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中医药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实践与探索*

2022-12-31福建中医药大学胡海燕唐宋文

区域治理 2022年41期
关键词:支部中医药特色

福建中医药大学 胡海燕,唐宋文

新时代下,通过高校党委统一部署、重点突破、全面带动,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可靠后备军,打造高校党建工作品牌,需将党建工作与高校的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中医药高校的特色党建工作品牌有利于促进党建工作更上一层楼,引领中医药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加强中医药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升高校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建设新时代下中医药高校的党建工作品牌需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加强党建工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高校的特色优势,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一、新时代下加强中医药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建设指培育形成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组织行为、制度建设、活动形式等一系列内容。从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到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四讲四有(讲政治、有理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高校党建文化的内涵一直在随着时代在不断丰富发展并实践着。因此,新时代下不断加强和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并且根据每个地方和每个学校的具体实际,形成适合自己的党建工作建设体系和鲜明的工作品牌,从而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组织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建设是高校党建的灵魂和活力之源,为高校共产党员定下了行为准则,具有指导引领、熏陶塑造、凝聚整合、辐射传播的功能,对引领高校文化建设,更好地为高校学生服务,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

二十大召开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二十大精神的热潮,高校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更应把二十大对于党建工作的要求切实贯彻落实。而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事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为国育人、为党育才。要把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到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要把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中医特色的青年人才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要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贯穿到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服务的改革创新中,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根据新时代和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推进中医药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中医药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高校的党建工作如何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仍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如何为高校党建工作注入“活水”,使得高校党建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走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发展之路需要不断努力解决。

(一)党建工作缺乏能动性与创新性

党建工作需要充分发挥能动性与创新性,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内生动力。当前高校的部分党员同志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对待党建工作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对于党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党建工作开展形式受限。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与部署,工作架构缺少规范性的执行,相比于党建工作的具体化常态化仍有差距[2]。少数中医药高校的党建工作者认为,专业的业务能力提升比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党员的理论学习自觉性、工作执行积极性不高,党建组织生活形式较单一,载体活动多样性不足。

(二)党建工作者的专业性建设需加强

加强党建工作者的专业性是党建工作强有力的抓手。有些党建工作者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业务技能的培养,对待党建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限度的局限性,理论难以付诸实践。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参差不齐,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学习与业务交流能力,工作习惯墨守成规,造成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不足,党建工作走进了“死胡同”。

三、新时代下中医药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要点

中医药高校党建工作在新时代下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发挥自身优势为“健康中国”“文化强国”战略添薪加火,助推中医药高校的党建工作稳步发展,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党建品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结合工作实际,紧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融合、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等品牌工作的开展。具体如下:

(一)深入基层 夯实“健康中国”的中医药党建品牌

自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卫生的地位不断提高,国家领导人强调将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看作头等大事。纵观中医药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保护与发展[3]。在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工作中,中医药党建工作要依靠中医“三因理论”的传统智慧思想,因时、地、人制宜,坚持与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相结合。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一战,中医药党建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中医药治疗体系在世界卫生体系中占得独特的地位。这一战,是每一位中医药工作者胜利的凯歌,是中医药党建工作在实践中守正创新的生动证明。

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党建工作者需更明确自身职能,谱写“健康中国”的伟大篇章离不开中医药的发展与支持。作为共产党人,在后疫情时代会有更艰巨的责任与使命,中医药的守正创新之路该如何走要需不断地探索。

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定医学高校办学方向,持续发挥中医药特色,健全高校党建管理制度,不断探索加强党建工作的方法、思路,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解决基层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继续传统 打响“文化强国”的中医药党建品牌

中医药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医药人才、传播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使命。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不难发现,文化兴,则国家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序幕自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以来,全面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新时代民族文化的步伐正不断加快。

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所提出的要求放在中医药文化之中来看,“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即在中医药发展的千年历史中,它以其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不断传承永葆瑰丽,作为新时代的中医药党建工作者应在传承和发展之中持辩证的眼光看待,把握中医药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对于一些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文化应弃其糟粕,敢当敢为,敢于同落后的思想做斗争;“树立底线思维,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思想、科技不断发展迭代更新的今天,对于中医药党建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树立保护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思维也应看到时代的发展,只有与时俱进、符合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才能经得起时间与群众的验证。中医药不等同于古旧文化,其中的观点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生活,如讲究阴阳的动态平衡,强调万事万物终有其发展的平衡规律、治未病观强调从预防的角度出发与健康中国的理念也不谋而合;“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即在文化大爆炸的今天,中医药文化也正以其独特的姿态走向世界,中医药高校党建工作应不断努力,应对挑战,将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发展成世界的中医药文化[4]。

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在文化建设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文化建设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国家的综合实力往往基于文化的软实力。身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党建工作者,传承延续传统的中医药优秀文化,将中医药的精神内核融入民族自信心,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共同建设新时代的文化强国。

(三)探索建设中医药高校党建工作品牌

1.把握“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发展方向

中医药高校的党建工作应从其特殊定位出发,发挥医学高等院校以及中医药专业知识的特色,强调唯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方能称为“大医”,追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正是大学精神之所在。把握“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发展方向,要求每一位中医药高校党建工作者切实提高个人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养,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进步。要及时发现身边优秀党员,向“至善”的党员榜样学习。坚持党建引领,以培养中医药医学人才为目标,培养一批批听党话、跟党走,有情怀、有爱心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2.丰富载体,创新党建形式

党建工作的载体是党建工作中党组织之间、党员与党支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工具手段,探索独具高校品牌特色的党建活动形式是高等院校党组织研究的重点课题[5]。作为中医药高等院校,要承担起培育师生思想道德修养,传承中医药传统的经典文化与哲学思想,从结合新时代发展规律与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出发,高质量落实中医药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6]。加强党的领导,整合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资源,突出医学专业特色,建设“校+院”“院+院”的党建组织载体,突出中医药特色。将党建与中医药红色文化融合,学习中医药文化的红色内涵,使得文化学习有深度,文化传承有广度,提高中医药高校党建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唤起师生的文化认同感。

3.充分发挥各院校党支部的带动作用,形成各院特色的党建品牌

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具体的执行者和推进者,各院校党支部结合事业中心、专业特色、育人目标等以及各院师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管理学院党支部聚焦“党建工作抓得更实、党组织堡垒建得更强、党员作用发挥得更好”三个目标,在党委“12345”工作思路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党建工作品牌,并通过专题研究、建立机制、明确标准、分类指导,在师生党支部中全面推行“支部+”工作法,力争形成“一支部一作法一品牌”的基层创新党建工作格局。体育学院党委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着力打造政治理论有“高度”,支部建设有“力度”,体医融合有“亮度”,师生服务有“温度”的“四度支部工作法”,让支部的组织力强起来,让党旗在全民健身营飘起来。民族医药学院党支部以民族团结、知识互通、共同进步为目标,运用了“面向学生支部,主动提供专业帮扶;面向组织内部,主动增进文化互通;面向网络互联,主动探索线上学习”的“三个面向,三个主动”的工作方法。

4.树立先进典型,强化党建工作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品牌效应,就要精心统筹谋划,结合日常掌握情况和专题调研,保证品牌培树稳步推进,确保培树先进典型示范案例、打造党建品牌工作取得实效。形成向典型和模范人物学习的良好校风。不断总结“双创”和党建品牌创建经验,对主题、内涵、措施、效果等进一步挖掘提炼,突出特色,优化提升,打造精品和工作样板支部。近年来,学校党委为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创新、质量创优、示范创建,递进搭建学校、全省、全国三级争创平台,整体构建党建示范高校、标杆学院、样板支部三序列示范体系,常态化开展党建对标争先活动,立足于创建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积极发挥“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开展党建示范“淬炼”“提升”“超越”行动,将党建品牌创建和“支部工作法”凝练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分别制订创建计划,分层次指导推进。

四、结论

总之,适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之时,恰逢青少年身处伟大祖国复兴发展之时,中医药大学更应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着力提高党组织工作的品牌建设,大力开展党建示范“淬炼”“提升”“超越”行动,将党建品牌创建和“支部工作法”凝练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分别制订创建计划,分层次指导推进,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把建强支部作为首要任务,多措并举,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中医药学院党委要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跟踪问效,对品牌打造情况进行全面跟踪了解,有效保证党建工作品牌创建,以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底蕴、中医药文化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重点学院为目标,丰富党建品牌内涵、深挖支部工作规律,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品质,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实力和建设国内外一流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人才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支部中医药特色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支部联建润“甘泉”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