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22-12-31刘康凯

诗歌月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养感受力文学理论

从学科体系的角度看,当代诗歌评论的地位颇为尴尬。因为评论对象还没有经过充分的历史化,所以它不像是文学史研究;因为评论的是具体的诗人、诗作或诗歌现象,所以它也够不上文学理论;因为它包容阅读的感性经验,更何况“诗无达诂”,所以似乎谁都能写点儿诗歌评论,不管是否受过学术训练。它常给人一种不够学术的感觉,只能在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边缘地带寻找一个模糊的位置。更糟糕的是,它总是受到一些外在因素,如社会习惯、文化传统等的干扰,以致常常沦为无原则的吹捧之作,甚至除了作者和被评论者谁都不会看的东西。对此,很多人表达过失望。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诗歌评论有过辉煌的成就,比如叶芝、艾略特、布罗茨基等,都曾写过出色的诗歌评论,它们本身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有多少学者的高头讲章早已沦为历史的烟尘,但他们的评论作品依然熠熠生辉。这说明,作为一种学术文论,诗歌评论一点也不逊色,事实上,比起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研究,它对从业者有着更高的要求:更深厚的学养、更敏锐的感受力,能够对鱼龙混杂的当代诗歌现场和同时代人的写作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判断;更自觉的文体意识和更强大的修辞能力,能够让自己的写作与其评论的文体和文本并驾齐驱,甚至和诗歌写作一样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写作。对于诗歌评论,我们期待这种写作。

猜你喜欢

学养感受力文学理论
卷首语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中国文论通史》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诗的“别材”与学养
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研究
桑塔格的“新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