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时间而来的智慧
——评詹福瑞诗集《四季潦草》

2022-12-31雷武铃

诗歌月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诗集阳光意识

雷武铃

詹福瑞先生这部《四季潦草》可谓时间之歌和生命之歌。时间以四季轮转的方式流逝,是衡量生命存在的刻度,因此时间就是生命,时间的流逝就是生命的流逝,对时间的感受,就是对个人生命存在的感受,时间意识就是生命意识。詹福瑞先生是一个对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特别敏感、特别强烈的诗人。他的前一部诗集题为《岁月深处》,是有关时间流逝之中的生命印记;他作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长达二十多年专注于对李白的生命意识的研究,其成果《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正好和这部诗集同时出版。因此,这一时间和生命之歌可谓詹福瑞先生的诗人本色。这种对生命存在意识的敏感,对时光流逝的强烈感受,也正是中国诗歌传统的本色。我们有那么多伤春悲秋、为时光流逝生命不再而怅惘不已乃至痛彻心扉的诗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世性人生观自然而然生发出的对生命的无限珍惜和伤怀。宇文所安在《追忆》中专门讨论过时间的流逝感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根本性影响。这部《四季潦草》是传统的生命认知、感受和抒情方式在我们时代的又一次新生。

在这部《四季潦草》中,时间及其流逝感首先表现在整体的诗歌风格上,表现在诗歌的感觉方式的心理和精神基础上。渗透在这部诗集所有诗作中的是叶芝所说的“随时间而来的智慧”。叶芝的这首四行短诗写出了生命和精神成长的过程:“枝叶虽多而根只一条;/我整个诳言妄语的青春时代/都在阳光下摇摆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落尽繁华而进入真理。”(译文为笔者所译)《四季潦草》可谓是一部“落尽繁华而进入真理”的诗集。因落尽繁华,去除多余的语言装饰和美学负担,这些诗获得了一种特别的自由。它在语言、主题和结构方式上都有一种解除拘束和牵扯,摆脱所有不必要的顾虑、纠结之后的挥洒自如;一种了无挂碍、任情任性的自由。这种自由很典型地体现在其诗题的即时即兴上。它们多取于目之所见和漫兴随想(“漫兴”也是杜甫晚年的诗题、诗兴与自由心态),多在日常生活中随意拾取:上班路上,乘车途中,课堂上,独坐时,瞬间的思绪和感觉。这些思绪起灭自然,来去的踪迹轻松、平和、真切,没有刻意的戏剧性。

就题材和内容来说,这部诗集最多的是与自然风景相关的诗。这很正常,因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自然可谓中国诗人传统的情感与精神的根本性皈依之所。从题目中,就能看出这些诗都是专注于对自然的观看,其中观看的视角和聚焦的视点都很清楚,如:《我站在一棵树前》《对一朵白云的凝视》《窗外的风景》《此刻,外面刮着风》《雨还在下》《傍晚的豪雨》《伏天》《一片云》《在雪白的海滩》《印度洋的一朵云》等。这些诗的主体都是直接面对自然的直观的描写。有些专注于对自然的惊奇的新发现,从中流露出的生命的欣喜。大多兼具沉思性的内容,这些沉思既有针对自我的反身性,也有面向世界的延展性,是自我与自然、自然和社会的一种交融。这种自然的单纯和自我的自觉的美妙结合,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首《阳光》来具体感受一下:

在我的记忆中/阳光,始终照射在/一朵雪白的梨花上//我记得,绿叶疯长/包裹了院落和一棵梨树/只有那一朵阳光,开放//我在妈妈的怀里/追赶梨花的声音/走了足足一个下午//我听到了/黄鹂的细语/蚂蚁的歌唱//却没有走出半步/像一只蜜蜂,牢牢地/粘上那朵阳光//从此我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梨花般纯净/蜂蜜一般甜//但我也曾警惕/那带花瓣的阳光/吸住你的年龄/永远不会长大

这首诗语言结构都非常简单,内容也非常单纯,但同时也包含着内在的冲突,由此产生内在的丰富性。阳光,梨花,童年,母亲,春天,这些甜蜜的元素交织运行,构成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一个人们不断在回忆中重返、在内心中祈愿永远留驻的世界。奋斗不息的浮士德都忍不住会喊:你真美啊,请停留片刻。但诗的结尾所带的转折,并非是通常那种美好童年被外部力量打断的伤怀,而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警醒,一种主体认识上的自觉;“我也曾警惕/那带花瓣的阳光/吸住你的年龄/永远不会长大。”在这里,童年的美好值得珍惜,但人生的成长更为重要。长大成人,成为脱离母爱天堂庇护的独立人格的人,有理性分辨是非、有责任承担自我存在和社会义务的人,这更重要。即使成人生活满是迷茫困顿,劳作辛苦,也是必须成长的。亚当、夏娃被迫离开伊甸园,而这首诗是自觉地要离开母爱阳光的伊甸园。

除了大量的自然风景诗歌中蕴含的沉思,还有一种专注于自我沉思、自我反思的诗,充满自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和解脱的诗。诗集中的这种自省反思,主要是像《沉重的肉身》所表现的一种儒家的对自我道德完善的要求,每日三省的修身传统。而《真实》一诗有着庄子相对性与无限性的解脱意味。《三台寺的钟声》有着佛家的解脱与肉身的沉重之间的撕扯。而有些诗体现出了对这些沉思本身的超脱,成为一种行动上的慈悲,如《救赎》一诗描述在过街天桥上,“我”遭遇摆着告白纸板行乞的“在校学生”,“我毫不犹豫地掏出十元钱”,并且表示:“请你不要感谢我的布施/真的不必,应该是我谢你/又给了我一次救赎自己的机会。”

诗里描述的是当代城市生活中曾经很常见的情景,几乎每个成年人都可能遇到过。如何面对它,似乎成了一道全民测试题。立场和态度当然非常多,这取决于每个人的视角。专注于城市管理的人,认为这有碍城市形象和秩序;执着于真相的人,要确认这些行乞者是不是骗子,背后是否有团伙操纵;社会救济者,想着如何改善这些人的处境。这是一种象征,我们的行动本身全都面临各种思想的争论。在这首诗中,这些行动前的争论都被取消了。这行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在这里的行动,超出了对外界真相的所有判定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而纯粹属于自我的完善。行善不是为了救济别人,而是为了救赎自己,是人的自我道德完善的举动,是一种自觉。出于对人世的歉疚,奉献自己以弥补,这是一种慈悲情怀。这首诗并非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个人生出的某种随时间而来的智慧——一种自省、谦和的慈悲心。

还有必要指出的是,在这种智慧、自由、平静、温和的面容下,是一个孤独的声音,一个历经时间的沧桑之后的个体的声音,时间的沉淀之后平静而又孤独的声音。这一个体生命在无限时空之中,与自己对话,对自我反思。他沉思着世界和人生,真实和意义,肉身和灵魂,道德和世风,内心的牵挂和现代城市生活的枯竭(《日记》《每天都有一个约会》《似睡非睡之时》)。有时候涌出泉水般的对生命和春天的歌唱,生命独自的欣喜;有时候苍凉,有着苦涩和空无的万般滋味。但这些都是淡淡地透出来。这些反思性的感受,这孤独地在心灵空谷里回荡的声音,超脱而又眷恋,萦绕在进入晚年的诗人的生命意识之中。

这部诗集所体现的随时间而来的智慧,还在于各种对立因素在诗中所取得的平衡。它将一些矛盾对立的因素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丰富性。它即时即兴,与天地自然汇通,对眼前之景的观看和对内心世界的感受与沉思相互交织;它对世界既有历尽沧桑之后通透的理解,心无挂碍的超脱与自由,又有出于仁爱天性和道德关怀的情不自禁的牵挂。它既实又虚,既小又大;一方面在写特别具体琐屑的日常细节,一方面专注的是抽象的普遍性的问题。它如杜甫所言的“寂寞壮心惊”,一方面是个体生命的寂寞之声,一方面又有一颗忧心忧世的壮心,既自足又感人。它体现了叶芝所谓的“落尽繁华而进入真理”,却又保留着徐志摩式的浪漫情怀。这一切矛盾的因素,这万般滋味,都在这随时间而来的智慧中自由地融为了一体,成就一曲时间和生命之歌。

猜你喜欢

诗集阳光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走,出发!
诗集精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走在阳光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