,种植规模较大需进行发芽试验。准备100 粒种子,用温水浸泡3 h 左右,捞出控水后放到湿润的棉布上,包裹后放入塑料袋中,将温度控制在25 ℃以上,但不宜超过30 ℃,7 d 后可根据发芽情况确定具体播种量,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第六,为了降低植株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可以运用药物拌种。常见的药物有多菌灵、戊唑醇等[3]。

1.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要注意的细节性内容较多,十分琐碎,需要由专人操作,具体内容包括灌溉、追肥、除草等。

1.4.1 灌溉

第一,播种后需浇水。当玉米生长到3~4 叶时,如果土壤的含水量比较充足,可不必立即浇水。

第二,进入拔节期后,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如果水分不足,会直接影响植株生长,甚至对植株后续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进入抽雄期后,气温相对较高,保证田间水分充足十分必要。

第四,在植株生长的任何阶段,均需控制好浇水时间。中午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阶段,此时浇水不仅会影响植株对水分的吸收,还会导致土壤出现结块现象,影响植株健康生长。

第五,过去种植者对灌溉知识了解较少,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该方式会通过长时间的水流将病菌带入田地中,并逐渐渗透到植株根部,严重时会引发腐烂病。现阶段常用的灌溉方式有滴灌、小水灌溉等,不仅可以为植株提供所需的水分,还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

1.4.2 追肥

追肥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做好追肥工作能够促进植株快速生长。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需开展3 次左右追肥工作。

一般情况下,进入苗期后植株对肥料的需求量较低,可以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施加适量的肥料,例如磷肥、钾肥等。当植株叶片达到3 叶左右时,可以施加尿素15 kg/hm2,配合农家肥7500 kg/hm2。如果植株整体长势较好,可以忽略此环节的施肥工作。

进入拔节期后,为了促进根部发育,起到壮秆的作用,需进行追肥。对于肥力一般的地块,施加尿素10 kg/hm2,最多不宜超过15 kg/hm2。对于肥力较差的地块,需配合施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用量为7 kg/hm2,最多不宜超过10 kg/hm2。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施加适量腐熟的农家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进入果穗期后,为了实现增产的目标,需以氮肥为主。在施加尿素时,如果地块肥力较高,施加量为15 kg/hm2,不宜超过17 kg/hm2;如果地块肥力一般,施加量为19 kg/hm2;如果地块的肥力较差,施加量为23 kg/hm2。

追肥时需要注意,虽然不同的地块播种时间与所选品种相同,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植株长势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此,种植者需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选择与之对应的肥料与追肥方法[4]。

1.4.3 除草

部分种植者认为除草剂使用量较小,无法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因此,使用除草剂时存在较强的随意性,盲目加大药物使用量,起到相反的作用,进而引发药害。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较容易出现杂草,杂草具有生长速度较快、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等特征,会与玉米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挤压植株的生长空间,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由此可见,做好除草工作十分必要。

第一,如果种植面积较小,可以选择人工除草的方式;如果种植面积较大,可以运用机械药剂除草。

第二,使用药剂时,需参照使用说明严格按照具体要求及标准进行,不得随意加大或者减少药剂使用量。特殊情况下,会混合使用两种药剂,原则上每一种药剂占总量的1/2 即可。

第三,选择药剂时,需全面了解种植品种的习性与特征,避免药剂对植株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要科学确定喷药时间。通常选择9:00~10:00或16:00~18:00 进行,此时温度相对较低,药剂更容易进入杂草内,除草效果较好。

2 病虫害防治

2.1 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2.1.1 大斑病

大斑病是一种常见病害,在全国各玉米种植地均有发生。染病后会导致玉米减产15%左右,严重时会导致减产50%以上。通常下部的叶片最先表现出病害症状,之后逐渐向上蔓延。染病初期,植株上会出现5 cm 的灰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加重,病斑数量不断增多,逐渐连在一起,形成较大的不规则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死亡。阴雨天气,空气湿度较大,斑点上会出现黑色霉状物质,最终导致植株干枯而死[5]。

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如果天气变化幅度较大,气温突然降低,并出现阴雨天气,极易出现大斑病。一般情况下,当地气温保持在20 ℃左右,相对湿度较高,达到89%以上时,大斑病会迅速传播并蔓延。进入收获阶段后,部分种植者会将植株丢弃在田地中,这种处理方式较为常见,看似简单、高效,但会导致病菌仍处于田地中,次年造成病害大范围传播。

防治大斑病时,要及时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害,要第一时间去除染病植株。在种植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天气变化情况,如果田地中的湿度较大或者可能出现连阴雨天气,需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病害初期,需第一时间去除已经发病、变黄的叶片。必要情况下,可以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防治。现阶段,常见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连续喷洒两次可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2.1.2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其对产量的影响相对有限,一般年份减产不超过20%,严重时可达到30%左右。发病初期,叶片两面均会出现病害症状,有明显的黄色小病斑,随着病情加重,病斑会转变为红褐色,严重时整个叶片均会出现病斑,最终导致叶片死亡。

种植地气温达到15 ℃时即可发生玉米锈病,温度高于35 ℃时会停止蔓延。进入5 月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加之受阴雨天气的影响,玉米锈病发生情况较为严重。

防治玉米锈病时可运用物理防治法,收获结束后及时将植株清理干净。同时,运用药剂防治法,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每间隔7 d 喷洒1 次,连续两次即可取得明显的效果。

2.1.3 玉米根腐病

玉米根腐病是各个地区均易出现的病害,由腐霉菌、镰刀菌等病菌引起。玉米根腐病常见症状为玉米中胚轴和整个根系慢慢变成褐色,同时逐渐变软、腐烂,根系部位的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植株整体偏矮小,叶片颜色发黄,严重时会导致幼苗死亡。

玉米根腐病常发生于阴雨天后排水不畅的玉米田、土壤板结疏松性不足的地块、农田地下害虫较多咬食根茎致使病菌入侵有伤口的植株,以及部分钾肥不足、氮肥过量的农田。据研究,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在0.5%以下时,发病严重;速效钾含量在1%以下时,发病较轻;速效钾含量在1.5%以上时,根腐病的发生概率较低。

防治玉米根腐病时,要加强对种子的拌药处理,利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治根腐病。同时,种植地平整工作非常重要,不可留凹地,以免雨季来临或者浇水过程中出现地块积水,使得玉米根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不能正常呼吸,进而诱发根腐病。发现根腐病后要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常见的药品为40%根腐宁1000 倍液。

2.2 常见虫害及防治措施

2.2.1 红蜘蛛

红蜘蛛在我国宁夏地区较为常见,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幼虫刺吸玉米叶背组织汁液,受害叶片呈现绿色斑点,光合作用减弱。植株被害严重时,叶片变白、干枯,玉米棒籽粒秕瘦,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防治红蜘蛛时,要以预防为主。田地受旱往往伴随着虫害,要及时灌溉。同时,可以引入对应的天敌,例如七星瓢虫、十三星瓢虫等。进行药物防治时,常用的药物有57%奥美特乳油1500~2000 倍液。

2.2.2 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可以发生在植株生长的各个阶段,幼虫钻入穗部、玉米棒顶端或者嫩茎秆部位吸食汁液,极易造成植株倒伏断折,导致玉米产量大幅度降低。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常用的药物有甲维盐、毒死蜱等。此外,运用灯光诱杀可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6]。

2.2.3 玉米黏虫

玉米黏虫对玉米的为害较大,幼虫从叶片处开始啃食,会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防治玉米黏虫时,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措施,例如用诱杀盆或者黑灯光诱杀。采用药物防治措施时,利用5%甲萘威水剂500 倍液、25%杀虫双水剂500~800 倍液喷雾防治,对于受害比较严重的地块连续喷雾3 次。

2.2.4 玉米蓟马

玉米蓟马主要为害叶片内心,啃食叶心的同时会释放黏稠的液体,影响叶片舒展,导致叶片无法正常生长,进而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玉米蓟马常出现在受旱地块,种植人员要采取防旱措施,及时灌溉,确保玉米质量和产量。玉米蓟马对蓝色敏感,可以利用蓝色的粘板诱杀。如果为害面较广,要及时采取化学措施,喷洒20%丁硫克百威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 结束语

玉米种植过程中,科学使用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十分重要。种植者需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种植技术水平,了解更多与病虫害防治相关的知识,在确保玉米健康生长的同时,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根腐病药剂植株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煤用浮选药剂乳化参数优化研究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准确辨识辣椒植株徒长及徒长的防控措施
哈密葡萄黄化病的发生情况及补救措施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