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碳减排与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及相关对策

2022-12-31瀚蓝绿电固废处理佛山有限公司郭梓豪

区域治理 2022年41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污染物协同

瀚蓝绿电固废处理(佛山)有限公司 郭梓豪

在2020年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并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要求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这不仅彰显了我国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还在全国范围内吹响了各行各业绿色发展和减污降碳的行动号角,特别是将碳减排和污染防治结合起来,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碳排放和污染问题发生,并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出来,需要从目标、政策、措施等角度入手进行优化完善,从而为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工作协同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鉴于此,本文对碳减排与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及相关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一、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基本概述

(一)内涵

碳减排与污染防治能够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主要是由我国高碳能源结构和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尤其是针对依靠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若能减少对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的消耗,就能够取得较好的降低二氧化碳和常规污染物排放的效果,并促进环境治理从末端走向源头。

(二)意义

碳排放与污染防治协同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步入崭新发展阶段以后,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改变产业结构现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需要通过加强碳排放与污染防治协同,促进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行业被淘汰,并遵循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社会各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快发展知识技术密集、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在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双碳战略的实施,倡导绿色、环保和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时要积极引导绿色技术创新和提高产业经济全球竞争力,尤其是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持续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碳排放与污染防治协同以后,就可以促进这些降低碳排放的工作更加深入地进行,并且持续推进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更快更好达成。

(3)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层次展开。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工业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并要求将应对气候变化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将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通过做好二氧化碳减排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等工作,实现保护与发展深度融合,在提高碳排放与污染防治协同效应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也能得到全面改善与提升,进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朝着更深层次发展迈进。

二、碳减排与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

碳减排与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目标协同。降低和零排放二氧化碳,实质是为了保护共同生存的家园,而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则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以发现碳减排与污染防治的目标实质协同一致。

(2)路径协同。由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的性质,实际开展减排治理工作的路径也基本一致,比如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大多会从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等方面入手,而这些减排污染物的路径也是二氧化碳减排的有效路径,因此两者路径协同。

(3)管理协同。要做好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工作,就要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思路,而开展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就可以从根本上加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等优化调整,实现更广领域和更高限度的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甚至还能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使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4)效果协同。“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展节能和污染物协同减排工作,原油、加工、纯碱、电石等高耗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这里以石油化工行业为例,2011年比2010年节能813.8万吨标煤,2012年比2011年节能881.3万吨标煤,2013年 比2012年 节 能511.1万吨标煤,2014年比2013年节能1070.5万吨标煤,前四年累计节能3276.7万吨标煤,按照每吨标煤700元进行计算,可以创造超20亿元经济效益。“十三五”期间,我国以年均2.8%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5.7%的经济增长,在大幅度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同时,节约能源约6500万吨标准煤,不仅将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而且按照每吨标煤700元进行计算,可以创造超45亿元经济效益。

三、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存在的问题

目前,开展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治理工作,还显露出以下问题急需解决。

(1)缺少统筹规划。碳减排与污染防治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具体包括能源、工业、交通等,要将碳减排与污染防治结合起来,并取得较好的协同工作效果,就要树立碳减排、污染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理念,并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以为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开展提供科学性的指导,但是从实际来看,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统筹规划还较为欠缺,特别是在融入绿色低碳理念、统筹制定政策工程措施、强化目标约束管理等方面,在现行规划体系中还未全面系统体现出来,对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开展和最终取得效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2)政策体系不完善。健全完善的政策体系,不只是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保障,还是深入推进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的重要措施,实际操作要围绕碳排放底数和重要污染源,对各项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为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推进保驾护航,然而结合实际相关政策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尤其是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优化利用等规章条例统筹融合方面,还要结合各地区重点污染源和碳排放情况进行优化完善。

(3)部门配合不够。部门协同是碳排放与污染防治协同效应发挥中的重点内容,实际工作要想取得理想效果,也要相关责任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也实现环境治理由末端向源头方向转变。不过从实际来看,能源、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主管部门和煤炭、石化等高排放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到碳排放与污染防治协同治理工作中的限度还比较低,尤其是在共同谋划、制定规范指南等方面,还无法促进碳排放与污染防治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4)重点把握不足。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其工作重点要放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上面,一方面要降低煤炭消费总量,使其尽早达到碳达峰,并大力发展新能源,促使其能够代替煤参与到各行各业生产当中,在减少碳使用和碳排放的同时,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则是加快淘汰钢铁、石化、造纸等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并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发展一批高端制造、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在减少碳排放及污染物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获得更好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工作重点还放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上面,没有从根源角度入手,对协同治理要点进行转移,最终工作开展实效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5)缺乏科技支持。科技支持是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的根本途径,并且只有有了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和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但是实际开展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工作,科学支持力度还比较少,无法帮助重点领域打破创新升级技术壁垒,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效应发挥也会大打折扣。

四、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的相关对策

(一)开展统筹规划

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推进,要建立在科学统筹规划上面,以达到促进该项工作顺利实施和保证最终工作成效的目的,相关措施包含:1.树立一盘棋理念,由于碳减排与污染防治涉及的领域非常多,协同开展工作就有必要将碳减排、污染防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起来,并树立一盘棋理念和开展统筹规划工作,以为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推进指明方向;2.明确重点内容,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工作重点,在于将绿色低碳思想融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将碳达峰目标融入能源、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统筹制定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等,通过从顶层设计入手做好相关工作规划协调,可以使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变得更具有针对性,两者协同效应也能得到充分发挥;3.编制专项规划,围绕碳减排与污染防治目标,对低碳发展专项规划进行科学编制,并将注意放在细化空间结构、能源产业结构等上面,同时强化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措施协同,以促进制定碳排放与污染防治协同目标有效达成。

(二)完善政策体系

在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提供指导和保障下,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工作也能更加科学、规范地展开,相应工作成效也能得到有力保障,具体措施包含:1.健全现有政策体系,我国已颁布的碳减排与污染防治政策,包含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十四五”双碳发展规划》《大气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等内容,针对不同规划涉及的碳减排和污染防治内容及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这时候就可以从加快能源产业革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角度入手,对相应政策进行健全完善,以在相互组合、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中,提高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治理效果;2.创新协同治理相关政策,操作中可以以目标协同和利益协调为着力点,并遵循谁污染、谁保护、谁付费和谁受益原则,对生态补偿机制、成本分担机制、协同治理权责机制等进行创新建立,可以促进绿色发展共同体理念形成和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效应有效发挥。

(三)加强部门协同

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效应的发挥,还需要各主体机构或部门积极踊跃参与其中,并在增进沟通和加强协作中,取得更为理想的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效果,并推动环境治理由末端转向源头控制方向,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责任主体,碳减排与污染防治涉及的主管部门包含能源、工业、交通等,而相关责任主体有火电、煤炭、石化等高排放、高污染行业企业,在明确责任主体以后,实际开展协同治理工作就能积极参与进来,壮大防治力量和提高工作成效;2.实现信息共享,碳减排与污染防治部门相协同,也要保证各项信息高效传递,这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通信等技术,打破各部门及企业沟通联系壁垒,并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对各项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共享,进而为碳排放与污染防治协同开展提供有力支持;3.开展联防联治,紧密围绕各地区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联合各地区开展联防联治工作,操作中也要积极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经验,通过加强共同谋划、协同制定系列法规等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获得更深层次发展。

(四)能源产业升级

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开展的关键,深化落实到相关工作,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增效,相关措施包含:1.优化能源结构,严格遵循减煤、控油原则,大力推动我国经济能源结构优化调整,除了要降低煤炭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以外,还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绿色能源,使之能够代替煤参与到各行业生产运行当中,为我国经济效益增长提供崭新动力;2.产业结构升级,针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重点行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对新改扩建高能耗、高污染等项目禁止批准,涉及的有色、建材、造纸等落后产业也要及时进行淘汰,并依托现代先进技术培育一批高精尖、现代服务等新型产业,使我国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在取得更为理想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效果的同时,创造更大规模经济效益。

(五)加大科技支持

考虑到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碳排放增长阶段,距离全国达峰时间已经不足十年,要想尽早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完成生态文明及美丽中国建设任务,就必须依托现代发展的科学技术手段,为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推进进行赋能,相关措施包含:(1)推广应用安全高效技术,比如第四代核电技术、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滩涂大规模植树造林技术等,将这些技术有效应用到相关领域当中,不仅可以取得较好二氧化碳深度减排的效果,还能提升汇碳能力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2)加强科研院所合作,在推进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工作中,开展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创新升级活动,要攻破新能源开发、设备仪器更新、工艺技术升级等技术瓶颈,还需要科研院所也积极参与进来,并在加强各领域研究和各企业沟通合作中,研发出许多可用新技术手段,为碳减排与污染协同防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加大扶持力度,对于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需要政府给予其更多鼓励与扶持,针对技术研究出现的普遍问题,也可以采用组织重大问题攻关、构建专业化队伍等方式,助力这些问题得到尽快解决,并取得协同减排增效效果。

五、结语

本文是对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效应及相关对策的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高度重视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工作,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还直接影响到人与自然能否和谐发展,实际操作中积极推进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工作效果,并推进环境治理由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方向转变。然而要充分发挥碳减排与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就要对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内涵进行准确了解,并在细致把握碳减排与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以后,就可以联系实际做好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政策体系、开展部门协同、能源产业升级、加大科技支持等工作,在为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协同进行提供科学性引导的同时,实际工作效率与质量也能得到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污染物协同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协同效应”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证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京津冀协同发展