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清明政治生态保障国企良性运行
——分析国有企业信访“减存遏增”长效机制

2022-12-3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周冬兴苑东宇于增源罗立春张文

区域治理 2022年41期
关键词:信访工作职工国有企业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周冬兴,苑东宇,于增源,罗立春,张文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做好党风廉政工作是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纪委全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部署中,都将国企反腐作为重要内容和任务。信访举报是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信访在反腐败斗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95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该决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制度的起点,旨在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吸纳群众声音。信访作为促进改革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是全体公民或群体反映情况、表达诉求、吁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做好信访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国家一直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历次改革在各层面各方向上,触及企业职工所关心的问题,其中核心部分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但改革无法做到照顾全部人的利益,势必会遇到相冲突的情况,部分国企职工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不断信访、通过大“闹”的形式,才能使自己的诉求得到关注,提高解决速度,导致企业频发滥访、群访、越访等问题,使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受到冲击。

国有企业信访工作是管理企业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企业员工基本权利的途径,合理的信访可以反映出企业政治生态情况、企业干部和职能部门作风表现情况、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等,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促进企业政治生态的净化。做好信访“减存遏增”工作,对企业经营发展、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规范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凝聚力意义重大,国有企业必须认识到新时期信访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做好信访“减存遏增”工作的同时,也会对企业降低内部腐败提供一定助力。

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国有企业信访特点,分析信访工作“减存遏增”难点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原因,从而提出相应对策或建议,以完善国企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助力信访秩序的建立健全。

二、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由于国有企业受到历史因素和自身地位等原因影响,国企的信访工作开展难度逐年增加。虽然国有企业信访管理工作已有多年经验,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不断暴露,导致信访乱象频出,信访工作理念与方法亟待完善和创新,做好信访工作“减存遏增”变得尤为重要。使得信访存量难减、增量难遏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如下。

(一)信访成因混乱,范围界定不清

如因举报人未掌握充分线索证据,或因私人恩怨、功利、报复等原因,导致存在部分信访举报件描述内容与事实不符、举报线索不清晰、道听途说、主观臆断等问题,此类信访统称为“不易处置的信访举报件”,因这类信访处理难度不断提升,是存量难减、增量难遏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部分研究理论认为,该类信访主要为“多头”“越级”信访,大多为缠访、闹访等事件,因其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信访者多不按正常程序,其中部分人无视法律,使信访协调难度增大,导致信访处理与举措实施存在根本困难,也因此使得企业职工对企业产生更大意见,更易激化社会矛盾。对此,很多国有企业虽然已建立了信访管理体系,但体系重点仍多集中在提升效率上,没有做好以人为本。

另外,如举报人因对纪检监察的职能、职责范围了解得不够深入、透彻,误将纪检职责范围外的问题,作为信访举报内容反馈给纪检组织。此类信访不能由纪检监察人员进行处理,需引导举报人按照正确的流程反馈至归口负责部门,这一过程也增加了信访减存量工作的成本。

(二)责任意识不足,制度执行不到位

在严查严抓严管的前提下,近年来企业腐败现象仍然频发,甚至出现“小鬼当家”等现象,原因主要为有少部分领导干部或关键岗位员工存在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淡化的情况,对于已发现的问题或易发生问题的领域存在侥幸心理,公司管理追责宽松软,员工不重视制度规定,未按要求贯彻执行,对于警示教育案例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引以为戒,这些都在无形中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条件,使得腐败主体的层级下移,侵害职工利益的事件更易发生,从而导致公司信访不降反增等情况。

(三)重视限度不够,资源配置不合理

企业相较于政府等机关单位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存在的根本目的是营利,这使得信访工作无法成为企业运营中需主抓的业务。如果企业没有将信访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没有为之储备优秀的人才,缺乏工作所需的经费与设施的匹配,企业的信访工作开展必然大打折扣,管理水平也无法获得很好的提升。企业关注重点若仅放在生产经营上,将会导致企业在后续接待信访和处理举报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经营需要和业务发展等角度,做出以牺牲企业职工利益为代价、换取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行为,致使信访处理不及时、不公正,无法使职工得到满意的解决结果。

三、做好信访“减存遏增”工作的举措

国有企业在信访管理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既与企业若干年来长期保持的行政化管理方式有关,也与企业职工主观意识相关。做好信访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信访“减存遏增”,需要从明确信访范围、加强理论研究教育、完善制度、创新方式、风险预警前置、联动协调等方面多角度思考。

(一)明确信访受理范围,做好信访分类

信访概念与范围不清,会增加企业处理信访的案件数量与难度,同时也会对职工实际诉求的解决带来影响。对于信访的受理应明确其内容与范围,减少职工对于信访与诉讼的混同理解,防止信访途径被滥用错用。要将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诉讼类案件的范围,从信访受理的范围中剔除掉,建立诉访分离制度。企业信访受理人员应在接到信访时,先判断该信访的内容属性是否为信访范围内,如因信访者理解错误等原因提交了非信访类事由,应不予受理,维护信访的正确定位,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告知信访与诉讼的区别,建议其选择正确的途径来解决非信访受理的诉求。

信访发生后,可先区分问题类型对案件进行分类,通过正确的分类以更好地追溯发生原因,进而分析信访诉求内容明确与否,列举证据是否齐全等。另外,还可根据信访紧急限度,对信访案件进行分类,如信访内容涉及急需处理的职工家庭困难等问题,应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优先调查分析,快速处理解决。信访工作归根结底是一项群众工作,因此在做好信访分类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作风,分类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到以替群众办事解难为核心,发挥信访的纽带作用。

(二)加强理论研究与教育,构建法律文化氛围

国有企业必须以法制为导向,加大对信访理论的研究,从而完善信访制度,规范信访处理程序,建立适合企业健康发展的规则。企业应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要求下,进一步构建企业法律文化氛围,通过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创新信访管理思路,从而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信访管理体系。国内学者对企业信访来源群体进行分析后发现,较易产生信访的职工主要呈现出受教育限度低、年龄较大等特点,该类职工的矛盾普遍化解困难,且易发生不断上访现象。要想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法制意识与理论教育,受教育的范围从上级到下级、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要覆盖,且要重点关注存在上述特点的职工,对其进行重点教育。通过持续开展教育,潜移默化地将普法意识输出给职工,从而构建起充满法律文化氛围的企业,从一定限度上减少无理信访、闹访缠访的发生。企业的领导干部必须起好带头作用,守法遵规,重视法制教育的贯彻,不可存在超越法律的行为,坚决杜绝腐败等现象发生,切实为职工利益着想,做到以人为本。另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置政治素养好、专业度较高、沟通能力强、具备一定法律法规知识储备的信访维稳工作人员,以专业人员对接的方式对信访集中发生的群体、人员加大关注度,在充分了解、深层沟通的基础上可更好地剖析信访成因,也有助于建立起与信访来源群体的信任关系,进一步降低矛盾发生的可能性,可从一定限度上规避恶性信访。同时,可加强宣教力度,可将已经完善成形的企业信访处理流程制作成宣传图,丰富创新宣传形式,借助群众较易接受的新媒体、渠道、平台等拓宽宣传途径,有针对性地投放至信访集中的群体当中,引导员工充分知悉不合理信访、恶性信访的违规性、违法性,也可通过企业常规性警示教育、专题活动、座谈交流等传统宣传路径,对员工开展集中宣教。

另外,为修复涵养国有企业良好的政治生态,摆脱现有信访工作“减存遏增”困局,充分实现局面扭转,国有企业可通过自上而下多举并进推动“减存遏增”工作。可聚焦系统内信访普遍性和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结合信访问题反映集中群体和领域,通过压实信访“减存遏增”工作主体责任,推动国企领导人员及各个主责部门认真履职,落实以身作则、塑造文化、强化教育、解决诉求、精细管理、强化监管、注重引导、企务公开、深化监督、服务员工、凝聚人心等多项举措,结合国有企业各类党业融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解决群众诉求,通过充分发挥主责作用,疏通矛盾、缓和矛盾、平衡利益,从而实现国有企业良好政治生态的修复与重塑。

(三)完善信访办结制度,创新信访处理方式

通过分析信访遏增难的原因,其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就是职工反复信访行为,职工因对信访处理结果存在疑问或未达到自身期望,会进行反复信访,这对企业来说会产生很大的成本与资源消耗。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完善信访核实程序,加快信访复核复审,同时建立办结处理制度,让需要完结归档的案件尽快办结、及时停止再受理。

另外,企业应创新思路,开辟新途径,除畅通职工表达诉求的基本常用方式(如电话、邮件等)外,还应学会借助其他便捷工具,或开发专业系统,以拓展信访接收渠道,提升信访处理速度,从而实现对企业存在问题的早发现、早治疗。可借助信息化途径,构筑信访管理网络,通过专业的系统,将流转慢的线下接收与处理方式,转变至线上,通过系统录入、自动分类、设置时效提醒、流转情况实时更新等功能的建立,减少人工处理速度慢、易遗忘等弊端,可使信访受理人员及公司领导更好地对于案件的处理进度进行了解和掌握。

(四)风险预警前置,信访联动处理

信访“减存遏增”工作除了要做好案件发生后的处理,还应将以往易信访发生的原因进行动态分析,做好风险预警前置工作。信访案件的产生一定有其动因,国有企业应充分预警,提前做好判断,构建多级管控。如充分利用企业各条线的嵌入式风险防控手册,督促各部门对手册中问题进行逐条自查,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主动与业务主管领导或纪检组织、信访管理部门沟通汇报,对于有苗头性问题的对象或事项,可采取提醒谈话、解释说明等方式,将可能会导致信访发生的问题得以提前解决,遏制于摇篮之中。

在上述预警前置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通力配合,另外在其他方面仅靠企业纪检组织人员来处理也是不够的。因现在的企业信访内容日趋复杂,企业可用于处理信访问题的专业人士很少或者为零,想要实现拥有专职的信访处理部门和人员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企业除从外部招收专业人才外,可以优先联动协调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如综合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等,共同探讨信访诉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协力处理。另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按照信访诉求中提及的具体内容,将其分配给对应的主责部门,使主责部门从其业务角度进行更加专业的沟通解释,这一过程也可提高该部门职工对于所负责业务的风险防控和合规意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优化其工作流程等也提供了参考。

四、结语

国有企业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环,其信访也是社会信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做好企业信访工作,助力国有企业的有序生产和高质量发展。目前国有企业信访“减存遏增”工作尚存在一些困难,措施实施后的成效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另外信访困境的化解也需依靠国家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信访的办结并不是终点,充分分析每件信访背后的具体成因,循因施策,才是真正做到疏导民心、实现信访“减存遏增”的治本之举。因此国有企业要紧密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将信访稳定工作作为重点,当作基石工程认真处理。在减存量方面,要将群众监督转化为党内监督,做好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通过紧盯信访和问题易发多发的各大领域,从严紧硬实的问题线索查办入手,从而切实减少信访存量。在遏增量方面,在利用好监督工具的基础上,要做到既察病情,又找病因,推动国有企业党组织以改善基层干部作风为着力点,不断从信访中查找、发现影响良好政治生态的问题,并通过完善企业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减少信访增量。同时国有企业各部门要对照责任主体、涉及领域、易发生的问题,按照职责分工细化落实举措,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完善流程、解决问题,并将日常工作中具体落实情况及取得成效等及时更新、汇报。通过上述各项举措,相信未来随着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引入、信访制度的健全、企业职工法制意识的增强、企业自身重视限度的不断提高,企业信访中的不合理现象终会得以清除解决,以保障国有企业持续平稳发展和良性运行。

猜你喜欢

信访工作职工国有企业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医院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探讨
做好基层信访工作 共建平安家园
浅谈人大信访工作在地方立法中的作用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